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八)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八)知识点概要宪法的特征和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仲裁和调解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A.实行民主集中制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依法治国D.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公民权利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当家作主3. 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
人权是指A.人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B.作为自然人所具有的一切权利C.人的基本政治权利D.人的生命权4.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A.保障公民的各项民主权利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社会生活的有序化D.立法公开、执法公平、司法公正5.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A.国家根本制度B.宪法和法律C.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行D.人民当家作主6.决定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国家制度是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主集中制7.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竟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A.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B.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10..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知识点概要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人生目的的重要性,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确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就是要做到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自认的和谐。
—、单项选择题1.人的本质属性是A.人作为个体存在的自然属性B.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属性C.人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亲情属性D.人作为一个利益个体的经济属性2.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3.有人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决定性的原因是A.世界观B.人生观C.人生态度D.人生目的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兴趣爱好5.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以国家利益为重D.以社会利益为重6.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A.人生的自我价值B.人生的社会价值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7.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A.是否自食其力B.劳动和贡献的尺度C.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D.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8.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是A.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B.客观地认识自己C.社会条件是否具备D.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9.被称为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的是A.确立科学理想信念的过程B.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C.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过程D.社会实践10.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和互助的原则。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个说法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能够变成物质的力量C. 精神的力量能够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动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实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C。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理解的规律 D。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3.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A。
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B。
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C。
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D。
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4.在科学理解中,意识的“超前反映”更为突出,这里称之为“超前反映”的意思主要是指( )A。
意识活动的对象性B。
意识活动的选择性C。
意识活动的创造性D。
意识活动的自控性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反映。
具体来说,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之间存有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意识是主观存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物质和意识也存有密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准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能够变成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即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富口袋”指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等。
“富脑袋”对创造物质财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所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说明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七)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七)一、单项选择(每题0.5分,共25分)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B )。
A、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点的党的工作重点B、改革开放C、解放思想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 )。
A、阶级斗争 B.改革 C.物质利益原则 D.开放3、“改革是中国的又一次革命”是指( C )。
A.改革是一场思想革命 B.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C.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D.改革是一场阶级斗争4、“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 )。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5、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 D )。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6、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D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B.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 D )是重点。
A.政治体制改革B.文化体制改革C.科技体制改革D.经济体制改革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B )。
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结合起来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D.靠深化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9、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 B )。
A.动力 B.前提 C.目的 D.方向10、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D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11、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十)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十)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十)一、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B)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B.人口多,底子薄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是在(C)A.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报告中B.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C.十二大报告中D.十三大报告中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C.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C)A.过渡性质的B.新民主主义的C.社会主义的D.共产主义的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C)开始,到21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A.1949年B.1953年C.1956年D.1958年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8、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B)A.分三步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B.分两步走,20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D.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9、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改革开放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自力更生不动摇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D)A.社会主义道路B.人民民主专政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共产党的领导11、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 C )A.接近发达国家水平B.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超过发达国家水平1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第三步,是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B)A.发达国家水平B.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发展中国家水平D.世界领先水平1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现四个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4、“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在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是(D)A.解放人民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15、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是( D )A.生产力落后B.人口多C.商品经济不发达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A )A.经济建设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C.四项基本原则D.改革开放17、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C.基本方针D.基本政策1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总的来说,( D )A.一直处在完全清醒的状态B.一直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C.是完全客观、全面、正确的D.是比较客观、全面、正确的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改革开放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实现现代化20、邓小平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 A )A.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C.是否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D.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1、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C )A.马克思主义理论B.党的基本路线C.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D.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B )A.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D.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D)A.任何国家搞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阶段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C.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D.中国从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24、党的最高纲领是(D)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构建和谐社会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25、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毛泽东首次明确指出(A)A.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D.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2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B)A.改革开放B.经济建设C.四项基本原则D.党的领导27、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D)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C.各种各样的人民内部矛盾D.落后的社会生产力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工作是(B)A.党的建设 B.经济建设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9、党的十七大提出( D )A.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一番B.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C.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一番D.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30、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D)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二、多项选择题31、党在特定历史阶段制定过的最低纲领包括( ABC)A.民主革命的纲领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D.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B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C.我国还处于过渡时期D.我国还没有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是因为(BC)A.它反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B.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C.它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D.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实现小康3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BCD)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5、 20世纪末期,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这种小康社会的特点是(ABC)A.低水平 B.不全面 C.发展很不平衡 D.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2020年考研政治总复习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20年考研政治总复习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2020年考研政治总复习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___________。
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答案:B2、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___________。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答案:B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___________。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答案: C4、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
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以农立国答案:B5、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的___________。
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纪念孙中山先生》D、《论十大关系》答案: D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 __________。
A、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处理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答案:B7、在社会主义改造还未结束时,毛泽东就提出___________。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七)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七)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3.“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D.违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4.作为社会历史观的自由王国()A.是指人们能够创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那样一种社会状态B.是指人们能够改变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那样一种社会状态C.是指人们获得绝对自由那样一种社会形态D.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这样一种社会形态5.“一言能够兴邦,一言能够丧邦”,英雄人物的个别举动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A.重视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C.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D.认为偶然性被必然性所决定6.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B.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对立是进步顽强而持久的反抗C.人类理解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局限D.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点作祟7.“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
这种观点()A.对必然性作用的科学揭示B.会导致“宿命论”C.会导致唯意志论D.揭示了必然性的本质8.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2020年考研政治总复习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2020年考研政治总复习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单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_______。
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_________。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________。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________。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5、________,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的结束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______。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8、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B、解放生产力C、实现工业化D、消灭资本家9、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______。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D、人民公社的建立10、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高级社具有_________性质。
A、资本主义B、半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社会主义1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形态是_______。
A、独立的社会形态B 、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 、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D 、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12、195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其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的前提是()A.事物之间的区别B.事物的相互过渡C.事物的相互依存D.事物的相互转化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
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A.客观的B.普遍的C.复杂多样的D.关系范畴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A.联系B.发展C.矛盾D.质变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
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
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
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那么,只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而不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选项BCD错误。
相互过渡、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也一定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选项B错误。
联系具有普遍性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选项C错误。
联系具有多样性指的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
选项D错误。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联系是关系范畴,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是干扰选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而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选项A错误。
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条件,而非基本趋势。
选项C错误。
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亦非基本趋势。
选项D错误。
质变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之一,亦非基本趋势。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A.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B.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C.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D.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2.唯物辩证法()A.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B.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C.其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东周列国志》记载,荆轲在宴席中看到捧酒的美人“双手如玉”,便啧啧赞道“美哉手也”!太子便令人断美人手送荆轲“欣赏”。
而“从人身上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这个故事没有体现系统的哪些特性()A.层次性B.结构性C.开放性D.整体性4.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关于普遍联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卜卦算命等都是客观联系B.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任何事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答案及解析1.【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普遍联系的表现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表现。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三,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物理、化学、生物领域,还是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之间,联系都是普遍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2.【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形而上学是片面的静止的看问题。
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3.【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系统的特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多方面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系统的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指的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超越于系统内个体之上的特征,也就是说系统是作为一个由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
简单讲,就是系统具有各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
材料体现的是就是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所以,黑格尔:“割下来的手不再是人手”,割下来的手,脱离了人的身体这个整体,不管它有多美丽,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了,失去了手的功能。
材料没有体现系统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4.【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和人的思维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之间,联系都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CD。
选项A错误。
卜卦算命等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特征,是主观臆想的联系,是错误的观点,也不符合题意。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