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人口新样态+课件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 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 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 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 下面小题。
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 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 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中国人口新样态
关注人口问题 共建美好家园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中国人口数 量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2年人口 负增长,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 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 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 率为-1.48‰。
2015-2022年各孩次出生规模
1971两个正好 1980只生一个 2011双独二孩 2015单独二孩 2016全面二孩 2021放开三孩
(生育政策短期略有影响,长期看生育意愿仍处于低迷。 少数民族地区没有人口生育政策限制,对多孩影响较小)
关注未来,关注人口问题
我国七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图
年龄
2023年中国人口金字塔图
图中2000年0-14岁约为18%,65岁以上约为9%,15-64岁约为73%,总值为100%。 ③
真题重现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 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 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 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 下面小题。
市辖区人口增 长了近20%,说 明有人口迁入
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2.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绿色箭头①
高考新教材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共48页)

(2)该直辖市是( D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高考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变化》(第一课时)课件(共30张ppt)地理优质公开课课件

材料二
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平均每对夫妇只有1.8个孩子。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 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 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
我国人口政策
放开不管 • 计划生育(1971) • 单独二孩(2014) • 全面二孩(2016)
类型Ⅲ
增长模式 模式特点
原始型
_传___统__型____
高___高__低____
高低高
发达国家: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_传__统___型____
现代型
__低__低___低__
地区差异
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现代型
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型向__________的转变,但因
___人___口___基___数___大__,每年新增人口还较多
童、独生子女家庭 机会等
增多
(2017·高考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 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 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下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
) B.美国
C.印度
C D.俄罗斯
(2017·高考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 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 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下题。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 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 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 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
措施
民
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 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 趋势
高三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课件

对社会的影响
教育资源
人口增长会导致教育资源需求增加,需要加大教育投入。
医疗卫生
人口增长会对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压力,需要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 设。
社会福利
人口老龄化会影响社会福利制度,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对环境的影响
1 2
生态平衡
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需要采取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消耗
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消耗增加,需要采取节约资 源的措施。
高三一轮复习人口的 变化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人口变化概述 • 人口变化的类型 • 人口变化的趋势 • 人口变化的影响 • 应对人口变化的策略 • 人口变化的未来展望
01
人口变化概述
人口变化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03
人口变化定义
详细描述
自然增长是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受到生育率、预期寿命和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 疗水平的提高,自然增长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机械增长
总结词
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
详细描述
机械增长包括迁入和迁出两个方面,受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政策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机械增长 在人口变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口变化是指人口数量、 结构、分布和素质等方面 的变化。
人口变化的分类
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是人 口变化的两种主要类型。
人口变化的特点
人口变化具有长期性、复 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口变化的重要性
高三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精品PPT课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 不足;寻找更多
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 突、政治迫害
发展中(贫穷)国家
流向和平国
发展中国家 流向发达(富裕)国
迁移的方
家、能对其提
流向发达国 家,人口稠密国
向
供避难需要的
家
家流向人口稀疏
国家
国家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发展中国家
给迁入国的政
使发展中国家
产生的 在人才和经
思考: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民工流动
北京
四川
安徽 上海
江西广州迁出地 迁来自地“民工流”的流向: “民工流”的变化:
3.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 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C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会
经 济
政策、战争 政治因素 政治上的变革
因
文化教育
素 社会文化因素 婚姻家庭
宗教信仰
练习巩固
1下面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 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D )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世纪前人口迁移方向
(1)国际人口迁移
方向: 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19世纪 以前
(欧、非、亚
美洲、大洋洲)
特点: 集团性、大批移民
原因: 开发新大陆,殖民扩张
意义: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工业文 明;改变人种空间分布。
二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A )
A.尼日利亚
B.韩国 C.澳大利亚 D.美国
• 【特别提醒】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 到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 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下图为四种人口金字塔的模型
传统型 快增长型
慢增长型
基底宽阔
塔基不宽,向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 上逐渐变窄
塔顶尖细
(老龄人口所占
(65以上人口比重小) 比例增长)
现代型
零增长型
塔基与塔身 几乎等宽
(人口增加动 力不足)
负增长型
略呈纺锤状 塔基最窄 塔顶较宽
(老龄人口多于青 少年人口)
读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 为1年)的迁移活动。
例如:C1向D
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 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例如:A1向B1 C1向A2
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特别提醒:发达国家一般属于现代型,但也存 在地区差异:欧洲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美 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可能超 过1%;日本、俄罗斯自然增长率为负。
【典例2】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原始型 高
高
传统型 高
低
现代型 低
低
逐步过渡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低
增长缓慢
高
增长迅速
低
增长缓慢
•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3%,自然增长率 在1%以下。
•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以上,死亡率在 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 ③现代型:出生率<1.5%,自然增长率通常在 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1)1951~2000年,该国 ( A )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增长了15.1% D.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B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自然增长模式
如何判定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 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出生率-死亡率 总人口
不同类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一、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 时期
现代社会 时期 (20 世纪70年 代以后)
人口自然增长 模式的指标:
(1)图中E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现__代__型______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__实__施__计___划__生__育_________________
二、人口的迁移
讨论:人口的迁移就是人口的空间移动吗?
1.概念:一定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 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 (2)老龄化特点: • ①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②高龄化趋势显著。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联合国传统标准), 或65岁以上的人口达总人口7%(新标准),就是“老龄化社会”
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 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 (3)人口对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 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 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 境。
推力和拉力是导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中间阻力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 要因素。
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 成立前
影响因素
战乱、 自然灾害
迁移特点
流向或路线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 地区。中部向外扩散, 主要是由北向南
新 成立到
中
20世纪 80代中
计划经济的影响、有计划、
国期
国家政策
有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 西北和东北
成
立 后
20世纪 80代中 期以来
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发展不平衡
迁自移发的流流动量增大,由东中部、沿西海部城迁市往
• 3、人口迁移的影响 • 对迁入地: • 利:人才流入
人们为什么要 迁移?
•
提供廉价劳动力
•
促进经济发展
• 弊: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 对迁出地:
_ 人口老龄化严重
;
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 [深 度 思 考] •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 (1)主要人口问题:
–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
–③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 问题突显;
–④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 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 口、总人口三大高峰。
【典例3】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
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发__达___国家,B国属于
__发__展__中__国家。A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现__代__型__,B国家属于
_传__统__型___。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 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 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 发展、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 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 相关。
【典例1】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 图完成(1)~(2)题。
•
利:人口密度减小
•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小
•
弊:人才、劳动力流失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
深圳市
① 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因素对人口
迁移是主要的,经常 起作用的因素,是人 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
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 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