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 第11讲 钢的普通热处理
合集下载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

渗碳与渗氮的工艺特点
名称 处理温度 处理时 处理后是否 ( ℃ ) 间 ( h ) 需要热处理
渗碳 900~950 3~9 需要 渗氮 500~600 20~50 不需要
热处理新技术简介
可控气 氛热处
理电子束 表面淬火 Nhomakorabea真空热处 理
激光热处 理
形变热处 理
化学热处 理
1.可控气氛热处理
在炉气成分可控的热处理炉内进行的热处理称为可控 气氛热处理。在热处理时实现无氧化加热是减少金属氧 化损耗,保证制件表面质量的必备条件。
3)生产特点: 淬火件的质量好; 工件变 形小;不易氧化及脱碳;淬火层容易 控制;生产率高。设备投资大,不适 于复杂形状零件和小批量生产。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基本方法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成本低。 •淬火质量不稳定。 •适于单件、小批量及大型零件的生产。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2. 820.12. 8Tuesd ay , December 08, 202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 0:36:33 10:36:3 310:36 12/8/20 20 10:36:3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810:36:3310 :36Dec -208-D ec-2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10:36:3310:3 6:3310:36Tues day , December 08,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 820.12. 810:36:3310:3 6:33De cember 8,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2 月8日上 午10时 36分20 .12.820 .12.8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2 0年12 月8日星 期二上 午10时 36分33 秒10:3 6:3320. 12.8 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 己专业 起来。2 020年1 2月上 午10时3 6分20. 12.810:36December 8, 2020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2月8 日星期 二10时 36分33 秒10:3 6:338 Dec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 0时36 分33秒 上午10 时36分1 0:36:33 20.12.8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 820.12. 810:36 10:36:3 310:36:33Dec- 20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 020年1 2月8日 星期二 10时36 分33秒 Tuesday , December 08, 2020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 12.8202 0年12 月8日星 期二10 时36分 33秒20 .12.8
钢的普通热处理

钢经淬火后应立即进行回火。
三、 回火的分类、组织及应用
回火 回火温度
类型
(℃ )
低温回火 150~250
中温回火 250~500
高温回火 500~600
回火后 组织
M回
T回
S回
回火后硬度
性能特点
(HRC)
58~64 硬度高, 耐磨性好,
脆性、 内应力降低。
35~50
良好弹性 ,屈强比高, 一定的韧性和抗疲劳性
一般规律: 随T回↑,钢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高合金钢不遵循)
40钢力学性能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淬火钢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
❖ 合金钢的回火(与碳钢相比)
➢ 回火稳定性高
回火温度相应升高
➢ 合金碳化物弥散析出
二次硬化
➢ 残余奥氏体多
需多次回火
四、钢的回火脆性
➢ 回火脆性的概念:淬火钢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
1. M在过冷奥氏体低温转变中形成, M回在 淬火钢低温回火中形成;二者形态相似,光镜下
M回比M黑;强度硬度相差不大,但M回脆性已大 大降低。
回火索氏体 马氏体
2. S在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中形成,S回在淬 火钢高温回火中形成;S呈层片状,S回呈颗粒状; S回比S的塑性要好。
回火马氏体
淬火钢回火后性能的变化
淬火 精度要求高的工件
新型淬火介质: 聚乙烯醇、三硝盐水溶液等。
淬火工艺
淬火后的组织:一般,
亚共析钢 0.5%C时,为M 0.5%C时,为M+A残
共析钢:M+A残 过共析钢: M+粒状Fe3C+A残
15钢淬火组织:M板条
45钢淬火组织:M板条+M片状
T8钢淬火组织:M片状+A残
三、 回火的分类、组织及应用
回火 回火温度
类型
(℃ )
低温回火 150~250
中温回火 250~500
高温回火 500~600
回火后 组织
M回
T回
S回
回火后硬度
性能特点
(HRC)
58~64 硬度高, 耐磨性好,
脆性、 内应力降低。
35~50
良好弹性 ,屈强比高, 一定的韧性和抗疲劳性
一般规律: 随T回↑,钢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高合金钢不遵循)
40钢力学性能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淬火钢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
❖ 合金钢的回火(与碳钢相比)
➢ 回火稳定性高
回火温度相应升高
➢ 合金碳化物弥散析出
二次硬化
➢ 残余奥氏体多
需多次回火
四、钢的回火脆性
➢ 回火脆性的概念:淬火钢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
1. M在过冷奥氏体低温转变中形成, M回在 淬火钢低温回火中形成;二者形态相似,光镜下
M回比M黑;强度硬度相差不大,但M回脆性已大 大降低。
回火索氏体 马氏体
2. S在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中形成,S回在淬 火钢高温回火中形成;S呈层片状,S回呈颗粒状; S回比S的塑性要好。
回火马氏体
淬火钢回火后性能的变化
淬火 精度要求高的工件
新型淬火介质: 聚乙烯醇、三硝盐水溶液等。
淬火工艺
淬火后的组织:一般,
亚共析钢 0.5%C时,为M 0.5%C时,为M+A残
共析钢:M+A残 过共析钢: M+粒状Fe3C+A残
15钢淬火组织:M板条
45钢淬火组织:M板条+M片状
T8钢淬火组织:M片状+A残
机械基础课件:钢的热处理

连续冷却: 使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温度连续下降的过程中发生 组织转变,包括水冷、 油冷、炉冷、空冷等。
等温冷却:将奥氏体化后的钢迅速冷却到临界点A1以下 某一温度,恒温停留一段时间,在这段保温时间内发生组织
钢的热处理
1.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 以共析钢为例: 由于过冷温度和等温时间不同,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过程及转变产物也不相同,表示过冷奥氏体不同的等温冷却 温度、等温时间与转变过程及产物之间关系的曲线叫做过冷 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也称为C 1) C · 共析钢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是通过一系列不同过冷
3. (1) 从切削加工性考虑:钢件适宜的切削加工硬度为 170~230 HBS。因此,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应选用正火为预 备热处理。中碳钢也可选正火,含碳量超过0.5%的钢应选用
(2) 从零件的形状考虑: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或大型铸 件,正火可能会因内应力过大而造成零件开裂,故应选用退
(3) 从经济性考虑:因正火比退火的操作简便,生产周 期短,成本低,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正
· 通过实验测出不同的过冷奥氏体在恒温下开始转变和 转变终了的时间,画到温度-时间坐标系中,然后把开始时间 和转变终了时间分别连接起来,即得到图3-4所示的共析钢C
钢的热处理
图3-4 共析钢C曲线
钢的热处理
2)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1) 珠光体类型(高温转变产物): 共析钢A过冷到723~550℃之间,A等温转变产物属于P
钢的热处理
2. (1) (2) (3) 材料:中碳钢(45)、合金调质钢(40Cr) (4) 技术条件:表面50~55 HRC (5) 感应表面淬火方法如图3-6
钢的热处理
图3-6 钢的感应表面淬火
等温冷却:将奥氏体化后的钢迅速冷却到临界点A1以下 某一温度,恒温停留一段时间,在这段保温时间内发生组织
钢的热处理
1.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 以共析钢为例: 由于过冷温度和等温时间不同,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过程及转变产物也不相同,表示过冷奥氏体不同的等温冷却 温度、等温时间与转变过程及产物之间关系的曲线叫做过冷 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也称为C 1) C · 共析钢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是通过一系列不同过冷
3. (1) 从切削加工性考虑:钢件适宜的切削加工硬度为 170~230 HBS。因此,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应选用正火为预 备热处理。中碳钢也可选正火,含碳量超过0.5%的钢应选用
(2) 从零件的形状考虑: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或大型铸 件,正火可能会因内应力过大而造成零件开裂,故应选用退
(3) 从经济性考虑:因正火比退火的操作简便,生产周 期短,成本低,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正
· 通过实验测出不同的过冷奥氏体在恒温下开始转变和 转变终了的时间,画到温度-时间坐标系中,然后把开始时间 和转变终了时间分别连接起来,即得到图3-4所示的共析钢C
钢的热处理
图3-4 共析钢C曲线
钢的热处理
2)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1) 珠光体类型(高温转变产物): 共析钢A过冷到723~550℃之间,A等温转变产物属于P
钢的热处理
2. (1) (2) (3) 材料:中碳钢(45)、合金调质钢(40Cr) (4) 技术条件:表面50~55 HRC (5) 感应表面淬火方法如图3-6
钢的热处理
图3-6 钢的感应表面淬火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231形成当a过冷到a1线以下时a产生了变化在晶界处产生了fe3c晶核长大使侧a的含量下降当fe3c长大时使到原有的a的c含量达到f时fe3c两侧形成的晶核当f长大时cmax0006向周围的a排出多原子增加了两侧a的c含量促进了fe3c片的形成如此反复24形成f与fe3c层片相间的混合组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产生新的晶核fe3c小片并不断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珠光体型 ( P ) 转变 ( A1~550℃ ) : A1~650℃ : P ; 5~25HRC; 片间距为0.6~0.7μm ( 500× )。
650~600℃ : 细片状P---索氏体(S); 片间距为0.2~0.4μm (1000×); 25~36HRC。
600~550℃:极细片状P---屈氏体(T); 片间距为<0.2μm ( 电镜 ); 35~40HRC。
珠光体形貌像
光镜下形貌
电镜下形貌
索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屈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2.贝氏体型 ( B ) 转变 ( 550~230℃ ) :
形成,F 与 Fe3C 层片相间的混合组 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 产生新的晶核( Fe3C 小片),并不断 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 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由此可见,P的形成,包含两个不 同的过程: 通过C的扩散而使成分产生改变,即 由含C量0.8%(0.77%)的A 含 C量极高的Fe3C和含C量极低的F转变;
( % ) 50 40 30 20 10 0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Wc 100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珠光体型 ( P ) 转变 ( A1~550℃ ) : A1~650℃ : P ; 5~25HRC; 片间距为0.6~0.7μm ( 500× )。
650~600℃ : 细片状P---索氏体(S); 片间距为0.2~0.4μm (1000×); 25~36HRC。
600~550℃:极细片状P---屈氏体(T); 片间距为<0.2μm ( 电镜 ); 35~40HRC。
珠光体形貌像
光镜下形貌
电镜下形貌
索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屈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2.贝氏体型 ( B ) 转变 ( 550~230℃ ) :
形成,F 与 Fe3C 层片相间的混合组 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 产生新的晶核( Fe3C 小片),并不断 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 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由此可见,P的形成,包含两个不 同的过程: 通过C的扩散而使成分产生改变,即 由含C量0.8%(0.77%)的A 含 C量极高的Fe3C和含C量极低的F转变;
( % ) 50 40 30 20 10 0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Wc 100
机械制造技术课件: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2.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充分保温后,随 炉冷却到600℃以下出炉 空冷。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 其目的是使钢中的渗碳体球状化,以降低钢的硬度, 改善切削 加工性,并为以后的热处理工序做好组织准备。若钢的原始 组织中有严重的渗碳 体网,则在球化退火前应进行正火消除, 以保证球化退火效果。
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 理工艺称为正火。正火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的应用:
(1)加工要求不高的结构、零件。对力学性能要求不高 的结构、零件,可用正火作为最 终热处理,以提高其强度、硬 度和韧性。
(2)加工低、中碳钢。对于低、中碳钢,可用正火作为预 备热处理,以调整硬度,改善 切削加工性。
(3)加工过共析钢。对于过共析钢,正火可抑制渗碳体网 的形成,为球化退火做好组 织准备。
钢的热处理
1.完全退火与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是把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 随炉冷至600℃以下,出炉 空冷。完全退火可获得接近平衡状 态的组织,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锻件,有时也用于 焊接结 构。完全退火的目的在于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组织、降低硬 度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以避免二次渗碳体以网状 形式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给切 削加工和以后的热处理带来不 利影响。 完全退火很费工时,生产中常采用等温退火来代替。
钢的热处理
(2)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淬硬性是 指钢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 度,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 量。淬透性好的钢其淬硬性不一定高。例如,低碳合金钢 淬 透性相当好,但其淬硬性却不高;高碳非合金钢的淬硬性高,但 其淬透性却差。
钢的热处理
2.1.5 钢的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 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度高、保温时间长, 晶粒粗大.
⑵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越快,过热 度越大, 形核率越高, 晶粒越细.
⑶合金元素:
Nb/%
Nb、Ti对奥氏体晶粒的影响
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
Ti、V、Nb、Ta、Zr、W、
Mo、Cr、Al等碳化物和氮 化物形成元素。
析出颗粒 对黄铜晶 界的钉扎
ppt课件
16
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Mn、P、C、N。 ⑷ 原始组织: 平衡状态的组织有利于获得细晶粒。 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的组织也粗大,降低钢的
由于加热冷却速度直接影响转变温度,因此一般手册
中的数据是以30-50℃/h 的速度加热或冷却时测得的.
ppt课件
8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
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 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
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ppt课件
10
℃
第四步 奥氏体成分均匀 共析钢奥氏体化曲线(875℃退火)
化:Fe3C溶解后,其所 温 度
在部位碳含量仍很高, ,
通过长时间保温使奥氏
体成分趋于均匀。
ppt课件
11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 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 相同。但由于先共析 或 二次Fe3C的存在,要获得 全部奥氏体组织,必须相 应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
常温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因此加热得到细而均 匀的奥氏体晶粒是热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真空热处理炉
箱式可控气氛多用炉
ppt课件
17
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冷却是热处理更重要的工序。 一、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转变过程
⑵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越快,过热 度越大, 形核率越高, 晶粒越细.
⑶合金元素:
Nb/%
Nb、Ti对奥氏体晶粒的影响
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
Ti、V、Nb、Ta、Zr、W、
Mo、Cr、Al等碳化物和氮 化物形成元素。
析出颗粒 对黄铜晶 界的钉扎
ppt课件
16
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Mn、P、C、N。 ⑷ 原始组织: 平衡状态的组织有利于获得细晶粒。 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的组织也粗大,降低钢的
由于加热冷却速度直接影响转变温度,因此一般手册
中的数据是以30-50℃/h 的速度加热或冷却时测得的.
ppt课件
8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
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 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
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ppt课件
10
℃
第四步 奥氏体成分均匀 共析钢奥氏体化曲线(875℃退火)
化:Fe3C溶解后,其所 温 度
在部位碳含量仍很高, ,
通过长时间保温使奥氏
体成分趋于均匀。
ppt课件
11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 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 相同。但由于先共析 或 二次Fe3C的存在,要获得 全部奥氏体组织,必须相 应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
常温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因此加热得到细而均 匀的奥氏体晶粒是热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真空热处理炉
箱式可控气氛多用炉
ppt课件
17
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冷却是热处理更重要的工序。 一、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转变过程
钢的热处理newppt文档

钢的热处理new
• 9.1 概述 • 9.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 9.3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 9.4 钢的退火与正火 • 9.5 钢的淬火 • 9.6 钢的淬透性 • 9.7 钢的回火 • 9.8 钢的表面淬火 • 9.9 钢的化学热处理
9.4 钢的退火与正火
• 机械零件的一般加工工艺为:毛坯 (铸、锻) →预 备热处理→机加工→ 最终热处理。
各种淬火方法示意图
• 2、双液淬火法 • 工件先在一种冷却能力
强的介质中冷却,躲过 鼻尖后,再在另一种冷 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发 生马氏体转变的方法。 如水淬油冷,油淬空冷.
• 优点是冷却理想,缺点 是不易掌握。用于形状 复杂的碳钢件及大型合金钢件。
• 3、分级淬火法 • 在Ms附近的盐浴或碱浴中淬火,待内外温度均匀后
• 2、退火工艺 • 退火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
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 • ⑴ 完全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
Ac3+30~50℃ 保 温后缓冷的退火 工艺,主要用于 亚共析钢 .
• ⑵ 等温退火 • 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 共析、过共析钢加热到
Ac1+30~50℃,保温后快冷到Ar1以下的某一温度下停 留,待相变完成后出炉空冷。等温退火可缩短工件 在炉内停留时间,更适合于孕育期长的合金钢.
再取出缓冷。 可减少内应力,用于小尺
寸工件。
盐浴炉
• 4、等温淬火法 • 将工件在稍高于 Ms 的盐
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时 间,从而获得下贝氏体组 织的淬火方法。 • 经等温淬火零件具有良好 的综合力学性能,淬火应 力小. • 适用于形状复杂及要求较 高的小型件。
9.6 钢的淬透性
• 9.1 概述 • 9.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 9.3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 9.4 钢的退火与正火 • 9.5 钢的淬火 • 9.6 钢的淬透性 • 9.7 钢的回火 • 9.8 钢的表面淬火 • 9.9 钢的化学热处理
9.4 钢的退火与正火
• 机械零件的一般加工工艺为:毛坯 (铸、锻) →预 备热处理→机加工→ 最终热处理。
各种淬火方法示意图
• 2、双液淬火法 • 工件先在一种冷却能力
强的介质中冷却,躲过 鼻尖后,再在另一种冷 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发 生马氏体转变的方法。 如水淬油冷,油淬空冷.
• 优点是冷却理想,缺点 是不易掌握。用于形状 复杂的碳钢件及大型合金钢件。
• 3、分级淬火法 • 在Ms附近的盐浴或碱浴中淬火,待内外温度均匀后
• 2、退火工艺 • 退火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
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 • ⑴ 完全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
Ac3+30~50℃ 保 温后缓冷的退火 工艺,主要用于 亚共析钢 .
• ⑵ 等温退火 • 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 共析、过共析钢加热到
Ac1+30~50℃,保温后快冷到Ar1以下的某一温度下停 留,待相变完成后出炉空冷。等温退火可缩短工件 在炉内停留时间,更适合于孕育期长的合金钢.
再取出缓冷。 可减少内应力,用于小尺
寸工件。
盐浴炉
• 4、等温淬火法 • 将工件在稍高于 Ms 的盐
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时 间,从而获得下贝氏体组 织的淬火方法。 • 经等温淬火零件具有良好 的综合力学性能,淬火应 力小. • 适用于形状复杂及要求较 高的小型件。
9.6 钢的淬透性
钢的表面热处理ppt课件

• 原理 • 分类 • 运用 • 特点
感应加热外表淬火原理
• 感应线圈中通以交流电时,即在 其内部和周围产生一与电流一样 频率的交变磁场。假设把工件置 于磁场中,那么在工件内部产生 感应电流,并由于电阻的作用而 被加热。由于交流电的集肤效应, 接近工件外表的电流密度大,而 中心几乎为零。工件外表温度快 速升高到相变点以上,而心部温 度仍在相变点以下。感应加热后, 采用水、乳化液或聚乙烯醇水溶 液放射淬火,淬火后进展180200℃低温回火,以降低淬火应 力,并坚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化学热处置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 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 元素渗入它的外表,改动其化学成 分和组织,到达改良外表性能,满 足技术要求的热处置过程。
让我们首先学习 一下外表热处置 吧。。。。。。
外表淬火
• 按照实现方式,外表淬火可分为:
•
表淬火
•
感应加热外表淬火
电流频率与淬硬深度的关系
• 在淬火温度形状下, 电流透入的深度与感 应电流的频率有关, 如下式所示:
• •
感应加热外表淬火分类
名称 高频感应加热 中频感应加热 工频感应加热
频率(HZ) 100~1000K 500~10000
50
淬硬深度 (mm)
适用零件
0.2~2 2~8 10~15 以上
中小型,如小模数 齿轮,直径较小的
圆柱型零件
中大型,如直径较 大的轴,大中等模
数的齿轮
大型零件,如直径 大于300mm 的轧
辊及轴类零件
感应加热外表淬火运用范围
• 普通用于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如45、 40Cr、40MnB钢等。用于齿轮、轴类零 件的外表硬化,提高耐磨性。
• 为零件心部的性能,感应加热淬火的预 备热处置常采用正火或调质。
感应加热外表淬火原理
• 感应线圈中通以交流电时,即在 其内部和周围产生一与电流一样 频率的交变磁场。假设把工件置 于磁场中,那么在工件内部产生 感应电流,并由于电阻的作用而 被加热。由于交流电的集肤效应, 接近工件外表的电流密度大,而 中心几乎为零。工件外表温度快 速升高到相变点以上,而心部温 度仍在相变点以下。感应加热后, 采用水、乳化液或聚乙烯醇水溶 液放射淬火,淬火后进展180200℃低温回火,以降低淬火应 力,并坚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化学热处置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 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 元素渗入它的外表,改动其化学成 分和组织,到达改良外表性能,满 足技术要求的热处置过程。
让我们首先学习 一下外表热处置 吧。。。。。。
外表淬火
• 按照实现方式,外表淬火可分为:
•
表淬火
•
感应加热外表淬火
电流频率与淬硬深度的关系
• 在淬火温度形状下, 电流透入的深度与感 应电流的频率有关, 如下式所示:
• •
感应加热外表淬火分类
名称 高频感应加热 中频感应加热 工频感应加热
频率(HZ) 100~1000K 500~10000
50
淬硬深度 (mm)
适用零件
0.2~2 2~8 10~15 以上
中小型,如小模数 齿轮,直径较小的
圆柱型零件
中大型,如直径较 大的轴,大中等模
数的齿轮
大型零件,如直径 大于300mm 的轧
辊及轴类零件
感应加热外表淬火运用范围
• 普通用于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如45、 40Cr、40MnB钢等。用于齿轮、轴类零 件的外表硬化,提高耐磨性。
• 为零件心部的性能,感应加热淬火的预 备热处置常采用正火或调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材料
(3)去应力退火
为消除冷热加工在工件中造成的残留内应力而进行的低温退火,称为 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是将钢件加热至低于Ac1的某一温度(一般为 500℃~650℃),保温后随炉冷却。
机械工程材料
(4)扩散退火
为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 低于固相线(固相线以下100℃~200℃)的温度,长时间保温 (10h~15h),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 化退火。
温度低于Ac3,淬火组织中会保留一部分先共析铁素体, 使钢的强度、硬度下降,并影响钢整体性能的均匀性。
机械工程材料
⑵共析钢、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30℃~50℃,淬 火后得到M+Fe3C颗粒+A′组织。
温度过高,奥氏体含碳量增加会引起A′增加,工件硬度降低; 得到片状M,钢的脆性增加;增加工件的变形和开裂倾向等。
均匀,以提高其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⑸细化晶粒,改善高碳钢中碳化物的分布和形态,为后续
热处理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机械工程材料
2.退火的种类及应用 ⑴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完全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退 火工艺。
完全退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冷却方式可采用随炉缓慢冷 却。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常用淬火介质是水和油。 水的冷却能力强,但低温却能力太大,只使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件。 油在低温区冷却能力较理想,但高温区冷却能力太小,使用于合金钢
和小尺寸的碳钢件。 熔盐作为淬火介质称盐浴,冷却能力在水和油之间,用于形状复杂件的
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聚乙烯醇、硝盐水溶液等也是工业常用的淬火介质。
(c)分级淬火; (d)等温淬火
(2)双介质淬火 工件先在一种冷却能力强
的介质中冷,却躲过鼻尖 后,再在另一种冷却能力 较弱的介质中发生马氏体 转变的方法。
机械工程材料
2.正火的目的及用途 (1)细化晶粒,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2)作为最终热处理。为某些受力较小,性能要求不高
的碳素钢结构零件提供合适的力学性能。 (3)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4)改善和细化铸钢件的铸态组织。 (5)代替淬火,减小变形、开裂倾向。
机械工程材料
三、退火和正火工艺比较
讲)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一节 钢的退火和正火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 却下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获得索氏体 的热处理工艺。
机械工程材料
铜棒 Ø 24 mm
电缆线Ø 0.15 mm
机械工程材料
如何消除拉拔过程中的硬化现象?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一第节二钢节的钢退的火淬和火正火
一、淬火的定义与目的
目的:获得M或B,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机械工程材料
二、淬火工艺参数的选择 1.淬火温度的选择 ⑴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AC3+30℃~50℃,使钢完全
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
机械工程材料
如果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粗大而得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 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
机械工程材料
完全退火的目的在于消除组织缺陷,均匀成分和细化晶粒,主要用于 消除亚共析成分铸件、锻件、焊件等的内应力和组织缺陷。
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 共析、过共析钢加热到Ac1+30~50℃, 保温后快冷到Ar1以下的某一温度下停留,待相变完成后出炉空冷,称 为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可缩短工件在炉内停留时间,来自适合于孕育期长的合金钢。切削件的硬度在170~ 230HB范围内,切削性 能较好。
刀具具有较高的韧性时, 不容易发生崩刃。
切削件的硬度如何调整?刀具如何才能 具有较高的韧性?
机械工程材料
加工过程(铸、锻、焊、切削)产生的内应力引起季裂 如何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
机械工程材料
一、退火 ⑴降低钢件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⑵消除残余应力,提高组织的稳定性,防止变形和开裂; ⑶消除加工硬化,提高塑性以利于继续冷加工; ⑷改善或消除毛坯在铸、锻、焊时所造成的组织或成分不
机械工程材料
(2)球化退火
为使工件中的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球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为AC1以上20℃~30℃,保温后的随炉冷却或等温
退火。
机械工程材料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和过共析成分的钢。 进行球化退火可得到硬度较低的球状珠光体,从而加工性能;同时获
得球状珠光体也是为淬火作组织准备,使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 长大,并可减小冷却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机械工程材料
(5)再结晶退火
为消除冷加工钢材的加工硬化,以提高塑形,而进行的退火,加热温 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100~200℃。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二、正火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正火工艺参数的选择 正火处理的加热温度通常在Ac3或Accm以上30℃~50℃。
机械工程材料
四、淬火方法
机械工程材料
图 各种淬火方法示意图 (a)单介质淬火;(b)双介质淬火;
(c)分级淬火; (d)等温淬火
(1)单液淬火 加热工件在一种介质中连
续冷却到室温的淬火方法。 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
机械工程材料
图 各种淬火方法示意图 (a)单介质淬火;(b)双介质淬火;
机械工程材料
2.加热时间的确定 加热时间由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组成。
3.合金钢淬火加热条件的选择 合金钢的淬火温度一般为AC3或AC1+50℃~100℃。 需预热。
机械工程材料
三.淬火介质 淬火时既要保证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又要在淬火过程中
减少应力,减小变形,防止开裂,保证钢件的淬火质量。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复习上节内容
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珠光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 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普通热处理
第一节 钢的退火和正火 第二节 钢的淬火 第三节 钢的回火(下次课讲) 第四节 钢的淬透性(下次课讲) 第五节 普通热处理的技术条件标注与工序安排(下次课
(3)去应力退火
为消除冷热加工在工件中造成的残留内应力而进行的低温退火,称为 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是将钢件加热至低于Ac1的某一温度(一般为 500℃~650℃),保温后随炉冷却。
机械工程材料
(4)扩散退火
为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 低于固相线(固相线以下100℃~200℃)的温度,长时间保温 (10h~15h),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 化退火。
温度低于Ac3,淬火组织中会保留一部分先共析铁素体, 使钢的强度、硬度下降,并影响钢整体性能的均匀性。
机械工程材料
⑵共析钢、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30℃~50℃,淬 火后得到M+Fe3C颗粒+A′组织。
温度过高,奥氏体含碳量增加会引起A′增加,工件硬度降低; 得到片状M,钢的脆性增加;增加工件的变形和开裂倾向等。
均匀,以提高其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⑸细化晶粒,改善高碳钢中碳化物的分布和形态,为后续
热处理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机械工程材料
2.退火的种类及应用 ⑴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完全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退 火工艺。
完全退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冷却方式可采用随炉缓慢冷 却。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常用淬火介质是水和油。 水的冷却能力强,但低温却能力太大,只使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件。 油在低温区冷却能力较理想,但高温区冷却能力太小,使用于合金钢
和小尺寸的碳钢件。 熔盐作为淬火介质称盐浴,冷却能力在水和油之间,用于形状复杂件的
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聚乙烯醇、硝盐水溶液等也是工业常用的淬火介质。
(c)分级淬火; (d)等温淬火
(2)双介质淬火 工件先在一种冷却能力强
的介质中冷,却躲过鼻尖 后,再在另一种冷却能力 较弱的介质中发生马氏体 转变的方法。
机械工程材料
2.正火的目的及用途 (1)细化晶粒,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2)作为最终热处理。为某些受力较小,性能要求不高
的碳素钢结构零件提供合适的力学性能。 (3)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4)改善和细化铸钢件的铸态组织。 (5)代替淬火,减小变形、开裂倾向。
机械工程材料
三、退火和正火工艺比较
讲)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一节 钢的退火和正火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 却下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获得索氏体 的热处理工艺。
机械工程材料
铜棒 Ø 24 mm
电缆线Ø 0.15 mm
机械工程材料
如何消除拉拔过程中的硬化现象?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一第节二钢节的钢退的火淬和火正火
一、淬火的定义与目的
目的:获得M或B,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机械工程材料
二、淬火工艺参数的选择 1.淬火温度的选择 ⑴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AC3+30℃~50℃,使钢完全
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
机械工程材料
如果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粗大而得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 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
机械工程材料
完全退火的目的在于消除组织缺陷,均匀成分和细化晶粒,主要用于 消除亚共析成分铸件、锻件、焊件等的内应力和组织缺陷。
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 共析、过共析钢加热到Ac1+30~50℃, 保温后快冷到Ar1以下的某一温度下停留,待相变完成后出炉空冷,称 为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可缩短工件在炉内停留时间,来自适合于孕育期长的合金钢。切削件的硬度在170~ 230HB范围内,切削性 能较好。
刀具具有较高的韧性时, 不容易发生崩刃。
切削件的硬度如何调整?刀具如何才能 具有较高的韧性?
机械工程材料
加工过程(铸、锻、焊、切削)产生的内应力引起季裂 如何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
机械工程材料
一、退火 ⑴降低钢件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⑵消除残余应力,提高组织的稳定性,防止变形和开裂; ⑶消除加工硬化,提高塑性以利于继续冷加工; ⑷改善或消除毛坯在铸、锻、焊时所造成的组织或成分不
机械工程材料
(2)球化退火
为使工件中的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球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为AC1以上20℃~30℃,保温后的随炉冷却或等温
退火。
机械工程材料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和过共析成分的钢。 进行球化退火可得到硬度较低的球状珠光体,从而加工性能;同时获
得球状珠光体也是为淬火作组织准备,使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 长大,并可减小冷却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机械工程材料
(5)再结晶退火
为消除冷加工钢材的加工硬化,以提高塑形,而进行的退火,加热温 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100~200℃。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二、正火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正火工艺参数的选择 正火处理的加热温度通常在Ac3或Accm以上30℃~50℃。
机械工程材料
四、淬火方法
机械工程材料
图 各种淬火方法示意图 (a)单介质淬火;(b)双介质淬火;
(c)分级淬火; (d)等温淬火
(1)单液淬火 加热工件在一种介质中连
续冷却到室温的淬火方法。 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
机械工程材料
图 各种淬火方法示意图 (a)单介质淬火;(b)双介质淬火;
机械工程材料
2.加热时间的确定 加热时间由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组成。
3.合金钢淬火加热条件的选择 合金钢的淬火温度一般为AC3或AC1+50℃~100℃。 需预热。
机械工程材料
三.淬火介质 淬火时既要保证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又要在淬火过程中
减少应力,减小变形,防止开裂,保证钢件的淬火质量。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复习上节内容
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珠光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 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普通热处理
第一节 钢的退火和正火 第二节 钢的淬火 第三节 钢的回火(下次课讲) 第四节 钢的淬透性(下次课讲) 第五节 普通热处理的技术条件标注与工序安排(下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