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骨骼影像诊断

骨骼影像诊断
62
骨肉瘤
M
股骨下端骨肉
瘤(成骨型)
M
,见明显肿瘤
成骨( ),并
巨大软组织肿
块形成(M)
,骨皮质破坏
变薄( )
63
骨肉瘤
股骨下端骨肉瘤 (成骨型),见肿 瘤骨均匀致密,呈 象牙质样
64
骨肉瘤并肺转移
股骨下段骨肉瘤(成骨型),并双侧肺 转移:双肺见多个高密度结节状影
65
骨肉瘤
股骨下端溶骨型骨肉瘤,可 见明显溶骨性骨质破坏,并 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及 Codman三角形成( )
27
28
Colles 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29
Smith骨折(反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远折段向掌侧移位,断端间向背侧成角。
30
4.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线横过鹰嘴窝, 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31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32
5. 脊柱骨折 好发部位
常见于活动度大的脊椎如颈5、6,胸11、 12,腰1、2等,以单个椎体多见
16
胫腓骨双骨折, 断端分离
17
肋 骨 骨 折 合 并 肺 创 伤
18
(六)常见创伤性骨折
1. 青枝骨折(greenstick fracture)
定义: 幼儿、青少年长骨的有机成分多,柔韧性大
,在轻中度外力作用下发生不完全性骨折,形似折而 不断的柳枝 , 称为青枝骨折。
X线表现:多表现为一侧的骨皮质局部发生皱褶、凹
MR可显示脊柱骨折、出血、水肿和脊髓 损伤;是对平片和CT的重要补充,对观察 脊髓损伤及其程度非常重要。
37
骨 折
椎 体 粉 碎 骨 折
38
T1WI

运动相关下肢应力性骨折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运动相关下肢应力性骨折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用 于随访 检查 。
整 、 态 不规则 、 垛 形 [ 4( ) , 能 是 应 力性 骨 形 呈 图 1 ]可
折后 患者 没有 及 时制动 , 折端 周缘 骨 质及 骨 膜 反应 骨 局 部 吸收所 致 , 对应 骨皮 质 常呈 “ 灰色 骨皮 质征 ” 。中 后 期 可见 由于 骨 质 增 生 而形 成 的骨 髓 腔 变 窄 征 象 及
3 结 果
3 1 病 变部位 及 年 龄分 布 . 病 变位 于胫 骨髁 内后侧
者1 , 4例 年龄 3 8 6— 6岁 , 中位 数 5 9岁 ; 于胫 骨 中上 位 段 后侧者 1 , 3例 年龄 6~1 , 数 1 ; 9岁 中位 4岁 位于胫 骨
中段后侧 者 2例 , 年龄分别 为 1 3岁 、9岁 ; 于胫骨下 1 位 段 2例 , 年龄 分别 为 1 、2岁 ; 3岁 5 位于股 骨下段 外后侧
边缘 光整 、 则 、 楔 形 , 行 与 滋 养 血 管 一 致 [ 4 规 呈 走 图 ( ) , 可 能 为 滋养 血 管 通 过 使 该 处 骨 膜 反 应 生 长 2 ]这 受 阻所致 ; 一 种 表 现 为 骨 膜 反 应 缺 损 口边 缘 不 光 另
须结 合 x线平 片及 病 史 才 能 作 出 诊 断 。一般 情 况 下 在损 伤后 6~ 2h便 可见 到 放射 性 核 素浓 聚 区 J但 7 , 由于放射 性核 素浓 聚 区可持 续数 周 至数 月 , 因此不 适
姚 丽梅 , 李伟荣 , 瑶 , 祛痹舒 肩制剂 抗炎 镇痛 实验 刘 等. 研究 [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 ,0 9 1 ( )7 7 . J. 20 ,5 7 :7— 8 王 巨存 , 冯亦颖 , 李建 兵 , 消肿 膏抗炎 镇痛 药效学 研 等. 究 [ ] 中国骨伤 ,0 4 1 ( )3 0—3 1 J. 2 0 ,7 5 :1 1. 李艳春 , 马恩龙 , 甘乐 凌 , 愈伤灵 膏 的抗 炎镇 痛作 用 等.

骨关节疾病影像学表现

骨关节疾病影像学表现

一基本病变X线表现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组织学: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临床特点:常见于:老年妇女和关节活动障碍病人易发生病理骨折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或密度减低呈分层状改变。

椎体鱼脊样变形或楔形变,骨小梁稀疏纵行排列。

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矿物质含量减少。

组织学:骨样组织钙化不足。

病因:Vit D缺乏,钙磷排泄过多,肠道吸收功能减退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减少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承重骨骼常变形:如O型腿、X 型腿,骨盆三叶变形。

常见假骨折线:假骨折线1-2mm宽透明线,对称出现,好发于耻骨、坐骨、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骨质破坏:局部骨组织被病理组织代替,骨组织消失,骨皮质、骨松质均可发生病因: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呈筛孔状或虫蚀状或中断消失或呈膨胀性改变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

病因:慢性炎症,外伤,原发性骨肿瘤,代谢性疾病如甲旁低,氟中毒。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多、增粗,骨皮质增厚致密,骨髓腔变窄。

骨质坏死:局部骨组织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组织学: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缩。

病因: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外伤骨折后。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死骨外表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绝对高密度,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相对高密度骨膜反应:膜增生或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组织学: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的骨小梁。

病因: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

转归:与骨皮质融合、新生骨吸收、肿瘤侵蚀破坏。

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的密影,可呈线状、层状、花边状骨/软骨内钙化:病因:软骨类肿瘤出现软骨内钙化,骨梗死所致骨质坏死可出现骨髓内钙化。

骨折影像诊断

骨折影像诊断

影像学表现
2干骺端及二次骨化中心骨 折: T1WI—线形低信号影。 T2WI—高信号影。
3骺板纤维桥和骨桥:连接 干骺端源自骨骺T1WI、 T2WI低信号区。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胫骨骨骺III型骨折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治疗
治疗原则: 1.I、II型损伤以手法复位外固 定为主。 2.V型损伤必须延期负重。 3.I、IV型损伤要求恢复对位及 关节面平整,以手法为主,亦可 手术,以避免形成骨桥及骨性关 节炎。
治疗 治疗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 似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2.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 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3.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 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 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治疗
1、复位标准:
疲劳性/应力性骨折
到临床诊断时,骨痂 已形成。
好发部位: 跖骨、胫腓骨、肋骨、 股骨干、股骨颈。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一侧骨皮质横形的骨折线。 骨折线周围明显不规则硬化。
有时需要高电压摄影或CT才能发现骨 折线。
根据病史和X线表现可作诊断。
影像学表现
三、病理性骨折
概念:骨髓炎、骨肿 瘤、骨质疏松等所致 骨质破坏,微外力即 发生的骨折,称为病 理性骨折。
解剖
骨骺损伤 Salter-Harris分型:
I型:骨骺分离 II型:骨骺分离伴干骺端骨折 III型:骨骺骨折 IV型:骨骺和干骺端骨折
V型:骨骺板挤压性损伤
骨骺损伤
从干骺端至骨骺跨过骺板的断 裂,其内血肿机化则形成纤维桥。 纤维桥可进一步骨化形成骨桥。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相关性损伤,特别常见于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和军人。

胫骨是下肢的重要骨骼之一,负责支撑身体重量和承受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力。

在持续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胫骨可能出现疲劳性骨折,主要是由于骨骼受到过度的应力和负荷导致骨组织损伤和微裂纹,进而发展为骨折。

胫骨疲劳性骨折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轻微肿胀和运动时的不适感。

随着病情加重,症状可能会加重,患者出现行走困难、疼痛加剧等症状。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胫骨疲劳性骨折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症状、临床检查与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诊断分析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法与预后。

通过对胫骨疲劳性骨折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症状特征、临床检查与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以及诊断分析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我们着重讨论对于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准确诊断及及时治疗的重要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为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有益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症状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通常由过度使用或重复压力引起的骨骼应力超载造成。

该病症的症状可以包括:1. 疼痛:双侧胫骨区域会出现刺痛或隐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2. 肿胀:患处可能会有轻度的肿胀或肿胀感,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运动后。

3. 触痛:当按压胫骨区域时,可能会感到局部的疼痛或不适。

4.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不适,患者可能会在运动或活动时感到不舒服或难以进行正常的活动。

疲劳骨折的X线诊断

疲劳骨折的X线诊断
痂 影 , 不 到 骨 折 线 影 。C 看 T可 见 局 部 环 绕 一 周 的 骨 痂 影 , 厚 薄 不 均 匀 , 可 显 示 骨 折 线 影 。 1例 肋 骨 疲 劳 骨 折 患 者 经 常 还 咳 嗽 、 短 , 片见 左 胸 第 6肋 骨 模 糊 的 骨 折 线 影 , 明 显 错 气 平 无
韩 宏 生
( 延安大学 附属 医院放射科 , 陕西 延安 76 0 ) 10 0
摘 要: 目的 探 讨 疲 劳 骨折 的 x线 表 现及 其 诊 断 。 方法 收集 延 安 大 学 附 属 医 院证 实 的 1 7例 疲 劳 骨 折 , 顾 分 析 其 x线 及 c 回 T
表现。结果
1 7例中 , 骨 l , 胫 O例 中上段 9例 , 下段 1 ; 例 腓骨 3例 ; 股骨下段 2例; 2跖 骨 1例 ; 骨 1例。1 第 肋 7例均有不同程度 的
第 9卷 第 1 期 2 1 年 3月 01
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 科 学 版 ) Junl f a a n esy( e c) ora o nnU i r t M dSi Y v i
Vo. . 19 No 1 M a . 0l r2 1
疲 劳 骨 折 的 X线 诊 断
骨膜反应 , 平行状 1 1例, 扁丘状 4例 , 不规则 1例 , 骨皮质增厚 1例 。1 可见清除或模糊的骨折线影 , 4例 8例胫骨中上段 内侧 骨折线 以下骨膜反应范 围大于骨折线以上骨膜反应范围 , 而外侧相 反。1 3例骨膜 反应与骨皮质间有线状 透亮影 , 9例局部骨髓腔有 带状 高 密度影, 例骨髓腔狭窄。结论 I
水平。
旁有骨膜反应 , 可见横 贯长管 状骨 的致密带 状 阴影 , 并 内侧 均有清楚或模糊的透亮不规则线影 , 内侧骨折 线 以下骨膜反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摘要】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容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

本文分析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关键要点,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注意与其他类似症状的骨折进行区别。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和手术干预。

在强调了诊断的关键要点和诊断策略建议,同时提出了预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和延误治疗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关键词】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诊断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方案、诊断要点、诊断策略建议、预防措施1. 引言1.1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长期重复受力或过度使用的情况下。

由于疲劳性骨折的症状常常与其他运动损伤相似,因此正确诊断和及时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等方面对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进行综合诊断分析。

在临床表现方面,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的下肢疼痛,特别是运动时疼痛加重。

有时还会出现肿胀、红肿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骨骼密度改变、骨皮质增厚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骨质疏松等。

鉴别诊断是诊断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关键,需要与应力骨折、损伤性骨软骨炎等进行区分。

针对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通过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临床表现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相关性骨折,通常发生在长期重复负荷下的运动员和军事人员中。

胫骨疲劳骨折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胫骨疲劳骨折的多层螺旋CT表现
4 赵天平 , 杨雷振 , 杜红 , . 等 下肢长骨疲 劳骨 折的早期 MR 诊断 [ ] 实用 放射学 杂志 , I J.
2 0 , 9 7 : 2 6 6 0 3 1 ( ) 6 4— 2 .
关键词

超声检 查
重复妊娠
漏诊
典型妊娠囊 , 内可 见胚 芽及心 管搏 动 , 囊
同时 右 侧 附件 区 可 见 一 大 小 约 4 5 m X . c
讨 论
检查时选用 G 5 0彩色多普 勒超声 E0
诊断仪 , 腹部 探头频率 3 5 z 适度 充盈 .MH ,
膀胱 , 经腹部 扫查 子宫 , 附件 及盆 腔 内其 他结构。
病 历 资 料
例 1 患者 ,6岁 , : 2 已婚 , 1 停经 4 产 , 3 天 , 妊 娠 试 验 (+) 除 轻 微 早 孕 反 应 无 尿 , 任 何 不 适 超 声 检 查 可 见 宫 内 大 小 约 18r X10 r 的孕囊 , 内探及 胚 芽 回 .e .e a a 囊 声、 心管搏 动。患者要 求终 止妊 娠 , 临床 给予药流 。1周 后 患者 突感 右下 腹 疼痛 不适 , 阴道少 量流 血 , 声检查 右侧 附件 超
Hale Waihona Puke 为重 , 口服 水杨 酸类 药 物 可 以缓 解 , T C 上多 可见到瘤巢 , 瘤巢 内见点状 钙化 , 具 有 特 征 性 。 MR 对 诊 断 本 病 有 一 定 优 I 势 , 由于 设 备 昂贵 , 查 费用 昂贵 , 但 检 诊 断 经 验 参 差 不 齐 , MR 检 查 不 能 得 到 因 I
di1 . 9 9 j i n 1 0 —6 4 . 02 o:0 3 6/. s . 0 7 s 1x 2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疲劳
明显异常时另行 C T或 MR 检查 。 1 1 骨折部位 3 - 3 9例依 据 x线平 片即可作 出诊断 , I 1 例
性骨折通 常根据 其临床表现 、 史和 x 线平 片即可作 出诊 断, 病
x线 平片未见明显异常 ( 中 I 例另行 C 检查 , 例行 M I 其 I T 5 R 影像 学
回顾性 总结分析。结果
Sna o est n4排螺旋 扫描 , 厚 2mi 5mi, 间距 5m 均行 i 层 l l层 l 一 l m, 矢状位或冠状位重建。MR 采用 SE N I IME S公司的 1 TM砒 成 . 5
对5 o例经临床 随访或病理

证 实的疲 劳性 骨折 患者 的 x 线、 T及 MP C d影像 学资料进 行
(0 ; 1 %)跖骨骨折 1 (4 o 7例 3 %
性 骨折最 为常见 , 占 3%一2 0其 次是跖 骨 , 约 9 7%] , 多见于士 兵、
运 动员 。早期 x线平片通常为阴性 , 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我 院
p lo ay ee a flwn ee ban ijr i os 叨.hn J um nr d m o o ig 8 r ri nuy n d g l . C i
以往临床 以胸部 x线检查作为 N E的主要影像 学诊断方 P
法 ,但 显而 易见 , T检查 对本病 早期肺部 改变及 支气管 袖 口 c 征、 少量胸 腔积液 、 胸膜增厚水 肿等征 象的显示 和鉴别有 明显 优势 。随着 c T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 , 扫描时间 已大大缩短 , 脑 出血患 者若合并 呼吸系统症 状 ,随 即做胸部扫 描 已无安 全之 虞。 综上所述 , P N E为弥散性肺水肿 , 双侧分布多见 , 心影多无 异 常改变 , 具有相对特征 性 , 发现 以上 征象 可提 示临床补 充相
3 9例根据 X 线平 片可作 出诊断, 1 1 例
像装置 , 矢状位 、 冠状位及横断位多方位成像 , 层厚 3 m 4 m, ~ m m
间隔 I l 2m l m.所有患者均摄取伤处 X线平片 , mi ~ X线平片无
x 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 , 结合 C M_.作 出诊 断。 T、 RI 结论 早期诊 断和鉴别诊 断应结合 c T和 MRI .检查 。
检查 , 例行 C 、 I I T MR 检查 )5 。0例患者 , 胫骨骨折 2 例 (6 , 8 5 %)
【 关键词 】疲劳性骨折
应 力性骨折
诊断
其 中胫 骨中上段 1 例 , 9 中下段 8 , 例 中段 1 ; 例 腓骨骨折 5 例
疲 劳性骨折 又称应力 性骨折 , 为隐形骨裂 , 多 以胫骨应力
参考文献
[ 钱慎明 , 6 ] 苏凯 , 李强 , 神经源性肺水肿 的 x线表现 与相关 病理机 等. 制分析叨. 临床放射学杂志 ,002 ()4244 2 1,95 :6-6. - [ 刘胜 , 7 ] 徐世杰 , 刘远新 , 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 肿明. 等. 中华神
经外科杂志 ,9 8 1 ( )4 — 6 19 ,4 1 :5 4 . ( 收稿 日 :0 1 0 - 3 期 2 1- 7 2 )
2 9 6.
[] Z a gYD,o W , u MH,t 1 l to n o ei d edtdn 4 h n Z uY X e . e f dt l a n o i a Ec e h nn h A ee t s nrgoa rba l dfw ae  ̄ u f ri jr rcpo i lee rl o o t ama c a i uy n ro e n c b o l fr i b nn i rb i[ .hnJ rmmt,0 0,( ) 15 a btJ C i Ta o 20 32 :8 . s] [】 Srr 5 t t ML, e T,odn J e a.yrs t umoay ee a oo K e S G le A,t 1 doti p l nr d m : H ac
影时常首先诊 断为肺部感 染 ,及 时作 出肺 水肿 的诊 断并不容
2 0 3 ( )2 6 0 9,0 I :4 .
易, 如合并肺部感染则诊断更为 困难 。 T c 诊断 医师应对此有足
够重视。
【] L H iG , agZ ,t 1 e d nmi m c ai o ergnc 2 uH, u Z T n F e . moy a c ehns fnuoei aH m
h h r o t n T Mig JA R, 9 , 5 9 : 7 80 i - s u o C t n [.J 1 5 1 ( ) 1— 2 . g el i i s ] 9 6 8
关检查进一步 明确诊 断。工作 中, 出血患者如合并呼吸系统 脑 症状 , 可与临床 医师沟通 , 为患者补充胸部 C T检查 。
Tama ,0 2 1 ( : 5 ru t 20 ,84) 4 . o 3 [] Paa 3 rsdMR,z aeC S t Ti rt M, mi g hD, t1D c ae Ih - de cg C . er sd ̄pa1 arnri a e c
rcpos f r xemi na r ni uy] ert u ,9 2,( ) eetr a e p r tba jr[ .N uo ama 19 9 3 : t e e li n JJ r
[】 吕勇 , 子美 . 源性肺 水肿 的诊 断与 治疗 进展 叨. 徽 医学 , 1 刘 神经 安
疲 劳性 骨 折 的 影像 学 诊 断
祁 志华
( 同煤矿集 团第二 医院 , 大 山西 大 同 0 7 3 ) 3 0 1
【 摘要】目的 探讨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
对 本病的认 识, 少误诊率。 减 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