T0611-2011——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合集下载

沥青三大指标实验

沥青三大指标实验

沥青针入度试验(一)试验目的:评定沥青粘滞性,确定沥青标号,并作为控制施工质量的依据。

(二)仪器设备:针入度仪、标准针、温度计等。

(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加热、脱水、过筛、制模、养护。

2、将盛样皿放在试验温度±0.1℃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

3、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

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指针指示为零。

4、开动秒表5s,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

5、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读数,准确至0.5(0.1mm)。

6、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于10mm。

(四)结果整理1、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表中规定偏差范围内时,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整作为针入度试验结果,以0.1mm为单位。

(五)注意事项1、标准针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擦净、擦干,再进行第二次试验。

2、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

3、在沥青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以防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

4、灌模剩余的沥青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重复使用。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一)试验目的:沥青软化点是反映沥青温度稳定性的指标,测定该指标以便控制施工质量。

(二)仪器设备:软化点试验仪、加热设备、石棉网等。

(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加热、脱水、过筛、制模、养护。

2、软化点测定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1) 试样、试样环、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养护(水温为5℃±0.5℃水中)。

(2) 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 将试样环放置在软化点试验仪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

(4) 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

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

2011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比对云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2011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比对云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符合
对水温做了明确的规定
1.1标准温度为25℃±0.5℃
T 0708-2011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体积法)
符合
没有实质性性变化
T 0709-201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符合
对试模和最大粒径的匹配做了明确的规定
2.1.1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6.5mm时,宜采用Φ101.6mm×63.5mm的标准马歇尔试件,试验仪最大荷载不得小于25kN,读数准确至0.lkN。加载速率应能保持50mm/min±5mm/min。钢球直径16mm±0.05 mm,上下压头曲率半径为50.8mm±0.08mm。
T 0604-2011
沥青针入度试验
符合
保温条件改变
新标准:3.1.33.1.3将试样注入盛样皿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盛样皿,以防落人灰尘。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后,应移人保持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并应保温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试样皿)或2.5h(特殊盛样皿)。
T0705-2011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T 0706-2011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水中重法)
符合
对空隙率和水温做了明确的规定;
1.1水中重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相对密度或表观密度。
2.3调整水温并保持在25℃±0.5℃内。
T0707-2011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蜡封法)
取样数量视检测项目而定
新标准:2.4温度计:分度值1℃。宜采用有金属插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插杆的长度不小于150mm。量程O一300℃o

JTG E20-2011与JTJ 052-2000新旧规范的区别

JTG E20-2011与JTJ 052-2000新旧规范的区别

JTG E20-2011与JTJ052-2000的区别T0601沥青取样方法:新规程要求进行沥青性质常规检验的取样数量为:粘稠沥青或固体沥青不少于4.0kg;液体沥青不少于1L;沥青乳液不少于4L。

1、黏稠沥青或固体沥青取样数量由原来的不少于1.5kg,增加为不少于4.0kg.主要是防止样品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数据可能测试不准。

取样地点从油罐、槽车、罐车、油轮、油桶、纸袋中取样增加了公路中常用的沥青储存池及验收地点取样并补充了油罐装料或卸料过程中取样方法,以满足公路工程检验沥青样品的需要。

2、在原有取样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在验收地点取样。

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货时,尽快取样,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T0602沥青试样准备方法:1、适用范围由原来的黏稠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等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增加为黏稠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等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同样也适合天然沥青等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

提醒注意一点:石油沥青取样后送到试验室通常已冷却固化,在沥青加热、脱水、过滤的过程肯定会影响沥青本身性能,如针入度减小、延度变小等,故本方法规定必须用烘箱和加热融化沥青,尤其是进行质量仲裁试验时严禁电炉或明火加热,以免试验数据失真。

在沥青脱水时可用砂浴、油浴、电热套,并严格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

加热时间不超30min,沥青温度不超100℃条件下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最后加热温度不宜超过软化点以上100℃(石油沥青)或50℃(煤沥青)T0603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1、原规程中是非经注明,测定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15℃,由于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时需要的是沥青25℃的相对密度所以现规程改为非特殊要求,宜在试验温度25℃及15℃下测定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

需要时也可在其他温度测试,但需在报告中注明。

对液体石油沥青也可采用适宜的液体比重计测定密度或相对密度。

开口闪点与燃点测定(1)实验

开口闪点与燃点测定(1)实验

开口闪点与燃点测定(1) 实验液体开口闪点与燃点测定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开口闪点测定仪测量液体的闪点、(火—焰点和)燃点。

二、实验内容,使用开口闪点测定仪测定规定液体(松节油和甘油)的开口杯法闪点(或测火焰点)和开口杯法燃点(三、实验装备本实验使用sYP—100l—(克利夫兰)型开口闪点测定仪对松节油和甘油(或其它品种)的闪点(或测火焰点)与燃点进行测定。

(一)仪器组成该仪器为半自动装置。

仪器结构见图1。

图1 克利夫兰开口闪点测定器1、电源开关(波动开关);2、指示灯;3,点火扫划开关(自锁按扭开关);4、点火器;5、温度计架;6、温度计;7、克利夫兰油杯;8、电炉;9、电炉加热调节器该仪器由克利夫兰油杯、点火器、,电炉、温度计等组成,其主要规格如下:1、克利夫兰油杯:材料为H62,内径为63.5 mm?0.25。

杯深为33mm?0.1在距上口边缘9.5mm ?0.5内壁处百一道刻线,油杯表面光壳。

2、点火器:由进气管、气流调节阀和火焰比较球组成。

喷口直径0.6,0.8mm按照试验方法规定,可把火焰调节成4 mm球形火焰。

3、电炉:由220V,400w片状加热器和电炉体组成,根据使用要求,通过电炉加热调节器控制开温速度。

4、温度计:,6?,400?分度为2?,技术要求符合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GB514—75标准的规定。

5、电气装置:由—套电子调压线路和半自动点火装置,包括双向可控硅,双向二极管、电阻,电容、指示灯,波动开关、电位器。

自锁按扭开关,可逆马达,微动开关等组成。

见附图2。

(二)测试步骤及注意事项:1、该仪器按照ISO2592—73闪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的规定使用。

将试剂倒入朋夫兰油杯至刻线,把油杯放在电炉上,调节好点火装置和温度计的高度,调节好火焰的大小,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按波动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亮,电炉加热开始,按照ISO2592—73的规定,有电位器控制升温速度,在预期闪点前28?时,按自锁按扭开羌点火抒点火。

T0611-2011

T0611-2011

T 0611-201l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克利夫兰开口杯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 COC)测定黏稠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及闪点在79℃以上的液体石油沥青的闪点和燃点,以评定施工的安全性。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2. l 克利夫兰开口杯式闪点仪:形状和尺寸如图 T 0611-1所示。

它由下列部分组成:图 T0611-1 克利夫兰开口杯式闪点仪(尺寸单位:mm)1 一温度计;2一温度计支架;3一金属试验杯;4一加热器具;5一试验标准球;6一加热板; 7一试验火焰喷嘴; 8一试验火焰调节开关;9一加热板支架; 10-加热器调节钮2.l.l 克利夫兰开口杯:用黄铜或铜合金制成,内口直径63.5mm±0.5mm,深33.6mm±0.5mm,在内壁与杯上口的距离为9.4mm±0.4mm处刻有一道环状标线,带一个弯柄把手,形状及尺寸如图 T 0611-2所示。

2.l.2 加热板:黄铜或铸铁制,直径145~160mm,厚约6.5mm,上有石棉垫板,中心有圆孔,以支承金属试样杯。

在距中心58mm处有一个与标准试焰大小相当的φ4.Omm±0.2mm电镀金属小球,供火焰调节的对照使用。

加热板如图 T 0611-3所示。

2.1.3 温度计:量程0~360℃,分度值2℃。

2.1.4 点火器:金属管制,端部为产生火焰的尖嘴,端部外径约1.6mm,内径为0.7~0.8mm,与可燃气体压力容器(如液化丙烷气或天然气)连接,火焰大小可以调节。

点火器可以150mm半径水平旋转,且端部恰好通过坩埚中心上方2~2.5mm,也可采用电动旋转点火用具,但火焰通过金属试验杯的时间应为1.0s 左右。

a)金属板 b)硬质石棉板图 T 0611-3 加热板(尺寸单位:mm)2.l.5 铁支架:高约500mm,附有温度计夹及试样杯支架,支脚为高度调节器,使加热顶保持水平。

防风屏:金属薄板制,三面将仪器围住挡风,内壁涂成黑色,高约600mm。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GB/T 3536-2008规定了用克利夫兰开口杯仪器测定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方法。适用于除燃料油(燃料 油通常按照GB/T 261进行测定)以外的、开口闪点高 于79℃的石油产品。
试验原理
将样品倒入试验杯至规定的刻度线,先迅速升高试样 的温度,当接近闪点时再缓慢地以恒定的速度升温。 在规定的温度间隔,用一个小的试验火焰扫过试验杯 ,使试验火焰引起试样液面上部蒸气闪火的最低温度 即为闪点。如需测定燃点,应继续进行试验,直到试 验火焰引起试样液面的蒸气着火并至少维持燃烧5s的 最低温度即为燃点。在环境大气压下测得的闪点和燃 点用公式修正到标准大气压下的闪点和燃点。
试验结果
报告
结果报告修正到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的闪点和燃 点,以℃为单位,且结果修约至整数。
精密度
按下述规定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的置信水平)。
重复性,r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仪器,按照相同 的方法,对同一试样连续测定的两个试验结果之差对于 闪点和燃点均不超过8℃。
再现性,R
夫兰开口杯法)
概述
闪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 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 低温度。闪点的高低与试验容器有关,闭口和开口闪 点的差别很大。用规定的闭口杯闪点测定器所测的闪 点称闭口闪点,用规定的开口杯闪点测定器所测的闪 点称开口闪点。以℃表示。
闪点是微小的爆炸,并不是任何油气和空气的混 合气都能闪火爆炸,闪火的必要条件是:混合气中烃 或油气的浓度要有一定的范围。低于这一范围,油气 不足,高于这一范围,则空气不足,均不能闪火爆炸 。必须在这上下限范围之内才能闪火、爆炸。在测闪 点时,通常测出的是样品闪火的下限温度,就是加热 使它们的蒸气含量在空气中增高而达到闪火下限。低 沸点油品(如煤油和轻质油品)的闪点通常都是指爆 炸上限温度。高沸点油品的闪点一般都是测定其爆炸 下限温度。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操作细则(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操作细则(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操作细则(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1.总则
1.1.本细则适用于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闪点在790C以上的液体石油沥青材料的闪点和燃点。

1.2.本细则参照现行标准JTJ052-2000编制。

2.仪器设备
SYD-3536型克利夫兰沥青闪点测定器。

温度计、附有调节器的可燃电炉。

3.试验步骤
3.1.准备工作
A、将闪点仪按使用说明进行安装。

将防风屏安装好,同时将点火器点火,调节形成直径为4±0.8mm的小球火焰。

B、将沥青试样按标准要求加热,倒入试样杯中至标线处。

3.2.在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56℃时,调节升温速度使之达到14~17℃/min。

达到56℃后,降低升温速度使其在预期闪点前28℃时,能控制在5.5±0.5℃/min。

3.3.在预期闪点前28℃开始,每2℃将点火器火焰从试杯上方2~2.5mm处以弧水平扫过。

当试样液面出现一瞬间即灭的蓝色火焰,该点温度即为闪点,继续进行试验,当试样接触火焰立即出现火苗并能持续燃烧5S时,该点温度即为燃点。

如遇停电超5分钟,试样作废。

5.数据处理
5.结果评定
5.1. 结果如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判为合格;如不符合,则判为不合格。

6.相关文件
6.1.样品管理程序。

6.2.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6.3.采(抽)样程序。

7.相关记录
7.1.《沥青闪点.燃点试验记录》。

《公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版本对比后改

《公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版本对比后改

通知
公司各检测室:
新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F 20-2011,自2011年12月0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包括99个测定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

其中沥青试验54个,沥青混合料试验45个。

本次对原规程共修订43项,增补13项,删除2项。

(新旧版本中与试验检测有关的变化内容见附表。


请各部门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山西交研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八日
1
附表:
新旧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变化
2
3
4
5
6
7
8
9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