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音乐(人音全国版)万马奔腾 2
万马奔腾

1、导语:今天,让我们骑着矫健的骏马到大草原去尽情的驰骋吧!(播放课件,大屏幕出示辽阔的大草原)2、在大草原奔跑了一圈,你有什么感受?二、继续播放课件,聆听《万马奔腾》1、第一遍:想象自己坐在大草原上,聆听这首乐曲;2、第二遍:想象这首乐曲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场景;3、提问:你能听出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答案:马头琴。
出示图片)A、介绍马头琴提问:你对马头琴有什么了解吗?(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
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
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显著丰富了马头琴族乐器系列,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B、马头琴的音色提问:你觉得马头琴的音色是怎样的呢?(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4、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马头琴带来的《万马奔腾》。
视频聆听(第三遍聆听)A、介绍作者(出示照片)这首马头琴曲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所创作。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
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
其演奏曲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等。
B、乐曲创作背景《万马奔腾》是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针对这首乐曲,作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
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
当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
马的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着作者。
他忘不了这匹马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写了这首乐曲。
万马奔腾-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万马奔腾-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知《万马奔腾》这首曲子的基本曲式特点;•能够理解《万马奔腾》这首曲子的韵律和节奏;•能够领略《万马奔腾》这首曲子中所体现出的个性化情感。
2.技能目标•能够自己演唱《万马奔腾》这首曲子;•能够获得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分析《万马奔腾》的乐曲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万马奔腾》的韵律和节奏特点;•教授学生如何自己演唱这首曲子。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领略龚一老师所体现出的个性化情感;•让学生在自己的音乐表演中更好的理解乐曲丰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介绍,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融入这首曲子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介绍乐曲故事背景、介绍作曲者或演唱者等等。
(二)乐曲欣赏老师首先给学生听这首曲子,让学生们自然地感受曲子中所体现出的韵律、情感和氛围。
(三)曲式分析老师为学生详细介绍了《万马奔腾》的曲式特点及演奏细节,比如其基本音乐结构、音调特点、韵律和节奏特点等等。
(四)表演训练老师通过演唱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让学生们自己跟着演唱,加深对曲子的理解与感受。
(五)创作表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在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曲调下编写自己的歌词,再自己演唱,练习自己的表演能力。
(六)总结老师在课堂结束时,可以和学生们简单的总结下这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记住课程所掌握的内容。
四、教学评估通过教学评估考察学生对这个乐曲的掌握程度和表现能力,并给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表演技能。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用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万马奔腾》教学设计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万马奔腾》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音乐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作品分析)《万马奔腾》是人音版七年级第四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欣赏曲目,是一首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的一首马头琴独奏曲。
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
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
其演奏曲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三、四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乐曲的风格;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能通过分段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并学会自己分析。
3.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欣赏法、对比法、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倾听学习本乐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聆听《万马奔腾》,抓住音乐特点,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2.教学难点:使学生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激发他们喜欢蒙古族音乐的热情。
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教学方法聆听、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编创等五、教学过程:舞蹈导入“感受蒙古族舞蹈美”:1、通过观看表演舞蹈,请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个名族,舞蹈的背景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介绍蒙古族。
3、介绍马头琴及音色特点。
人音版七上册音乐知识汇总

人音版七上册音乐知识汇总七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一、《彩色的中国》为单二部曲式。
齐唱合唱(演唱)3、研究这首歌的母的除了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4、歌唱的基本要求:自富有感情的歌唱。
注意协调身体运动。
研究歌唱基本技能,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
歌唱的基本姿势:坐姿端正,站姿沉稳;重心下沉,肩颈放松;两眼平视,表情自然;感情充沛,精神饱满。
二、《国歌》齐唱(演唱)G大调曲中多用三连音、弱起、附点音符、渐强1、《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2、《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3、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多情的土地》独唱施光南曲(欣赏)1、歌曲《多情的土地》由施光南作曲,任志平作词。
由关牧村、廖昌永、韩红、佟铁鑫、杨洪基等多位歌唱家演唱。
2、常见的演唱形式:独唱:有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由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同一曲调。
合唱: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者更多的人演唱。
领唱:由一人或者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者合唱。
四、《爱我中华》领唱合唱(欣赏)七声宫调式乔羽词徐沛东曲1、《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
2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
歌曲原是二段体。
第一乐段曲调较活泼,节奏跳跃,音域较窄。
五、《走向复兴》合唱(欣赏)1、《走向复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献礼的歌曲,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团共同组织创作。
人音版 初音七上 3.2.4万马奔腾 教案设计

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2、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创编实践,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印象。
教学方法
聆听法、体验法、视唱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相关资料、图片、音乐和视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创设情境
引入主题
示范引领
感受韵律
多元训练
展示提升
生畅所欲言......
创设情境
引入主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引领
感受韵律
完整聆听作品,感受各乐段的情绪变化和内容情景。
交流个小组不同的见解和 感受,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风格。
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情感进一步提升,让学生在道德层面上得到升华,从而达到音乐德育和美育的教育目的。
2、复听乐曲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乐曲,听听给你印象最深的或者你最喜欢的是乐曲的哪一部分?
师生交流:同学们听得很仔细,作品运用双音程、马嘶等声音形象地模拟出万马奔腾的动感,作者在旋律上紧紧把握住蒙古族的音调;在和声和转调手法上借鉴了西洋;作者运用多种演奏技巧,把万马冲刺刹那间的壮观场景描绘得十分逼真,听者如身临其境!
师:同学们的舞姿非常优美,老师也忍不住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大草原的热爱一起翩翩起舞吧!
[师生一起在乐曲中翩翩起舞,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探究合作以及创编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
(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可采用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题
《 万 马 奔 腾 》
万马奔腾-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万马奔腾-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万马奔腾》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基本情感和意义;2.能够听懂并模仿《万马奔腾》的旋律,并能够演唱歌曲;3.了解半音阶和调性的基本概念;4.发展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要能够正确理解《万马奔腾》的情感和意义;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准确演唱;2.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理解半音阶和调性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对歌曲的旋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2.带有歌曲的音频设备和幻灯片展示设备;3.学生合唱指挥棒;4.学生合唱指挥器。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10分钟)1.老师播放《万马奔腾》的音乐,并告诉学生这首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陈述歌曲所涉及的情感和意义;3.带领学生听歌,通过情感渲染和节奏感受来理解歌曲。
2. 具体讲解(30分钟)1.老师讲解半音阶和调性的基本概念;2.介绍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让学生在幻灯片上观看歌曲的歌词;3.模仿唱歌,让学生学习和熟练唱出这首歌曲。
3. 合唱练习(30分钟)1.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个指挥指示器;2.以班级为单位,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模仿和演唱;3.鼓励学生根据旋律,有条不紊地合作演唱。
4. 教学反思和提高(20分钟)1.回答学生对歌曲和教学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温习;2.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和合唱效果做出评估;3.带学生深刻地领悟情感和意义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1.学生能通过教学,理解歌曲《万马奔腾》的情感和意义;2.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成功模仿和演唱;3.学生对半音阶和调性的基本知识有了基本认识和理解;4.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第一篇:《万马奔腾》《万马奔腾》《万马奔腾》是人音版六年级第二单元《草原牧歌》是的一首欣赏曲目,是一首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的一首马头琴独奏曲。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2、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和文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我国民族音乐。
3、聆听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印象,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音乐特点,感受蒙古族风格的音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初始阶段:(感受)1、游戏导入1)猜猜看,什么变了?(请出三位同学表演不同的速度、力度、音的高低)(2)听听想想:像什么?(教师或者用双响筒、串铃发出不同的声响,想像声音像什么?)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变化的因素,并能从不同的体验去发现。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通过你的观察,能发现许多变化。
因为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不同的感受,展开想像,一起来欣赏一首民族乐曲。
2、板书课题:民族乐曲二、展开阶段:(鉴赏)1、初听乐曲。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感受)设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用什么方式记录的?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哪些地方能表现出这种场面?比如说:旋律速度非常快、急促。
节奏紧凑、音乐中模拟了马蹄声、马铃声、马嘶鸣声……)小结: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节奏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场景。
、复听乐曲。
(PPT)(认识马头琴,听辨其浑厚、悠扬的音色。
并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设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声音有哪个民族的特色?(是哪种类型的乐器?——吹管、拉弦、打击、弹拨?有哪个民族的特点?声音听起来有什么特色?(用一些词来形容一下)小结:这是蒙古族的拉弦乐器——马头琴。
它是草原人民心中的神器。
因他琴杆上雕饰有马头,因此而得名——马头琴。
也是世界上唯一雕有动物的乐器。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唱歌教学设计2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唱歌教学设计2 人音版教学内容: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3.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一)唱歌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
(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
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1.《牧歌》(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
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级:七年级
学 科:音乐(人音全国版)
复习巩固
1.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 《辽阔的草原》,了解长调的特点 ;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欣赏判断作品体裁 、伴奏乐器 ?
视频1《辽阔的草原》
欣赏判断作品体裁 、伴奏乐器 ?
长调的特点
1.节奏:自由 2.旋律:悠长婉转、起伏较大 3.调式:五声调式 4.演唱:装饰性演唱“诺古拉” 5 . 伴奏乐器 :马头琴
《万马奔腾》
马头琴领奏 、齐奏
聆听音响记写节奏
聆听音响记写节奏
聆听音响记写节奏
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
视唱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
视唱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
视唱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
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
变换拍子
在乐曲中,各种拍子的交替出现称为变换 拍子。变换拍子的拍号,可以记写在拍子变换 的地方,也可以在乐曲开始处一并标记。
《万马奔腾》
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琴领奏 、齐奏
视频3完整欣赏《万马奔腾》3分53秒
《万马奔腾》
马头琴领奏 、齐奏
课堂检测
聆听判断哪首作品是马头琴演奏的? 《梦幻曲 》 《赛马 》 《嘎达梅林》
课堂检测
聆听判断哪首作品是马头琴演奏的? 《梦幻曲 》 《赛马 》 《嘎达梅林》
课堂检测
聆听判断哪首作品是马头琴演奏的?
马头琴
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拉弦乐器,两根琴弦。 共鸣箱呈梯形,琴身顶端刻有马头做装饰。
齐·宝力高
蒙古族 ,马头琴演奏家、 作曲家。第一位在马头琴艺术节 上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代表 作有《万马奔腾》、《成吉思汗 的两匹骏马》、《苏和的白马》、 《献给母亲的歌》等。
视频2插齐宝力高简介视频1分11秒
《梦幻曲 》 大提琴
《赛马 》
二胡
《嘎达梅林》 马头琴
长调 马头琴 “呼麦”
拓展聆听
插视频5拓展聆听呼麦2分零2秒
拓展聆听
课堂小结
1.欣赏马头琴领奏与齐奏《万马奔腾》; 2.感受马头琴演奏的独特艺术魅力; 3.学习蒙古族长调与短调及其音乐特点。
同学们,再见!
感受音乐形象
感受音乐形象
模仿风吹
感受音乐形象
感受音乐形象
模仿马叫
《万马奔腾》
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马背负 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 力冲向终点。而此时它突然倒地而死,主人抱着 它的头痛哭不止。作者忘不了这匹马那种奔腾不 息、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 对马的热爱,创作了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