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知识整理新人教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
教材从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展示了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较为复杂,涉及到的科技和文化成果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清历史脉络,把握重点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掌握这一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科技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文物等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突出教学重点。
6.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如指南针、火药等。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共48张PPT)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 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牧、 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内容十分丰富。强调农 业生产要尊遵循自然规律 ,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 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 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 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 贵思想。
以祖冲之命名的小行星
右上图是月球背后的一座环形山, 1967年,国际天文组织将它命名为 “祖冲之环形山”。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的数 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 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也命名为“祖冲之 星”。祖冲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 特殊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 就问世?学完这一课,我们就会解决这些问题的。
<π < 3.1415927
祖冲之是世界第一个将 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 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 年。圆周率又称祖率。
3.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 41971 69399 37510 58209 74944 59230 78164 06286 20899 86280 34825 34211 7067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机械制造方面成就 机械制造方面成就 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定时器等。 日行百余里
指南车
连环画中的“水碓磨”
祖冲之千里船
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其他方面成就 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 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r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同直径 的比率,是永远除不尽的 无穷小数,用希腊字母π 表示。其应用广泛,在天 文、历法、机械等领域, 只要涉及到圆问题,都要 用到。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十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精品课件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之美——钟繇、胡昭、王羲之 故事小擂台 王羲之有哪些小故事,你来说一说吧? 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呢?
王羲之(303—361) 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名门 望族琅琊王氏,居会稽山阴,官至右军 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王羲之七 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名师学习。因其杰 出书法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材料二 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最重要的农书,不仅其所记述的内容非常 重要,而且体例完备,为后世农学家们撰写农书,树立了典范。
中国文化传承五千年,博大精深,中国农业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为中国文化留下了重要的农业文化文本,成为中 国文化的重要宝藏。
——摘编自施由明《论<齐民要术>的文化遗产价值》
2.绘画之美——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距今四五千年 的马家窑文化 彩陶舞蹈纹盆
汉代画像砖 《弋射收获图》
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摹本)
唐代文人画 王维《雪溪图》
中国绘画发展的特点:
从简单装饰到表情达意;叙事画到文人画;工匠之事到职业画家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的绘画艺术产生,知识分子专业画家登上了画坛。
1.书法之美——钟繇、胡昭、王羲之
商 西周 东周 秦 汉 魏晋 现代
简
体
(秦隶、汉隶)
字
书法和书写一样吗?哪个时期开始我国几乎所有 的书法形式都已经具备?为什么到这一时期书法的 形式都会具备?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之美——钟繇、胡昭、王羲之
锺繇(151-230) 出身名门望族,曹魏重臣, 位至三公,独创楷书书法,刚柔 并济,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 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ppt(21张PPT)

科学家祖冲之
数学
三国 刘徽 ——
“割圆术”
Hale Waihona Puke 从圆内接正六边形 起,正多边形的边 数越多,它的周长 就越接近圆的周长。
返回
祖冲之
数学
祖冲之的数学贡献
圆周率
我国对圆周率的研究历史:
西汉 刘歆
3.1547
东汉 张衡
3.16
曹魏 刘徽
3.1416
南朝 祖冲之 3.1415926(7)
代表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延续时 间长其雄健生动而又 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 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 峰。
跨越朝代多, 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 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 贡献。它是一座大型 石刻艺术博物馆。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内容
1、总结丰富农业生产经验 2、强调农业遵循自然规律 3、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地位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农书。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贾思勰“自序”所说:“花草之流……盖不足存”, 因而在书中没有一句关于花色花香的记述。 明代王廷相称《齐民要术》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书圣
绘画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东晋】
擅长:人物画 特点: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 个性。
返回
顾恺之—《女史箴图》 规劝、告诫
优雅文静、姿态端庄
顾恺之—《洛神赋图》 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凄美故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职业: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 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 先世界近千年。
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 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正确计算方
法,被科学家称之为割圆术,并求得圆周
率为3.1416。
读一读,背一背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
机械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千里船 指南车 水锥磨
日行百余里
圆转不穷, 而司方如一
粮食加工工具 以水为动力,主要用 于谷类去皮、磨面
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技术三个领域。此外祖冲 之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祖冲之著述很多, 但大多都已失传。祖冲之是一位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为了纪念祖 冲之的功绩,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 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星”。
地位: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1.书法
东汉末年,书画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开始发生变化。
书圣
本名:王羲之 别称:王右军、王会稽 字号:逸少 所处时代:东晋 民族:汉 出生地:琅邪临沂(今属山东) 出生日期:321年—379年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集序》拓片
根据图片说说他的字有什么特点?
矫 若 惊 龙
飘 若 浮 云
端 秀 清 新
《王羲之传》:字逸少, 常一边思考,一边在自 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 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 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画 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 着,日子久了,甚至连 之冠,作《兰亭集序》,论者 衣服都划破了。 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 重。……性好鹅,山阴有一道 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 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 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 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 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 砚台。据说,久而久之, 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 归,甚以为乐。 池水都变成黑色了。 ——司马迁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重要知识点默写》总结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20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 时期,农学家撰写的《》,总结了、、
、、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
,种植农作物要等。
2.历史地位:《》是我国。
突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精神,在的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1.人物:祖冲之是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
和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2.贡献:他把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位数字;创制当时最先进
的历法《、》; 制造出、等。
三、灿烂的文化
1.书法:汉朝的发明和人们对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
持久发展。
以后,书法逐渐成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
时的书法名家有和。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是
的,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代表作是“天下第一行书”
《》。
他被后人誉为“”。
2.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
,线条优美活泼,富有个性。
代表作品有《》和《》。
3.雕塑: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大力宣扬,开凿了许多,其中最
著名的是的石窟和的石窟。
4.此外,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父子的诗刚健雄劲。
的
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民歌慷慨豪迈,民歌细腻婉转。
1。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39张PPT)

材料研读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 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 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种作物要充分利用“最好的时机”,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 才能获得好收成。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不失农时”和 “因地制宜”的道理。他认为只有掌握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 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
A、800年 B、900年 C、1000年
D、700年
4、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的是( A )
A、《兰亭集序》
B、《孔雀东南飞》
C、《十五从军征》
D、《洛神赋图》
5、观察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你会发现顾恺之在画中突出表现
的是( A )
A、人物特征
B、名山名水
C、花红柳绿
D、飞禽走兽
6、为宣传佛教,统治者命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
3、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的精神。
合作探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民族交融,为文化内容注入了活力; (2)经济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3)佛教传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秦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课后活动
北方的农林品种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 这反映出了什么?
山西大同的是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是龙门石窟
关于如何传承和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请你提出几 条合理建议。
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要乱写乱画;不要攀爬; 种植防护林以减少风沙的侵蚀……
四.地理学 郦道元的《水经注》【北魏】
全书以注录水道系 统为纲,介绍了河流 流经地区的水文、地 形、气候、土壤、物 产,以及历史古迹、 风土人情等。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教材分析】本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20 课内容,本课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魏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离、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的时期,这时期的民族交融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上乘两汉、下启隋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本课的知识内容关系相对松散,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把握,通过人物的身上具备的精神和时代特征把三个子目联系在一起。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接触历史时间虽较短,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史料分析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不是很强。
同时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如农学、数学、书法等,综合性较强,通过补充一些视频也比较有趣,学生会相对较感兴趣,但也会导致学习的深度不够,需要增加一些探究和小组讨论环节。
【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列表等方式,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2.通过了解贾思勰、祖冲之、王羲之等人的个人经历和成就,学习他们身上的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精神,增强科学研究、开拓创新的意识。
3.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
难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五步六学,同桌互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学)视频导入,播放视频《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师引导: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知识梳理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地位: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3)影响: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
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3.书法、绘画与雕塑
(1)书法
①东汉: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了。
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钟、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②东晋: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
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
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③北魏: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2)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
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3)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
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二、重难讲解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对于本课重点内容,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北朝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他总结。
冲之数学有天赋,精确推算圆周率。
东晋羲之楷草行,后人称他为“书圣”。
东晋恺之画人物,女史箴图洛神赋。
佛教盛行凿石窟,云冈龙门最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