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修改第五节(桃核承气汤类方)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出处】《伤寒论·太阳病中篇》第88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核五十个去皮尖、桂枝三两、大黄四两、芒硝二两、甘草二两灸。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生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概说本方出自《伤寒论·太阳病中篇》第88条,原条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是调胃承气汤的变方,用在“其人如狂”,表示大脑中枢的意识中枢受到影响,小腹两侧及脐间紧绷。

而抵当汤则为小腹当鞭满。

但我们辨证应着重蓄水或蓄血,蓄水则小便不利,蓄血则小便自利,身黄,且大脑记性低下而善忘,大便色黑,临床上也应研判是否内脏出血。

主治病症1.精神官能症有些女人平常很正常,但月经周期来前,会发狂到四个男人都无法驾驭,因为月经该来不来,造成精神极度紧张、恐慌而发狂。

用桃核承气汤的下法,就可减轻压力,恐慌如狂症状就可减轻。

2.痛经我看过类似《金匮要略·虚劳篇》所提“肌肤甲错”现象的患者,不必触诊,肚脐周边出现一条条蚯蚓般纹路,就是因蓄血瘀血导致月经周期疼痛。

用桃核承气汤加元胡索、香附、郁金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效果很好。

3.尿道炎、骨盆腔炎有位彰化二林的老先生罹患前列腺癌,西医连续四次的尿道扩张术都未痊愈,我以猪苓汤、桃核承气汤,加牛膝、车前子、乌药、冬瓜子,一剂就改善。

另一位高老先生,在某大医院治疗不癒,我用同方处理,痛感立即减轻。

后来又出现阴囊肿大,犹如柚子般大,一般称为水疝,我依然用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并搭配猪苓汤,因为猪苓汤走前阴,症状很快缓解。

现在他一有不适就来找我,并说很有缘分,其实这只是医病关系的一环。

4.脑血管病变很多中风病人,或车祸导致脑血管病变,血管瘀阻,,一般会以开刀处理。

刘渡舟:桃核承气汤讲解

刘渡舟:桃核承气汤讲解

刘渡舟:桃核承气汤讲解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12)桃核承气汤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桂枝(二两,去皮),大黄(四两),芒硝(二两),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

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这一条是讲太阳病蓄血的腑证。

太阳蓄血证有三个,一个是桃核承气汤证,一个是抵当汤证,再一个是抵当丸证。

这头一个就是桃核承气汤证。

“太阳病不解”,这是太阳的经证不解;“热结膀胱”,就言它的里证了,是表邪入到里了,热和血凝结了。

这个凝结,是开始凝结,所以叫初结。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热结于里了,我们现在说这个膀胱是指手太阳小肠。

热与瘀血初结,从病理上来讲它的势力不是强大的。

另外,热与血结,是热去结血,热的力量比较强一些,瘀血程度弱一些,是热重而瘀轻。

出现什么症状?“其人如狂”,语言动静,或是或非,言语行为有时正确,有时就很离奇,有点儿狂妄不羁,但是还不是发狂,叫做如狂。

还有一些理智,还没至于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为什么热与血瘀,就会出现如狂的症状?因为第一,热与血结是个实证,不是个虚证;第二,因为他有热,实证而且还有热,虽然是结于下焦,但是热与血结要影响心神,浊邪浊热上扰于心,就出现了如狂的证候。

因为血脉都属于心,热与血结要影响到心,心神被扰,他就狂妄、烦躁狂乱,说这人就如狂。

从病机上来看,因为热和血初结,势力还没成,所以有“血自下,下者愈”。

血自己就下来了,正气抗邪,热随血减,病就好了。

从哪儿下?因为病在下焦,所以一般是从大便下血,妇女可能有一些像来月经,男性一般是从大便泻下,“下者愈”。

如果不下,热与血结没有一个自我作解的机会,那就要用药来攻逐了。

用药物攻逐的时候,张仲景提醒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这个病从太阳病的经证来的,泻下的时候就要注意,经表之邪是不是完全都解除了,如果还有一些什么恶寒哪,还有一些什么表不解啊,那就“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应当先用药解外,发汗解太阳之表。

《伤寒论通解》五十三阳明病篇瘀热证候桃核承气汤证PPT课件

《伤寒论通解》五十三阳明病篇瘀热证候桃核承气汤证PPT课件
• 如何变化?三种转归
15
一、“血自下,下者愈。”
• “血自下”——下血 • “离经之血易为瘀”, • “瘀血内阻,血不循经”
16
• “下者愈”——“阴阳和则愈” • 阴阳协调,瘀热排出 • 一过性
17
二、“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
• “热入血室”病的初证。
• 依据:“其人如狂”而“其外不解者”, • 太阳阳明合病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 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 手脚温——没有“手、足尽热”

作用:突出——营血
• “手、足尽热”可能: • 一“小建中汤”类方;一是阳明病瘀热证
8
• 目前:阳明病瘀热证候!
• 病机——“以热在膀胱”!——营血
• “热”代“热邪”,“膀胱”——“血室”

(《三焦论》)
25
• 2、主要症状(阳明病) • 烦躁身热有汗,烦渴,畏热喜凉,口干口
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 • 3、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
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涩而数,或滑数。
• 4、可伴随症状:觉得体内尤其上冲感,或 者头晕头痛。便秘或者干燥。或外伤、手 术病史!
26
27
23
二、煎服法:
•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 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
• 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 当微利。24来自三、方证标准 (以内热为主,兼有瘀血证)
• 1、特征症状(瘀血证)
• (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 有定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 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3)精神亢奋 烦躁或惊狂不安,胡言乱语,或哭或笑, 程度上“其人如狂”。(4)血症:尿血、 便血、呕血、胃出血、咳血、内脏出血、 牙齿出血、鼻出血、口唇干裂出血、眼底 出血等符合阳明瘀热证的出血。

桃仁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民间中医唐医易先生伤寒论讲稿第二十七节桃仁承气汤桃仁承气汤《伤寒论》桃仁五十个•9 大黄四两•12 甘草二两•6 桂枝二两•6 芒硝二两•6【用法】水先煎诸药去渣,再入芒硝放火上微沸溶解后,一次温服。

【主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期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

【方解】方中桃仁行血,大黄推陈致新,以芒硝清热散瘀,甘草补中,桂枝辛能行气,气行则血行。

【应用发挥】用仲师原方加减还能治疗的各种疾病。

(包括自己心得和各家医案)1、狂躁症狂躁症多由精神因素引起。

这里是指因跌扑外伤所引起者,患者一般多有外伤史。

祖国医学认为是血瘀化热,热扰心神,其人如狂。

症见狂躁不安,骂詈不避亲疏,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大便油黑,如外伤后而发病者,用本方治疗,以破血下瘀,清热行气。

使瘀血得去,新血生,则狂躁自安。

2、肩痛西医又叫肩周炎。

祖国医学又称漏肩风,体力劳动患者居多,症见肩关节或肘关节疼痛难举,伸屈不便,或痛如针刺,或日轻夜重,或麻木憋胀。

本病除了因风寒湿热邪侵入外,因强力负重,用力失当,跌扑损伤而产生的离经之血,即死血、瘀血阻滞经络所致。

由瘀血阻滞造成之肩关节痛。

瘀必化热,本方既能攻瘀导滞通络,并兼攻邪热,所以用之非常理想。

3、酒渣鼻又名肺风、赤鼻、鼻准红、酒糟鼻。

病因由脾胃湿热上薰于肺所致,宜清热、散结、凉血治之。

常以内服凉血四物汤,外用颠倒散治疗。

但还有一种因瘀血、热邪郁于经脉,循经上冲面部所造成的酒渣鼻,临床时也很常见。

最多见于青壮年妇女患者。

症状特点是凡月经来前比较严重,月经过后就自然好转,此证由下焦瘀血导致,用本方可治愈。

4、皮肤顽癣这里是指包括干癣、风癣、牛皮廯、松皮癣。

在发病的机理方面,祖国医学多认为是风、湿、热、虫与气血相搏为患。

发作无定处,初见皮肤发痒,后起淡褐色粟米样丘疹,病损逐渐扩大,互相融洽,形成肥厚皮损,瘙痒明显,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痛苦难忍。

『常用方剂』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新用途

『常用方剂』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新用途

『常用方剂』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新用途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由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甘草、芒硝各二两组成,为太阳病蓄血症而设。

功能破血下瘀,主治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拘急胀满、大便色黑、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热、其人如狂等。

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进展,桃核承气汤又有很多新的用途,现简介如下:一、脑血栓:桃核承气汤加地龙15g、水蛭20g。

水煎服,每日l 剂,15剂为1疗程。

现代研究表明,50%桃核承气汤水煎醇沉液体外对家兔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提取剂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

二、脑梗塞:桃核承气汤加川芎、地龙、水蛭等。

水煎服,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

现代研究表明桃核承气汤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性作用,50%桃核承气汤水煎醇沉液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因而对脑梗塞和脑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桃核承气汤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大鼠全血和血聚粘稠度,降低红细胞压积,也能降低纤维蛋白元含量。

三、降血脂:桃核承气汤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临床取桃核承气汤加减,可随证选取丹参、山楂、绞股兰等。

研究表明桃核承气汤提取物能降低实验性大鼠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但对实验性大鼠胆固醇无明显影响。

四、降血糖:研究表明加味桃核承气汤100%水煎剂能明显降低链脲霉素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大鼠的空腹血糖浓度。

临床可随证选取生地、熟地、葛根、黄芪等配伍,每日1剂,1月为1疗程。

研究表明桃核承气汤可促进细胞分泌内源性胰岛素、抑制胰及胰外组织分泌高血糖素,对胰岛素内分泌细胞有一定修复功能,并增加胰岛β细胞的分泌颗粒。

刺激肝糖原的合成,抑制肝糖元的分解。

有人以本方加味治疗Ⅱ型糖尿病,其效优于优降糖,但无优降糖的毒副作用。

五、肾功能衰竭:研究表明桃核承气汤有抗肾功能损伤作用。

有人报道以桃核承气汤加减制成透析液1500ml,给重症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结肠透析21例,痊愈20例,死亡1例。

桃核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桃核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桃核承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组成】桃仁15g 大黄12g 桂枝6g 甘草6g 芒硝6g【用法】前4味水煎,汤成去滓,内芒硝再煮一沸,分3次温服。

服后当微利。

【主治】下焦蓄血,少腹急结,小便不利,其人如狂,脉沉实。

【证析】少腹急结,小便不利,其人如狂,是本方主证;下焦蓄血,是此证病机;少腹急结,小便不利,是下焦蓄血辨证依据。

少腹是指前阴部位,此处急结,涉及肝肾两系。

今见少腹急结而小便不利,但却不是膀胱蓄水而是血瘀丹田病变。

肝藏血,按气血津液辨证,病在血分。

血瘀一隅,方能有形可征。

其人如狂,是瘀热壅滞,无从发泄,烦躁不宁之象,故按八纲辨证,病性属热。

【病机】瘀热互结,血蓄下焦(前列腺)。

【治法】泻热逐瘀法。

【方义】瘀热蓄于下焦,法当泻热逐瘀。

方以调胃承气汤为基础加桃仁、桂枝组成,故以桃核承气名之。

桃仁有破瘀之功,大黄有下瘀之效,芒硝能破留血,甘草可舒经脉,数味为伍,不仅能散蓄血、祛瘀滞,并可藉其芒硝、大黄泻热荡积作用而开邪热下行之路。

反佐桂枝温通血脉,可以增强行血散血效力,五药同用,泻热逐瘀之法已备,俾热去瘀祛而诸证可愈《医史》说:“血隧热重,须用硝黄;气隧寒塞,须用桂附。

”此方用芒硝、大黄泻血分瘀热,虽然桂枝性温,仍不失为泻热逐瘀之代表。

或谓原著明明说是“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今谓属于肝经血分病变,是否有悖原意?此证虽是热邪结于膀胱部位,却不在膀胱以内而在膀胱以外,是血热互结下焦之丹田(前列腺)而非水蓄膀胱,故应归属肝经血分。

纵观历代医家临证应用,自会同意此证病在肝经血分。

【应用】1.内科用于火热上攻而呈目赤、齿痛、头痛,或血热妄行,吐血而呈紫色;或衄血;或少腹急结,其人如狂等疾病,推求上述证候运用此方治疗之理,是欲藉此釜底抽薪,引热下行,从而体现上病下求之法。

2.伤科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能转侧。

腰部损伤,二便失调,疗效尤佳《证治大还》说:“打仆内损,有血者,必用本方”。

修改第五节桃核承气汤类方PPT课件

修改第五节桃核承气汤类方PPT课件

(二)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改善血液循环,
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凝创伤的愈合及促
进组织生长等作用。
(三)临床应用
1.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癫痫、 脑外伤后遗症、偏头痛等; 2.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泌 尿系结石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肠梗阻、胆囊炎等; 4.妇科疾病:如痛经、闭经、盆腔炎、阴道大面 积血肿、经行发热、经行鼻衄、宫外孕、子宫肌瘤等; 5.皮肤病:痤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银屑病等; 6.跌打损伤后,淤血凝滞; 6.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细菌性痢疾、术后发热、 周期性口疮、流行性出血热等。
【治法】破血逐瘀 【方药】 抵当汤 水蛭三十个 破血逐瘀 虻虫三十个 桃仁二十个 ——活血化瘀 大 黄 三 两——荡涤瘀热,使瘀血从下而出。 禁例:体弱、年高、孕妇、溃疡病、以及有内出血 者当慎用或禁用。
(二)现代研究 本方主要具有活血逐瘀、通经止痛的作用。 (三)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瘀血症:肝脾肿大、肿瘤、宫
二、抵当汤及抵当丸 (二)方证辨析 【原文】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 胸 ,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 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 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 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 当汤主之。(125)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 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提要】蓄血重证的证治。
【释义】
主症:
表证仍在——指发热恶寒、头痛等症(脉当浮)。 脉微而沉(或沉结) ——瘀血阻滞于里,脉沉滞不起。
其人发狂 ——瘀热上扰心神。

经方心裁(154)桃核承气汤

经方心裁(154)桃核承气汤

经方心裁(154)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l06)【组成与用法】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当微利。

【功效】破血下瘀。

【医案】1.经期过长初诊:2006年10月13日。

张某,42岁,月经按期于10月3日来潮,经量少,咖啡色,至今未净,平时月经周期基本规则,经量一般,7天净,经行腰部酸明显,纳便正常。

生育史:2-0-3-2,两侧输卵管已经结扎。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破瘀行经。

方剂:桃核承气汤加味。

桃仁10g 炙大黄9g 玄明粉5g 炙甘草6g 桂枝6g 益母草30g 丹参12g 川牛膝30g,5剂。

二诊:2006年10月24日。

进药3剂,经量转多,现经净已5天,带下色黄臭,腰痛,胃脘胀,大便溏薄。

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

治法:健脾燥湿。

方剂: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合平胃散(《和剂局方》)加黄连5g,7剂。

2.月经后期(高泌乳素血症)初诊:2005年4月6日。

周某,24岁,未婚,月经后期已经10年,2~3个月一潮,6~7天净。

经量正常,色红,夹大量血块,伴下腹痛,带下色白,纳可胃胀便秘。

末次月经1月20日来潮。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通下导滞。

方剂:桃核承气汤加味。

桃仁10g 炙大黄9g 桂枝6g 炙甘草6g 玄明粉(冲)10g 丹参15g 茺蔚子10g 地鳖虫10g 大腹皮10g 泽兰10g 王不留行15g,5剂。

二诊:2005年4月11日。

月经4月8日来潮,经量中等,今已减少,检测内分泌结果:雌二醇、孕酮、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均在正常范围,泌乳素1037.5uIU/ml(正常值59~619 uIU/m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 其他疗法: 一、中药成药:黄芪颗粒、玉屏风口服液、
童康片、百令胶囊、还尔金(槐杞黄)颗 粒等。 二、针灸疗法:耳压法、捏脊、针四缝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三、 西医治疗:
• 1、维生素治疗:对于维生素缺乏症者,及时 补充维生素A、D、C、B2、B6、E。
• 2、微量元素治疗:对于伴有微量元素缺乏症 者,应定时给于锌、铁、铜、锰等治疗。注意 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提要】论蓄血轻证的证治。
【释义】 主症:
太阳病不解 ——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仍在。 其人如狂 ——瘀热上扰心神。 少腹急结 ——血热结于下焦。
(三)临床应用
1.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癫痫、 脑外伤后遗症、偏头痛等;
2.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泌 尿系结石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肠梗阻、胆囊炎等; 4.妇科疾病:如痛经、闭经、盆腔炎、阴道大面 积血肿、经行发热、经行鼻衄、宫外孕、子宫肌瘤等; 5.皮肤病:痤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银屑病等; 6.跌打损伤后,淤血凝滞; 6.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细菌性痢疾、术后发热、 周期性口疮、流行性出血热等。
修改第五节(桃核承气辨析
【原文】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① ,其人如狂② ,血自 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 解已,但少腹急结③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6)
【词解】 ①热结膀胱 :此处膀胱代表下焦,非指膀胱一腑。
热结膀胱,为邪热与瘀血蓄于下焦。 ②如狂:指神志错乱,似狂非狂,较发狂为轻。 ③少腹急结 :指小腹部拘急疼痛。
【治法】破血逐瘀
【方药】
抵当汤
水蛭三十个 虻虫三十个
破血逐瘀
桃仁二十个 ——活血化瘀 大 黄 三 两——荡涤瘀热,使瘀血从下而出。
禁例:体弱、年高、孕妇、溃疡病、以及有内出血 者当慎用或禁用。
(二)现代研究 本方主要具有活血逐瘀、通经止痛的作用。 (三)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瘀血症:肝脾肿大、肿瘤、宫 外孕、结核性(干性)胸膜炎、腹膜炎; 2. 精神分裂症、癫痫、顽固性偏头痛、脑外伤后遗 症等属于瘀血所致者; 3.痛经、闭经、产后栓塞性静脉炎、产后恶露不下; 4.跌打损伤后,淤血凝滞者; 5.缺血性中风、高血脂症等。
5.正虚邪伏,遇感乃发--(伏邪为病) 总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
固而造成。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 • 诊断要点: (1)感染频率
<2岁小儿,10次以上,其中(下)3次以上; 3~5岁小儿,8次以上,其中(下)2次以上; 6~12岁小儿,7次以上,其中(下)2次以上。 (2)间隔时间: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 少要间隔7天以上。
第四章 肺系疾病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 概述: • 一、定义: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
道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病,若反复感染发病,单位 时间内超过一定次数,即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 二、发病情况: ①年龄:多见于6个月~6岁小儿,1~3岁幼儿更常见。 ②季节: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尤易反复不已,夏天有 自然缓解的趋势,一般到学龄期前后明显好转。 ③预后:若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咳 喘、水肿、痹证等病证,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 身心健康。 三、讨论范围:近似古籍中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 四、中医优势。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因病机】
1.禀赋不足,体质柔弱--不耐邪侵,一感即病(先天, 肾虚骨弱)。
2.喂养不当,调护失宜--脾胃化生乏源,脏腑功能失健, 脾肺气虚,易遭外邪侵袭。(后天喂养,肺脾两虚)
3.少见风日,不耐风寒--不耐风寒,一感即病,病后易 传变(后天活动,肌肤柔弱)。
4.用药不当,损伤正气--正不胜邪,反复感邪不已(营 卫失和)。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三、证治分类 • 1、营卫失和,邪毒留恋 • 辨证-- 肺卫虚弱或治疗不当(过汗)+平时汗
出多而不温,+邪毒留恋的表现(咽红扁桃体 肿大不消,或肺炎喘嗽久不康复等)。 • 治法-- 扶正固表,调和营卫。 •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防感合剂)。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 2、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 辨证—后天失调,喂养不当+肺虚(屡受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 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提要】蓄血重证的证治。
【释义】
主症:
表证仍在——指发热恶寒、头痛等症(脉当浮)。 脉微而沉(或沉结)——瘀血阻滞于里,脉沉滞不起。 其人发狂 ——瘀热上扰心神。 少腹硬满 ——瘀血结于下焦,气血阻滞(含有疼痛)。 小便自利 ——邪结血分,未影响膀胱气化。 身 黄 ——血结日久,荣气不布,肌肤失养。 病机:瘀热互结,证势较重。
• 3、免疫调节剂:对于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 能低下者,应给予免疫调节剂。常用的药物有 胸腺肽、重组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诱生剂(干 扰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 泛福素等。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重在察邪正消长变化 • 感染期邪实为主—辨病邪、辨兼证; • 迁延期正虚邪恋—辨恋邪,辨脏腑; • 恢复期则以正虚为主—关键在正虚,辨脏腑。 二、治疗原则: • 本节所述,以恢复期治疗为主,此时要抓住补
益的时机,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达 到减轻减少发作的效果。
外邪,咳喘迁延,多汗)脾虚(面黄少 华,肌肉松弛,厌食便溏)。 •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抗感至宝合剂)。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 3、肾虚骨弱,精血失充 • 证候—先天禀赋不足或后于日照不足+生
长发育迟缓,五迟证候。 • 治法--补肾壮骨,填阴温阳。 • 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味。
二、抵当汤及抵当丸 (二)方证辨析 【原文】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 胸 ,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 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 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 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 当汤主之。(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