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中语文论文: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如何立意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如何立意作文材料寓意人们要敢于担当,坚守岗位职责,社会才能统一和谐。
施教者等社会群体应弘扬和保护敢于担当社会责任者。
即人们要做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岗位职责,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现成的环境所诱惑而丧失自己的天性和职责。
因此行文时联系到现实社会,作为80、90后的青年一代要树立志存高远,目标明确,爱国爱家,勇担重任的理想,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被物欲横流所诱惑,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切忌养尊处优、不劳而获。
当然对于成人社会而言,每人都要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不能坐享其成、坐吃山空,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永远有吃的,才能换来长久幸福。
作文角度参考No.1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管诱惑再多,不管多么安逸,决不能迷失自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No.2贪图享受者,沉沦诱惑者必将被人唾弃,被社会抛弃。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懒猫,主人把它们喂得饱饱的,而它们却是尸位素餐,不去坚守自己的职责,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比如富二代、八旗子弟、啃老族等,他们不就是那三只猫的化身吗?No.3时代在变革,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优良的传统不能丢,不能忘了本真——猫天生要捉老鼠,猫的立身之本也是在于捉鼠,而非吃鱼!No.4不能盲目从众,要有自己正确的辨别力。
大家都在吃鱼,而另外一只猫在捉老鼠。
对于有鱼吃还捉老鼠这个方面,不能怕别人的风言风语,不要盲目从众,要仔细甄别。
作文最佳立意坚守职责,远离私欲,远离诱惑;职责大于诱惑、私欲;不能为私欲诱惑而放弃自己的本职。
今年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大于去年。
考生对其材料内容理解时,往往见仁见智,似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然而总有一种理解是最接近题意的,这就好像是一个靶子,纵然有八环、九环,但毕竟有个十环。
这就需要比较选优,破解题意,保障作文符合最佳题意,方能获得高分。
今年作文构思最佳立意:坚守职责,远离私欲,远离诱惑;职责大于诱惑、私欲;不能为私欲诱惑而放弃自己的本职。
2020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范文

作文序列训练五----审题立意范文1、回得去的故乡,看得见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撂荒现象普遍、麻将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
这就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
我们要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习近平主席说,即使未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乡村建设要与时代以同频率的步伐向前迈进,让故园依旧,让“小桥流水人家”的场面与我们同行,让在外远行的游子有自己的归属,让更多的老人、儿童得到温暖的陪伴,再无空巢之人,再无留守之痛,才能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建设美丽乡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走在乡村建设的路上,有农民在大地上奋斗,余姚横坎头村全体党员艰苦奋斗,将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低的薄弱村,发展成了全国文明村,并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亲笔回信。
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发展,这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的希望。
总有人说,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
但是当踏上了中国梦的征途后,一切仿佛那么和谐。
在这条路上,乡村建设如同烟火,偶尔冷漠受挫,但终归发展火热;恰似人间,终有光明时刻。
乡村建设如星星之火,照亮未来。
干部下乡,精准扶贫,带给老无所依的农民情感与物质上的关怀;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少个希望工程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福音,送去知识,传递希望。
下一代的农民,不能只当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保安大叔、保洁阿姨、食堂大师傅。
执政党的不忘初心与创新引领,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村庄最能体现国家的发展变迁与开拓进取,小家的幸福才是大国的未来。
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
生产发展齐头并进,生活宽裕无烦恼,乡村文明小事起,村容整洁不懈怠,管理民主人人责,这就是美丽乡村。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却又不忘初衷,传统依旧,乡村才是真正的“进行时”,农民的春天才会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全国卷高考语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全国卷高考语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什么是寓言类材料作文所谓寓言类材料,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的材料。
二、寓言类材料作文特点⑴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⑵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由果溯因,明确结果,探原因)⑶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悟道理)三、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一)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寓言类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同样要遵循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自己有这方面的素材积累等原则。
(二)审题的一般方法:对于一些寄寓性的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1、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3、由果溯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4、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系现实(人生、社会),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一、类型解读:寓意类材料作文,是指针对命题者选用寓言故事或者其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来命制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进行作文的写作形式。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由于寓意的隐蔽性、暗示性、深刻性等特点,审题立意方面的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会偏题。
二、技法指津(一)、明中心明确中心,就是要弄清材料的寓意,寓意清楚了,立意也就有方向了。
--抓关键(关键句) 【例】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
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
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
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二、)找对象寓意类材料作文对象有的比较单一,有的比较复杂。
一般说来,材料中涉及几个对象,就可能有几种立意角度。
【例】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三、)看褒贬有的寓意类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种现象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爱或憎等等,在审题立意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导致偏题.【例】《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金牌夺冠】2020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金牌夺冠】2020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2020高考语文作文立意_作文850字_作文范文_

2020高考语文作文立意语文高考要想得高分,必须审好作文题目,立意准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xx年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供大家参阅!20xx高考作文立意技巧指的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过程,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材料、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
“立意”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先审题而后立意。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也由它特殊讲究。
1:立意要深刻。
要对所写的事物作一点分析。
立意不是直觉的思维活动,不能单凭个人的意愿办事。
“立意”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
要挖掘出题目包含的深层含义,必须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立意深刻,才能发人深思;发人深省,才能给人教育。
2:立意要新颖。
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无论写什么,都要有点创新。
表现的主题与众不同,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没有品味的文章,没有品位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3:立意要真实。
要在审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感悟最深的主题来写才最有表现力。
照抄别人的思想、因循守旧都不能写出好文章。
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情”和“意”密不可分。
写作时自觉地把“情”和“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文章就会变得更加真实。
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特别是在限定时间的考场作文中,用于审题和立意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更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因此,在下笔的过程中如有所发现,就应当及时加以修正。
20xx高考语文作文点题的艺术“扣题准”是考场作文首要的评分标准。
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
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考生在文章中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就能大大加深阅卷老师对作文“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象。
为此,探究作文“点题”的艺术很有必要。
1.标题“点题”——亮人眼眸材料作文要求自拟题目,我们可以用标题来点明中心。
题意即是文意,成功的标题,应融观点、有文采,这样一下子就能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
2020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20届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个成语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审题立意:一、材料的重心在后面一句话。
从后一句入手或者两句话联系起来谈,视为切题。
如:即使收获跳蚤,也要播种龙种;得到瓜豆当可喜,收获跳蚤也不悔;付出与回报。
如果只从前一句阐述,视为合题,如:付出总有回报。
如果空泛地谈“理想与现实”“要辩证地看待”等,则视为偏题。
二、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知足者富。
——老子《道德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审题立意:二、审题立意:(1)人常知足,方能有富足感。
(2)人生立世,不可满足,当自强不息。
(3)物质上当知足,精神上当不足。
三、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20岁不漂亮,30岁不富有,40岁不健康,50岁不智慧,那他的一生就是虚度了。
审题立意:三、参考立意:(1)珍惜光阴,绽放自我。
把握当下,花开堪折直须折。
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
(2)辩证看待人生不虚度的定义。
活出自我风采。
追求人生真正价值。
四、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手机企业纷纷创新以求突破。
甲企业致力于硬件的研发,制造性能更好的芯片、更薄的机身、更高像素的摄影头;乙企业着眼于软件的开发,设计更便捷的界面、更人性化的系统;丙企业专注于商业模式的更新,策划更新颖的营销方式、更有效的竞争策略。
企业为求发展而积极创新的这些做法,引起了人们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审题立意:四、本材料作文题,可以部分立意,也可以整体立意。
从实际情况来看,整体立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更好一些,部分立意更突出某个方面。
寓意类作文审题立意

寓意类作文审题立意英文回答:The theme of the essay is "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I think this theme is very meaningful because it reminds us that success often comes from not giving up, even when faced with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I remember a time when I was preparing for a difficult exam. I studied for hours every day, but I still struggled to understand some of the material. I felt like giving up, but I reminded myself of 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 I kept pushing through, seeking help from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and eventually, I was able to grasp the concepts and do well on the exam.This experience taught me that perseverance is key to achieving success in any endeavor. It's important to keep pushing forward, even when things get tough, because the reward is often worth the effort.中文回答:这篇作文的主题是“毅力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寓意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往往选用寓言故事或者其它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来命制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进行作文。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由于寓意的隐蔽性、暗示性、深刻性等特点,审题立意方面的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会偏题。
那么,面对这类作文审题立意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明中心明确中心,就是要弄清材料的寓意,寓意清楚了,立意也就有方向了。
(一)抓关键这里的关键既指关键词也指关键句,抓住这些,就能把握材料的中心,做到准确立意。
【例】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
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
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
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而该关键句的关键词是“别人的光芒”,第三自然段进一步补充说明了钻石如何对待别人光芒的方式——借用、利用。
立意:懂得借力;善用人者得天下;因你闪亮而闪亮;善假于物;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等等。
(二)巧概括有些寓意类材料,主要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几乎找不到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这时就要通过分析层次、筛选信息、提炼整合等方法巧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
【例】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
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
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
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
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
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这则材料没有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需要我们分析层次、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进行概括。
材料分两层,第一层写一个卖草帽的老人,利用猴子善于模仿的特性智取了被猴子拿走的草帽;第二层写他的孙子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依旧采用他爷爷的做法,结果出人意料,受到了众猴的嘲笑。
材料的中心可以概括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立意:要批判地继承;经验主义要不得;要进行创新等等。
二、找对象寓意类材料作文对象有的比较单一,有的比较复杂,一般说来,材料中涉及几个对象,就可能有几种立意角度。
(一)单一对象这类材料,对象往往只有一个,只要围绕这个对象分析其主要的行为就可以提炼出立意。
【例】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材料的对象就是蜗牛,主要行为:想东游泰山,但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后来想南下长江,又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之中。
立意:确立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执着追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等等。
(二)多个对象这类材料,对象至少有两个或者更多。
首先要依次找出材料中的对象;其次要细致分析每个对象的主要行为;然后准确提炼立意;最后要根据材料叙述重点把握主要对象确定最佳立意。
【例】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
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
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这则材料主要有两个对象,一个是鲸,主要行为:穷追不舍,浑然不觉,进入险境无法动弹,结果是面对死亡;一个是沙丁鱼,主要行为:逃命,冲向海滩,获得机会,结果是成功逃生。
从不同对象出发,有以下立意:鲸:强者仗恃优势而无所顾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该撒手时就撒手(学会放弃)等等。
沙丁鱼:用智慧战胜强敌;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面对强敌不慌乱,从容应对等等。
三、析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由果溯因提炼立意通常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一果多因这类材料情节单一,从结果推求原因,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不止一种,每一种原因都可以成为立意方向。
【例】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
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
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果是“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树对小虫的攻击重视程度不够。
立意:祸患常积于忽微;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
一是小虫不停的攻击。
立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咬定目标不放松等等。
(二)多果多因这类材料,由多人、多事或多物构成,情节曲折,层次繁复,内涵丰富,首先必须清晰地梳理出各种因果关系;然后提炼立意;最后确定适合写作的最佳角度。
【例】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经成为了沉重负担。
企鹅说:我已经把翅膀变成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上帝突然发现现场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里干啥?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是我的灵魂却可以飞翔,它带着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上帝听了后,感喟良久,说:我赐给了你们最珍贵的翅膀,你们却浪费在身上;我没有赐给人以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一切飞翔中最崇高的翅膀!这则材料涉及的对象非常多:上帝、鹰、鸵鸟、企鹅和一个人,结果也比较复杂,每个结果都有对应的原因。
结果一:上帝把翅膀给了鹰,鹰用翅膀飞翔。
原因:鹰需要翅膀。
结果二:上帝把翅膀给了鸵鸟,鸵鸟从没派过用场。
原因:鸵鸟不需要翅膀,有了反而成为累赘。
结果三:上帝把翅膀给了企鹅,企鹅却把翅膀变成了鳍。
原因:企鹅需要的是在海洋深处自由来往,翅膀对它来说也没有用。
从鹰、驼鸟、企鹅的角度立意:同样的翅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用处,也就是说,相同的东西(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用处。
结果四:人没有翅膀却能飞行。
原因:可以用灵魂飞翔。
立意:让心灵的翅膀去飞翔;不依赖别人的恩赐;路是人走出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等。
结果五:上帝给了鹰、鸵鸟、企鹅翅膀,却没有给人翅膀。
原因:有偏爱之心。
立意:对人、事、物要公平公正。
四、看褒贬有的寓意类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种现象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爱或憎等等,在审题立意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导致偏题。
(一)情感倾向惟一这类材料,作者态度明朗,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稍加分析即可知道,一般没有多重理解。
【例】《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
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这则材料的情感倾向从“总想”、“所谓”、“最终”等词语可以揣摩出,作者对朱平曼显然持否定态度,如果认为朱平曼为了学成技艺,不惜代价,顽强执着,永不言弃,因而大加宣扬、赞颂,那就偏题了。
以下立意都符合要求:盲目空想者一事无成;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等等。
(二)情感倾向多维这类材料,作者态度不是一味赞扬,也不是一味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例】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材料中的乌鸦学鹰没有成功,是因为它既不具备老鹰的客观条件,又不能从主观上认识自我,材料借助牧羊人的话表明了对乌鸦的态度。
立意:找准自己的位置;要量力而行;盲目模仿必然导致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忘乎所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等等。
但是材料中又说乌鸦羡慕老鹰,不只是“临渊羡鱼”,而是为实现梦想“拼命练习”,这一情感倾向又主要借助于孩子的话来表明。
据此又有新的立意:要有勇气挑战自己;要勇于尝试等等。
还可以综合牧羊人和小孩子的话理解材料的情感倾向,辩证立意:可贵的勇气与科学的态度;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等等。
五、求异同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则寓意类的材料,审题立意时,必须对材料进行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炼出恰当的立意。
(一)求同法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首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材料一: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发现仙人掌会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
材料二:同样恶劣的环境,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以上为多则寓意类的材料作文。
第一则写仙人掌在不利的环境中卷起叶片以求在大漠中生存下去;第二则写沙漠大黄伸展叶片从而开出了娇艳的花朵。
虽然仙人掌和大黄面对干旱的沙漠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共同点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
立意:适者(智者)生存;懂得改变自己,以适应变化了(变坏了)的环境等等。
(二)求异法多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首先也要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个相异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仍以上述那两则材料为例,我们还可以运用求异的方法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