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

4、作物水分亏缺敏感度(λ):
Y/Ym= Π(ETi/ETmi)λi Y ――实际产量; Ym――潜在产量;λ――作物水分亏缺敏感度;ETi ――实际蒸散量;ETmi ――潜在蒸散量;i――作物生育期;当ETi/ETmi=1时, 该生育期对产量无影响;当ETi/ETmi=0时,作物死亡。
例如在甘肃河西走廊,春小麦水分亏缺敏感度λ是抽穗期(0.1775)> 播种分蘖期(0.1270)>灌浆成熟期(0.1085),说明抽穗期是春小麦的水分 敏感期;在北美大平原,春小麦开花成熟期(0.65)>孕穗开花期(0.29)> 拔节孕穗期(0.21),说明该地区小麦开花成熟期是水分敏感期;
第二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
一、温周期与作物生产
温周期: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变化的同步现象称之 为温周期。
温度是热量的量度单位;昼夜变温对作物生长有很 大影响。一般来说:水稻以白天24-26℃,夜 温14-16℃,最有利于籽粒灌浆;小麦以白天 20℃,夜温17℃,最有利于麦穗中的小穗的形 成;同时,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与日夜温差 呈正相关R=0.85。
2、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 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 水量之和。
由于构成植株体的水量很少很少,所以一般作物需水量等于植 株蒸腾量、蒸发量之和;通常单位是mm或m3/hm2 ;例如广东早稻 需水量490 m3/亩;河北冬小麦182 m3/亩;河南夏玉米282 m3/亩;
大豆:光照长短对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季脂肪酸组分有明显 的影响。开花后延长光照,可使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 上升;油酸、软脂酸占脂肪酸的比例下降;亚油酸、亚麻酸 和硬脂酸的比例上升。
三、光谱成分对作物的作用
东北地区标准种植大豆方法分析

东北地区标准种植大豆方法分析一、地区气候特点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短而热,冬季长而寒冷。
春季气温波动较大,多风,多雨,多霜。
由于东北地区地势较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对大豆生长有利。
二、土壤条件东北地区土壤以黑土为主,肥沃适合作物生长。
但部分地区土壤肥力较低,需要施肥改良,提高土壤肥力。
在选择大豆种植地时,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地块,有利于大豆生长和发育。
三、品种选择东北地区适合种植的大豆品种有黑龙江大豆、丰收大豆、东北大豆等,这些品种具有抗寒性强、耐湿涝、适应性广等特点,能够适应东北地区的气候和生长环境。
在种植时要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和管理条件的品种。
四、播种方法东北地区大豆的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要选择适宜的气温和土壤湿度来进行播种。
播种时一般采用直播和插秧两种方式,直播时每亩需播种大豆种子10-15公斤,插秧时每亩需插秧3000-4000株。
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密植,保证大豆的生长发育。
五、田间管理1.灌溉:在东北地区,大豆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水分,而且施水要及时,保证生长期间不要出现旱涝伤害。
2.施肥: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肥力进行施肥,施入深松腐殖质肥料和磷、钾等微元素,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大豆的产量。
3.除草:大豆的幼苗对光照具有极强的需求,为了保证幼苗期的照射量,应及时除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4.支架:在大豆结果期,要适时搭建支架,让大豆植株有良好的支撑,增加通风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六、病虫害防治东北地区大豆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病毒病、蚜虫、甲虫等。
为了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病虫害防治剂的喷施、病虫害损害的监测和防治、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东北地区大豆的种植方法包括地区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品种选择、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科学的种植方法对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育期短:与春大豆相比,夏大豆的生育期要短一些。
在北半球,春大豆通常在3月至6月种植,而夏大豆则在6月至9月种植。
因此,夏大豆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在90-100天之间。
2. 营养生长期短:夏大豆的营养生长期也相对较短。
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大豆的生长速度较快,营养生长期较短。
这使得夏大豆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3. 成熟时间短:由于夏大豆的生育期较短,因此其成熟时间也相对较短。
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夏大豆一般在种植后的70-80天内即可成熟。
4. 花期集中:夏大豆的花期也比较集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夏大豆的植株会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开花。
这使得夏大豆的种植和收获相对容易,因为整个种植区域的作物生长比较一致。
5. 高光效:夏大豆具有高光效的特点,即在较短的时间内能积累较多的干物质。
这主要是因为夏大豆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夏季的光照资源,进行快速的光合作用。
6. 有限结荚习性:夏大豆一般为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这意味着在适宜的条件下,夏大豆的植株会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结荚期。
在这个时期内,植株会集中开花、结荚和鼓粒,从而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主要表现在生育期短、营养生长期短、成熟时间短、花期集中、高光效和有限结荚习性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夏大豆成为
一种适应夏季生长环境的作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生长周期,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任海红 郭丰辉 刘小荣 任小俊 赵晶云 吕新云 马俊奎(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太原030031)摘要:为了探究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8-2022年以冀豆12为材料,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同一试验地轮换种植,调查大豆生长及产量表现,综合分析了不同年份生育期间气象因子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从开花到成熟期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更明显。
生育期与10月总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开花后总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百粒重与生育期、全生育期总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
开花后总平均气温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不同年份;冀豆12;生育期;气象因子;影响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Different Years on theGrowth and Yield of Summer SoybeanREN Haihong,GUO Fenghui,LIU Xiaorong,REN Xiaojun,ZHAO Jingyun,LYU Xinyun,MA Junkui(Industrial Crops Institute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31)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
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之后进口数量持续增加,2020年大豆进口数量为1.0033亿t,进口大豆数量占总消费量的84%[1]。
面临人多地少的国情,只有提高单产才能提升我国大豆自给率,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2]。
大豆单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品种和栽培措施,而且受到光照时数、气温、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的影响[3]。
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

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一、温度条件大豆是一种喜温植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至30℃。
在大豆的发芽期、生长期和结果期,温度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度过低会抑制大豆的发芽和生长,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大豆生长缓慢,甚至营养生长受到抑制。
因此,大豆生长的温度条件是其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光照条件大豆是光合作用型植物,对光照的要求较高。
大豆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尤其是在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光照条件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大豆的光合作用主要依靠叶绿素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因此,大豆生长的光照条件是其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湿度条件大豆对湿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适宜生长的湿度范围为60%至80%。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大豆叶片上积水,影响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进而抑制大豆的生长。
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大豆叶片脱水,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进而抑制大豆的生长。
因此,大豆生长的湿度条件是其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土壤条件大豆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对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大豆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在6.0至7.0之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应达到2%至3%。
此外,土壤的透气性也对大豆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过湿的土壤会导致大豆根系缺氧,抑制其生长;而过干的土壤则会导致大豆根系脱水,同样会影响其生长。
因此,大豆生长的土壤条件是其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湿度适中以及土壤肥沃和透气性良好。
只有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大豆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种植大豆时,我们应该根据其生长的气候条件,合理选择种植地点和种植时间,做好土壤改良和管理工作,为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这样才能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
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积温

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积温积温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大气温度高于作物生长的最低温度要求的时间总和。
它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
不同的农作物对积温的要求不同,而积温的提供与否则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一、水稻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积温的要求较高。
一般来说,水稻的积温要求在25℃以上。
在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对积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水稻的分蘖期对积温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积温达到200至300℃以上;抽穗期和灌浆期对积温的要求则较低,一般在100至150℃左右。
积温不足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小麦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积温的要求也较高。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受积温的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小麦的积温要求在0至10℃之间,超过15℃则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小麦对积温的需求量较高,一般需要在250至350℃以上。
如果积温不足,小麦的生长会受到限制,导致穗粒数减少,产量下降。
三、玉米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对积温的要求较高。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对积温有较高的依赖性。
一般来说,玉米的积温要求在10至15℃之间。
在玉米的不同生育阶段,对积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玉米的幼苗期对积温的要求较低,一般在100至200℃之间;生长期和抽穗期对积温的要求则较高,一般需要积温达到200至300℃以上。
积温不足会导致玉米生长缓慢,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
四、大豆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对积温的要求较高。
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对积温有较高的依赖性。
一般来说,大豆的积温要求在10至15℃之间。
在大豆的不同生育阶段,对积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大豆的萌发期对积温的要求较低,一般在50至100℃之间;生长期和开花期对积温的要求则较高,一般需要积温达到200至300℃以上。
积温不足会导致大豆生长缓慢,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的农作物对积温的要求不同。
合理掌握和利用积温,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黄豆生长环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豆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包括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等因素对黄豆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验,了解黄豆的生长习性,为实际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黄豆种子:品种为黑龙江大豆。
2. 育苗盘:若干。
3. 培养土:营养土和沙土混合。
4. 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5. 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
6. 光照计:用于测量光照强度。
7. 浇水器:用于浇水。
三、实验方法1. 分组与处理:将黄豆种子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和D组。
每组50粒种子。
- A组:作为对照组,正常生长条件,即温度20-25℃,湿度60-70%,光照自然光照。
- B组:降低温度至15℃,其他条件同对照组。
- C组:增加湿度至80-90%,其他条件同对照组。
- D组:减少光照至自然光照的1/3,其他条件同对照组。
2. 种植与观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播种于育苗盘中,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每天观察并记录黄豆的生长状况,包括发芽时间、株高、叶色、叶面积等。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黄豆的生长状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对照组A组的黄豆发芽时间为5天,B组发芽时间为7天,C组发芽时间为4天,D组发芽时间为6天。
结果表明,适中的湿度有利于黄豆的发芽。
2. 株高:对照组A组的黄豆株高为20cm,B组株高为15cm,C组株高为22cm,D 组株高为18cm。
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黄豆株高的增长。
3. 叶色与叶面积:对照组A组的黄豆叶色鲜绿,叶面积为10cm²,B组叶色较浅,叶面积为8cm²,C组叶色深绿,叶面积为12cm²,D组叶色较浅,叶面积为9cm²。
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有利于黄豆叶色和叶面积的增长。
4. 结荚情况:对照组A组的黄豆结荚数量为30个,B组结荚数量为20个,C组结荚数量为35个,D组结荚数量为25个。
第三节 大豆气候

第三节大豆气候大豆生产对我国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豆是营养价值最高的作物之一,在大豆所含的干物质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含量分别占40%、20%、35%和5%,蛋白质含量是谷物的3—5倍,比其他豆类高10个百分点以上,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类膳食中营养平衡的优质蛋白质,经过加工后,蛋白质消化率可达90%以上。
在构成大豆油的脂肪酸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在80%以上,有利于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此外,大豆还含有一些对健康有益的微量成分,如异黄酮、低聚糖、皂苷、磷脂、维生素E等,被视为保健食品。
因此,发展大豆生产有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蛋白质营养水平,对保证粮食安全和增进全民族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州每年种植大豆面积6万余亩,是玉米、谷子之后的第三当家品种,总产达0.8万吨,近几年林州种植的大豆品种有豫豆14、豫豆16、冀豆12、豫州6号、荷豆12等。
林州大豆每年6月10日左右播种,9月20日左右收获,在正常天气气候情况下,全生育期约102天。
(见表1)表1 大豆历年发育期日期大豆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可分为:萌发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
因此,分析林州的光热水资源,充分利用本地气候,趋利避害,对大豆的丰产丰收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豆生育期阶段的分析通常以始花为界将大豆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在农业生产中,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萌发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荚鼓粒期和成熟期等6个阶段。
1、萌发期:大豆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的阶段。
播入土壤的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条件下,产生萌幼。
首先胚根伸长,伸入土中,随着下胚轴向上伸长,子叶带动着幼芽顶出地面,大豆萌动需要4—6天。
种子发芽最适宜温度为20—22℃,此时林州的平均温度为23.7℃,高于大豆萌动发芽期指标,林州当地有农谚说“五月(农历)冷,一颗豆子打一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生长发育的气候指
标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大豆生长发育的气候指标
1.大豆生育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喜温而较耐冷凉,据研究,夏大豆从播种到成熟需95~140天。
≥10℃积温约为2400~3300度·日。
大豆发芽适宜温度是15~25℃,15℃以下发芽延迟,温度低于9℃时,则发芽显着恶化,下胚轴生长受抑制,虽能发芽,但子叶不能出土,出苗非常缓慢,容易感染病菌,大大降低出苗率。
春播大豆一般在表层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才能开始播种。
大豆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为20~25℃,开花最适温度为25~28℃,结荚期温度以20~22℃为宜温度过高,落花落荚严重,过低则成熟延迟。
大豆也不耐高温,温度超过40℃,会严重影响座荚率。
2.大豆对水分的要求
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水600~800克,全生育期需水250立方米/亩,相当于400mm上下的降水量。
大豆各发育阶段的需水规律及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见表1、表2。
表1 夏大豆各生育阶段需水规律
表2. 大豆各发育期的最适土壤湿度(%)
3 大豆对光照的要求
大豆是短日照植物,对光照的反应很敏感,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和成熟提早,生育期缩短;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成熟延迟,生育期延长。
夏大豆是在气温高,日照逐渐缩短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营养生长期较短,故夏大豆应尽量提早播种,使之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生长,以增加产量。
夏大豆生长季内有两个光合作用高峰期,即开花期和鼓粒期。
光照条件的好坏对大豆影响较大。
有试验指出,开花期遮光,豆荚退化脱落明显增加,当日照减少到正常条件下的50%时,分枝、茎节和豆荚均明显减少,产量将减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