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合集下载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语文,这门学科对学生来说可谓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天天跟它打交道;陌生呢,是因为它的复杂性总让人捉摸不透。

作为一名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如何把这些复杂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简化,让学生既能学得轻松,又能有所收获,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1. 语文学科知识的基础1.1 语言知识的掌握首先,咱们得聊聊语文的基础知识。

语言知识其实就像盖房子时的地基,基础不牢,房子再高也容易倒。

学生要掌握好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语言的“骨架”。

比如,发音准确了,读文章时就能自然流畅;词汇量丰富了,表达也会更有底气。

这些基本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打磨。

1.2 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再来说说阅读和写作。

这两块是语文的“肉”,没有这两部分,语文的“骨架”再好也没用。

阅读理解的能力,就像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路,明亮的灯光就是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意图,以及挖掘文中的深层含义。

写作方面,我们则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写得好,才能把心里的“话”说清楚。

2. 教学方法的优化2.1 课堂互动的重要性教学中,光靠讲解是不够的。

课堂互动至关重要。

就像做饭,不仅要有食材,还得有调料,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我们要多让学生参与进来,鼓励他们提问,参与讨论。

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读一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讨论文章中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2.2 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

我们作为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

就像给每个人量身定做衣服一样,教学也需要因材施教。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

比如,有的学生对古文特别感兴趣,那就可以多提供一些古文阅读的机会,让他们在兴趣中提升能力。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离骚》中,“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中的“羲和”指的是:A、太阳神B、月亮神C、风神D、雨神答案:A解析:《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诗中的“羲和”是指太阳神,这里用来形容屈原希望时间能够放慢脚步,以便他能更好地思考人生哲理。

因此,正确答案为A。

2、以下哪位古代作家被誉为“诗仙”?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之涣答案:B解析: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豪放、奔放,充满想象力,被誉为“诗仙”。

杜甫被誉为“诗圣”,白居易被誉为“诗魔”,王之涣则以《登鹳雀楼》等诗作闻名。

因此,正确答案为B。

3、下列关于《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表述,错误的是:A、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才华横溢,性情真率B、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与贾宝玉成婚的女子,端庄贤淑C、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精明强干,心狠手辣D、贾元春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身份尊贵,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答案:C解析:《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是书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集合,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等人均位列正册,而王熙凤实际上并非副册中的人物,而是正册中的第九位,以她的精明强干、心狠手辣而著称。

因此,选项C中的“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表述错误。

4、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重视道德教育B、提倡独立思考C、强调实践应用D、追求知识广博答案:C解析:孔子在《论语》中的这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这里的“习”字,不仅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还包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即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

因此,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强调实践应用,选项C正确。

选项A“重视道德教育”虽然也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但与此句话无直接关联;选项B“提倡独立思考”在《论语》中也有所体现,但并非此句话的重点;选项D“追求知识广博”则与这句话无关。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3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3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教学活动中,不属于“引导发现法”的是: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B.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主题的思考C.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总结出中心思想D.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让学生按照字义推断词义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教学”,其目的是:A.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B.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C. 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D.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3、在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悲壮(bēi zhuàng)、振兴(zhēng xīng)、琢磨(zhuó mó)B. 稳健(wěn jiàn)、纷扰(fēn rǎo)、翱翔(áo xiáng)C. 贞观(zhēn guān)、绮丽(qǐ lì)、翱翔(áo xiáng)D. 坚韧(jiān rèn)、琢磨(zhuó mó)、颤栗(zhàn lì)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有力支持。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C.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等。

D.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题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实词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A. 直接讲解,详细解释每个实词的含义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 让学生自主查阅字典,查找实词的释义D.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实词的用法和语境6、题干: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教师要求学生关注诗歌的哪些方面?A.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B.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C.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D. 以上都是7、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汉高祖刘邦8、在古汉语中,“之”字最常见的用法是?A. 表示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B. 表示动词后接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上述所有选项9、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 10、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下哪种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A. 预测策略B. 理解策略C. 推理策略D. 筛选策略11、在《红楼梦》中,“冷月葬花魂”这一诗句暗示了哪位人物的命运?A. 林黛玉B. 薛宝钗C. 史湘云D. 妙玉12、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先生所著?A. 《呐喊》B. 《狂人日记》C. 《茶馆》D. 《阿Q正传》1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专业素养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

A. 师德和专业知识B. 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C. 教学设计能力和心理素质D. 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2、以下不属于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中三维目标的范畴是()。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品德与情感D.知识与能力3、题干: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誉为“诗史”的作品是: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史记》D. 《诗经》4、题干: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散文的特点是结构自由,语言生动B. 诗歌的特点是韵律性强,节奏鲜明C. 戏剧的特点是人物对话为主,场景丰富D. 散曲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幽默5、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解读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除了()。

A. 作家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B. 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C. 作品的具体情节与人物关系D. 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6、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B. 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C. 强调知识的记忆与孤立训练D.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7、下列哪一项不是鲁迅的作品?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边城》D.《故事新编》8、关于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作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B.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C.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李白所写D.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9、题干:教师在讲解《阿Q正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Q的个性特点,下列哪种教学策略最为合适?A.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阿Q的行为举止B. 通过多媒体展示阿Q的生平事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C. 引导学生分析阿Q的内心世界,挖掘其心理活动D. 仅通过文本阅读,让学生自己总结阿Q的性格特点 10、题干: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的教学,以下哪种方法最为恰当?A. 仅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不进行讲解和分析B. 采用现代文教学的方法,直接翻译古诗内容C.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深入讲解古诗文D. 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古诗文作品1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理念()。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及答案一般考教师资格证是为了考进教师编制,在编教师拥有的编制为事业编,考入编制就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了,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而且工作待遇好,福利高。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1.在讲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列举含有典故的诗句,向学生解释古代诗词创作的用典传统,下列诗句不适合举例的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答案】D。

解析:A项,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B项,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到乡翻似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C项,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表达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D项无用典。

故本题选择D项。

2.教学《咏怀古迹》,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意境之前,教师播放相关实景图片和宣传视频并配以音乐。

下列对该教学资源使用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多媒体能够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诗歌意境。

C.采用多媒体播放影像资料,太直观,会限制学生想象力,降低学习效率。

D.在阅读前,通过多媒体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2.【答案】C。

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 江畔何人初见月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古典小说之一?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聊斋志异》3、题干: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A.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B.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C. 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D.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题干: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体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风格?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杜甫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A. 贾元春B. 林黛玉C. 薛宝钗D. 妙玉E. 史湘云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被称为: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提问启发式教学D. 案例分析法E. 角色扮演法7、在下列教学案例中,教师最有可能运用的是哪一种教学方法?A. 教师讲解,学生听课B.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C.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D.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8、下列关于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学目标应该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B. 教学目标应该只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C. 教学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D.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9、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B、《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C、《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

•D、《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写完成,这部分与前八十回风格完全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容;能根据教学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所选教学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6.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7.熟悉现行通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8.掌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

9.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基本理念和模块设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容,设计教学流程。

(二)教学设计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书评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10.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1.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教学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4.能够根据高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5.能够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6.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

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

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

2.能够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策略。

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

三、试卷结构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1)学习《声声慢》,有学生提出课文的插图有错误,窗前的菊花太繁盛,没有“满地黄花堆积”的凄清之感。

下列教师的课堂评语中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项是A.插图问题我们还是课下再讨论,好吗?B.有点道理,大家看看插图还有没有其它错误?C.很有批判意识,敢于质疑教材,大家为他鼓掌。

D.观察很仔细,来描述一下你体会到的凄凉之感吧。

(2)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的片段,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生1:我认为祥林嫂不是他杀,是自杀!(学生一片哗然)师:杀出程咬金来了,说说你的观点。

生1:如果当初祥林嫂不从婆家逃出来,是不是也就不会改嫁?生2:我认为还是会被迫改嫁。

就是不改嫁,也会被虐待致死。

生1:她再到鲁镇之后,鲁四老爷家还是收留了她,不让她做祝福的事,不做就是了。

她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生3:这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不差的问题,这是精神打击,比肉体折磨更痛苦!生1:她也可以到鲁镇以外的地方去呀,兴许在镇、王镇能找到活干呢。

生4:“天下乌鸦一般黑”,镇有四老爷,王镇有王四老爷。

师:你们的讨论已经涉及小说的社会环境。

请大家阅读第一二段,想一想“鲁镇”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A.教师能抓住讨论的焦点,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B.学生讨论没有涉及问题的实质,影响了教学进度。

C.教师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

D.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探究故事发生的背景。

2.教学设计题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1)~(3)题。

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文介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某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为:《将进酒》《阁夜》《凭箜篌引》《幕遮》(燎沉香)。

单元介绍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关规定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学生情况高二年级。

班额50人。

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容与教学方式。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案例分析题(1)以下是一位教师使用语文读本的方法。

阅读材料,总结该教师使用语文读本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并简要分析。

①专题讲演。

由小组讨论推荐中心发言人,或学生自荐谈感受。

②主题辩论。

围绕本组感兴趣的篇章选题。

辩论不求正规,只求思想的碰撞。

③精彩文段推荐。

主要由文段朗读和推荐意见两个环节构成。

④“我喜欢的20句话”。

要求学生记住阅读篇目中印象最深刻的20句话并能够默写。

⑤“我最喜欢的文章排行榜”。

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读本篇目打分,然后统计出数据并贴出来与同学交流。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回答(2)(3)两题。

我爱我“家”(一)①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有一个家:爸爸、妈妈和我。

我家有一套三居室的房子,爸爸和妈妈有一大大的双人床,而我有一间粉红色的小房间。

对了,还有一只成天睡觉的哈巴狗。

②家,最让人依恋的是爸爸的肩膀、母亲的怀抱,爸爸的肩膀坚稳如山,母亲的怀抱温暖似春。

早上起床有妈妈做的早餐可吃,晚上和爸爸一起游戏。

周末我们一家人还常去爬山野餐呢!爸爸和妈妈给我讲了好多好多的事情:泰山、长城、金字塔、泰姬陵;巨石阵之谜,尼斯湖怪兽;蜂鸟只有两三只蜜蜂那么大,海马是由“爸爸”“生”出来的……③哦,还有乖巧的小狗不断地摇着小尾巴……④小时候,家是我生活的全部。

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采,但我爱我家,我恋我家;家,让我放心地躺在她的怀里,让我串起一个个班斓的梦。

(二)⑤大一点了,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到了一个有许多小朋友的地方,把我的手交到了老师的一双很温柔的手上。

于是,我来到了学校——我的新“家”。

⑥学校里,有我的老师。

老师,是舵手,带着我们在学海航行;是向导,领着我们在书山长途跋涉。

老师,是无私的太阳,把光明和温暖不断地倾注到我的身上和心上……老师,是你告诉我生存的意义,为我指出人生的真谛。

⑦学校里,还有我的许多朋友。

我的朋友是清风,总会带来清凉,扫除我心中的闷热;是久旱的雨露,滋润我心田上的花朵;是雨天里的一把小伞,是骄阳下的一片绿荫,是长征路上的甘泉……在学校里,我们放声地读书、交谈、拼搏,骄傲地大笑……⑧我爱这个集体,这个“家”。

(三)⑨与我的伙伴一样,我,黄皮肤,黑眼睛,流淌着我们祖先的血……“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让中华民族的光荣、伤痛与我同在,让皇汉武的英魂与我同在;让杜甫、轼的华章、白发与我同在;让北国江南与我同在,让长江黄河与我同在;让少年中国与我同在,让中国少年与我同在;让飞天神舟与我同在……⑩我们是花儿一样的少年,我们是挺拔的小树,我们是矫健的雏鹰,总有一天,我们会长成参天大树,我们会在白云下翱翔……我心动于“家”,我爱祖国这个“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