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性

合集下载

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本思想

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本思想
2010 年 7 月 第 22 卷第 4 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l. 2010 Vol. 22 No. 4

恩格斯曾经 指出: ! 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 , 它 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 虽然它的根源 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 [ 2] 马克思的人本思 想不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 而是根植于社会、 服 务于社会 , 有着深厚的思想和社会历史基础的, 它 源于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合理扬弃。 马克思最初的人道主义思想来源于 18 世纪 末、 19 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潮。但 人道主义并非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 俄罗斯 ! 白 银时代∀ 的哲学 家 C # 弗兰克认为 : ! 古希腊罗马
萨特在 辩证理性批判 中曾经指出, 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中心地带 存在一个人学的空场 , 因此 主张把人回复到马克思主义中去
[ 1]
论, 而且对于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 构建以人为本 的社会主义,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如今也有不
少人从批判的角度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专制、 暴力等非人道的现象直接地联系起来。但真正说 来, 在马克思的思想当中 , 本来就内含着一种强烈 的人本精神, 不过, 这种精神在我们传统的解释乃 至于实践中被严重地忽视掉了。这种对! 人∀ 的忽 视的双重后果是: 其一 ,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被 看成是一种反人道的、 主张暴力和血腥的理论; 其 二, 社会主义的出现被理解为一个冰冷的自发的必 然过程, 里面没有人的精神, 没有人的激情, 没有人 的创造性的实践。今天, 我们重提马克思的人本思 想, 这不仅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性
人性的自然性
人是动物,生于自然,所以有动物性,这种动物性就是人性,自然 性是所有动物都有的一种本性
1. 2. 3. 4.
人来自于自然 人是物质的,由不同基因构成,由此次形成了人的个性 人与其他动物一样,都有思维 人与动物一样,都有繁殖的本能
男孩总是把他的第一次性冲动 投向自己的母亲,取父亲而代 之是其最原始的愿望
(根据调查,能在20分钟内解答出这个题目的人, 年薪都在百万美元以上)
人是动物生于自然所以有动物性这种动物性就是人性自然性是所有动物都有的一种本性人与动物一样都有繁殖的本能人性的延伸贪婪与资源配置世界上的资源犹如钻石一样总是稀缺的人类犹如强盗是从大自然中掠夺资源但随后有限的资源应该达到最佳的配置才能促进人的发展所以人们一直在琢磨分钻石的方式这就是政治学管理学组织学行为学等众社会科学研究的的延伸
贪婪与资源配置
世界上的资源犹如钻石一样,总是稀缺的, 人类犹如强盗,是从大自然中掠夺资源,但 随后,有限的资源应该达到最佳的配置才能 促进人的发展,所以,人们一直在琢磨分钻 石的方式,这就是政治学,管理学,组织学, 行为学等众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
有五个强盗,抢到100颗完全一样的钻石,但是又 不原意平分,最后同意抓阄决定,抓到1的是一号, 抓到2的是二号,以此类推。先由抓到1的一号海 盗提出分配方案,他的方案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人 同意才能通过(包括自己)。如果不同意,杀之。 再由二号提出分配方案,同上规则。假设五个海 盗都贪婪成性,残忍无比,绝顶聪明又一诺千金, 都想自己得到最多,都想看到别人死去自己活。 问:一号怎么分配才能使自己得到的钻石最多?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

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批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把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与人相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理想的。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可见,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把人本、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三种存在形态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包括:类存在意义上的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人。

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本”,需要放在各种关系中来理解和确定,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相对于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而言,把人当作主体。

第二,相对于人被边缘化而言,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前提、最终本质和根据。

第三,相对于人作为手段而言,把人作为目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理念具有三层基本涵义:第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

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第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

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

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创造个性和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特征-最新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特征-最新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特征一、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性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科学性,是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理论思想。

(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以及他的全部理论都是以"人"为出发点的,这里的人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他通过对黑格尔"理念的人"的反思与批判,发现黑格尔的人"不过是被抽象地思想出来和通过抽象而被产生出来的";而费尔巴哈的"人"则是离群索居的抽象的"类"的概念。

马克思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中考察人,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1]即"现实的人"。

这里"现实的人"既不是黑格尔所说的"理念的人",也不是费尔巴哈的那种"抽象的人",而是指所有生活在社会中的有生命的个人,他们是社会的主体,彼此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不断地从事着实践和生活,因而是客观存在的、在历史中行动着的人。

这样的人是被他所依存的社会所规定的,同时又能动地建设和改善着社会,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与意识存在物的统一体,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体[2]。

马克思就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考察个人的生活现实,揭示个人从现实生存条件中解放出来的历史过程,实现了对以往哲学的根本变革,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践活动的活生生的人,使自己的"以人为本"思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卡尔·马克思论人的本性

卡尔·马克思论人的本性

作者: 伊林·费切尔[1];金寿铁[2]
作者机构: [1]不详;[2]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版物刊名: 江海学刊
页码: 23-2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人的本性;自然;社会;历史;生产者的自由联合体
摘要: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是一个物质的感性存在,他受限于自然并依存于自然。

但是,与此同时,人有能力改变自然,使之适合于他的最大胆的理念和计划。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在人的帮助下改变自身。

人通过他自身的工作而人化,这部历史正是一部解放史的开端。

为了真正地解放自己,为了完成发端于最初人类的东西,人必须克服当下异化的东西和异化的社会经济制度,并代之以一种与其理性的、开明的愿望相符的生产组织。

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内容提要】“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在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来使用,也是在本体论意义上来使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引入,为我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首先体现在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上,体现在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上。

“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上,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上。

【关键词】“以人为本”/实践/本体论意义【正文】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是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而在当前的“以人为本”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主要从价值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上来谈论“以人为本”。

从我们党的事业来讲,“以人为本”是我们要贯彻的发展理念和党的执政理念,所以从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谈“以人为本”是必须的。

但马克思主义讲“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在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来使用,也是在本体论意义上来使用的,“以人为本”中的“本”首先应该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本”,没有本体论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当然也就不会有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从理论上说明白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什么要把它作为人们处理和解决问题时的态度、方式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引入,为我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一、实践范畴的引入使“以人为本”具有了本体论意义哲学上的本体论,主要回答世界的本源问题,是一切哲学流派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但传统的本体论思维方式,避开人和人的现实生活抽象地追问世界的本源,它固守旧哲学的思辨传统,幻想达到对世界的绝对完满的解释。

实践证明,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也不可能对世界的本源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与一切旧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抽象地谈论一般本体论问题,它反对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提出“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1]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以人为本”作者:王越来源:《卷宗》2015年第12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人,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并始终存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以人为本”就是说人是现实世界、价值以及历史之本,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以人为本”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将人的主体性回归到人的身上,明确了人世界的根本和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下的“以人为本”就需要从人的主体性进行分析。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性质,是与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的自觉能动性。

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以人为本”有助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促进社会以及国家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人为本”的认识1、人是实践中的主体人在实践活动中是处于主体地位的,马克思认为主体是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历史条件下的有社会关系的人,如果人没有实践活动,也不可能形成社会关系,也不能出现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

作为实践的主体,人直接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人们改造世界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将客体作为对人类有用的物体。

其实人的实践活动就是人的内在尺度与客体尺度的统一,并且有促进社会发展以及阻碍社会发展的主体之分。

人的主体性在走向自由实践的过程中凸显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实践的客观尺度与主观尺度相结合才能够做出“必须做什么”的选择[1]。

实践的过程和产物直接将人的本质力量呈现出来,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需要借助感性对象以及现实才能够将自己的生命展示出来,人的本质其实也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是价值主体马克思将现实世界之本作为是人,认为人就是人的世界,是国家和社会,明确了人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主体,肯定了人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是价值的主体和根本。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强调将人的解放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即以人为本。

它关注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反对压迫和剥削,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本文将从人的解放、人的发展、人的平等和人的价值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人的解放首先,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平等和剥削的现象,劳动人民处于被压迫和剥削的地位,需要通过革命手段实现其解放。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解放,即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使劳动人民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人的解放不仅仅是指政治上的解放,还包括经济上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受到剥削和压迫,他们失去了对于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而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建立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劳动人民可以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实现自己的经济解放。

二、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还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能够创造社会的力量。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不仅仅关注经济上的发展,还包括人的文化、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马克思主义追求共同富裕,即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消除贫富差距,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

在文化方面,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它反对唯物主义和拜金主义,倡导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文化品味。

在教育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公平,提倡素质教育和素质平等,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人的平等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平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社会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差别,导致了人们的不平等。

它强调消除阶级差别和实现人的平等。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上的平等。

它主张按劳分配原则,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贡献获得相应的回报,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意识和显意识
使出吃奶的劲
人性的延伸
贪婪与资源配置
世界上的资源犹如钻石一样,总是稀缺的, 人类犹如强盗,是从大自然中掠夺资源,但 随后,有限的资源应该达到最佳的配置才能 促进人的发展,所以,人们一直在琢磨分钻 石的方式,这就是政治学,管理学,组织学, 行为学等众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
有五个强盗,抢到100颗完全一样的钻石,但是又 不原意平分,最后同意抓阄决定,抓到1的是一号, 抓到2的是二号,以此类推。先由抓到1的一号海 盗提出分配方案,他的方案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人 同意才能通过(包括自己)。如果不同意,杀之。 再由二号提出分配方案,同上规则。假设五个海 盗都贪婪成性,残忍无比,绝顶聪明又一诺千金, 都想自己得到最多,都想看到别人死去自己活。 问:一号怎么分配才能使自己得到的钻石最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调查,能在20分钟内解答出这个题目的人, 年薪都在百万美元以上)
人性的自然性
人是动物,生于自然,所以有动物性,这种动物性就是人性,自然 性是所有动物都有的一种本性
1. 2. 3. 4.
人来自于自然 人是物质的,由不同基因构成,由此次形成了人的个性 人与其他动物一样,都有思维 人与动物一样,都有繁殖的本能
男孩总是把他的第一次性冲动 投向自己的母亲,取父亲而代 之是其最原始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