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水体氮污染研究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环境污染研究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稳定同位素在生物和环境中的代谢、转化和迁移过程中的分馏现象来追踪化学物质的来源、迁移和去向。
本文将就该技术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主要是利用不同元素的重量相同而化学性质不同的同位素,在生物和环境中的代谢、转化和迁移过程中的分馏现象来追踪化学物质的来源、迁移和去向。
例如,氢同位素稳定示踪技术常用于研究地下水的来源和迁移路径,氮同位素稳定示踪技术常用于研究土壤和水体中氮素的来源和迁移途径,碳同位素稳定示踪技术则广泛应用于研究污染物的分布、迁移和去向等问题。
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对环境中化学物质的迁移、归宿、生物转化和去向等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
二、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底层基础,土壤污染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污染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
一方面,它可以通过研究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稳定同位素分馏现象,了解污染物的迁移途径和去向;另一方面,它可通过研究不同稳定同位素比值和组成变化来揭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转化过程。
三、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水是人类生命和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水环境的污染也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追踪水体中有机和无机物的来源与污染物的迁移和去向,揭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实际过程。
例如,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用于研究水体和地下水中氧的迁移途径,分析氧的同位素组成变化来推断水体的年际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体的影响;氢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用于研究地下水的年际变化、河流水文过程和降雨循环等问题。
四、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空气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空气环境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保护至关重要,空气污染则是现代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氮同位素示踪贵州红枫湖河流季节性氮污染

氮同位素示踪贵州红枫湖河流季节性氮污染
肖化云;刘丛强
【期刊名称】《地球与环境》
【年(卷),期】2004(32)1
【摘要】利用氮同位素技术对贵州红枫湖各输入、输出河流氮污染状况和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输入河流和输出河流的氮对比,探讨红枫湖的氮负荷变化。
农业输入河流季节氮污染变化较小,以低硝酸盐、低铵盐含量为特征,其氮同位素组成较小,位于农业源范围之内(<+10‰)。
工业污染河流氮污染呈干季和雨季变化:干季(冬春季)以高硝酸盐、高铵盐含量和高氮同位素组成(>+10‰)为特征,雨季(夏季)则相似于农业输入河流。
因而利用氮同位素组成可以对不同类型河流氮污染源进行可靠识别。
【总页数】5页(P71-75)
【关键词】氮同位素;河流;季节性氮污染;红枫湖
【作者】肖化云;刘丛强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2;X52
【相关文献】
1.碳氮稳定同位素示踪鄱阳湖流域蚌湖丰水期的氮污染 [J], 粱越;肖化云;刘小真;胡倩倩;谢亚军;曹彦圣;丁新航
2.浐河流域水-土-植物硝酸盐和氮同位素组成及氮源示踪 [J], 王博;刘卫国
3.淡水环境中氮污染同位素示踪的研究进展 [J], 孙亚乔;王晓冬;校康;段磊;吕梓昊
4.基于氮氧同位素示踪的滨州市水体硝酸盐污染来源解析 [J], 魏守才;刘京涛;†夏江宝;马良
5.甘蔗集约化种植区施肥显著增加入河硝态氮污染:基于氮氧同位素的流域示踪 [J], 黎静宜;李勇;黄智刚;郭豪;陈婷婷;黄俣晴;戴谅;刘小梅;王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位素示踪方法在地下水污染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同位素示踪方法在地下水污染溯源中的应用研究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供水和灌溉等领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态环境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地下水污染溯源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其中,同位素示踪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污染溯源的研究中。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元素同位素的特点来追踪和确定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来源和流动路径。
同位素指的是同一个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不同原子,例如氢同位素有氢-1、氢-2、氢-3等等。
不同的同位素的比例在不同的物质来源中也不相同,这就成为追踪物质来源的一种指示。
首先,同位素示踪法可以通过分析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同位素组成,确认污染物的来源。
不同地质环境中地下水的同位素特征有所差异,各种污染源也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
通过对地下水样品中的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可以确定污染物来自哪个或哪些污染源。
例如,氮同位素在化肥和污水中的同位素组成有所不同,可以通过测定地下水中氮同位素组成的差异来追踪和识别化肥和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其次,同位素示踪法可以揭示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反应,导致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通过对地下水样品中不同位置及不同时间的同位素进行测定,可以揭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路径和转化过程。
例如,硝酸盐是地下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硝酸盐在地下水中的转化过程中,氮同位素的比例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同位素比例的变化,可以推断硝酸盐的转化过程和迁移路径。
此外,同位素示踪法还可以评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速率。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速率对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测定地下水中同位素的组成和比例,配合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可以评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速率。
例如,氢氧同位素在降水中的比例与地下水中的比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测定地下水中氢氧同位素的组成和比例,可以揭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速率。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污染源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污染源溯源中的应用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在环境污染源溯源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地球上存在的不同同位素的比例,可以准确地追踪物质的来源和流动路径。
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同位素示踪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为环境监测、源头追踪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污染源溯源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确定污染物的源头,还可以追踪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通过分析不同同位素的比例,可以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的起源。
例如,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可以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确定污染源是来自工业废水、农业活动还是其他渗漏源。
这对于科学地制定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同位素示踪技术还可以帮助准确评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不同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迁移特征,通过分析污染物中同位素的比值变化,可以揭示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
这对于优化环境治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可以通过分析同位素比值的变化,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途径和行为,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
另外,同位素示踪技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同位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获得大量准确的定量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污染物的浓度、迁移速率和传输路径,从而准确判断环境污染情况,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同位素示踪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环境治理效果,通过比较治理前后的同位素变化,可以客观地评估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污染源溯源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例如,在水体污染源溯源方面,研究人员使用碳同位素和氮同位素技术来追踪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路径,为水体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土壤污染研究中,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追踪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并为土壤污染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然而,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污染源溯源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环境水体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的应用_李荣富

R e v i e w o n a l i c a t i o n s o f s t a b l e i s o t o e t e c h n i u e s i n s t u d i n p p p q y g c c l e o f n i t r o e n i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w a t e r b i o e o c h e m i c a l y g g
1 基于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氮 溯源研究
12 12 12 12 3 , , L i R o n f u L u o Y u e h u i Z e n H o n u R u a n X i a o h o n L i u C o n i a n , g g g y g *, g q g* , , , ,
( , , , , 1. D e a r t m e n t o f W a t e r S c i e n c e S c h o o l o 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s a n d E n i n e e r i n N a n i n U n i v e r s i t N a n i n p g g j g y j g ; , , , ; 2 1 0 0 2 3, C h i n a 2. MO E K e L a b o r a t o r o f S u r f i c i a l G e o c h e m i s t r N a n i n U n i v e r s i t N a n i n 2 1 0 0 2 3, C h i n a y y y j g y j g , , 3. S t a t e K e L a b o r a t o r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G e o c h e m i s t r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c h e m i s t r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o f y y y y y , , ) S c i e n c e s G u i a n 5 5 0 0 0 2, C h i n a y g : A b s t r a c t T h e n i t r o e n c c l e i s o n e o f t h e m o s t c o m l i c a t e d b i o e o c h e m i c a l c c l e s i n t h e a u e o u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 S t a b l e g y p g y q i s o t o e t e c h n i u e s h a v e b e e n w i d e l a l i e d i n t h e s t u d i e s o f t h e b i o e o c h e m i c a l c c l e o f n i t r o e n . T h e s e s t u d i e s h a v e p q y p p g y g , r e a t l e n r i c h e d o u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o f s o u r c e s m i r a t i o n s a n d b i o e o c h e m i c a l c c l e s o f n i t r o e n a n d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g g g y g g y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s t e m o f t h e b i o e o c h e m i c a l c c l e o f n i t r o e n . W e r e v i e w t h e r e s e n t r e s e a r c h o f n i t r o e n s o u r c e s w h i c h y g y g p g h a s b e e n e x t e n d e d f r o m t h e u a l i t a t i v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t o t h e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o r t i o n m e n t b a s e d o n s t a b l e i s o t o e t r a c i n q q p p p g
应用碳_氮稳定同位素研究鄱阳湖枯水末期水生食物网结构

鄱阳湖 (N28°22′~29°45′, E115°47′~116°45′)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是大型过水性 、季节性湖泊 ,地处江 西省的北部 ,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 ,分为南北鄱阳湖两部分 ,北鄱阳湖为入江水道 ,南 鄱阳湖为主湖体 ,接纳赣江 、抚河 、修水 、饶河 、信江五河来水 ,调蓄后经湖口注入长江 [ 19, 20 ] 。湖区复杂的水陆 交替环境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为长江洄游鱼类和本地种提供了产卵和育幼的场所 ,也是候鸟的重要越 冬地 ,现有各级自然保护区 15处 ,其中国家级 2个 ,省级 3个 。湖区农业 、渔业捕捞 、工业等人类生产活动干 扰较为强烈 。枯水期一般是 10月至翌年 3月份 ,洪枯水位湖体的面积相差 10多倍 。鄱阳湖已记载的鱼类有 140种 ,隶属于 21科 ,主要是鲤科 ,有 75种 。湿生植被优势种主要是薹草 (Ca rex spp. ) ,沉水植物主要是马来 眼子菜 ( Potam ogeton m a la ianus) 、苦草 (V a llisneria spira lis)和黑藻 (Hyd rilla verticilla ta) [ 19, 20 ] 。
利用稳定同位素识别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的氮污染源的开题报告

利用稳定同位素识别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
的氮污染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现代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填埋场的建设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风险,特别是地下水中的氮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水质长期受到影响,存在氮污染问题。
为深入了解该地下水中氮污染源的特征和来源,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地下水中氮的同位素组成和来源进行识别和分析。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掌握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中氮污染物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2)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地下水中氮的同位素组成,并比较不同氮源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2、研究方法:
(1)采集填埋场周边地下水样品,测定其氮污染物含量。
(2)测定地下水中氮同位素的组成,分析不同氮污染来源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1、预期成果:
(1)掌握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中氮污染物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2)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地下水中氮的同位素组成,并比较不同氮源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2、意义:
(1)深化对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的认识,为规范填埋场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为城市地下水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城市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氮同位素方法在地下水氮污染源识别中的应用

氮同位素方法在地下水氮污染源识别中的应用金赞芳1 叶红玉2(1.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4;2.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复杂多样。
介绍了用15N/14N的方法(N同位素方法)分析辨明污染物来源。
氮污染源不同,氮同位素值(δ15N值)也就不同。
例如:雨水的δ15N值偏低,为-1.08%~0.21%;生活排水的δ15N值偏高,为1.0%~1.7%。
污染源不同,受污染的地下水的δ15N值也不同,据此能有效地判断地下水硝酸盐的来源。
关键词地下水硝酸盐氮同位素值Identif ication of the nitrate sources in the groundw ater by N isotope method J in Zanf ang1,Ye Hong y u2.(1.Col2 lege of B iology&Envi ronmental Engineering,Zhej iang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y,H angz hou Zhej iang310014;2.Envi 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Desi gn I nstitute of Zhej iang Province,H angz hou Zhej i ang310007)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ate2of2the2fact of natural abundances of N isotope(14N/15N)in investigating the sourc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pollutants.Different nitrate sources have the differentδ15N values.The nitrate from the rainwater has the lowδ15N values(- 1.08%~0.21%)and that f rom the domestic wastewaters has the highδ15N values(1.0%~1.7%).Differentδ15N values of the groundwater is caused by different nitrate sources. Henceδ15N value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nitrate source in the groundwater effectively.K eyw ords: Groundwater Nitrate Nisotope value 水体和食物中过量的硝酸盐被视为一种污染物,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报道饮用水中的硝酸盐可引起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俗称氰紫症[1],[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水体氮污染研究
氮输入超标会引起发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研究水体氮浓度、氮同位素值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成因,能定性的判别水体氮污染的来源及其转化机制。
本文结合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氮同位素示踪技术运用到水体氮异常的研究中作出综述,有以下成果:论述了两种常用的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15N自然丰度法、15N同位素稀释法)的机理及运用;氮的来源及转化过程中的分馏效应;对有机氮同位素的研究中,颗粒有机氮(PON)的δ15N 值再结合13C、C/N比值可以综合判断有机颗粒物的来源,并可作为生态系统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及转化过程的识别标志。
标签:氮稳定同位素;水环境;颗粒态有机氮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氮污染已成为水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世界许多地方水环境中的氮含量都超过了相关机构规定的饮用水中N03一含量的上限值,这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
迄今,许多学者已将氮稳定同位素应用到判别水中氮污染来源以及水循环过程中氮的转化机制之中.对水体中氮稳定同位素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通过对氮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判别水体中氮异常的来源,了解氮的转化机制和沿途的变化,从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水体氮污染
一、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一)15N自然丰度法
氮有14N和15N两种稳定同位素,其中14N豐度为99.64‰,15N丰度为0.36‰[1]。
不同物质中有着不同的14N和15N的同位素比值(δ15N),并且,δ15N 在不同的地质背景和含水介质中也有所相异,所以研究水体中的自然氮同位素值对判断区域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通过研究地表水氮浓度、氮同位素值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成因,能定性判别水体氮污染的来源及其转化机制。
(二)15N同位素稀释法
氮循环过程中在沿途的变化会引起氮同位素的分馏效应,通过加入15N标记体,经过相关的生物化学过程测定15N标记体原子百分比变化可以示踪物质转化迁移途径与程度。
目前,己有大量研究应用该技术测定湿地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如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过程、异化还原作用)的氮转化速率并计算不同生化反应机制的贡献率。
二、氮的来源及转化机制
氮的来源十分广泛,根据产源位置将来源可分为内源和外源[2],内源通常是湖泊等水体内部的水生生物碎屑等;外源则有大气干湿沉降、动物粪便、河流
径流带来的土壤有机质、生活污物和工业排污等。
在生态系统中,氮素通过固氮作用、矿化作用、同化吸收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异化还原作用等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引起氮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并发生一系列的转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氮同位素的组成。
动物可通过排出尿素等代谢过程产生有机氮,植物残体经过搬运、沉积作用也可形成悬浮颗粒态有机氮PON或土壤有机质氮。
水体中有机氮与无机氮的相互转化过程贯穿于整个氮素循环的子过程。
三、有机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一)δ15NPON污染源示踪
不同来源以及不同的水类型的有机δ15N有所不同,水体悬浮物质、土壤沉积物、典型植物等物质的有机氮同位素的组成及差异包含着流域重要的环境变化信息。
水体中有机氮分为悬浮颗粒态有机氮PON和溶解有机氮DON,对颗粒有机氮(PON)的δ15N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δ15NPON可以有效的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及转化过程的识别标志,还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外源输入和内源颗粒的相对比例,成为判断物源的重要依据。
Kendall等通过研究通过美国圣华金河主河道中颗粒有机氮(PON)的δ15N值的时空变化,来反映出有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藻类,且在夏季时由于上游支流藻类生长繁盛,水中生产力提高,PON含量升高,冬季时反之。
颗粒有机氮(PON)的δ15N值体现了流域内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是河流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综合体现。
但与氮相关的循环过程及生物化学反应比较复杂,尽管不同来源的有机颗粒物具有不同的δ15N特征值,具备有效识别意义,但δ15NPON不仅受氮循环各种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分馏作用影响,还与环境中无机氮同位素特征值产生共同作用,所以仅仅使用PON的氮同位素变化追踪氮元素来源精确度不高,还需要通过测定有机颗粒物的δ15N值、13C结合C/N比值来推测有机颗粒物的来源。
梁越[3]等对鄱阳湖流域的蚌湖、赣江和修河的丰水期氮污染研究中,结合悬浮颗粒物的δ13C、δ15N、C/N比值示踪湖泊和河流的有机质的来源,表明蚌湖的悬浮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质和水生植物的混合.赣江和修河的悬浮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质和陆地植物碎屑,并且废水有机质有一定贡献。
四、结论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的生活污物、工业污水、合成化肥、动物粪便等外源污染物质输入进水体,引发了水体氮元素超标、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
氮污染已成为水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利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来研究水体氮污染的源和汇,了解氮的沿程变化转化机制,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水体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邢光熹,施书莲,杜丽娟等.苏州地区水体氮污染状况[J].土壤学报,2001,
85-91.
[2]张翠云,郭秀红.氮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土壤有机氮作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的条件分析[J].地球化学,2005,119-126.
[3]梁越,肖化云,刘小真等.碳氮稳定同位素示踪鄱阳湖流域蚌湖丰水期的氮污[J].湖泊科学,2018,30(04):957-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