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14课理性之光
第14课 理性之光教案

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岳麓版必修3)【从容说课】本课引言部分主要讲了二个内容:一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兴起了反封建运动,14—17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17—18世纪启蒙运动;二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他们崇尚民主、科学,宣扬理性,用理性之光照亮欧洲近代发展的道路。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启蒙运动的背景、含义、性质、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及主要主张,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法国理性主义的发展。
2、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造就了欧洲的启蒙运动。
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引导学生比较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思想与实践的异同,培养学生从比较中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4.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和作用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可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
2、可通过课前让学习查找资料,课后结合课文阅读思考题进行延伸学习,加深对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分析,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对启蒙运动作用的分析,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意识对物质的主观能动作用。
【教学重点】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及思想主张,康德的哲学观点、启蒙运动的作用。
【教学难点】比较分析孟德斯鸠、伏尔泰与卢梭思想主张和实践的异同,理解康德的“人非工具”的观点。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关于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迅速展开。
第14课 理性之光 教学案

第14课理性之光【学习目标】(是否掌握)1、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知道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批判对象()2、记住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观点及影响()3、识记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的重要意义。
()4、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重点难点】1、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观点2、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3、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主张、影响的异同及成因预习案【要求】1、据预习案认真研读课本,要求边研读记忆边标注勾划课本,在课本上写上问题提示语,标明序号。
2、课本上没有的要补充,梳理基础知识,并重点记忆课标内容一、启蒙运动的兴起(一)、时间、范围:17、18世纪;起源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整个欧洲。
(二)、核心思想及批判对象(三)、历史背景:二、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影响代表人物国别主要著观点地位或影响作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三、启蒙运动的影响:不同阶段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阶段时期内涵起源希腊先哲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发展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和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
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理性主义: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成熟启蒙运动建立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构建知识体系】探究案重难点突破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材料二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III教是教学用书》材料三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四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理性之光教案

理性之光教案教案题目:理性之光教案目标:1.了解什么是理性,以及它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3.培养学生在决策和问题解决中运用理性思维的能力;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理性思维,提高生活质量。
教具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讲义;3. 思维导图模板;4. 条漫或视频案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幅精美的图片展示,内容为人们思考问题的场景,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幅图片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思考理性的重要性。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理性的概念:“理性是一种能力和态度,是基于事实、逻辑和追求真理的思考方式。
理性思维具有客观、科学、合理、果断等特点。
”然后教师列举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的例子,并与学生讨论它们与理性思维的关系。
Step 3:理性思维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理性思维在决策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解释。
然后教师让学生完成一张思维导图,将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整理出来。
Step 4:培养理性思维能力(15分钟)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问题,要求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和回答。
例如:“为什么我们要读书?”、“你觉得社交媒体对你有积极作用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事实、逻辑和推理支持自己的意见,并鼓励他们避免情绪化的回答。
Step 5:理性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有关生活中的问题的条漫或视频案例,然后鼓励学生讨论如何用理性思维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评估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Step 6: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并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运用理性思维,提高生活质量。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讲述一个他们在生活中运用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经历,并总结获得的收获。
教学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的深度和学习兴趣。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十四课 理性之光(教案)编者: 李颖秋教 学 过 程【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知识要点:1、 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人的思想观点:孟德斯鸠:著作《论法的精神》,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伏尔泰:猛烈批判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赋权利;主张法国实行开明君主制。
卢梭: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思想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起源; 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
康德: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的最终价值取向,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
2、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传理性真理是为了解放全人类。
◆在反封建层面上它比文艺复兴更彻底,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在反教会方面,启蒙运动提升到自然神论乃至战斗无神论的高度,并把反宗教神学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联系起来,从而表现出更鲜明、更彻底的革命性。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进程、历史意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
☆★ 过程与方法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讲述启蒙的含义和启蒙运动的基本进程;列举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理性之光教案

理性之光教案教案标题:理性之光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理性思维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运用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3. 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的发展;4. 培养学生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理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2. 学生能够运用理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理性思维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 学生能够通过理性思维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教学重点:1. 理解理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2. 运用理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3. 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相关的教材、案例分析、视频等;2.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3.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案例,引起学生对理性思维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认为理性思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概念讲解(10分钟):1. 解释理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2. 通过实例说明理性思维与情绪思维的区别;3. 引导学生思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案例,要求学生用理性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2. 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3. 引导学生思考理性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和限制。
信息评估(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信息来源,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等;2. 学生小组讨论并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3. 学生展示评估结果,并进行讨论。
情绪控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情绪对决策和行为的影响;2. 提供一些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理性思维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他们的情绪控制策略。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他们对理性思维的认识和体会;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理性思维。
2022年精品 《理性之光》参考优秀教案1

第14课理性之光教学目标:1.熟悉启蒙运动的背景,记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等启蒙运动先驱的主要观点,理解启蒙思想的意义。
2.认识“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人非工具〞的含义及历史意义。
3.比拟“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揭示人文主义的新开展。
4.通过学习启蒙运动,理解世界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树立民主与法制观念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康德哲学主张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板书设计:一、启蒙运动的兴起1、启蒙运动的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2、兴起的背景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二、启蒙运动的——法国启蒙运动18世纪中叶1、孟德斯鸠:三权分立2、伏尔泰:自由与平等3、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三、启蒙运动的扩展康德:人非工具四、启蒙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性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是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回忆文艺复兴有关性质引入启蒙运动〔提问:什么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理性之光〔理性: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一、启蒙运动的兴起1、启蒙运动的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2、兴起的背景: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开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为他们建立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的社会制度提供了经济保证。
文艺复兴、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思想。
而自然科学的进步那么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但是,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严重阻碍着社会进步,专制、愚昧、迷信禁锢人们的思想,于是强调人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潮兴盛起来,形成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
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欧洲启蒙运动最早产生于17世纪后半叶的英国,之后开展到法国、德国,涉及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其中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时间最长、成就最高、影响最远,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和中心。
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教案1)

榆次第一中学校教学设计首页【背景知识】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启蒙运动的到来不是偶然的。
(1) 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14、15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以后的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以及海外贸易的扩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后封建精神枷锁的初步解除,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到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资产阶级力量也随之壮大。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最大特征是自由。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有相对宽松的环境,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拥有政治上的权力。
然而,此时的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依然处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
封建桎梏不但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也使资产阶级有钱无权。
在翻天覆地的行动采取之前,一般都会有舆论先行。
资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通过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从理论上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必要性,构建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因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
如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唯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则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牛顿提出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这样,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之风随之盛行起来。
【概念阐释】(1)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内容:呼唤理性的阳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2) 理性主义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
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教案第14课理性之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2)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从创设的历史情境、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运用材料进行学习的方法;(2)通过探讨启蒙运动的影响等问题,学会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塑造学生关注社会进步,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2)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难点】启蒙【Lumière】---明亮、照耀、光明。
启蒙运动指在17—18世纪由欧洲资产阶级展开的启迪开导人们反封建意识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
理性主义强调凡事要靠人的思维去判断和分析问题,而不必依靠神的旨意。
设计小贴士:创设情境,以图片和人们对启蒙思想家的至高评价导入本课,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根据预习知识思考回答启蒙运动和理性的含义。
二、讲授新课(一)探秘启蒙之源材料一: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二: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出现了启蒙运动。
材料三:在人文主义伟大思想光辉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人文主义者的启发,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欧洲宗教改革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案一、自学区域:
二、研学区域:
1、启蒙运动出现的时期、背景、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列表格归纳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表,并归纳他们主张的相同点。
3、启蒙运动的性质、影响。
三、学生课堂生成性问题展示区域:
四、检验区域: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表达的的相同点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3、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 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 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 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4、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说表明他()
A 倡导君主立宪制
B 维护君主专制
C 崇尚人的自由平等
D 抨击教皇骗子式的说教
5、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集中批判的是
A专制主义、重商主义 B专制主义、霸权主义
C教权主义、重商主义 D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6、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
①人权自由②实行法治②反对教权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卢梭被誉为宣传理性至上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这是因为他认为:
A.人民应当推翻暴君,实现“主权在民”
B.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当推翻教皇
C.教士贪婪成性,人民应当粉碎教会势力
D.现存制度压制自由,应当重建开明制度
8.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共同点不包括
A.反对特权等级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实行法制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9.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①起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②以宪法理性为中心,鼓吹人权和法制
③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④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提倡自由平等
11、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 都批判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
B 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C 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D 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
12、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 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 封建统治已经陷入全面危机
D 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发生严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