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教案: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北师大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材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有所了解。

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实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意义。

2.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史料分析:运用历史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意义。

4.情感教育:通过史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历史史料: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史料,如图片、文献等,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意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指导,解答他们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意义。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所学知识,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28年所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如国共两次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1949年6月的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总统府,标志着国民政府的跨台,以后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之势,解放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只有西北、中南、西南地区还待解放。

并且在此时,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准备工作、举行开国大典,讲述新课:一、筹建新中国(1)想一想:为什么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什么称这次会议为: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空前盛会?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开幕。

参加会议的代表达到了662人,分别来自全国14个党派、9个地区、6个军队单位、16个团体,说明会议代表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反映全国人民的意愿,因此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空前盛会.(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哪些的内容和作用?《共同纲领》的内容:(1)规定合并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2)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人民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共同纲领》的作用:在新中国的创建过程中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也是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有哪些其他重要的决定。

(1)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共有委员63人。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确定了国旗、国徽、国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选择题1.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时,中国共产党积极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西柏坡 B.北平C.南京 D.重庆答案:B知识点:新中国成立解析: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北平,因此选B。

点评:关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在时。

()A.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西藏和平解放答案:C知识点:新中国成立解析:分析:周恩来这样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意思是新民主主义开始于五四运动结束于新中国的成立,因此选C。

点评:此题要理解,识记住知识点。

3.从清晨开始,首都各界群众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是描述了的盛况。

()A.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C.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D.开国大典答案:D知识点:新中国成立解析:分析:根据场景可以判断是开国大典,因此选D。

点评:此题根据题意,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

4.新中国的国庆日定于l0月1日,这是因为l949年l0月1日的当天 ( )A.通过《共同纲领》B.举行开国大典C.国家领导人就职D.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答案:B知识点:新中国成立解析:分析:新中国的国庆日定于l0月1日是为了纪念l949年l0月1日的当天举行的开国大典。

因此选B。

点评:此题可以用排除法去选择较为简单。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在和平解放前,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谈判的地点是 ( ) A.拉萨 B.昌都C.成都 D.北京答案:D知识点:新中国成立解析: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选学部分重点内容的掌握,引导学生阅读选学内容,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课本可以知道当时谈判得有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初二历史开学第一课的教案

初二历史开学第一课的教案

初二历史开学第一课的教案2017初二历史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

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

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

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看录像《成吉思汗》。

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

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

”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

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

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八年历史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八年历史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东山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02【学习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开国大典3、问题(1)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3)结合学过的中国近代史,想一想,为什么毛泽东在这里要非常鲜明地强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我们的民族已经站立起来了?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3)提示:①展示学会的②方式可多样③以小组为单位三、点拨与归纳:四、检测与反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的代国歌是:()A、《义勇军进行曲》B、《国际歌》C、《东方红》D、《歌唱祖国》2、1951年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 )A、北平B、西藏C、天津D、海南岛3、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新中国采用的纪年方法是:( )A、年号纪年B、干支纪年C、民国纪年D、公元纪年4、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6、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共同纲领》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7、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8、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0周年B.40周年C.50周年D.63周年9、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开国大典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1[预习导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1[预习导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分析能力;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提高研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景想象。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资料,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议题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习任务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列举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

【学习任务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习任务六】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结合《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新中国成立初中历史教案

新中国成立初中历史教案

新中国成立初中历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政治觉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庆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庆日呢?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2. 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变革。

3.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新中国成立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中国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五、总结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的资料,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同时,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政治觉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
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从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
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

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
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影视资料,能使学生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共同纲领》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阶段: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今天是你的生日》。

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幅照片吗?这首歌曲你们听过吗?知道歌词中唱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指的是什么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阅读教材1-5页,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2、复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历史意义?
体验阶段:
三、学习新课
由于这是下册书的第一课,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始,所以学习新课之前,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界限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他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
争史、探索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


强的中国人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

最终,走出了一条属
于自己的道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
新的一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至今,为中国现代史。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学生阅读课本,找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
2、课件展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出席人员概况(有团体代表、党派代表、
区域代表、特邀代表等);
问:参加会议的有多少人?说明了什么?
师:参与会议的有六百多人,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显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请阅读教材第2页内容,概括新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

总结为: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决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导行阶段:
(二)开国大典
1、播放视频《开国大典》回答问题: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有什么重要
讲话?
2、请同学们讲述一下开国大典的史实,看看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
件概述能力强。

3、师强调几个特殊的数字的含义
10.1:本来计划在解放全中国后成立中央政府,但考虑到国民党政权已不存在,同时警惕帝国主义者对中国进行干涉,决定提前举行开国大典。

15:00:为的是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空袭开国大典。

15:00则是缜密计算的结果。

国民党的B-24轰炸机,从舟山群岛起飞,和北京距1230公里。

上午从这里起飞,3个小时可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后还可安全返回。

但下午起飞,任务虽可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就别想飞回去了
54门:一说是代表54个民族,但实际我国1953年才开始民族统计;另一
说法是代表出席第一届政协的54个单位。

4、师生一起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5、说一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理解。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站起来了,成
为国家的主人。

6、感悟: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谈谈你的感受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爱党、爱军、爱国。

(3)我们要努力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将中国建设成为美好富强的国家!
四、本课小结
“八个一记忆会议内容”
一个文件:《共同纲领》;
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一个主席:毛泽东;
一面国旗:五星红旗;
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一个首都:北京;
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

教学反思
1、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了教学资源,营造了良好的情感体
验氛围。

学生在问题中探究、活动中体验、感悟中交流,体现了自主、合作、探
究的理念,也体现了历史课堂的务实、平实、扎实;
2、本课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如导入部分让学生在温顾旧知的基
础上,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处理会议类知识应该把握的要素,学生自学很成功;又如指导学生用“八个一”来归纳概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好;
3、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解,因为对背景知识的铺陈不够到位,学生理
解有些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