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实验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模拟干旱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模拟干旱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 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模拟干旱对小麦幼 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阐述
模拟干旱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干旱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1
模拟干旱条件下,小麦幼 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2
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干 旱处理的小麦幼苗株高、 茎粗、叶面积等生长指标
均有所下降
3
此外,干旱还会影响小麦 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导致
干物质含量下降
干旱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干旱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干旱对小麦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干旱对小麦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为了应对干旱造成的氧 化胁迫,植物会启动抗 氧化系统来清除活性氧 (ROS)
小麦幼苗在模拟干旱条 件下,抗氧化酶(如超 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 物酶等)的活性会增强 ,以清除多余的ROS
除了上述提到的生长、叶绿素含量、 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等方面,模 拟干旱对小麦幼苗的生理特性还有 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干旱对小麦幼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对小麦幼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title
01 在模拟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通
常会提高
02 这是由于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会通过关闭气孔等方式减少
能会通过减少氮的吸收
C
和转运来适应干旱环境
此外,干旱还可能导致植
D
物体内氮素代谢的紊乱,
使蛋白质合成受阻,从而
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干旱对小麦幼苗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干旱对小麦幼苗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模拟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的细胞膜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结构之一,维
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

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和抗旱措施摘要:通过小麦生长试验,研究了干旱对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各种干旱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干、鲜重,增加了小麦幼苗根冠比。
同时,造成小麦脂质和蛋白质氧化损伤。
适宜的栽培措施、适度的干旱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抗干旱胁迫能力。
对小麦幼苗叶面喷施氯化胆碱,可以缓解干旱对小麦造成的伤害。
从2010年十月份开始,我国中原地区就面临干旱问题,大面积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旱情影响,冬小麦生长面临严重影响。
干旱是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也是植物最容易遭受的逆境胁迫。
干旱是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量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土壤含水量少,植物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作用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干旱不仅造成了小麦的减产,还对小麦等粮食价格造成影响。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总结得出干旱对小麦的生长的影响,并做出合理的补救措施,保证冬小麦产量的稳定。
1干旱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1.1干旱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干旱对植物代谢产生多方面影响,如生长受抑、含水量下降、光合呼吸速率下降、多种酶活性改变、生物大分子损伤、蛋白质降解、细胞内容物大量外溢等。
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其被认为是引起上述损伤的原因。
过多的活性氧积累,产生氧化胁迫,能够引起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如氧化蛋白质形成羰基蛋白、降低酶活性等。
这些影响最终表现在小麦株高、根长和干鲜重均降低,小麦幼苗根冠比增加。
同时伴随有小麦幼苗膜脂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1.2干旱对小麦价格的影响自2010年10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多达百日余无降水,这对小麦幼苗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据国家防总2月8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1.12亿亩。
在2月12日的抗旱会商专题会议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犹豫雨雪范围和强度有限,加之气温回升,作物返青需水量增大,受旱面积仍呈扩大趋势,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干旱胁迫对小麦形态与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干旱胁迫对小麦形态与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鲁英超李娜姜颖*(宿州学院,安徽宿州234099)摘要干旱胁迫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限制农业生产、侵蚀全球粮食安全并威胁作物可持续发展。
小麦作为皖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遭受干旱胁迫的影响。
干旱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小麦在应对干旱胁迫时的抗旱机制相对复杂。
本文从形态指标、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内源激素表达水平、基因表达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介绍干旱胁迫对小麦的影响,以期为小麦抗旱性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6-0010-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6.0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干旱胁迫被认为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限制农业生产、侵蚀全球粮食安全并威胁作物可持续发展的非生物胁迫之一[1]。
作物产生一系列胁迫反应或表型变化,且已经进化出各种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来适应或避免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
干旱胁迫改变作物根系形态而使根系细胞很难吸收水分,叶片气孔关闭,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从而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活性氧(ROS)的产生和氧化应激反应[2],进而限制生物量的积累,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为了适应干旱胁迫的影响,作物已经形成了复杂的机制,通过长期进化改变自身形态、积累大量渗透调节物质、产生抗氧化酶并参与相关的ROS清除机制以保护细胞膜免受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改变内源激素水平并调控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3]。
小麦作物价值较大,在世界主要农作物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占世界谷物产量的30%左右,它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满足了世界21%人口的需求[4]。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制约了小麦的产量。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杨万坤 114120238 11应用生物教育A班摘要:用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5天)下小麦幼苗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抗氧化酶(PPO、POD)、谷胱甘肽(GSH)、ASA的含量都较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的含量高。
关键字:干旱胁迫、小麦幼苗、Pro、MDA、H2O2、PPO、POD、GSH、ASA引言: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是近几年北方地区旱情日益严重,小麦产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干旱也属于逆境,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植物遭受干旱逆境后各个生理过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干旱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涉及到许多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1】。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酶活性、膜系统、细胞失水等,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甚至是细胞死亡。
本次试验测定正常生长的小麦幼苗和干旱胁迫处理小麦幼苗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抗氧化酶(PPO、POD)、谷胱甘肽(GSH)、ASA的含量变化, 来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的影响,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干旱胁迫问题,解决小麦生产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及处理将小麦种子用0.1% HgCl2消毒10 min后,用蒸馏水漂洗干净,用蒸馏水于26℃下吸涨12 h,然后播于垫有6层湿润滤纸的带盖白磁盘(24cm×16cm)中→于26℃下暗萌发60h,计算发芽率(注意与前面结果比较),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做干旱5天干旱处理。
5天后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麦进行脯氨酸、MDA、过氧化氢、抗氧化酶(PPO、POD)、GSH、ASA的含量的测定。
1.2测定方法1.21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各取50粒吸胀的玉米种子→沿胚的中心线切成两半(严格区分两个半粒),进行下列实验:其中50个半粒进行TTC染色(30℃水浴 20 min),另50个半粒进行曙红染色(室温染色10 min)洗净后观察。
干旱胁迫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宋新颖;张玉梅;张洪生;穆平;林琪【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5(31)12【摘要】研究小麦幼苗时期生理指标等方面的抗旱特性,为今后抗旱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选用5个肥水类型不同的小麦品种,在20%PEG-6000(w/v)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幼苗时期的生理抗旱特性,并对幼苗期抗旱生理指标与抗旱指数做了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在20%的PEG-6000(w/v)渗透胁迫后,5个小麦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上升,且上升的程度与抗旱性一致;胁迫条件下保护酶系统SOD和POD活性均降低,其中POD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
与高肥水品种相比,‘青麦7号’和‘鲁麦21’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较高,随胁迫时间延长增加的幅度大;MDA含量积累的速度以及SOD、POD活性降低的速度较为缓慢。
其中,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以及POD活性与抗旱性鉴定指标抗旱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早期生理指标。
【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幼苗期;生理特性【作者】宋新颖;张玉梅;张洪生;穆平;林琪【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旱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科研创新团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01【相关文献】1.干旱胁迫对不同苦荞品种苗期生长和根系生理特征的影响 [J], 路之娟;张永清;张楚2.干旱胁迫对不同类型红花品种(系)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J], 魏波;侯凯;王庆;席爱华;吴卫;王序英3.苗期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花生品种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严美玲;李向东;林英杰;王丽丽;周录英4.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J], 尹启琳;郭丁预;姜倩倩;张立培;陈磊;赵婧;宋建成;赵吉强5.干旱胁迫对春小麦不同品种(系)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张永杰;徐文修;任毅;茹生古丽.牙生;耿洪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旱胁迫对小麦的生理生化化指标的影响1

干旱胁迫对小麦的生理生化化指标的影响摘要: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指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WSS)的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干旱对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含量都有影响,经干旱胁迫后Pro、MDA、H2O2、PPO、GSH、WSS的含量显著升高,且Pro和PPO的含量升高的幅度极显著。
只有POD的含量经干旱胁迫后呈下降趋势。
从总体上看,经胁迫后的小麦抗逆性强于正常生长的小麦。
关键词:小麦、干旱、Pro、MDA、H2O2、PPO、GSH、WSS、POD 植物体生存在自然环境中,由于自然环境是个变数,其水热条件随时都变化,对植物多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凡是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都被称为逆境,也称胁迫。
干旱也属于逆境,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植物遭受干旱逆境后各个生理过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叶的生长,但Hsico等(1987年)指出,叶的扩展生长对缺水最为敏感,轻微的胁迫就会使其受到明显限制。
扩展生长不论是细胞分裂分化或体积扩大,都同时依赖于水的吸收、溶质的积累和胞壁的松驰。
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三者之一的因素均能影响生长。
当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抵抗不良环境,比如生理生化指标Pro、MDA、H2O2、PPO、GSH、WSS、POD等发生变化。
小麦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世界上约有70%的小麦播种面积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农业区。
其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干旱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水分所造成的减产,可能要超过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产量损失总和。
,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理生化特性差异被认为是小麦抗旱性差异的内在原因。
本次实验是研究吸胀12小时萌发一周后,干旱处理5天的小麦其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这可以为抗旱研究作出一点贡献。
植物大实验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摘要: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本试验以冬小麦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干旱胁迫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结果表明:进行干旱胁迫,小石麦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出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生物量。
说明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小石麦叶绿素含量与水分管理有密切关系,探明叶绿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干旱胁迫冬小麦叶绿素生物量1.前言当前,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干旱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出现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影响的范围及造成的损失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
据统计全世界由于干旱胁迫导致的作物减产可超过其他因素造成减产的总和。
而我国是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带来的恶劣生态环境条件已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几年来,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在局部地区控制了荒漠化的发展,但还未从根本上扭转荒漠化土地扩大的趋势。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小麦而言,干旱是一个最具威胁的逆境。
干旱对植物的伤害极大,主要表现在植物各部位间水分重新分配、膜受损伤、光合作用减弱、渗透势下降等方面。
干旱导致减产的重要原因就是降低了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
作物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其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绿素的含量往往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类胡萝卜素可参与植物光合机构中过剩光能的耗散,进而使植物免受光抑制的损伤。
多年来,各国小麦育种专家和植物生理学家从生理方面对小麦抗旱性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作出了很大贡献。
本试验以冬小麦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干旱胁迫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干旱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干旱带来的不仅仅是水资源的匮乏,它还会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水分代谢和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水分供应不足,植物往往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适应策略来维持其生命活动。
这些策略包括降低蒸腾速率、开启保卫酶系统、增加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等等。
虽然这些适应策略可以帮助植物渡过难关,但它们也会影响植物的水分代谢和光合作用。
比如,降低蒸腾速率会导致植物在缺水环境下减少气孔开放,从而降低其CO2吸收和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气孔关闭,减缓二氧化碳进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干旱胁迫还会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
干旱使植物无法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影响其生长和开花。
举例来说,干旱会导致植物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从而减少植物叶片吸收太阳能的能力,进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此外,干旱还会降低植物的叶片的活性氧扫除能力,增加其受氧化胁迫的风险。
因此,干旱会影响植物的生理特性,从形态结构到代谢反应和生长开花等各个方面。
然而,尽管干旱胁迫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植物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能力。
科学家们通过对植物在干旱环境下的适应性研究发现,植物可以通过增加根长和根表面积来提高其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此外,植物还通过酶的合成来加强其氧化还原能力,减轻干旱所带来的氧化胁迫损伤。
同时,植物还可以借助植物激素等网络信号调控系统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由此可见,干旱胁迫对植物的生理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植物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通过植物内部的调节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改变其特性,以适应恶劣环境中的生存需求。
通过对植物在不同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而为未来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本试验以冬小麦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干旱胁迫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结果表明:进行干旱胁迫,小石麦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出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生物量。
说明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小石麦叶绿素含量与水分管理有密切关系,探明叶绿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干旱胁迫冬小麦叶绿素生物量
1.前言
当前,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干旱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出现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影响的范围及造成的损失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
据统计全世界由于干旱胁迫导致的作物减产可超过其他因素造成减产的总和。
而我国是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带来的恶劣生态环境条件已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几年来,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在局部地区控制了荒漠化的发展,但还未从根本上扭转荒漠化土地扩大的趋势。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小麦而言,干旱是一个最具威胁的逆境。
干旱对植物的伤害极大,主要表现在植物各部位间水分重新分配、膜受损伤、光合作用减弱、渗透势下降等方面。
干旱导致减产的重要原因就是降低了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
作物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其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绿素的含量往往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类胡萝卜素可参与植物光合机构中过剩光能的耗散,进而使植物免受光抑制的损伤。
多年来,各国小麦育种专家和植物生理学家从生理方面对小麦抗旱性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作出了很大贡献。
本试验以冬小麦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水分处理,干旱胁迫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吸胀的小麦种子,干旱胁迫下的小麦幼苗,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小麦幼苗。
2.2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干旱和正常2个处理,干旱和正常2个处理在试验初期为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均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
每花盆中加入200g土壤,在盆中分别加入正常种子10粒,浇水21.29g,培养两星期,其中每次浇水间隔为24h,每次保证总重恒定。
(总重=纸杯重+土重(200g)+4水21.29g+种子0.7种子)
培养两星期后,开始对冬小麦麦进行间苗,干旱处理,保持总重恒定。
浇水间隔为24h。
培养两星期。
(干旱环境总重=盆重4.4g+土重(200g)+水1.4g+种子0.7g=206.5g;正常环境总重=盆重4.4g+土重(200g)+水21.29g+种子0.7g=226.39g)
两星期后,将小麦进行处理,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称重,并把地上部分取出0.3g,加入5ml80%丙酮,置于4000r/min下离心5min。
2.3测定内容
2.3.1生物量测定
生物量=冬小麦地上部分重量+石麦地下部分重量
2.3.2叶绿素含量测定
用离心液于663nm、646nm、470nm处测定其OD值。
2.4计算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含量。
叶绿素a(mg/L)=12.2×A663-2.81×A646
叶绿素b(mg/L)=20.1×A646-5.03×A663
叶绿素总量(mg/L)=叶绿素a+叶绿素b
类胡萝卜(mg/L)=(1000×A670-3.27×叶绿素a-104×叶绿素b)/229
叶绿体色素含量(mg/gFW)=色素浓度×提取液体积/样品鲜重3.结果
3.1 干旱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作为最重要的光合色素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受很多因素制约,其中,包括水分、光照、温度等。
在该试验中通过干旱胁迫来研究小石麦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由图表可以看出:进行干旱胁迫,小石麦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出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小石
麦叶绿素含量与水分管理有密切关系。
作物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十分敏感,干旱胁迫
导致作物光合速率下降是干旱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
植物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两部分,在生产实践中,小石麦主要应用其地上部分生物量。
由表Ⅱ可以看出,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小石麦的生物量。
根冠比增加说明,干旱条件根系发达,充分吸收水分,根冠弱小减少水分蒸腾,从而可以适应干旱条件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4.结论
干旱胁迫造成植物生物量减少,根冠比增加,叶绿素合成受阻。
5.讨论
干旱是栽培作物最大的逆境因子,其危害程度相当于其他自然灾害之和[。
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经常遭受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胁迫,它们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物质生产及最终经济学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物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其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提高小麦开花后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提高小麦产量品质密切相关。
类胡萝卜素除吸收传递光能外,还可起保护作用。
测定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等,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的叶绿素总量下降,可能此时光合器官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