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血供障碍处理

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血供障碍处理

3 9岁 。 应 用拇 指 背桡 侧 动 脉 岛状 皮 瓣修 复拇 指 远 节 桡 侧软 组 织缺 损 ( 4例 )拇 指 背 尺 侧 动脉 岛状 皮 瓣修 复拇 指 尺侧 、 ,
指 腹 及 甲床 缺 损 ( 7例 ) 皮 瓣 旋 转 点 指 间 关 节 近 侧 05c 皮 瓣 面 积 2e x . c 4c 2 m。 结 果 : 中 术 后 1 , . m, m 1 m~ mx . a 5 5 术
( 州 医 学 院 附 属第 二 医 院手 外 科 , 江 温 浙 温 州 3 5 2 ) 2 07
【 要 】 目的 : 绍 拇 指 背动 脉 岛状 皮 瓣 修 复 拇 指 软 组 织 缺 损 的 临床 经 验 , 摘 介 并探 讨 血供 障碍 的 原 因及 处 理 方 法 。
方 法 : 20 自 0 5年 7月 至 2 0 0 8年 1 2月 , 外科 治 疗 2 例 2 1 1指 拇 指 软 组 织缺 损 , 1 男 6例 , 5例 ; 女 年龄 1 ~ 5岁 , 均 65 平

6 ・ 6
中国骨伤 2 1 年 1 01 月第 2 4卷第 1期 C iaJ r o ru a Jn2 1 , o.4 N . hn O t pTa m ,a . 1V 1 , o1 h 0 2

经 验 交 流 ・
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 的临床应用及血供障碍处理
蒋 良福 , 飞 亚 , 志杰 , 周 李 杨景全 , 褚庭 纲 , 池 意 。 蒂部 长 度 、 窄及 受 压 均 能 影 响皮 瓣的 血 供 , 效 宽 蒂部 处理 是 治 疗 成 功 的 关键 。
【 键 词 】 拇 指 ; 外科 皮 瓣 ; 软 组 织损 伤 ; 移植 关
DoI 1 .9 9 isn1 0 — 0 42 1 .001 :03 6 / . s .0 3 0 3 .0 0 1 . 9 i

掌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组织瓣在手外伤中的应用

掌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组织瓣在手外伤中的应用

掌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组织瓣在手外伤中的应用自2006年开展了应用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组织瓣修复手指或指蹼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关节裸露或缺损的创面14例。

9例随访,手指功能及外观均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男性。

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6岁。

碾压伤5例,绞窄伤1例,切割伤5例。

软组织缺损合并指骨骨折6例,肌腱缺损7例。

皮瓣最小l.5×2.0cm。

最大3.5x6.0cm。

1.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后,上臂扎气囊止血带。

彻底清创。

若有骨折或骨缺损,则先行克氏针内固定,并测量骨缺损长度。

按剖面大小、形状设计皮瓣。

在掌骨间隙近掌指关节处切开,牵开指伸肌腱显露掌背动、静脉血管柬,锐性分离血管蒂远端到指蹼缘1.5cm处为旋转点。

皮瓣在肌腱腱膜、掌骨骨膜层锐性切取。

若需携带肌腱、掌骨条可同时切取或凿取。

操作过程中发生血管痉挛时立即解痉。

组织瓣移位后,先将骨条嵌入骨缺损,缝合肌腱,稀疏缝合皮肤,勿使血管蒂受压。

供区皮肤可直接缝合或创面植皮。

石膏外固定2周后功能锻炼。

2结果26例经随访,成活皮瓣温度、质地、颜色均好。

有痛、温觉,冬季无冻伤发生。

皮瓣厚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变薄,外形美观。

移植肌腱和修复关节囊的手指活动略受限,大部分手指功能满意。

3讨论手背有4条掌背动脉,第1掌背动脉由桡动脉直接发出,第2~4掌背动脉由尺桡动脉在手背近端形成腕背动脉弓后分别发出,向远端走行距指蹼缘1.5cm 处,与掌指动脉有恒定的吻合支。

掌背动脉外径0.5~0.8mm,有2条伴行静脉。

结扎掌背动脉近端,通过掌背动脉远端与掌指动脉的吻合支供血形成逆行皮瓣。

皮瓣长度近端可达腕背横纹,宽可达血管轴心线两侧各2.5cm。

皮瓣可带肌腱、掌骨条形成复合组织瓣。

有学者报道,掌背动脉有8%缺如。

本组4例第4掌背动脉缺如而第3掌背动脉存在,术时应注意。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很多,选择修复方式时,不仅要考虑创面覆盖,还要兼顾手的功能与外观,因而对修复术的要求很高。

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

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皮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
放 松止 血带 , 观 察皮 瓣血 运 , 如皮 瓣 边缘 渗 血 活跃 , 即
伤 4例。挤压伤 3 6 例, 切割伤 2 8例。所有病例均为 甲根 以远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 , 其 中背侧
缺损 3 6指 、 指腹缺损 2 3指 、 指端缺损 1 7指 , 创 面 面 积1 . 2 c m X 0 . 9 e m至 2 . 4 C I T I × 2 . 0 c m。伤指 中节 背
退, 水疱逐 渐吸收 ; 3指皮瓣 于术后 第 2天出现 动脉 危象 , 应 用罂粟碱 3 0 mi n无改善 , 即刻行 二次手 术探 查 , 于显微镜 下观察发 现 血 管蒂扭转 , 其 中 2指经调整皮瓣旋转 角度后血运恢 复 , 1指 出现 血管栓 塞 , 改行腹 部皮 瓣修 复 。其余 6 6指 皮瓣均 顺利成 活 , 供
合并 末 节指 骨 骨 折者 , 先 行 克 氏 针 内固定 , 然 后 按 照 皮瓣 设 计 , 先在皮瓣近蒂部一侧切开 , 看 到 指 固有 动
背侧皮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 软组织 缺损合并骨
质外露 , 术 后疗 效 满意 , 现 总结报 告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本组 6 4例 7 6指 , 均为 2 0 0 8年 7月 至 2 0 1 4年 1 0 月在 山东 省 莱 芜 市 中 医 医 院住 院 治疗 的患 者 , 男4 3 例、 女2 1例 。年龄 1 9~ 5 3岁 , 中 位数 3 6岁 。示 指 损 伤1 6例 , 示、 中指损 伤 7例 , 中指损 伤 2 2例 , 中、 环 指 损伤 3例 , 环 指损 伤 1 O例 , 环、 小 指损 伤 2例 , 小 指 损
应 用指 固有动脉 终末背侧 皮支 岛状皮瓣进行修复 , 术后 观察 临床 疗效 。结果 : 本组 皮瓣 切取 面积 1 . 4 e m×1 . 1 e m至 2 . 6 e m×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目的总结分析利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外伤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007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27例因外伤所致拇指指腹、指端侧方缺损患者,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

结果27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切取的皮瓣面积为1.5 cm×2.5 cm~2.0 cm×3.0 cm,游离神经血管蒂长为2.0~2.5 cm,游离神经近端2.0 cm,并与受区指固有神经吻合;术后随诊6~12个月,拇指外形饱满,吻合神经的两点辨别觉为8~12 mm,手指运动功能满意。

结论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术式创伤小,术后伤指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标签: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外伤缺损;修复拇指的功能约占整个手部功能的46%以上,生活中拇指受伤的机会也较大,目前临床上对拇指组织缺损的修复普遍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的方法。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自1992年由Berterlli首先报道至今已经得到迅速发展[1]。

2007~2010年笔者所在科利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指端侧方缺损2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拇指外伤缺损患者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6~54岁,平均30岁;均因外伤致拇指指腹、指端侧方缺损,其中拇指桡侧缺损6例,拇指指腹缺损11例,拇指尺侧缺损8例,拇指末节脱套伤2例,皮肤缺损面积约1.0 cm×1.5 cm~2.5 cm×2.5 cm,伤指指端血运良好;患者均于伤后0.5~1.5 h入院。

本组均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

1.2 方法采用局麻或臂丛麻醉,创面彻底清创和止血。

(1)设计皮瓣:皮瓣的旋转点设计在拇指指间关节近侧0.5 cm以近的近节指骨尺、桡背侧缘的任意点,轴心线分为拇指背桡侧轴心线和拇指尺背侧轴心线两种,其中拇指背桡侧轴心线为拇指指间关节桡背侧缘与桡骨茎突前方的连线,皮瓣尽量设计在掌背部,不可落在鱼际桡侧;拇指尺背侧轴心线为拇指指间关节尺背侧缘与Lister结节的连线,皮瓣位于拇长伸肌腱的尺侧缘,不可落在虎口区[2]。

手部各类岛状组织皮瓣的临床应用参考模板

手部各类岛状组织皮瓣的临床应用参考模板

手部各类岛状组织皮瓣的临床应用【关键词】手部各类岛状组织皮瓣手外伤所致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除了皮肤缺损外,常伴有血管神经、骨、关节、肌腱的外露或缺损,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及外形。

如选用适当的岛状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

2004 年以来,我们应用手部不同种类的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8 例,皮瓣全部成活,临床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 例,男25 例,女13 例;年龄18~52岁,平均38.5 岁。

伤因:均为外伤所致。

损伤部位:拇指指端、指腹软组织缺损16例,2~5指指端、指腹软组织缺损22例。

缺损面积3.0cm×2.5cm~2.0cm×1.5cm,均伴有肌腱或指骨外露。

1.2 手术方法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情况选用以下6种方式修复:(1)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神经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掌侧创面5例,皮瓣最大面积为3.5cm×5.5cm。

(2)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背侧创面5例,掌侧创面1例,虎口区创面3例。

皮瓣最大面积为4.0cm×8.0cm。

(3)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6例,修复手指中、近节掌侧创面5例,背侧创面6例。

皮瓣最大面积为3.8cm×6.5cm。

(4)拇指桡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桡侧软组织缺损4例,皮瓣最大面积为3.0cm×5.0cm。

(5)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指腹缺损2例,最大面积为2.2cm×3.2cm。

(6)废弃指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虎口、手掌部软组织缺损1例,皮瓣面积分别为4.0cm×5.0cm、3.0cm×4.0cm。

1.3 术后处理石膏托制动患肢2 周,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抗凝、解痉等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及肿胀情况。

2 结果38 例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4 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考虑为血管蒂部缝合过紧及组织水肿引起,拆除部分缝线后皮瓣恢复了红润色。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c n ya nrme ulr al rlmiayrp r.JOr o ru o d lrita d layn i:ap ei n r e ot t pT a ma, h
1 9 8: 2 . 9 4, 3 2
[ ]吴计春 , 2 胡仲云 , 周雁飞. 胭部血管损伤 的诊治体会 . 实用医院 临 床杂志 , 0 , ( )7 7 . 2 52 1 : 0 3— 3 [ ]吕波 , 3 刘仲前 , 王跃 , 浮 膝合并 胭动 脉损伤 的手术 治疗 . 等. 实用 骨科 杂志 , 0 ,2 5 : 8 4 9 2 6 1 ( )4 — 5 . 0 5 [ ]As nH, au aa K s el C e a T e ot g nei 4 r a K pk y l A, e m n C, t 1 h a n e e i . l f i k n
复 良好 。
位时 , 管因移动性小无 回缩余 地 , 该血 易发生 牵拉 、 挫伤 或断
裂; 而胫骨上段严 重骨 折时 , 片易 向后方 移位 从 而损 伤血 骨
管。故认为本组病例具有 以下特点 :1 除血管损伤外常伴 ()
严重 粉碎 骨折或关 节脱 位 , 因此 术 中应尽 快稳 定 骨折 、 复 恢 肢体血供 。( ) 2 血管损 伤 发病率 较高 , 并且具 有断 裂 、 破裂 、 血管 内膜 损伤伴血栓形成等不 同损伤类 型 , 中应 根据 不 同 术 情况分别 处理。( ) 口污染重 , 后易感 染 , 中清创 一定 3伤 术 术
连, 导致膝关 节功 能 障碍 ; 3 累 及 膝关 节 本 身 的损 伤。 因 () 此, 术后合 理的功能锻炼是减少后遗 关节 功能 障碍必不 可少
处, 血管距胫骨 骨面较近 。当胭部 发生钝 挫伤或 膝部 骨折脱

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论文

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论文

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摘要目的:应用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食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方法:根据拇指尺背侧动脉的解剖特点,以此动脉为蒂在拇指尺背侧掌指关节处设计皮瓣逆行翻转后修复拇指、食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3例,其中拇指19例,食指4例。

结果:术后23例均得到1~3个月随访,皮瓣全部成活。

修复后的指端外观良好,质地耐磨,无明显不适。

供区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该皮瓣血管解剖恒定,成活率高,切取后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修复的手指外观满意,操作简单,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此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是最佳适应证,亦可用于食指及其他手指的远端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皮瓣尺背侧动脉指端缺损修复随着械化程度增高,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在骨科临床上越来越多见。

2002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此技术治疗拇指、食指远端缺损患者2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4~53岁,平36.5岁。

致伤原因:刨床伤9例;电锯伤5例;压砸伤5例;铡草机绞伤3例;刀砍伤1例。

拇指伤19例,食指伤4例。

受伤6~8小时内就诊14例;8~12小时内就诊5例;12小时后就诊的4例。

12小时内就诊的均急诊手术,12小时后就诊的经创面清洁换药,待创面新鲜后择期手术,伤后至修复时间3~14天。

除刨床伤9例外,所有病例均为指端缺损骨外露,刨床伤9例均为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指尖部软组织斜行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不驱血上止血带,常规消毒术区皮肤并铺无菌巾单。

创面再次清创,修剪创缘以便设计皮瓣大小及有利皮瓣缝合。

设计皮瓣:以拇指指间关节背侧中点尺侧旁开1cm与掌指关节背侧中点尺侧旁开14cm的连线,为血管蒂走行线,于第一掌指关节尺侧皮肤区设计所需皮瓣的大小及形态,所设计的皮瓣一般应较实际创面大1~15cm。

皮瓣蒂旋转点设计不能超过两个动脉弓,一个动脉弓距甲根07cm,另一个动脉弓距甲根23cm。

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

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 1 0 2年 第 3 3卷 第 7期

9 ・ O1
指 背 动 脉 逆行 岛状 皮 瓣 在 修 复指 端 缺 损 的应 用
毛 庆 龙 杨 小辉 唐 哲 明 首 家保
【 要 】 目 的 报 道 指 端缺 损 指 背动 脉 逆 行 岛状 皮 瓣 修 复 的效 果 。方 法 本 组 病 人 1 例 共 1 摘 2 2只 手 指 末 节 离断 伤 或 者 末 节 外伤 软 组 织缺 损 创 面 , 中拇 指 3 , 指 5例 , 其 例 食 中指 2例 , 指 2例 。 皮 瓣 设 环
作 者 单 位 : 西 医 科 大学 第 四附 属 医 院 烧 伤 整 形外 科 广 邮 编 5 50 405 收 稿 日期 2 1 — 0 — 1 02 2 7
1 2只 指 皮瓣 全 部 成 活 , 中 3例 术 后 第 2天 出 现 静 脉 淤 其 血 , 处 理 拆 除 z隧 道 伤 口缝 线 及 针 刺 放 血 后 淤 血 改 善 皮 瓣 经 成 活 , 访 半 年 皮 瓣 外 观 满 意 , 皮 成 活 良好 , 口瘢 痕 无 挛 随 植 切 缩 , 节 活 动 无 障碍 , 访半 年皮 瓣 感 觉逐 渐恢 复 。 关 随
计 是 以指 背 动 脉 体 表投 影 为 轴 线 , 转 点 于 中节 指 骨 颈 处 约 远 节 关 节 近 端 1 mm 处 , 瓣 大 mm×2 , 瓣 掀 起 于伸 肌 腱 表 面 , 5 mm 皮 蒂部 为 旋 转 隧 道设 计 为折 线 z形 切 口皮 下 隧道 , 区 供 取腹部全厚皮移植修复。结果 1 2只指 皮 瓣 全 部 成 活 , 中 3例 术 后 第 2天 出现 静 脉 淤 血 , 处 理 后 其 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11-21T11:01:04.0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9期供稿作者:韩光命[导读] 本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6~65岁,均为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指间关节正常。

韩光命(江西省吉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343000)
【中图分类号】R6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161-02 2007年2月-2009年12月,我院应用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17例,取得较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病历资料
本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6~65岁,均为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指间关节正常。

损伤原因:机器皮带打伤6例,机床压伤7例,爆炸伤3例,切割伤1例。

损伤部位:左拇指12例,右拇指5例。

其中指腹缺损6例,甲床缺损9例,指端缺损2例,均伴有骨外露。

创面面积:1.0×1.8cm~2.5×3.8cm。

1.2皮瓣设计
以拇指掌指关节中点与指间关节中点连线尺偏或桡偏0.8cm的平行线为轴线,此线为拇指尺背侧动脉或桡背侧动脉的体表投影[1],根据创面大小,在拇指掌指关节背面近端皮肤,在此轴线上设计皮瓣,比创面约大10%,注意保持皮瓣蒂的长度,略长勿短,在创面的远端与创面间呈“Z”字形切口。

1.3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上1/3处上气囊止血带,手术在止血状态下进行,每小时松止血带一次。

彻底清创后,首先做皮瓣近端切口,较粗浅静脉切断、结扎,继续向深层解剖,仔细解剖出皮神经,并向近端游离出适当长度,根据皮神经位置适当调整皮瓣两侧切口,使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包含于皮瓣中,如设计皮瓣较小,可仅包含拇指尺背侧动脉,在深筋膜下锐性分离掀起皮瓣,Z形切开皮瓣蒂部皮肤达真皮下,向两侧分离,形成约1cm宽的皮下筋膜蒂,沿两侧切开自深筋膜下锐性分离形成皮瓣蒂部,分离筋膜时,注意勿损伤筋膜蒂内的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

注意保护拇指指间关节近端0.5cm附近的穿支血管,形成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

结扎蒂端浅静脉支,防止皮瓣静脉危象发生,将蒂部游离至指间关节近端0.5cm处为旋转点,小心勿损伤营养皮瓣的动脉供血支,松止血带,观察血运,创面止血,血运良好即可旋转覆盖创面,将皮瓣神经与拇指一侧指神经残段吻合,间断缝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若缝合张力大或缺损较多可选择打包植皮。

1.4术后处理
术后抗感染、抗凝、抗痉挛“三抗”治疗;持续照烤灯,密切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定期换药,保持局部干燥,防止皮瓣蒂部受压,缝合切口及无菌敷料包扎时尤其加以注意。

本术式在48h内容易发生皮瓣静脉危象,对发生静脉危象者果断拆出部分缝线,防止皮瓣坏死。

确认皮瓣成活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行关节功能锻炼及感觉训练。

2 结果
本组术后10指皮瓣血运良好,7指皮瓣轻度肿胀,未影响皮瓣血液供应,稍抬高患肢,一周后肿胀消退。

术后8天拆除植皮打包缝线,2周拆除所有缝线,17指皮瓣全部成活。

经3~6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拇指外观及功能满意,皮瓣感觉稍迟钝,两点辨别觉达6~8mm。

3 讨论
3.1该皮瓣优、缺点
优点(1)皮瓣的质地、颜色与受区相近,厚薄适中,耐磨。

(2)皮瓣解剖恒定,血液供应丰富,手术操作简单。

(3)皮瓣内含桡神经浅支的分支可供吻合,有利于拇指感觉的恢复。

(4)皮瓣切取后对供区影响小,皮肤较松弛,大部分病例均能直接缝合,供区植皮易成活,瘢痕小。

缺点;(1)该皮瓣修复无螺纹,修复指背侧无指甲。

[2](2)术后近期拇指指背供区皮肤感觉麻木。

(3)术后拇指受区两点辨别觉较趾腹皮瓣要差。

3.2适应症
一般适用于拇指末节背侧或指腹侧的皮肤缺损,也可用于修复拇指其他部位的皮肤缺损,并且可与指动脉岛状皮瓣、食指背岛状皮瓣联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

蒂部有损伤或瘢痕者可选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或邻指皮瓣代替该术式。

3.3注意事项
(1)在解剖暴露皮瓣时,皮瓣以皮神经为中轴蒂宽为1cm,以保证皮瓣的血供及迷宫式静脉回流。

(2)皮瓣切取时,应结扎皮瓣内的浅静脉,阻断远端静脉回流,防止皮瓣发生静脉危象、坏死。

亦可将皮瓣近端静脉游离出5cm,皮瓣倒转后,静脉与指背另一静脉吻合,增加静脉回流。

(3)皮瓣的旋转点一般不能超过指间关节近端0.5cm处,因为皮瓣在此处为拇背动脉与指固有动脉的最后吻合交通支,若损伤则造成皮瓣血运受影响。

(4)皮瓣远端设计成三角形,皮瓣翻转移位后将其三角插入蒂部切口内,可避免皮瓣筋膜蒂受压。

(5)游离皮瓣近端指背神经与指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两点辨别觉可达6~8mm。

(6)据术者经验,供区创面大部分均能I期愈合,若缝合张力较大,可通过延长切口或转移皮瓣修复创面,只有极少数需行全厚皮片植皮。

(7)游离皮瓣筋膜蒂时,尽可能保证蒂的厚度及宽度,以致发生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及发生静脉危象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这与主刀医生手术功底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胡鸿泰.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4):228-229.
[2]冯亚高,游离拇指甲皮瓣再造拇指8例.[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6):548-549.
[3]侯春林,顾玉东,皮瓣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40-5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