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减少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减少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生态足迹”这个概念,就是用来衡量我们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地球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那到底什么是生态足迹呢?简单来说,生态足迹就是指在一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
比如说,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用的水、住的房子、出行所消耗的能源等等,这些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和供应。
把这些加起来,就是我们个人的生态足迹。
而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所有人的生态足迹加起来,就能看出我们对地球资源的利用程度是否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
生态足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碳足迹,主要衡量的是我们因能源消耗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对应的土地面积;还有耕地足迹,这与我们种植粮食所需的土地有关;以及林地足迹,和我们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相关。
那么,为什么要关注生态足迹呢?因为它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如果我们的生态足迹过大,超过了地球的可再生能力,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减少生态足迹,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在能源使用方面,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比如,在家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在有风的地区利用风力发电。
在出行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如地铁、公交车或者共享单车,减少自驾车的使用,这样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如果必须开车,也可以选择电动汽车或者节能型汽车。
其次,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多吃本地生产的食物,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选择有机食品和当季的蔬菜水果,因为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更少的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而且,少吃肉类,尤其是牛肉,因为畜牧业的碳排放是相当高的。
在消费方面,我们要避免过度消费和不必要的浪费。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一个度量人类对生态系统和地球资源的影响的概念。
它是一种环保指数,旨在向公众普及生态学知识,强调环保意识,推动人类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以下是生态足迹的相关内容:一、生态足迹的概述生态足迹指的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转换为永久种植的森林等价面积。
生态足迹可以用来度量某个人群或地区对资源所需的面积,是一个量化环境影响的方法,也是评价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生态足迹的意义人类对地球的生态系统资源的大量开发和消耗导致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生态足迹的提出旨在教育公众关注环境保护,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还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决策,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手段,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与相关的指标体系有关,其中包括人均可用面积、人均耗能等指标。
计算具体步骤为:统计某个人群或地区的消耗资源情况,确定相关的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出某种资源的占用面积,然后将每种占用面积相加,得到生态足迹。
四、如何降低生态足迹降低生态足迹是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推广新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 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对于化工企业,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3. 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使用土地、水资源、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4. 推广绿色消费:倡导以绿色、环保、可再生的产品代替传统污染产品,让消费者从小处做起,减少生态足迹对环境的影响。
五、生态足迹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生态足迹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态足迹的增加源于人类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和消耗,而这些开发和消耗的过程往往会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范围。
因此,减小生态足迹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大家好,今日我们就来说一下“生态足迹”这一概念,它提出与生物资源、环境负荷关系,其实就是一段科普之旅,让我们用科学方法去认识背后的内容。
一、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印记,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即人和自然的互动总和以及这一总和产生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消耗资源和污染地球的环境,使自然资源的占有量和消耗资源的份额超出地球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导致环境质量受到损害和影响。
二、“生态足迹”的意义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足迹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保护环境的方法,通过它,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为了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2.鼓励环保行动。
“生态足迹”概念也可以促进社会上各种环保方面的行为,鼓励人们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3.减少环境损害。
“生态足迹”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人类活动污染和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损害,保护生态环境,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继续发展服务。
三、“生态足迹”如何计算1.建立“中性”生态补还方案。
即将减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负荷量从同等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负荷支出中补还,以抵消产生的环境损害。
2.构建量化的“生态足迹”模型。
可以定量化的计算“生态足迹”,如果有量化模型,就可以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环境节能措施,及时满足客观需求。
3.提高生态足迹计算准确性。
人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积极尝试改进计算精度,尽可能准确地计算出“生态足迹”。
总结:“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鼓励环保行动,减少环境损害,构建“中性”生态补还方案,提高“生态足迹”计算准确性,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计算?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计算?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通俗来说就是人类
对于地球的消耗量。
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反映出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和生活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的贡献和破坏。
那么,如何计算生
态足迹呢?
1.什么是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是一种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指标,它可以表
示出一个人、一个国家或全球所需的生态资源和空间。
通俗来说,它
反映了人类对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耗量,包括耕地、林地、渔场、草地以及需要森林积碳和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等。
2.如何计算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的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许多指标进行测量和考虑。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生产力: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生产生态资源的能力,包括林地、草地、荒漠、湖泊等。
(2)人类活动:如耕种、养殖、建筑等活动所需的土地和能源占用。
(3)消耗资源:如燃料、化肥、水等消耗的资源。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计算出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生态足迹。
3.生态足迹的意义
生态足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为制定环境政策提供依据。
此外,生态足迹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是否可持续,是否能够满足未来代人的需要。
在经济发展中,生态足迹也可以作为评价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总之,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反映出人类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和生活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的贡献和破坏。
通过计算和分析生态足迹,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提供依据和重要指引。
什么是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迅速崛起的经济,生态足迹变得愈发重要。
生态足迹涉及到所有物种的存活与发展,对于生态系统的调节与平衡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上介绍生态足迹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保护我们的环境,以及它发挥的作用。
一、什么是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指的是某一个物种所在的的全球自然资源的消费总量。
它是计算人类对地球各种物种消费对象和服务,来检验地球社会与自然资源有没有及时、完整地补充,及人类对地球资源消耗情况的指标。
通俗地讲,就是人类所占据的资源越多,生态足迹就越大。
二、为何生态足迹能够保护我们的环境(1)减少暴力破坏。
生态足迹可以减少暴力破坏对自然秩序和生态调节的影响。
它可以跟踪人类的滥用行为,进而制定更加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从而有效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自然环境。
(2)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各种变异和种类,以及种之间整合运作的网络,它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极为重要,而生态足迹可以提供多种保护措施,避免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3)减少污染。
污染物正在破坏着我们所有的生态系统,生态足迹可以提供完整而精准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信息,给出更有针对性的修复和恢复方案,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有效减少污染。
三、生态足迹发挥的作用(1)生态足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自然资源消耗及其造成的影响,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2)在发展战略研究中,可以结合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而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崇高目标。
(3)生态足迹也可以帮助资源供应链的优化,更加可靠和安全地开发资源。
(4)最后,生态足迹还可以为科学研究者提供强大的科研依据,以探讨和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
四、结论从宏观微观上看,生态足迹对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减少暴力破坏、维护生物多样性,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率地利用资源来发展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获得可持续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计算个人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计算个人生态足迹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足迹”这个概念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但究竟什么是生态足迹呢?又该如何计算个人的生态足迹呢?简单来说,生态足迹就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自然界能够提供的资源之间的差距。
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
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消耗各种资源,比如食物、水、能源、土地等等。
而我们获取这些资源的过程以及处理废弃物的方式,都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生态足迹就是用来量化这种影响的一种工具。
那么,生态足迹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和方法。
但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可以从一些主要的方面来探讨。
首先是食物消费。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无论是谷物、蔬菜、肉类还是水果,都需要土地来生产。
不同类型的食物所需要的土地面积是不同的。
例如,生产一公斤牛肉所需要的土地面积远远大于生产一公斤蔬菜所需要的土地面积。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计算出在食物方面所消耗的土地资源。
其次是能源使用。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煤气、石油等能源,其生产和供应都需要消耗资源和产生环境影响。
比如,发电可能需要燃烧煤炭或利用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每种能源的获取和使用都对应着一定的生态足迹。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个人的能源消费量,并结合每种能源的生态足迹系数,来得出能源使用方面的生态足迹。
再者是交通出行。
如果我们经常开车出行,那么消耗的汽油就会增加我们的生态足迹。
而如果选择公共交通或者骑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生态足迹就会相对较小。
计算交通出行的生态足迹时,需要考虑出行的距离、使用的交通工具以及相应的能源消耗。
还有住房和日常用品。
建造和维护住房需要消耗土地和能源,我们使用的各种日常用品,从家具到电子产品,其生产和处理过程也都对环境有影响。
要计算个人的生态足迹,通常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有一些专门的在线工具和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估算。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减少个人生态足迹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减少个人生态足迹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每个人的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而“生态足迹”就是一种用来衡量这种影响的指标。
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态足迹呢?简单来说,生态足迹就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和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它通过计算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的自然资源的量,来反映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压力。
举个例子,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用的水电、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同时产生废弃物。
而这些消耗和废弃物的处理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就是我们个人的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的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关系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资源的短缺以及环境的恶化。
那么,我们个人又能做些什么来减少自己的生态足迹呢?首先,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改变。
尽量选择本地生产的食物,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特别是牛肉和羊肉,因为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此外,减少食物的浪费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购买食物时,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购买,避免因为买多了而导致食物过期变质被扔掉。
其次,在能源使用上,我们要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比如,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合理设置空调的温度,使用节能电器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如果条件允许,在家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太阳能板,既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又能降低自己的生态足迹。
出行方式的选择也对生态足迹有着重要的影响。
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自驾车的使用。
如果必须开车,也可以选择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并合理规划行程,避免不必要的行驶。
在消费方面,我们要更加理性和环保。
避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选择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产品。
对于一些不必要的消费,要学会克制,减少物品的囤积和浪费。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计算和减少

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计算和减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听到“生态足迹”这个词,但你真的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吗?又该如何去计算和减少它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咱们来弄清楚什么是生态足迹。
简单来说,生态足迹就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
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消耗各种资源,比如食物、水、能源,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
这些消耗和排放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的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的概念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程度。
如果我们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那就意味着地球的资源在逐渐减少,生态系统可能会受到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等。
那生态足迹是怎么计算的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一般来说,计算生态足迹需要考虑多个方面。
比如说,我们要计算消耗的粮食所对应的土地面积,这包括种植庄稼所需的耕地;还要计算能源消耗对应的土地面积,像是开采石油、煤炭等所需的土地;以及水资源消耗对应的水域面积等等。
具体计算的时候,会用到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数据。
通常会把各种资源的消耗转化为相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比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然后把这些面积加起来,就得到了总的生态足迹。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咱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一个人每天要吃一定量的粮食、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的生产需要占用一定的耕地。
同时,这个人每天还要使用一定量的水电和燃气,这些能源的获取和生产也会占用一定的土地和水域。
把这些消耗所对应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加起来,就是这个人一天的生态足迹。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生态足迹以及如何计算,那接下来咱们聊聊怎么减少生态足迹。
第一,减少能源消耗是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尽量少用那些高能耗的电器,比如空调、电暖器等。
出门的时候记得随手关灯,电器不用的时候拔掉插头。
在选择交通工具时,尽量多乘坐公共交通,比如地铁、公交车,或者选择骑自行车、步行,如果距离不是很远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足迹【摘要】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关键字】生态足迹计算分析法1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1.1生态足迹概念生态足迹EF(ecological footprint,又译生态占用)是由加拿大环境经济学家.William和Wackernagel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于生物物理量的度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概念和方法。
生态足迹的定义为:“the biologicallyproductive and mutually exclusive area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rovide forpeople’Sresource supplies and the absorption of their wastes”,即任何已知人口(个人、城市、国家、社区)的生态足迹是生产相应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所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
它代表了既定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下特定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和持续生存对环境提出的需求。
1. 2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land)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
生态生产也称为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维持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并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
生态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
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由生态生产力(ecological productivity)衡量。
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越强。
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
所谓生态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
这种替换的一个好处是极大地简化了对自然资本的统计,并且各类土地之间总比各种繁杂的自然资本项目之间容易建立等价关系,从而方便于计算自然资本的总量。
事实上,目前主流的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换言之就是将分析中涉及的指标代换成相对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1】1.3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盈余,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余数。
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要满足其人口在现有生活水平下的消费需求,该地区要么从地区之外进口欠缺的资源以平衡生态足迹,要么通过消耗自然资本来弥补收入供给流量的不足。
这两种情况都说明地区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其不可持续的程度用生态赤字来衡量。
相反,生态盈余表明该地区的生态容量足以支持其人类负荷,地区内自然资本的收入流大于人口消费的需求流,地区自然资本总量有可能得到增加,地区的生态容量有望扩大,该地区消费模式具相对可持续性,可持续程度用生态盈余来衡量。
【2】2生态足迹的计算2.1生物生产性土地分类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生态足迹分析法将地球表面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为6大类进行核算:(1)化石能源用地,用来补偿因化石能源消耗而损失的自然资本存量而应储备的土地;(2)耕地,生物生产性土地中的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土地;(3)牧草地,即适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4)林地,指可产出木材产品的人造林或天然林;(5)建筑用地,包括各类人居设施及道路所占用的土地;(6)水域,包括可以提供生物产出的淡水水域和海洋。
【3】耕地是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类型,提供了人类所利用的大部分生物量。
草场的生产能力比耕地要低得多。
由于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全世界除了一些不能接近的热带丛林外,现有林地的生产能力大多较低。
化石能源土地是人类应该留出用于吸收CO2的土地,但目前事实上人类并未留出这类土地,出于生态经济研究的谨慎性考虑,在生态足迹的计算中,考虑了CO2吸收所需要的化石能源土地面积。
由于人类定居在最肥沃的土壤上,因此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意味着生物生产量的损失。
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生产力不同,要将这些具有不同生态生产力的生物生产面积转化为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以汇总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需要对计算得到的各类生物生产面积乘以一个均衡因子,即rk=dk/D(k=1,2,3,… 6)式中rk为均衡因子,dk为全球第k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平均生态生产力,D 为全球所有各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平均生态生产力。
本文采用的均衡因子分别为:耕地、建筑用地为2.8,森林、化石能源土地为1.1,草地为0.5,海洋为0.2。
【4】2.2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优点是首先通过引入生态生产性土地概念实现了对各种自然资源的统一描述,其次通过引入等价因子和生产力系数进一步实现了各国各地区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可加性和可比性。
这使得生态足迹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既可以计算个人、家庭、城市、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这些不同对象的生态足迹,对它们的足迹进行纵向的、横向的比较分析。
生态足迹分析指标为度量可持续性程度提供了一杆“公平秆”,它能够对时间、空间二维的可持续性程度做出客观量度和比较,使人们能明确知晓现实距离可持续性目标尚有多远,从而有助于监测可持续方案实施的效果。
另外,生态足迹计算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这使得将生态足迹计算过程制作成一个软件包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推动该指标及方法的普及化。
但这也不是十分完美的,还有不少的漏洞。
早期的关于人口过剩的很多理论和计算预测都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些以前不能利用或利用率低的资源变得可以和更经济有效的利用。
关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也存在类似问题,因为它的统计和计算涉及到大量的资源利用和消费问题。
一些专家认为,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只能反映经济决策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只注意了经济产品和社会服务能的耗费,而未注意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能的耗费,而且在考虑资源的消费时,只注意了资源的直接消费而未考虑间接消费,同时也忽略了资源开发利用中其它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工业城市化的推进挤占耕地,由于污染、侵蚀等造成的土地退化情况。
【5】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在于探讨人类持续依赖自然以及要怎么做才能保障地球的承受力,进而支持人类未来的生存。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区域生态系统,包括城市生态足迹、园区生态足迹甚至于个人生态足迹的计算与评价。
⑴利用生态足迹指标可以判断需求与资源分配的公正性。
另一方面,生态足迹指标可以检视供给的可持续性,如果某地的可使用生物性面积小于生态足迹,其差值即为生态赤字。
⑵生态市建设规划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而生态足迹理论作为定量测度发展的可持续状态的一类生物物理方法对于定量描述区域发展现状、判断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生态足迹分析应用到生态市建设规划中可以:①分析可持续发展进程,明确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②明确城市一定人口的消费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要资源问题③为合理开展生态市建设规划、减少生态足迹提供决策信息。
⑶生态足迹方法作为生态系统评估工具的能力生态足迹分析法因其采用具体的生物物理量的衡量指标不采用货币化估计,具有可理解和可操作性的优点,易于尝试。
生态足迹分析法也必将逐渐完善,并有效地促进入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生态足迹研究的基本思想,是将人类消费需要的自然资产的“利息”(生态足迹)与自然资产产生的“利息”(生态承载力)转化为可以共同比较的土地面积,用二者的比较来判断人类对自然资产的过度利用状况。
生态足迹提供了理解和分析人类生产、消费等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新视角,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经济的内涵,诊断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6】2.3人均生态足迹分量Ai=(Pi+Ii-Ei)/(Yi · N)(i=1,2,3,… m)式中Ai为第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人均生态足迹分量(hm2/人),Yi为生物生产土地生产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世界)平均产量(kg/hm2),P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生产量,Ii为第i种消费项目年进口量,E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出口量,N为人口数,本文m=33。
在计算煤、焦炭、燃料油、原油、汽油、柴油、热力和电力等能源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时,将这些能源消费转化为化石能源土地面积,也就是以化石能源的消费速率来估计自然资产所需要的土地面积。
2.4生态足迹生态足迹人均(hm2/人):ef=∑rj/(Pi+Ii-Ei)/(Yi · N)(j=1,2,3,… 6;i=1,2,3,… m)区域总人口的生态足迹(hm2/人):EF=N·(ef)2.5生态承载力在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中,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不仅单位面积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海洋(水域)等间的生态生产能力差异很大,而且单位面积同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生态生产力也差异很大。
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同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实际面积是不能进行直接对比的,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面积进行标准化。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某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所代表的局地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差异可用“产量因子”表示。
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土地的产量因子是其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比率。
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在生态承载力计算时应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
ec=aj×rj ×yj(j=1,2,3,… 6)式中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aj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j为均衡因子,yi为产量因子。
【7】【参考资料】:【1】谢鸿宇.生态足迹评价模型的改进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4.【2】李翔,许兆义,孟伟.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2).【3】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生态足迹法:可持续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生态学报,2001,21(9)【4】杜斌,张坤民.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设计与案例[J].清华大学学报,2004,44(9)【5】陈敏,张丽君,王如松.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6)【6】陶在朴.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可是需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7】徐国泉,姜照华,薛宏雨.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承载力分析[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