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脆弱性评价进展
水资源关键脆弱性辨识及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

人
民
黄
河
,
N o, 9
2 01 3
YELLOW RI VER
【 专题研究 】
水 资源关键脆 弱性辨识及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
陈俊旭 , 夏 军 , 洪 思 , 廖 强 一 , 翁建武
( 1 . 中国科 学院 地理科 学与资源研 究所 , 北京 1 0 0 1 0 1 ; 2 .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家重点实验室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
摘
要: 论述 了水 资源脆弱性 、 适应性 的概念及其 与适应性 管理 的联 系, 从 流域 层面初步辨识 了我 国各 流域水 资源的 关
键脆弱性 , 并 介 绍 了 国 内外 研 究 水 资 源 脆 弱 性 的 进展 情 况 , 归纳 了流 域 层 面针 对 关键 脆 弱性 的适 应性 管 理 对 策 结 果 表
c h a n g e s i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wa t e r s u p p l y a n d d e ma n d r e s u l t e d a n d t h e i mp a c t s o f d r o u g h t s ,f l o o d s ,wa t e r p o l l u t i o n a n d o t h e r f a c t o r s ,S O t h e k e y v u l n e r a b i l l t i e s i n di f f e r e n t b a s i n s o r e v a r i o u s ,a s we l l ,t h e a d a p t a t i o n o f k e y v ul n e r a b i l i t y a n d t h e r e s p o n s e me a s u r e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b a s i n s a r e d i f e r e n t Ke y wo r d s:a d a p t a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k e y v u l n e r a b i l i t y;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r iv e r b a s i n
当前环境下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

当前环境下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摘要:地下水资源是我国近些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保证中不能缺少的宝贵资源。
它是大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一种产物,同时更加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存在着。
这种地下水资源一旦被破坏,便会造成国家水能源的恶化,这种恶性循环的出现,导致了国家在治理地下水污染上必须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这种高花费所耗时长同时也是无法预估的。
文章基于对当前环境下,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阐述,继而对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关键作用过程进行一一的梳理,最后总结当前环境地下水污染的脆弱性评价方法。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当前环境下的地下水资源在我国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整体进程的加快,我国地下水资源正逐渐面临着被污染的危险,地下水资源正逐渐被侵犯。
本文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环境下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一定的理论性阐述和整理,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最终达到改善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目标。
1 环境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概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法国的著名学者margat第一次提出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开始,伴随着此类问题探讨上的不断进步,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概念也不断的被完善。
之后美国国家理事会研究所在地下水污染脆弱性上提出的概念是:含有污染成份的物质从水层的上端在某一个固定位置上抵达进去了地下水资源里面一个特殊的地点中的走向和可变性。
除了如上这个说法外,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的说法还是美国国际水文地理学会和环保公署对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来源归属于地下水资源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敏感性。
至今为止,地下水脆弱性的含义仍然在不断的扩充和改进中。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普遍分成固定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固定的脆弱性主要指的是静止不变的,为人们所无法改变的;特殊脆弱性则指的是相反流动性大,为人工可以改变的。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由于 D A TC模 型具 有 简单 易 行 、 果 明 了 、 R SI 结 易 于掌握 等 优点 , 得该 模 型在 地 下水 脆 弱性 评价 中得 使
到广泛 应用 。目前 , 国外研 究 的重 点是将 D S I RA T C模
弱性的研究开始于 2 世纪 9 年代中期 , 0 O 因而这一术 语 在 国 内出现 得较 晚 。目前在 定义 上还 没有形 成 统一 的标准 , “ 除 地下 水脆 弱性 ” , 外 常见 的 叫法有 “ 地下 水
结 了地 下水 脆 弱 性 评 价 的基 础 上 , 出 了 目前 地 下 水脆 弱性 评 价 中存 在 的 一 些 问 题 , 指 并对 其 研 究前 景 进 行 了
展 望。
[ 关键词 ] 下水脆弱性 ; 地 指标体 系; 评价方法 ; R S I D A TC [ 中图分类号] 84 X 2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0 4 7 4 ( 00 1— 0 1 0 10 — 0 2 2 1 )2 0 1- 2
2 国 内外研 究进 展
地 下水 脆弱性 定 义 , 即脆 弱性 是指 污 染 物 由地表 到达
地 下水 系统某 一 特定 位置 的趋 向和可 能 性 , 以地 下 并
水 资源是 否受 到 人类 活动 的影 响 , 为地 下水 的 固有 分
21 国外研 究进 展 .
脆弱 性 和地下 水 的特殊 脆 弱性 l 国内关 于地 下 水脆 1 J 。
用 G A S. 地 理 信 息 系统 结 合 改 进 的 D ASI R S 41 R TC模 型 对美 国德 克萨 斯 州 中部 帕拉 克 含 水 层进 行 地 下 水
性 评价 的推荐 方法 。
利 用和保 护 地下水 的基础 , 年来 已成 为地 下水 研 究 近 的热点 问题 。通 过对 地下水 的脆 弱性 评 价 , 给 出不 可 同区域地 下 水 的脆 弱 程度 , 有效 指 导 地下 水 资源 的 能 开发 利用 与保护 , 现地下 水资 源 的可持续 利 用 。 实
多尺度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

个方面的 因素 联系了起来 , 并且认 为脆弱性 主要就 是形容 环境服务、 生 规划。 因此本 文认为这类指标 同样适用于各级水资源分 区、 行政分 区的 计、 人员、 基础资 源、 经济 因素、 社会 因素 、 文化资产等 多个不 同方面的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a 我国水资源时 空分布 不均, 水旱灾害频 繁,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 口分 因素 都 有可能会 遭受到 大量不利 因素的影 响, 即便 是其 实际的发展趋
髓
多尺度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
王大伟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1 5 0 0 8 0
些计算 方式 应用的 一个主要 目的就是 为了更好 的确 定指标 权重 。 有 的 【 摘 要l 进入二十一 世纪以来 , 在人 们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情况— 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关注度越 来越 高, 尤其是 水资源脆弱性 的评价研究工作 学者从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 出发 , 使用函数 法进行 水资源脆 弱评 价。 已经成为了 水资 源研 究工作中一个 较大的热点, 而目 前研 究工作 的重点就 指标 法具 有体 系清晰 、 构建 灵活 、 考虑全面 、 易于操 作 、 结果 易于 但同时也有缺 乏系统 性, 指 标 闾作用机制 不明、 区域性 明 是 不对不 同尺度 空间的水资源的变 化趋 势进行研究。 本篇文章主要 针对多 解释 等优 点, 结 果难 以 比较 、 不易与 气候 变 化相 联系等 缺 点。函数 法具 有 系统 尺度水资源脆弱性评 价研究进行了 全面详细的探讨, 以 期 为其他区域 的水 显、
丽江市漾弓江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估

5 ” ,行 政 区划 上 包 括 丽 江 市 古 城 区 4个 街 道 办 事
市人 民政府 2 0 1 1 年 8月通过了 《 丽江坝区水资源 综合规划》 , 原则 同意规划 内容。故本文 以丽江坝 区漾 弓江流域为研究点 ,构建指标体系评估流域现 状 ( z o o s ) 、近期 ( 2 0 2 0 )和中期 ( 2 0 3 0 )水资源
土流失 等水 资源 问题 给人 民的生 产和 生活带 来 巨大
平均降雨量 9 5 7 . 5 m m。受地形影 响,流域 内立体
气候 明显 ,气 温 随海 拔 呈 梯 度 变 化 。基 于 2 0 1 0年
卫星影像解译 ,流域 内主要 的土地利用类 型为森 林 、灌 丛、农 田、荒 地 ,其 中 森 林 覆 盖 率 为 3 1 . 4 % 。森 林植 被 主 要 分 布 在 2 5 0 0—3 2 0 0 m 的地 带 ,其中在 2 5 0 0— 2 8 0 0 m 主要分布有 半湿润常 绿
阔叶 林 、云 南 松 林 ,在 2 8 0 0~3 2 O m 为 针 阔混 交 林 ,主要乔 木有 铁杉 、云南 松 、华 山松 等 。流域 内
的威胁 ,水资源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一个 关键 因素 。 针对水资源问题 ,国内外学者围绕水资源管理
开展 了大量 的研 究工作 ,如水资 源承 载力 、水 资源 开发 利用 、水 资源 合 理 配 置 、水 资 源评 价 等 ¨ 。
主要的土壤类型有红壤、黄棕壤、棕壤和暗棕壤 。 水资源是丽江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灵魂 ,也是丽 江社会经济发展 的基 础。丽江 坝区水资源分 配不
均 ,黑 白水 区人 均水 资 源量 达 3 2 8 7 8 m ,而木 家 桥 水文 站 以上漾 弓江 流域 人均 水 资 源仅 为 8 3 8 m ,属 于重 度缺水 地 区 。随着 丽江社 会 经济 的发 展 ,丽江
水资源与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

水资源与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球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
水资源不仅仅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水污染和过度开发等原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水资源与生态系统的问题,评估水资源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变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介绍1.1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不仅仅用于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用于农业、工业和能源的生产。
水资源的充足和质量对于人们的生计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2 生态系统的意义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繁衍的基础,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与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义2.1 水资源脆弱性水资源脆弱性是指水资源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变化导致其无法有效维持和提供所需水量的能力。
水资源脆弱性可以通过研究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水质和水量的变化以及水资源的管理措施来评估。
2.2 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系统脆弱性是指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干扰导致其无法有效维持和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
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可以通过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生态服务供需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来进行。
三、水资源与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方法3.1 指标体系的建立水资源与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来反映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
指标体系包括水资源量、水质状况、生态系统健康等多方面的指标。
3.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水资源与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支撑分析。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面监测、遥感技术和模型模拟等多种手段获取,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水资源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程度。
3.3 情景分析和模拟在水资源与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中,情景分析和模拟是重要的方法。
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模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在不同压力下的响应和变化,从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和评价变得愈发重要。
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国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评价成为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国内水资源评价研究中存在着定量评价方法不够系统、技术应用不够普及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国外,发达国家在水资源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各种先进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国的水资源评价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国际间水资源评价标准的差异、数据共享的不足等问题也给水资源评价带来了挑战。
深入研究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我国水资源评价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水资源评价作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关注。
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评价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水资源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水质状况以及水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水资源评价研究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
通过对水资源的评价,可以发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定相关的优化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评价研究对于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水资源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环境的质量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水资源生态系统,维护水生态平衡。
水资源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2. 正文2.1 国内水资源评价研究现状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对于水资源的评价研究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内水资源评价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数量评价:国内水资源评价研究多集中在水资源的总量、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等方面,采用水文统计、模型模拟等方法对水资源量进行评价。
东武地下水水源地脆弱性评价

4 脆 弱性评 价 、
对 于 区域 地 下水 脆 弱性 评 价 . 国外 用 的 比较 多
表 3脆弱 性指 标评分 表
D A C 标计 算公 式 : R MI 指
DRAMI C=5 xD+3 R+ ×A+2 x 4 xM+5 I  ̄C x +l
的方 法是 美 国 国家环 保局 开 发 的D A T C 型 该 R S I模 方 法 在美 国 、 拿 大 、 非 及 欧共 体 已 被广 泛 地应 加 南 用 国 内从 2 世 纪9 年 代 才 开始 这 方 面 的研 究 . 0 0 目 前 还 局 限在 主 要 使 用 D A TC 型 以及 对 该 模 型 R S I模 的改进 的方法 考虑到研究 区较小 ,各评价 因子没有 多大变 化 .
图 1 钻 子 剖 面 图 L
大汶 河水 质 已受 到不 同程 度 的 污染 . 以庞 河 汇人 尤
大汶 河地 段 污 染 严重 , 要超 标 因子 为C D、 氮 , 主 O 氨 其 次 为挥发 酚 .其 中C D已长期 高于 国家地 表水 环 O 境 质量 V类 标准 ( )最 高年 份浓 度达 到 12 g 。 图2 , 1m / L 对 照D A C 型C R MI 模 评分 值为5
本 文运 用G 模 拟 系统 来 实现三 维水 文地 质结 MS
构 G 是美 国B i a o n nvri 环 境 模 MS r h m Y u gU iesy g t 型研 究实 验 室 和 美 国军 队 排水 工程 试 验 工 作 站在
子 .而 对 具 体 的某 一 水 源 地 的脆 弱 性研 究 相 对 较 少 本 文对 东武 地 下水 水 源地 进行 脆 弱 性评 价 , 为 防止水 源 地污染 . 护地下 水资 源提供 科学 依据 。 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1期2012年2月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EngineeringVol.23No.1Feb.,2012收稿日期:2011-08-26;修回日期:2011-10-15基金项目: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10Y04ESPCN);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809)资助作者简介:马芳冰(1988-),女,河南上蔡人,硕士研究生,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
通讯作者:王烜(1973-),女,云南昆明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流域水安全研究。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马芳冰,王烜,李春晖(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水资源是影响区域、国家甚至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资源脆弱性是制约水资源安全的基础性问题。
本文从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资源脆弱性;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43X(2012)01-0030-08Research progress in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MA Fangbing,WANG Xuan,LI Chunhui(Key Laboratory for Water and Sediment Scienc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Environment,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Abstract:Water resources status is a key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national and even the global environment.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is one of the basic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safety of water resource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major progress of concep-tions,assessment index system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n gave an outlook for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promising future.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research progress水资源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物质,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使我国的水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水资源脆弱性(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WRV)是度量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标准,作为制约水资源安全的基础性问题,水资源脆弱性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开展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对预测未来水资源安全变化趋势,探求水资源安全的关键性要素和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自从法国人Margat在他的文章中首次提出“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后,许多学者就开始对水资源的脆弱性进行研究。
如Albinet与Margat[1]认为地下水脆弱性是在自然条件下,污染源从地表渗透与扩散到地下水面的可能性。
Villumsen等[2]认为地下水脆弱性是应用中的或废弃于地表的化学物质对地下水的危害性。
Palmquist[3]认为地下水脆弱性是人类活动或污染源施加于地下水的一种危险性度量。
同时指出,如果没有污染源与人类活动存在,即使最易污染的地下水也不可能受到污染,因而脆弱性就无从谈起。
Vrba和Zaporozec[4]将时间尺度引入到地下水脆弱性定义中,认为地下水脆弱性相对人文历史时期来说是地下水系统的一个不变的本质特征,它依赖于这个系统消化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
1987年在荷兰举行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脆弱性”国际会议上,专家们结合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内外因素提出了不少定义方式。
如Fos-ter[5]认为地下水污染是由含水层本身的脆弱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负荷造成的。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含水层脆弱性”这一术语。
美国审计署应用“水文地质脆弱性”来表达含水层在自然条件下的易污染性,而用“总脆弱性”来表达含水层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易污染性。
随后,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给出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定义:地下水脆弱性是污染到达最上含水层之上某特定位置的倾向性与可能性,并将地下水脆弱性分为本质脆弱性(intrin-sic vulnerability)与特殊脆弱性(specific vulnerabili-ty)。
本质脆弱性(即结构型脆弱性)是指在天然状态下含水层对污染所表现出的内部固有的敏感性,它不考虑污染源或污染物的性质和类型,是静态、不可变和人为不可控制的。
特殊脆弱性(即胁迫型脆弱性)是含水层对特定的污染物或人类活动所表现的敏感性,它与污染源和人类活动有关,是动态、可变和人为控制的。
目前,国内外研究都倾向于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将地下水脆弱性分为两类的主张。
邹君等[6]定义地表水资源脆弱性为:特定地域天然或人为的地表水资源系统在服务于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过程中,或者在抵御污染、自然灾害等不良后果出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适用性或敏感性,包括三方面: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
水资源不但指地下水,还包括地表水,涉及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因此对水资源脆弱性的定义应包括地下水脆弱性和地表水脆弱性。
以往有关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多针对地下水,且主要集中于水质方面,对水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数据信息的可获得性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地表水脆弱性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由于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脆弱性的理解不同,因而至今仍没有统一的水资源脆弱性概念。
Kulshreshtha[7]认为水资源脆弱性指水资源易于受到破坏的性质,这种破坏包括四个方面:对水资源系统自身的破坏,对依赖水资源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人类的破坏和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Perveen和James[8]认为水资源脆弱性是指由于水资源可获得性的限制和集中用水而导致的区域脆弱性。
目前,国内的研究普遍认为水资源脆弱性是一种受自身和外在因素影响而导致水资源系统失衡的特性和状态,与系统的承载能力、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如唐国平等[9]认为水资源脆弱性是水资源系统在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发生改变、水资源的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以及由此引发的水资源供给、需求、管理的变化和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刘绿柳[10]重新界定了水资源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地表水系统、地下水系统、与水资源有关的社会系统,涉及水量与水质2个方面。
并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双重作用,定义了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水资源系统易于遭受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威胁和损失的性质和状态,受损后难于恢复到原来状态和功能的性质。
主要体现在地表、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水资源循环更新速率、水资源承载能力等。
杨燕舞和张雁秋[11]认为水资源脆弱性是指由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水资源被污染的难易程度。
自然环境决定它的自身脆弱性,人类社会活动决定它的外因脆弱性(即水质恶化难易程度)。
刘春蓁[12]认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资源脆弱性指该系统容易遭受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极端事件及人类活动)不利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水资源对大气变化及人类活动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李剑颖[13]从承载力、恢复力和持续性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水资源脆弱性的内涵,认为水资源的脆弱性可定义为:受自身因素的限制,水资源系统易于遭受其它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破坏,破坏后难以恢复到原来状态,从而导致其自身的发展及长期维持人类社会发展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功能难以持续的性质,涉及水量、水质、水能三个方面。
冯少辉等[14]认为水资源脆弱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服务于社会经济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中易于受到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影响和破坏的性质和状态,受损后缺乏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能力的性质。
并将其分为自然脆弱性和扰动脆弱性两个方面。
随着对水资源研究的不断深入,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与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经历了从单一的地下水脆弱性或地表水脆弱性到水资源脆弱性综合评价,从单一水质研究到水质水量研究相结合的过程。
目前,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关注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以便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更加合理的决策依据。
2水资源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是定量评价水资源脆弱性的基本方法。
影响水资源脆弱性的因素很多,在实际应用中,要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
因子太多,不但加大工作量,而且增加因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容易造成因子之间相互关联或包容,同时也会冲淡主要因子的影响,所以需要确定一系列有代表性且容易获得的参数来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因素指标和人为因素指标。
自然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与污染物运移有关的自然因子等;人为因素指标主要指可能引起水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因子。
由于研究者对水资源脆弱性概念和内涵的理解13第1期马芳冰,等: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不同,以及研究区域、获取资料的不同,评价时选择的指标的性质及数量也存在很大差异。
如Masetti [15]根据影响水资源脆弱性的自然和人为因素选取了7个指标评价了地下水对硝酸盐浓度的脆弱性影响。
Kattaa[16]根据叙利亚沿海班亚斯流域的水文地质环境,选择了5个环境参数,并采用结合GIS技术的RISKE模型对含水层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
唐国平等[9]根据水资源脆弱性的主要表现将其分为水文系统的脆弱性、水利系统及其设计的脆弱性、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的脆弱性等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性质选择了23个指标,建立了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