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教学版)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可怕的赤潮》

大班科学教案《可怕的赤潮》

大班科学教案《可怕的赤潮》教案:环境与生态可怕的赤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索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环境与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可怕的赤潮。

孩子们将了解赤潮的成因、它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以及我们如何保护我们的自然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潮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赤潮现象的成因、危害及环境保护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赤潮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赤潮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PPT讲解赤潮现象的成因、危害及环境保护的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赤潮现象。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与赤潮现象相关的例题,如“为什么会出现赤潮现象?”、“赤潮对海洋生物有哪些危害?”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赤潮现象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预防赤潮现象的发生。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赤潮现象的成因、危害及环境保护的方法。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内容,加深他们对赤潮现象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关于赤潮现象的漫画,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2. 写一篇关于赤潮现象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及环境保护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可怕的赤潮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可怕的赤潮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可怕的赤潮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五单元《海洋的秘密》,具体内容为第2节“可怕的赤潮”。

详细内容包括赤潮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赤潮的概念,知道赤潮的形成原因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掌握赤潮防治的基本方法,培养环保意识。

3. 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难点:赤潮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赤潮现象图片、赤潮防治宣传片、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习手册、彩色笔、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赤潮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它为什么会发生?”2. 新课导入:讲解赤潮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赤潮的形成原因。

3. 实践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赤潮现象,分析成因。

4. 例题讲解:讲解赤潮防治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防治方法。

5. 随堂练习:针对赤潮成因、危害和防治方法进行练习,巩固知识。

7.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赤潮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可怕的赤潮2. 内容:赤潮的定义赤潮的成因赤潮的危害赤潮的防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赤潮的定义及其成因。

(2)举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3)列举三种赤潮防治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究、例题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赤潮的相关知识。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学生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赤潮研究的新进展,了解我国赤潮防治政策及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探究环节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学生深刻理解。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可怕的赤潮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可怕的赤潮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可怕的赤潮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四章《海洋的秘密》,详细内容为“可怕的赤潮”一节。

通过对赤潮现象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赤潮的定义、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赤潮的概念,掌握赤潮的成因和危害,了解赤潮防治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难点:赤潮的成因及防治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赤潮现象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烧杯、显微镜、藻类标本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潮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赤潮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赤潮的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实践活动:观察藻类标本,分析赤潮的成因,讨论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赤潮成因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赤潮成因的关键因素。

5. 随堂练习:设计赤潮成因和危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6.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藻类实验,增强学生对赤潮现象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可怕的赤潮2. 内容:(1)赤潮的定义(2)赤潮的成因(3)赤潮的危害(4)赤潮的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赤潮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举例说明赤潮防治的方法。

2. 答案:(1)赤潮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海洋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红色或棕色的一类有害生态现象。

(2)赤潮的成因主要有:水污染、富营养化、气候变化等。

赤潮危害: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水质恶化,影响人类生活等。

(3)赤潮防治方法: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养殖规模,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等。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可怕的赤潮》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可怕的赤潮》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可怕的赤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四章《海洋的奥秘》,具体内容为“可怕的赤潮”。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赤潮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赤潮的基本概念,了解赤潮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难点:赤潮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赤潮现象的图片、视频资料,显微镜及镜片,赤潮防治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潮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赤潮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什么是赤潮?为什么它会可怕?”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赤潮的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显微镜观察赤潮生物。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赤潮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渔业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4. 例题讲解: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赤潮的形成机制、如何防治赤潮等。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赤潮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可怕的赤潮》2. 内容:(1)赤潮的定义与成因(2)赤潮的危害(3)赤潮的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赤潮的定义及其成因。

(2)列举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三个危害。

(3)谈谈你对赤潮防治的认识。

2. 答案:(1)赤潮是指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大量繁殖,使海水变色、浑浊的现象。

成因:水体富营养化、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

(2)危害: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导致生物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渔业资源;影响海滨旅游业等。

(3)防治: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防止过度捕捞;开展赤潮监测预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

大班科学教案可怕的赤潮

大班科学教案可怕的赤潮

大班科学教案可怕的赤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五单元第二章,主题为“可怕的赤潮”。

具体内容包括:赤潮的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重点讨论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应对赤潮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赤潮的基本概念,掌握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赤潮的成因和危害。

教学重点:赤潮的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赤潮现象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皿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潮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1)赤潮的定义:讲解赤潮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赤潮是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赤潮的成因:介绍赤潮的主要原因,如富营养化、气候变化等。

(3)赤潮的危害:分析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人类健康的影响。

(4)赤潮的防治措施:讲解赤潮的防治方法,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监测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如何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防止赤潮现象的发生?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赤潮成因和危害的相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赤潮现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赤潮的定义2. 赤潮的成因富营养化气候变化其他因素3. 赤潮的危害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人类健康4. 赤潮的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监测其他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赤潮的定义及成因。

(2)分析赤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

(3)谈谈你对赤潮防治措施的看法。

2. 答案:(1)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海水变色、水质恶化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024年《可怕的赤潮》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

2024年《可怕的赤潮》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

2024年《可怕的赤潮》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海洋的奥秘》中的第三节《可怕的赤潮》。

详细内容包括赤潮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赤潮现象,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赤潮的概念、成因及危害,提高学生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学会观察和分析赤潮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3.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难点:赤潮成因的复杂性及防治措施的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赤潮现象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试剂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赤潮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赤潮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赤潮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图片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赤潮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赤潮成因及危害,完成观察记录表。

4. 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赤潮实验,观察赤潮生物,分析赤潮成因。

6. 情景模拟(10分钟)学生分组设计赤潮防治方案,进行情景模拟。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可怕的赤潮》2. 内容:赤潮概念成因:富营养化、气候变化等危害:生态系统破坏、渔业资源减少等防治措施:控制污染、恢复生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赤潮的成因及危害。

请列举至少三种赤潮防治措施。

2. 答案:赤潮成因:富营养化、气候变化等。

赤潮危害:生态系统破坏、渔业资源减少等。

防治措施:控制污染、恢复生态、加强监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调查了解赤潮对我国海洋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地理赤潮教案

地理赤潮教案

地理赤潮教案教案标题:地理赤潮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赤潮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掌握赤潮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4.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赤潮的概念和相关知识;2. 引发学生对赤潮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赤潮的图片或视频。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赤潮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包括海水中的营养盐过量、水温升高、光照强度等因素;2. 介绍赤潮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发赤潮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赤潮现象、原因和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应对赤潮,例如控制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

步骤四:小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应对赤潮问题;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3. 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方案,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步骤五:知识巩固(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赤潮相关知识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解决学生的疑惑。

步骤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赤潮的相关领域,如赤潮的全球分布、最新的研究成果等;2. 提供相关资源和参考文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赤潮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的能力;2. 批改学生的小测验,评估他们对赤潮知识的掌握程度;3. 鼓励学生进行赤潮拓展延伸的研究报告或项目,评估他们的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

教案拓展:1.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赤潮问题的讲座或座谈会,加深学生对赤潮问题的了解;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海洋环境保护机构或实地考察,亲身感受赤潮问题的严重性;3. 进行赤潮相关的实验或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自体验赤潮的形成和应对过程。

2024年《可怕的赤潮》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2024年《可怕的赤潮》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2024年《可怕的赤潮》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1.1 设计背景:1.1.1 近年来,赤潮现象在我国沿海地区频繁发生,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1.1.2 为了让幼儿了解赤潮现象,提高环保意识,特设计此教案。

1.1.3 教案以故事讲述、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幼儿轻松掌握赤潮相关知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赤潮的定义:2.1.1 赤潮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指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迅速繁殖,导致海水变色、腥臭,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

2.1.2 赤潮通常呈红色或棕色,故称为“赤潮”。

2.1.3 赤潮的产生与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3.1 故事分享《可怕的赤潮》:3.1.1 讲述一个关于赤潮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赤潮的成因、危害及环保的重要性。

3.1.2 故事中引入可爱的海洋生物,让幼儿感受赤潮对这些生物带来的危害。

3.1.3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海洋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让幼儿了解赤潮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4.1.2 培养幼儿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环保意识。

4.1.3 帮助幼儿学会简单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让幼儿掌握赤潮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5.1.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海洋生态环境。

5.1.3 帮助幼儿学会简单的环保行为。

5.2 教学难点:5.2.1 如何让幼儿理解赤潮的成因和危害。

5.2.2 如何让幼儿具备环保意识,并将环保行为融入日常生活。

5.2.3 如何设计互动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掌握赤潮知识。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课件:包括赤潮图片、动画、视频等。

6.1.2 海洋生物模型:如海星、海龟等。

6.1.3 环保道具:如垃圾分类箱、节约用水标识等。

6.2 学具:6.2.1 画纸、画笔:让幼儿绘制心目中的海洋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粤港海域,赤潮面 积自香港西贡海面到长州等 特大面积造成大量鱼苗及养 殖鱼死亡, 其中包括名贵鱼 种石斑鱼等,共损失达3.5亿 元
2000年,长江口舟山海
域,特大赤潮面积7000
多平方公里
a
29
a
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31
a
32
a
33
a
34
如何制服海上赤魔?
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 潮,采取防范措施。 2、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①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 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 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 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 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 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 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a
18
3 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⑴ 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⑵ 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 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
36
4、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 种类的引入。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 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 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 入养殖区。
5、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 人体。
a
37
治理措施
目前对赤潮的治理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现有的方法不是操作困难就是成本 偏高。而比较可行的是一种应急措施,即 沉箱法或迁移法。其方法是将水产养殖设 施沉入海底或移到未发生赤潮的海区。对 不能移动的养殖场要提前出池,以免造成 更大损失。此外,还可通过机械装置进行 增氧,以防因赤潮引起的养殖生物窒息死 亡的情况发生。
• 赤潮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一般可分为有 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
a
6
a
7
a
8
赤潮的分类
• 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能分 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 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 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
• 无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 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对海洋生 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 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
海洋浮游微 藻等赤潮生 物的大量繁 殖聚集
a
25
诱发原因——全球气候变化
• 较高的水温,缓慢的海流,利于赤潮生物 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诱发赤潮的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等。)
a
26
世界范围赤潮发生区域分布图
目前,赤 潮已成为一种世 界性的公害,美 国、日本、中国、 加拿大、法国、 瑞典、挪威、菲 律宾、印度、印 度尼西亚、马来 西亚、韩国、香 港等30多个国家 和地区赤潮发生 都很频繁。
引发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 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 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 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 2种、原生动物1种。
a
20
1、大量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 污水排入海洋,特别是未经处 理直接排入而导致近海、港湾 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2 、海洋开发、水产业带 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 身污染问题。
a
27
中国赤潮分布
• 赤潮的高发区为:渤海湾、大连湾、长江 口、福建沿海、广东和香港海域。
• 2007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其中渤 海7次,黄海5次,东海60次,南海10次 。 累计面积约11,610平方公里。
a
28
近年危害较严重的赤潮事件
1998年 ,渤海,赤潮面积约 5000平方公里,范围遍及 辽东湾,造成经济损失约5 亿元
a
15
赤 潮 对 环 境 的 破 坏
a
16
危害
• 1 使海洋生态平衡破坏
• 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 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 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 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 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原 有的生态平衡。
a
17
2 危害人类健康
肆虐的赤潮
a
1
海上红幽灵
——赤潮揭秘
a
2
何为赤潮? 赤潮的危害 赤潮发生的原因 赤潮的防治 对策
a
3
灿若罂粟的赤潮

a
4
a
5
何谓赤潮?
• 赤潮又称红潮或有害藻水华,通常是指海 洋微藻、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海水中过度增 殖或聚集致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现象。
• 发生赤潮时,海水除了会变成红色,还能 变成桔红色、黄色、绿色、褐色等。
a
35
3、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浅海,有选择地 养殖海带 、紫菜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 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
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 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 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 境。
a
⑶ 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 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 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⑷ 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 ,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赤潮对人类 健康的危害
a
19
追根溯源 赤潮成因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 有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能但不 一定是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a
9
美丽赤潮 暗藏杀机
• 赤潮破坏海洋生态结构;
• 赤潮生物的分泌物妨碍海洋鱼类、虾类、贝类的 正常呼吸而导致窒息死亡;
•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 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导致食 物中毒;
• 赤潮生物死亡后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 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 大量死亡。
3、全球海运业发展导致外 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气候 变暖导致赤潮发生。
a
21
主要原因——人类活动
全球海运业发展 国际交流的加强
过度的海水开 发与海产养殖
a
22
工农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 的排放污染 海域,导致 水体富营养 化。
a
23
养殖密度过高和过度投饵
海洋污染引起赤潮
引起的赤潮
a
24
重要原因——生物因素
a
10
这些鱼怎么了?
a
11
害赤 潮 对 生 物 资 源 的 危
a
12
福建雄江出现大量 死鱼,库湾生态再 敲警钟。鱼儿大量 死亡,养殖户忙着 捞死鱼
a
• 织纹螺在生长 过程中,摄取 赤潮中的有毒 藻类而被毒化。 人类食用织纹 螺引起食物中 毒。
13
赤潮重创福建 鲍鱼养殖
a
14
福建平潭海上养殖户遭遇赤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