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栓塞肛与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比较
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对小儿发热的疗效比较

【 中图分 类号】 R 9 7 1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3 ) 1 2 ( a ) - O O l 1 — 0 2
Co m pa r i s o n o f c ur a t i v e e fe c t s o f di fe r e n t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r o ut e s wi t h I bup r o f e n o n f e v e r o f c hi l dr e n
[ Ab s t r a c t J O b j e c i t v e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r o u t e s w i t h I b u p r o f e n o n f e v e r o f c h i l d r e n . Me t h o d s 1 4 4
其他两种给药途径起效均较缓慢但都呈递增趋势且同时在2时退热有效率显著提高结合口服组的情况分析推测布洛芬不同剂型在体内的最佳作用时间为2此后塞肛组及灌肠组的退热有效率进一步提高与口服组不同我们推测这种表现与药物代谢速度有明显关系药物经口服吸收的速度快于塞肛及灌肠且上段胃肠道吸收后入血液循环的速度明显高于末端肠道到达肾脏出现清除现象的时间也快于塞肛及灌肠说明塞肛及灌肠方法有利于药物作用的持续延长和稳定降热效果
T 口 E AT 工 s E 论著i
C 二H 工 N A EA L T 工N0UB T日 Y
小儿布洛芬栓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小儿布洛芬栓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发热患者临床治疗中小儿布洛芬栓药物的功效,并对该药物的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估。
方法: 与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发热患者中,选取52例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治疗中,根据药物类型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
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均等,各26例,将小儿布洛芬栓用于前组,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用于后组,观察效果。
结果:从两组患者用药后5min、用药后30min、用药后120分钟三个时间段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上来看,患儿前后体温均有所下降,组间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占据优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的治疗方式相比较,给予发热患儿小儿布洛芬栓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发热症状,退热迅速持久,用药后,患儿不易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性能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发热;小儿布洛芬栓;安全性;功效前言:发热是许多小儿患者临床常见的病症表现,若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伴随着持续高热症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惊厥的发生概率,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伤害。
在以往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选用布洛芬口服混悬液退热药,来改善患儿的发热症状。
不过,有些患儿年龄太小,治疗依从性较差,出现了喂药困难、拒付药物等现象,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已经研制出了新的退热药物,布洛芬栓属于栓剂剂型,以直肠给药的方式为主,退热迅速且持久,在小儿发热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
本次将选取52例存在发热症状的患儿展开实验,在临床治疗中,分别采用了小儿布洛芬栓、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两种药物类型,观察各自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小儿发热患者症状改善的相关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见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52例,均选自我院2019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发热患者,根据临床治疗药物类型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
小儿发烧应用布洛芬栓塞肛的降温效果研究

小儿发烧应用布洛芬栓塞肛的降温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布洛芬栓塞肛降温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发烧小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栓塞肛,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27%,与对照组的4.5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布洛芬栓塞肛辅助治疗小儿发烧可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总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发烧;布洛芬栓;塞肛;疗效发烧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多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如不及时进行降温治疗,持续高热可诱发机体调节功能紊乱以及脏器功能减退等,甚至可导致高热性惊厥,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1]。
我院对发热小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栓塞肛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发烧小儿88例,排除凝血症、败血症、结核、伤寒、风湿热以及局部化脓性病灶所致发热。
患儿的体温均在38.5℃以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
观察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0.5-6岁,平均(3.68±0.85)岁;病程3-72h,平均(16.44±5.52)h。
其中,16例感冒所致发热,13例扁桃体炎所致发热,10例急性咽炎所致发热,5例支气管肺炎所致发热。
对照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0.5-8岁,平均(3.74±0.91)岁;病程5-72h,平均(16.83±5.66)h。
其中,18例感冒所致发热,13例扁桃体炎所致发热,9例急性咽炎所致发热,4例支气管肺炎所致发热。
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致病原因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布洛芬栓塞肛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

布洛芬栓塞肛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
畅红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目的:分析布洛芬栓塞肛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发热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治疗,实验组患儿则给予布洛芬栓塞肛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中两组患儿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在对发热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布洛芬栓塞肛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小,用药也比较方便,患儿治疗依从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总页数】2页(P66-66,67)
【作者】畅红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 474 医院空军乌鲁木齐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
【相关文献】
1.布洛芬栓塞肛治疗小儿发热4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张小强;曹海
2.布洛芬栓塞肛降温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珂
3.布洛芬栓塞肛对小儿发热的降温效果研究 [J], 郭辉
4.布洛芬栓塞肛与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比较 [J], 焦凤娟
5.布洛芬栓塞肛降温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锐;朱尤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1. 引言1.1 小儿发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小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
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或其他疾病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通常是身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式。
小儿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
在小儿发热的治疗中,降温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以减轻孩子的不适感和减少可能的并发症。
小儿发热的症状可能包括额头发热、面色潮红、出汗等。
在发现小儿发热时,家长需要及时测量体温并观察孩子的其他症状,如是否有嗓子痛、咳嗽、流鼻涕等。
如果小儿发热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小儿发热的治疗中,布洛芬混悬液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布洛芬混悬液对小儿发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以及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2 布洛芬混悬液是治疗小儿发热常用的药物之一布洛芬混悬液是治疗小儿发热常用的药物之一。
小儿发热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或其他原因引起。
发热会使孩子感到不适,甚至引起相关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发热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小儿发热,布洛芬混悬液被广泛使用,因其快速见效、副作用较少等优点。
布洛芬混悬液也适合儿童口服,易于使用。
在使用时仍需遵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家长在给孩子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时应注意按照医嘱正确使用,并定期监测孩子的体温和反应,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 正文2.1 布洛芬混悬液的治疗效果如何针对小儿发热症状,布洛芬混悬液可以迅速降低儿童的体温,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感。
在多次比较试验中,布洛芬混悬液与其他退烧药物相比,其退热效果明显且迅速,许多小儿医生都建议家长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来治疗小儿发热。
布洛芬混悬液还可以缓解小儿因感染引起的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对于小儿发热症状,布洛芬混悬液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宝宝发烧不可怕 儿科医生教你科学退烧

宝宝发烧不可怕儿科医生教你科学退烧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们都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其中宝宝第一次发烧,肯定会让新手爸妈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宝妈嘉敏这几天就经历了宝宝的第一次发烧,因为嘉敏之前看过关于宝宝发烧科学护理的文章,所以看宝宝精神还不错的时,没有送医院,只是用物理降温,烧高了就吃退烧药。
可是家里的婆婆跟公公却非常着急,第二天趁嘉敏不在,婆婆找来了一些偏方准备给宝宝退烧,还好被嘉敏发现及时制止。
婆婆却跟嘉敏争执起来,婆婆说:我这是为宝宝好,如果没有及时地退烧,宝宝会烧坏脑袋的!看着正在发烧的宝宝,又看着义正辞严的婆婆,嘉敏的心开始动摇了,自己的做法真的是正确的嘛?宝宝要是真的烧坏脑袋可怎么办呀?一到冬季,感冒发烧的孩子就多了。
宝宝一发烧,不少父母都会焦急万分,手忙脚乱,同时也有很多问题和困惑:孩子发烧烧到几度该送医院?烧到几度要吃退烧药退烧?退烧药该怎么用?家里长辈说:给孩子捂汗,把汗逼出来就可以退烧,是真的吗?一、什么是发烧?我们大脑内部有一个负责将人体温度控制在36℃37℃的中央空调(学名叫下丘脑)。
当孩子身体被病毒或细菌入侵时,下丘脑会通过让身体发抖产生热能,从而将体温大幅提高,这个时候,孩子就发烧了。
有时候在体温上升的过程中,身体会一直发抖,虽然摸上去很烫,孩子可能还会觉得冷,甚至出现身体发抖,这叫做寒战。
有时候我们的身体无法接受持续高温刺激,体温也会上上下下,这也是孩子反复发热的的原因。
一般来说发烧会持续3-5天,当身体把细菌或病毒这些坏蛋打跑之后,温度也就恢复正常。
二、体温的测量及发热的标准1.体温的测量小年龄段的孩子:建议使用品质有保障的额温枪或者其他的电子体温计。
超过5岁:可以选择任何一款电子体温计或者水银体温计。
虽然现在不太提倡水银体温计,但由于价格非常低廉,也挺方便的,实际上使用范围还是很广,粑粑麻麻们在使用的使用的时候要买新型的水银体温计,而且注意不要摔坏,使用过后记得放在孩子取不到的地方。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杨淑珍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杨淑珍发表时间:2016-12-14T12:05:33.5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杨淑珍[导读]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显著,没有不良反应出现,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怒江州兰坪县城区一小云南兰坪 671400【摘要】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发热儿童70人选为研究对象,对他们随机的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
对照组使用的治疗药物是金莲清热颗粒,实验组的治疗药物是布洛芬混悬液,将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作对比。
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与实验组比较明显偏低,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服药之前体温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实验组儿童在用药半小时以后,与对照组相比体温明显偏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服药后都没有不良反应出现,包括腹部疼痛、出汗、皮疹、恶心等症状,且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显著,没有不良反应出现,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布洛芬混悬液;小儿发热;疗效;安全性发热是机体在特殊情况下的正常反应,主要受到细菌或是病毒的感染造成的,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是处理方式不正确,机体可能会因为长期高热出现免疫力衰退、器官衰竭等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惊厥,对患儿安全和健康威胁巨大。
所以,患儿发热应该受到重视并给予合理、科学的治疗,尽快让患儿症状得到缓解并完全恢复。
为了探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发热儿童70人选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发热儿童70人选为研究对象,对他们随机的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
小儿布洛芬栓塞肛治疗39例小儿发热疗效观察

小儿布洛芬栓塞肛治疗39 例小儿发热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布洛芬栓塞肛应用在小儿降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发热患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随机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即栓塞肛与口服治疗方式,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 例。
全部患者均于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1h、2h、4h 和6h 测定患儿体温情况,然后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退热疗效。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退热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用药后1h、6h 退热效果较对照组好(P<0. 05)。
结论对于高热患儿,给予小儿布洛芬栓塞肛治疗,能有效快速降低患儿体温,且降温持续时间长,给药方式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发热;布洛芬栓;布洛芬混悬液;效果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21-01临床医学认为发热是因为多种疾病类型共有的一种病理过程,其是人体对致病因子产生防御作用的一种反应[1] 。
由于儿童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身体各项机能以及体温调节功能还没发育完全,所以致热源通常会使小儿出现高热现象。
若不能帮助患儿及时降温处理就有可能会出现惊厥现象,对患儿脑部功能发育非常不利。
其中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小儿高热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因。
及时进行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以及对症治疗能帮助有效缓解患者体温。
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表明,由于儿童具有的心理及生理特点,采用口服治疗小儿高热疾病患儿总是哭闹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为此,选取2011 年1 月――2013 年1 月在我院门诊就医的78 例发热患儿,分别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和小儿布洛芬栓塞肛治疗,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用药方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78 例患儿均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就诊时患儿腋窝温度均超出了38. 5℃,就诊前均未采取降温措施。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共39 例,无腹泻,其中男性患儿20 例,女性患儿19 例,患儿年龄均在6 个月-6 岁,平均年龄为(2. 3±1. 4)岁;对照组患儿有39例,其中女21 例,男18 例,年龄5 个月-5 岁,患儿平均年龄为(2. 2±1. 2)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差 ( ± s ) 表示 ,进 行 t 检验 ,计数 资料采 用 检 验 ,P < O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热性惊厥 而危及患儿生命安全 。笔者 比较布 洛芬栓塞肛与布洛 2 结果 芬混悬液 口服治疗小儿发 热 ( 就诊腋温 > 3 8 . 5 c c) 的I 临床疗效 ,以 2 . 1 降温疗效 期为临床科学选择降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 治疗 4 h 末 ,栓塞组降温显效 4 7 例 ,有效 1 1 例 ,无效 2例;
1 资 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口服 组降温显效 4 5 例,有效 1 2 例 ,无效 3 例。栓塞组 降温显效 率7 8 . 3 3 %,与 口服组 7 5 . 0 0 %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A l f = 0 . 1 8 6 3 ,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 医院儿科 2 0 1 0年 4月 一 2 0 1 3年 4月收 P > O . O S ) 。
予 口服 布洛芬 混悬液 ( 上海 强生制 药有 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 字
H1 9 9 9 1 0 1 1 ) 降温 ,1 0 mg / ( k g ・ 次) ,观察两组降温效果 和安全性 。 1 . 3 疗效评价标准
物具 有解热效 果确切 、起效 迅速、作用缓 和而持久等特 点 ,但 药物成分 中含 有阿 司匹林 和布洛芬 ,极 易引起 胃肠道 反应 ,且 临床可能诱 发瑞士综合 症、过敏性休克 和哮喘等风 险 ;尼美舒
【 关键词 】 布洛芬栓 ; 布洛芬混悬液 ; d , J L 发 热
中图分类号 R 7 2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3 2 — 0 1 5 8 ~ 0 2
发热是机体正常的 自然防御反应 , 多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 , 若 持续 高热可引起机体调节功能紊乱 和脏器功能减退 ,甚至诱发
患儿 ( 就诊腋温 > 3 8 . 5℃ ) 均分为两组 ,栓塞组给予布洛芬栓塞肛降温 ,口服组给予 口 服布洛芬混悬液降温 ,观察两组 降温效果和安全 胜。结果 : 栓 塞组降温显效率 7 8 . 3 3 %,与 口服组 7 5 . 0 0 %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0 . 1 8 6 3 ,P > O . 0 5 ) ;栓塞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 3 . 3 3 %,明显低 于 口 服组 1 6 . 6 7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 5 . 9 2 5 9 ,P < O . O 5 ) 。结论 :布洛芬栓塞肛降温治疗s b J L 发热效果确切 ,操作方便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 临床推广使用 。
目前 临床 治疗s ]  ̄ J L 发热 可供选择 的药物较多 ,对 乙酰氨基 酚类 药物具有 起效快 、作用 强和安全等特 点 ,但 具有 明显 的剂 量依赖性 ,长期 大量使用 易导致肝 肾功 能异常 ;赖氨 匹林 类药
1 . 2 方法
根据病情 需要给予 抗菌药物 或抗病毒药 物。栓塞组给予 布 洛芬栓 ( 湖北东 信药业有 限公 司生产 ,国药准字 H 2 0 1 1 3 5 1 6 ) 塞 肛 降 温 ,3岁 以 内 1 粒/ 次 ,3岁 及 以上 2粒 / 次 ; 口服 组 给
女5 6例 ;年 龄 6 个月 ~ 7岁 ,平 均 ( 3 . 5±1 . 1 ) 岁 ;就 诊 时 腋 温
3 8 . 5 q C~ 4 0 . 3℃, 平均 ( 3 9 . 4- I - o . 5 ) o c; 病程 4 h - 3 d , 平均 ( 1 5 . 6 ±5 . 6 ) h 。 按 照人 院顺序均分为栓塞组和 口服组各 6 0例 , 两组患儿在性别 、 年龄 、腋温和病 程等方 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 . O 5 ) ,具
治的 1 2 0 例d , J L 发热患 儿,所有患儿符 合赵祥 文著 《 儿科 急诊 2 . 2 药物安全性 医学》中小儿发热的诊断标准 ,就诊腋温均 > 3 8 . 5 o C ,排除肺 治疗 期 间栓 塞组 出现轻 度消化不 良 2 例 ; 口服组 出现轻度 结 核 、败血症 、风湿 热和伤寒 等引起发热 的患儿 ,其 中男 6 4例 , 恶心 、呕 吐 5 例 ,头晕 、头 痛 3例 ,胃部烧 灼感 2例。栓塞 组
经验体会 J i n g y a n t i h u i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 第3 2 )  ̄ J ( 总 第2 2 o 期) 2 0 1 3 年1 1 月
布洛芬栓塞肛与布洛芬混悬液 口服治疗小儿发热 的 效果 比较
焦凤 娟①
【 摘要 】 目的 :比较布洛芬栓塞肛与布洛芬混悬液 E l 服治疗小儿发热 ( 就诊腋温 > 3 8 . 5℃ ) 的临床疗效 。方法 :按照人院顺序将 1 2 0 例小儿发热
利类药物具有 强效 的退 热、抗炎和镇痛作 用 ,但临床不 良反应 报道较 多 ;复方氨基 比林类 药物只有 注射剂 ,短期 内反复使用 容易发生 急性 颗粒性 白细胞缺乏症 ,且 高热患儿大剂 量注射可
( 1 ) 降温 疗效 。参 考 王 仲桂 研 究制 定 的疗 效 评 价标 准 , 治疗 后 4 h内腋温 下降 1 c c者为显效 ;治疗 后 4 h内腋温下 降 O . 5℃ ~ 1 者为有效 ;治疗后 4 h内腋 温下 降 0 . 5℃以内,或上 升者为无效 。( 2 ) 药物安全性 。详细记录治疗期 间良反应发生 率 3 . 3 3 %,明显低 于 口服组 的 1 6 . 6 7 %,差异有 统 计学 意义 ( = 5 . 9 2 5 9 ,P < O . 0 5 ) 。
3 讨论
发热是病原性微生物在机体与免疫细胞拮抗的外在表现 ,产 生 的致热源能够 刺激 中枢神经 系统兴奋 ,继而产生前列腺素 ,激 活环氧化酶 ,若持续发热 ,使机体耗氧量和心输 出量增加 ,加重 心肺负担 ,引起机体调节功能紊乱和脏器功能减退 ,从而使体温 调节 中枢失控 ,严重者可诱发热性惊厥而危及患儿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