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神臂弓。一种单兵操作的 弩,其威力之大,为弓弩之冠, 在460米的射程内,可以穿透两 层铠甲鳞片。
宋代习武图
宋代火箭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 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措施
内容
作用
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 求考生联系实际。
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 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 新学科
一、起用王安石(为变法提供了可能)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王安石
讨论:教材第一目的内容,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推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①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是变法的必要性。 ②“庆历新政”的失败又进一步要求新的改革措施 的出现。
③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勇于改革精神的影响。 ④宋神宗也希望并支持改革。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
反对的是( C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1、结合材料一说明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意 图是什么?
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 平抑物价,促进农业生产的进行
2、结合材料二、三归纳苏辙、欧阳修反对青苗 法的理由有哪些?
反对
----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剥削,改革必然会 遭到他们的反对
创设情境:
王安石变法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木兰陂
麦行千里不见土,
连山没云皆种黍。
百钱可得酒斗许, 虽非社日长闻鼓。
这些变化与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关,为什么?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
强兵之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 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 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 中注意合理的用人。要处理好改革派内 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3.改革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智慧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1 直接目的
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 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指导思想: 以理财为主,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
间的关系, 民不加赋而国用绕
材料: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 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 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 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 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
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 农民 负担依然很重,引起社会不满.
(甲)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
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 利;
(乙)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
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无论同意甲还是同意乙的观点,
都要突出重点,自圆其说.)
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保障农业生 产等方面对人民有利.
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变成了变相的苛政.
二、变法的内容——
1、理财(富国)措施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又如免役法,一面便民,而一面亦借助 役钱增岁收。论者则谓其聚敛,于庸外又 征庸。―――钱穆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特别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 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中,农田水利法颁行后,原来废弃的一些水利工程得以修复, 还新建了不少水利设施,许多荒地辟成良田。青苗法和市易法都 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利息,免役法使民户以钱代役,这就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特别提醒
从各个角度总观王安石一生,他不仅是一位著 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 学家。无论哪一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尤其他 能够针对北宋统治的积弊进行大胆改革,并取 得一定成效,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具有历 史进步意义,这种坚持改革的精神值得肯定。
练习题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
王安石采取富国之举的目的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实质:调整封建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发展生产。 结合史实分析王安石军事变革的影响。 军事力量增强,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 屡败的被动局面。
历史比较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1、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 到强烈的反对 4、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方田均税法 按土地大小收税
抑制 改变积贫 兼并 局面, 保障 调整国家、 地主与农 农业 生产 民的关系, 发展生产 增加 政府 收入
市易法
政府宏观调控
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 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 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 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 好的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 入也有所增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变法的初衷与实际效果之间产生巨大背离
材料五 《流民图》(北宋·郑侠)
探究三:后人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1.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 事,……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 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起用王安石
宋 神 宗 : 1067—1085 年 在 位 , 曾 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 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 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天变不足惧,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知识回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1.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 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三冗两积);
——《汴京梦断》
理想二:妥善处理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探究一: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材料三 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 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 管理国家财政。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理想三:重视商品、货币与市场关系,用经济的办法管 理国家财政。
小结: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 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七年级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七年级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七年级王安石变法知识点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是一次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运动。

它始于北宋末年,在北宋仁宗和神宗两位皇帝的支持下,持续了十余年之久。

本文将全面介绍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一、王安石及其变法背景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的改革思想和具有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说,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他之前,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已经逐渐萎缩,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则呈现停滞状态。

面对这种局面,政府也无计可施,税收不断增长,百姓的负担也愈加沉重。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政、青苗、免役、市易、保甲等五个方面。

学政制度是指通过科举制度选拔新官,并允许选中士子跨地区执政,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地方行政的掌控。

青苗法实行“租禄赋役”制,将在地税赋中的赋税改为直接向较富裕的地主征收物质,以支持粮食农业发展。

免役制度则降低兵役负担,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

市易制度允许私人经营商业,鼓励商品流通,并设立有关规章制度,保障市民的权益。

保甲制度则是在基层社区内设立“保甲”制度,强制性地规定每个人都要履行一定程度的自愿义务,从而加强基层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

三、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王安石变法使得财政收入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并通过加强对基层的控制,使得政府行政更加有序和稳定。

然而,新法信奉“务实”,而非“德治”,即强调实效,而非以道德约束社会。

由于新法的推行并不令人满意,加上旧派官员和地方势力的阻挠,新法不再得到支持,失去了先前的声势和政治基础,最终于庆历年间失败了。

结论作为一次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同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生历史课上,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为今后的社会发展积累经验和智慧。

王安石变法内容概括

王安石变法内容概括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一、经济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

二、军事方面: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三、用人方面: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第一:经济方面:青苗法;每年二五月份,缺钱的时候,政府会给农民贷款,粮食贷款,每半年拿两三分利息,分别和夏秋税一起还。

募役法;不是按户轮流当仆人,而是政府雇人来承担。

不愿当仆人的人,按贫富等级交一定的钱,称为免役钱。

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方田均税法;下令全国清理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根据土壤质量将土地分为五等,作为征收土地税的依据。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费用按贫富高低由当地居民出资,也可向州县政府借款。

市易法;在东京设立市场交易所,购买滞销商品,在市场短缺时卖出。

均输法;设置海运使节,掌握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政府、朝廷的需要,按照“由贵到贱,用近到远”的原则统一采购运输。

第二:军事方面:保甲法;将村民户组织起来,10户为一个保障,2户以上为一个保障。

在农闲季节,他们会集中精神,接受军事训练。

裁兵法;整顿厢军和皇军,规定士兵50岁后必须退役。

测试士兵。

未能通过禁令者将改为范军,未能通过范军者将改为平民国籍。

将兵法;废除北宋初年制定的驻军法,并逐步推广,将各路驻军划分为若干个单位,每个单位设中尉,负责本单位部队的训练,提高部队素质。

保马法;不再由政府养马,改为由嘉宝家庭养马。

自愿养马的保户,可以由政府监管,也可以给钱自己买,还可以免一些税。

很快就要废除,采用人民牧业制。

军器监法;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第三:用人方面:改革科举制度;颁布朝贡法,废除明经学科,而进士考试以经、论为主,增加法科。

整顿太学;实行太学三棚法体系,分为上、中、下三等。

用学校的日常考试代替科举,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不通过科举直接为官;养经义局,编经学,编三经新义;开办武术、医学、法律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惟才用人;重视中下层官员的提拔任用,让很多下层官员和下层学者都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共29张PPT)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共29张PPT)

王安石变法内容
1、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中心:理财
3、具体措施: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富国之法
措 施
以理财为主,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 的关系,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青苗法 募役法
政府贷款或谷物,还本付息 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 易远”采购物资
为了改变积贫 的局面,调整 封建国家、地 主和农民的关 系,发展生产, 巩固封建统治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设市易务,收购滞销物,市场 短缺时卖出
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 地主不例外
分析与探究 措 施
下列措施中哪些会 引起激烈的争议 意 义 呢?
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 府收入;限制高利贷盘剥; 增加政府收入;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 农时和农业劳力;打击地主官僚特权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增 加政府收入; 节约开支和成本,增加收入,减轻纳税 户的负担;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
选修一
王安石变法
第五卷
改变积贫积弱遭争议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 安 石 变 法
措施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抑制了土地兼并, 为了改变积贫的局 青苗法、农田水利 保障农业生产, 面,调整封建国家、法、免役法、市易 限制高利贷剥削, 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法、方田均税法、 打破大商人垄断, 增加了财政收入 发展生产 均输法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 面,巩固封建统治 秩序和整顿加强军 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它是南宋末期(1127-1163)和辽宋初期(1163-1194)封建制度变化的重要过程,由当时著名政治家等王安石领导施行。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王安石变法的意义非常重要。

一、渐抗金主要内容
1、事改革:改革军制,改进武器,改善军队装备,提高士兵士气,确立“安、定”为攻击金军的目标,实行比例征兵制度。

2、改革物价:诏令物价定价,限制行以货币抬升物价;先实施金币币制,强制实行金币统一,使市场物价稳定。

3、改革财政:实行省税、地方税、地方关税制度,实行省官、地方官、市官等新型职责划分。

重新分配税收,放宽手腕管理地方财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革社会主要内容
1、农业变革:改进农田耕作制度,消除土地衰亏,振兴地方实力,改善民生,减少灾害,促进农业发展;重建改建水利系统,改进水利管理制度,解决洪涝灾害,促进农业生产。

2、教育改革:将教育权交给地方,发展乡、镇、村教育,广泛开展教育活动,提倡书香文化,普及知识,提高文明水平;实行经济性助学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改革法律:以法治国家作为治理方针,实行司法公正、统一的政策,推行审判制度改革,尊重当事人自由意志,保障当事人的正
当权益,消除腐败、暴力等社会现象。

三、语
王安石变法是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提出了积极的改革思想,提出了实行法治的理念,提出了新的经济结构,并使宋朝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为宋朝发展、复兴、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第2课教案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回民中学
历史教研组张安民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及特点。

难点:王安石变法每项措施的目的;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具准备:
①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设备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
(多媒体展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
3、统治危机
4、直接原因
(学生回答)
1、阶级矛盾: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辽、西夏威胁——战争不断
3、统治危机: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4、直接原因: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教师总结)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如何通过变法解决上述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梳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变法对策
王安石变法主要围绕哪几个问题展开其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展示
(一)问题之一:积贫——富国之法
(二)问题之二:积弱——强兵之法
(三)问题之三:选可用之才——取士之法
阅读课文,归纳概括:
学生速读课文,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展示空白表格:
请同学积极回答完成表格
学生填完表格后,教师补充概括并强调其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多媒体展示空白表格:
请同学积极回答完成表格
对于作用和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教材第53页【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
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多媒体展示空白表格: 请同学积极回答完成表格
学生回答后,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

二、角色扮演——体会变法的影响
跨越时空,来到王安石变法的北宋中期,扮演不同身份,思考问题:
1、假如你是个有大量土地并从事经商的大地主,哪些措施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你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2、假如你是农民,哪些措施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你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连坐法。

3、假如你是士兵,哪些措施与你有关你的军旅生活会有那些变化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等
4、假如你是读书人,哪些措施与你有关你的仕途会不会受到影响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加以点评和指导。

强化学生对各项措施的内容理解,总结得出王安石是怎样调整封建国家和地主、商人以及农民的生产关系的。

突出本课重点,解决本课难点。

三、开拓视野——掌握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以王安石变法中对青苗法的不同评价为例,指导学生对评价类试题进行解读,教授答题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有争议:
●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阅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最后点评。

突出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及全面。

四、本课小结
展示表格
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积弊,庆历新政首开改革先例,王安石变法则在理财、军事、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

这样,北宋统治者试图通过较全面的改革,挽救统治危机,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但北宋中期出现的封建统治危机是封建制度本身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且积重难返。

王安石变法虽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由于改革阻力太大而最终失败。

五、练一练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B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原因是(B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仍然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C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B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5、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B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C )
A.辽、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六、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见前)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的诸方面。

思路引领:主要目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答案提示:为了实现富国的目的,王安石采取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富国之法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

2.分析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巩固封建统治。

思路引领: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措施的诸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强兵之法初步改变了积弱的局面。

【布置作业】:《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
1.分析富国之法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措施触犯了贵族大地主的利益,为下一节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作好铺垫。

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中,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这一问题学生难于理解。

3.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目的主要是防范和镇压农民的反抗以及节省军费等,这一问题个别学生理解不透。

4.部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