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白介素-11防治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主要内容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叶魏武;黄健;陈占红;王晓稼【期刊名称】《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05(11)5【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
[方法]38例第1周期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第2周期化疗后血小板计数≤75.0×109/L 时,治疗组即给予皮下注射rhIL-1125μg/(kg·d),连续用药至血小板≥100×109/L时停药,对照组不予rhIL-11,以对症治疗为主。
同一患者2周期的化疗方案及剂量强度相同。
[结果]第2周期化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小,而且血小板≤75.0×109/L持续的天数也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在进行自身比较中也发现,使用rhIL-11的第2周期血小板降低的幅度较前明显缩短,P<0.05。
不良反应均为Ⅰ ̄Ⅱ度,主要是疲劳、头晕、肌肉关节疼痛等。
[结论]对恶性实体肿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的治疗性给药方法效果确切,毒副作用轻,患者耐受性好。
【总页数】2页(P375-376)【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减少;癌;药物疗法【作者】叶魏武;黄健;陈占红;王晓稼【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相关文献】1.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多中心研究 [J], 崔新宇;周虹;李英花;郑立;白莲;刘娜;曲延章;姜丽波;陈三军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重度血小板减少38例 [J], 李春艳;张芳;李庆云;徐静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观察 [J], 宋作顺;唐兆斌;刘蒲香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J], 秦垠5.温阳补肾汤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临床观察[J], 韩菲菲;丁可;张瑞;徐庆;商健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白介素-11应用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最 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中患者的血小板最高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血小板 输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情况比较
组别
血小板
血小板
血小板
血小板
最低值(×109/L)最高值(×109/L)恢复时间(d)输入量(U)
当代医学 2020 年 1 月第 26 卷第 2 期总第 553 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Jan.2020,Vol.26 No.2 Issue No.553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0.02.051
--临床研究--
重组人白介素-11 应用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
关键词: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出血量;不良反应;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目前治疗该病的 最主要方法是化疗,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有部分患者 在接受化疗之后会出现骨髓抑制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这容 易引起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等症状 ,增加出血的风险 ,如果 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甚至直接 导致生命[1]。临床上经过采取血小板输入的方法来缓解血 小板减少的症状 ,但是这种方法对血小板的需求量较高 ,而 且来源也比较紧张,反复输注血小板会增加血小板异型抗体 形成率 ,导致多种输血性疾病的发生。相关报道指出[2] ,重 组人白介素-11 能够有效治疗血小板减少病症,避免相关免 疫系统疾病的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分析这种药物的实际效 果和应用价值,本院选取了 70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 对象进行研究,现将报道如下。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牛伶;焦卫云;孙峰;刘媛媛;李坦;葛磊;李娟【期刊名称】《药物与人》【年(卷),期】2014(27)10【摘要】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rhlL-11)衍生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度不良反应。
方法:恶性肿瘤化疗结束后出现血小板〈50X109/L的患者30例,其中20例入选治疗组,应用rhIL--11衍生物治疗,每日皮下注射1.5mg;10例入选对照组,不给予rhIL-11衍生物治疗。
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80—100)X109/L的平均时间为5.65土2.37d,明显低于对照组8.90±3.72d(p〈0.05)。
治疗蛆中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肌肉关节疼痛。
结论:rhIL-11衍生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下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
【总页数】1页(P1-1)【关键词】白介景-11衍生物;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化疗【作者】牛伶;焦卫云;孙峰;刘媛媛;李坦;葛磊;李娟【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相关文献】1.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对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探析 [J], 陈艳琼2.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J], 刘健;陈强;陈亦贵;洪熠;陈新华;杨瑜;林剑杨3.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J], 李玉齐;陈斯泽;舒阳春;秦鑫添;刘栋;王希成4.血小板减少症: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降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J], 王兴元5.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要点构架 [J], 朱婷婷; 朱翠; 陈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白介素-11防治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要点汇总

18.《重组人白介素-11防治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要点1概述11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外周血象中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 的情况。
一般而言,PLT<50×109/L时,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倾向的危险性;PLT<20×109/L时,有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PLT<10×109/L时,则有皮肤黏膜出血的极高度危险性。
血小板数量减少是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因。
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可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分布异常三大类。
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
血小板破坏增加,常见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HIV-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其他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等。
血小板分布异常,常见于脾功能亢进以及其他药物所诱发。
临床上,可根据外周血象的PLT检查结果,对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首先应针对病因处理。
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患者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对于因血小板数量减少而非血小板功能缺陷发生显著出血的患者,为了获得持续的后续升血小板效应,可以考虑在血小板输注的同时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rhIL-11等)。
12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白介素-11(rhIL-11)是由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和部分间叶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
IL-11的促造血功能,主要表现于直接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促进高倍性巨核细胞生成,增加单个巨核细胞血小板的产量,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科54例患有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
在化疗结束骨髓抑制期仅给予预防出血、输注血小板的为对照组;化疗结束24小时开始予重组人白介素-11 1.5~3mg/d(40μg/kg)皮下注射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及出血并发症等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14d,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状,减少化疗后出血并发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124-02在血液系统的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治疗中,临床中化疗是必须的治疗手段,使患者延长生存及改善生存质量[1]。
然而化疗后最常见及带来严重并发症的是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其中血小板减小易导致重要脏器出血导致死亡,如果为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浓缩血小板要求及时采集、及时输注,目前血源严重紧缺;浓缩血小板输注后仅维持平均3天,而且价格昂贵;甚至输注无效时常发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重组人白介素-11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进行了相关的对照实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白血病(非M3型)骨髓MICM及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诊断确诊,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8.3±4.3)岁,肿瘤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影响因素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影响因素曲雅静;穆海玉;王志梁;臧兆辉;董化江【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5(28)12【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应用rhIL-11治疗晚期CIT 1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性别、年龄、骨转移、肝癌并肝硬化、血液系恶性肿瘤、放疗史、接受化疗周期数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并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本组157例CIT均予rhIL-11治疗14 d,其中显效46例(29. 3%),良效12例(7. 6%),有效24例(15. 3%),无效75例(46. 1%),总有效率为53. 9%(82/157). 年龄、罹患肝癌及血液系恶性肿瘤与rhIL-11治疗CIT的效果有相关性(P<0. 05),而性别、骨转移、放疗史、化疗>6周期则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 05). 经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肝癌并肝硬化、血液系恶性肿瘤、放疗史为rhIL-11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论 rhIL-11的疗效与CIT患者的年龄、肝癌并肝硬化、血液系恶性肿瘤、放疗史等因素有关.%Objective To detec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 on thrombocytopenia patients. Methods 157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ge, gender, bone metastasis, hepatoma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non solid tumor,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in the group were given rhIL-11 therapy, and 46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29. 3%), 12 cases (7. 6%) good, 24 cases (15. 3%) effective and 75 cases (47. 8%) invalid, and total efficiency rate was 52. 2%(82/157);age, hepatoma patients, malignant tumor of blood system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spectively (P<0. 05). Gender, bone metastasis,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spectively (P>0. 05). Four influential factors finally entered into the model of Logistic regression:age, hepatoma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ma-lignant tumor of blood system and radiotherapy.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 on thrombocytopenia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is related with age, hepatoma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non solid tumor.【总页数】3页(P85-87)【作者】曲雅静;穆海玉;王志梁;臧兆辉;董化江【作者单位】300162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生物治疗科;300162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300162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生物治疗科;300162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研究生处;300162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相关文献】1.对注射重组人白介素-11的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 [J], 单莹2.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11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和机制[J], 李玲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白介素11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J], 谢坤莹; 魏锦; 邹兴立; 赵攀4.用自拟的升板方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研究 [J], 沈君华5.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 [J], 陈坚;瞿琴;魏燕;孔祥军;高巍然;徐周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发表时间:2016-09-05T11:00:03.49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作者:周园芳王东[导读]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长沙市第八医院(长沙市中医医院)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肿瘤血液科恶性肿瘤患者10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时给与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对照组给与一般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上升幅度和上升到同正常水平时所需要的时间,以及使血小板上升到正常水平所需要输注血小板的平均单位数。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血小板上升到正常水平时,观察组患者所需要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所需要输注血小板的平均单位数为(0.3±0.5)单位,对照组患者所需要输注血小板的平均单位数为(1.0±0.8)单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重组人白介素-11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工业细胞的成熟分化,增加体内血小板的生成[1,2]。
临床上主要用于实体瘤和白血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和治疗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这对降低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因为化疗后而发生的出血或者死亡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研究通过对100例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因为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注射重组人白介素-11药物,观察分析其血小板的增长情况,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肿瘤科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
2021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全文)

2021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全文)摘要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为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有关。
CIT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从而增加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预后。
CIT的治疗主要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
对高危患者进行一、二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IT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基于近期文献及临床研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制订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 版)》,旨在为中国肿瘤学医师提供更合理的诊疗方案以帮助CIT 患者改善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01概述1.1 定义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1]。
CIT 为最常见的化疗相关性血液学毒性之一,可增加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CIT 可导致化疗剂量强度降低、时间推迟、甚至治疗中止,从而影响抗肿瘤疗效,对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
1.2 流行病学关于CIT的流行病学资料多来自国外,国内尚缺乏大样本数据。
文献报告的CIT发生率根据其定义及纳入标准差距较大,并且和化疗药物种类、是否为联合治疗及肿瘤类型有关。
如单用顺铂或吉西他滨时,III~IV级CIT 发生率分别为4.0%和3.7%,而两者联用时则高达37%[3]。
在接受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达卡巴嗪联合化疗的肉瘤患者中CIT 发生率高达79%[4]。
接受替伊莫单抗与钇90联合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则几乎全部发生III~IV级CIT[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人白介素-11防治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1年版)》主要内容
1 概述
1 1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外周血象中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的情况。
一般而言,PLT<50×109/L时,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倾向的危险性;PLT <20×109/L时,有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PLT<10×109/L时,则有皮肤黏膜出血的极高度危险性。
血小板数量减少是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因。
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可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分布异常三大类。
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
血小板破坏增加,常见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HIV-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其他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等。
血小板分布异常,常见于脾功能亢进以及其他药物所诱发。
临床上,可根据外周血象的PLT检查结果,对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进行
分级。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首先应针对病因处理。
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患者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对于因血小板数量减少而非血小板功能缺陷发生显著出血的患者,为了获得
持续的后续升血小板效应,可以考虑在血小板输注的同时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rhIL-11等)。
1 2 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
白介素-11(rhIL-11)是由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和部分间叶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
IL-11的促造血功能,主要表现于直接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促进高倍性巨核细胞生成,增加单个巨核细胞血小板的产量,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
多项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均纳入和推荐rhIL-11,表明以IL-11Rα作为血小板减少症治疗靶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安全性方面,rhIL-11大多数不良反应均为可
以预期的轻至中度反应,且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
2 rhIL-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2 1 CIT
CIT指抗肿瘤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功能,导致外周血中PLT低于正常值的一种最常见的肿瘤治疗并发症。
CIT是临床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
2 1 1 CIT的有指征治疗CIT的治疗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治疗流程参见图1。
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包括rhIL-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TPO受体激动剂罗米司汀和艾曲泊帕等。
目前认为化疗后6~24小时(h)即可开始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rhIL-11推荐剂量为50μg/k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7~14天,直至PLT≥100×109/L,或至血小板绝对值较基线提高50×109/L时停药。
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开始前2天和化疗中,不宜应用rhIL-11。
2 1 2 CIT的二级预防CIT的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次级预防)。
曾经发生/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针对可能导致血小板再次减少、出血风险较高的致病因素所进行的预防性措施。
如果患者在既往化疗后发生过/级血小板减少,本周期化疗结束后有血小板下降趋势或存在出血高风险因素,推荐化疗后6~24h开始预防性应
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如果患者无出血高风险因素,推荐在PLT<75×109/L时开始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至化疗抑制作用消失,PLT≥100×109/L时停药。
rhIL-11推荐剂量为50μg/kg,皮下注射,每天1次;但是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开始前2天和化疗中不宜应用rhIL-11。
目前国内批准的CIT治疗用药中,仅rhIL-11具有CIT二级预防用药适应症。
2 2 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减少
AL患者引起出血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异常、纤溶亢进以及白血病细胞血管浸润等。
根据rhIL-11治疗AL (包括AML和ALL)患者CIT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提示,rhIL-11能够缩短AL患者CIT治疗中PLT的恢复时间,减少出血发生率,且安全有效。
2 2 1 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有指征治疗治疗流程参见图2。
2 2 2 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指在疾病发生前的预防。
对首次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而言,一级预防是指针对可能导致出现出血风险较高的因素,在第1个周期化疗后立即进行的预防措施。
对于接受高出血风险化疗方案的AL患者,无论治疗目的是治愈、延长
生存期或是改善疾病相关症状,均建议化疗后预防性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rhIL-11等)。
通常在化疗后6~24h应用rhIL-11,50μg/k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7~14天,或至化疗抑制作用消失且PLT≥100×109/L时停药。
2 2
3 rhIL-11降低血液病化疗患者感染发生率
2 2
3 1 rhIL-11通过保护黏膜上皮降低感染
2 2
3 2 rhIL-11通过调节炎症因子降低感染
2 3 化疗联合放疗引起CIT
化疗联合放疗(包括同步放化疗)可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但会增加血液学毒性反应,可能造成血小板急剧降低。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使用rhIL-11可以显著降低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提升血小板的最低值,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不影响下一周期化疗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3 rhIL-11用药的安全性管理建议
3 1 不良反应概述
临床上使用rhIL-11后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发热、水肿、心动过速、短暂贫血及结膜充血等。
大多数为轻至中度,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表2)。
3 2 一般不良反应
3 2 1 乏力
3 2 2 发热
3 2 3 短暂贫血
3 2
4 结膜充血
3 3 特殊关注的不良反应
3 3 1 水肿
3 3 2 心房颤动
3 3 3 过敏反应
4 结语
一系列有关研究结果和长期临床应用实践已充分证明,采用rhIL-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客观疗效和明显的生存质量获益。
因此,多个国内、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均对rhIL-11进行了重点推荐。
本专家共识系统地总结了国产rhIL-11上市后的用药情况、专家学者的临床经验以及有关研究进展,就如何合理、安全、有效地应用rhIL-11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提供给临床医师作为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