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课程教案

外国文学史》课程教案

《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学1.1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掌握古希腊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古希腊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古希腊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古希腊文学的历史背景、作家及其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古希腊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古希腊文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2.1 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

意大利文学: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英国文学:莎士比亚、培根、Marlowe。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作家及其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17世纪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17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掌握17世纪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17世纪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17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法国文学:莫里哀、拉辛。

英国文学:弥尔顿、德莱顿。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17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作家及其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17世纪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17世纪文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18世纪文学4.1 教学目标:了解18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掌握18世纪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18世纪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18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探索外国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文化背景,并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对不同文学流派、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全面理解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3. 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主题和风格;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意识;5. 提高学生的论述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时期a.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学b. 中古文学(包括英国中世纪文学、法国中世纪文学等)2. 文艺复兴时期a.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b.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3. 18世纪启蒙时代文学a. 法国启蒙文学b. 英国启蒙文学4. 浪漫主义文学a.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b.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c.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5. 现实主义文学a.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b.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c.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6. 自然主义文学a.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b.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7. 象征主义文学a. 法国象征主义文学b. 比利时象征主义文学8. 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a. 法国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b. 英国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9. 现代主义文学a. 欧洲现代主义文学b.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四、教学方法1. 讲授课堂理论知识,介绍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2.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进行小组讨论;3.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戏剧鉴赏和小说解读等学术活动;4.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进行课外学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占比:2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和课堂练习等评估项目。

2. 期中考试占比:30%考查学生对不同流派和作家的理解,要求学生进行文学分析和解释。

3. 期末考试占比:50%考查学生对整个外国文学史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

外国文学史》课程教案

外国文学史》课程教案

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学1.1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概况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及其代表作。

理解古希腊悲剧的特点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古希腊文学概述: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特点等。

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古希腊喜剧: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鸟》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情况。

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古希腊悲剧的代表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希腊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4 教学资源教材:《外国文学史》(古希腊文学部分)。

课件:古希腊文学概述、悲剧代表作分析等。

影视资源:相关古希腊悲剧的影视作品片段。

1.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

期末考试:古希腊文学部分的考试成绩。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2.1 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时期背景、文学特点等。

代表性作家及作品: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莫尔的《乌托邦》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人权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4 教学资源教材:《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部分)。

课件: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代表性作家及作品分析等。

影视资源:相关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片段。

2.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

第三章:17-18世纪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17-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H i s t o r y o f t h e F o r e i g n L i t e r a t u r 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学时:72编者:张世君教授1.教学规定《外国文学史》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三年级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

每周4学时,一学期18周。

大学三年级开设。

考试为闭卷考试,分A、B卷。

本课程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外国文学教研室承担。

关于资源共享课学时的说明:作为资源共享课,本课程的教学录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时分配比例是1:1。

即36节录像课+36节自主学习=72学时。

在36节录像课之外,第11章还有5讲文本分析录像课。

所涉及的作家有4讲包含在前面的36节录像课中的19世纪文学里。

之所以单独提取出5讲文本分析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外国文学史,学会细读文本,欣赏、分析、评论外国文学作品,掌握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视角,提供一种示范性的案例分析。

相对于72学时之外多出的5学时文本分析方法论教学录像,可以看作是本课程派发的一个“福利”,供有兴趣和需求的学生、听众学习与分享。

2.教材选用与建设主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辅助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多媒体课件》,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

3.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课堂教学采用电子教案,课后学生自主学习采用网络课程。

在课程的讲授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超越课本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学工作坊活动,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提供的拓展学习资源和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并以撰写论文、课堂演剧、制作多媒体汇报作品来呈现其学习成果。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外国文学史英文名称;Foreign1iterature课程编码:OI111IOA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93总学分:6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先修课程:中国文学开课系部:中文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的教学计划,《外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本科段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包括无比灿烂和丰富的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种现象。

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课程侧重介绍欧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及代表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并兼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文学。

通过《外国文学史》的讲授,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纷繁复杂的外国文学史上的现象,扎实的掌握其发展规律、审美过程、人物形象,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阐释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欧美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8课时)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2课时)(一)了解:古代文学的分期、内容、特色和价值。

把握古代文学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

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

(三)掌握:古希腊文学的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2课时)(一)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价值和影响。

把握希腊神话的特征。

(二)理解:希腊神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三)掌握:希腊神话的特征。

第三节荷马史诗(2课时)(一)了解: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成书、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价值。

(二)理解两部史诗的价值。

(三)掌握: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2课时)(一)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演变、内容和特点。

(二)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性。

(三)掌握: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4课时)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2课时)(一)了解:中世纪文学的分期、类型、特征和价值。

《外国文学史》教案

《外国文学史》教案

《外国文学史》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学1.1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分析《荷马史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2 教学内容古希腊文学概述:古希腊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的内容简介、文学特点及历史价值。

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品分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代表作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对古希腊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概念和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古希腊文学的理解深度。

第二章:古罗马文学2.1 教学目标掌握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了解古罗马文学对欧洲文学发展的影响。

分析古罗马文学家的代表作品,如维吉尔、奥维德等。

2.2 教学内容古罗马文学概述:古罗马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

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奥维德、贺拉斯等代表作品分析。

古罗马文学的影响:对欧洲文学发展的贡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古罗马文学家的代表作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对古罗马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罗马文学的基本概念和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古罗马文学的理解深度。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如教会文学、民间文学等。

分析中世纪文学的代表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

3.2 教学内容中世纪文学概述: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

中世纪文学类型:教会文学、民间文学、骑士文学等。

中世纪文学代表作品: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分析。

《外国文学史》教案

《外国文学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讨论、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外国文学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尊重文化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古希腊、古罗马、印度、阿拉伯等文学;2. 中世纪文学: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文学;3.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4. 17-18世纪文学:启蒙运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5. 19-20世纪文学: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外国文学史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时期、某一流派或某一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3.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作业等情况,占总评的30%;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外国文学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外国文学史》(修订本),作者:王立礼;2. 参考书目:《世界文学史纲》,作者:陈文统;《外国文学作品选》,编者:徐特立;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作家作品介绍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3. 授课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每周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4.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外国文学史_张世君_教学大纲

本课程把教学内容安排看作是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教:创建新的课程体系,经典与现代结合,知识结构合理。

学:创建新的学习模式,开展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

做:创建新的实践体系,把教学工作坊的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安排中。

我们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外国文学史课程实行模块教学,横跨东西方文学,连接海外华裔文学,开展英美文学双语教学。

主要模块有《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史》、《海外华人文学》、《华裔美国文学》、《英美文学双语教学》。

主讲教师和课时分配如下:1.外国文学史(上段):三年级上学期,56学时,张世君、黄汉平、赵静蓉主讲2.外国文学史(下段):三年级下学期,56学时,张世君、黄汉平、赵静蓉主讲3.海外华人文学:二年级上学期,36学时,王列耀主讲4.华裔美国文学:二年级下学期,36学时,蒲若茜主讲5.东方文学史:四年级上学期,36学时,王琢主讲6.英美文学双语教学:三年级下学期,36学时赵静蓉、陈义华主讲7.欧美小说研究:二年级下学期,36学时,张世君主讲8.20世纪西方文学:四年级上学期,36学时,黄汉平、赵静蓉主讲学: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基本知识,把理论课程的讲授与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课题。

让学生自选有兴趣的研究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归纳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做: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课后参加教学工作坊活动。

教学工作坊的活动形成一个多种实践方式和种类的流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流程:学生每个月提交一篇小论文;在提交小论文的基础上,中期制作一件多媒体作品;组成协作小组改编外国文学作品,编剧、演出一场课堂剧,实施录像、摄影。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一、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外国文学》(一)是汉语言文学的必修基础理论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文学成就,以提高其整体文化水平。

通过外国文学史和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掌握外国文学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极其意义;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外国文学史》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牢固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理论,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了解《外国文学史》学科的发展前沿。

(三)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外国文学史》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外国文学史》问题的能力;学习掌握从《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实践中探索文学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三、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外国文学(一)即欧美文学,具体章序如下: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文学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重要作家外国文学的教学,除了应当遵循一般的原则之外,尤其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欣赏、分析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课程教学条件(一)师资授课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主讲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并具有外国文学学习的指导能力。

师生比1:45,合班开课:两个班合班为宜。

要求有两名及以上《外国文学史》课程的主讲教师。

(二)教材《外国文学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图书资料《外国文学史》课程相关的作家、作品、评论、思潮、著作等。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本科.doc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专业(独立本科段)外国文学与教育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782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学时: 90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基础课外国文学是指本民族以外的文学,具体包括欧美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

系统地介绍外国文学史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古希腊到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发展时期。

(上编)2、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的成熟时期。

(中编)3、二十世纪,欧洲文学的现代时期。

(下编) (选修课)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上编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6学时)(一)学习目标古希腊、罗马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也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此章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特殊性,重点了解希腊的史诗、悲剧、文艺理论及其希腊、罗马文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 (2学时)第二节、《荷马史诗》 (2学时)第三节、希腊的戏剧:(2学时)(三)考核知识点1、古希腊文学的概述,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古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

希腊的历史发展分期,希腊人的命运观。

1、2古希腊文学:古希腊神话,希腊神话的内容,希腊神话的特征,希腊神话的影响,古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

希腊的文艺理论。

1、3古罗马文学:古罗马的三大诗人2、《荷马史诗》的形成内容及艺术,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1荷马史诗的形成。

2、2《伊利亚特》的主要内容,《奥德赛》的主要内容。

2、3史诗中的人物形象2、4、《荷马史诗》的艺术方法3、希腊戏剧的起源及发展情况。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1古希腊悲剧的起源。

3、2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

3、3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悲剧艺术的审美意识。

3、4古希腊喜剧的起源,戏剧家阿理斯托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专业课程,外国文学课程要从总体上把握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有关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的文学现象,了解各国文学大师的创作概貌、代表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鉴赏作品的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美文学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
主要流派的基本特色、发展脉络
和代表作家,熟悉他们的代表作
品§2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3德国文学和海涅
§4英国文学与拜伦、狄更斯、哈代§5法国文学与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
§6俄国文学与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
§7北欧文学与易卜生
§8美国文学与惠特曼、马克·吐温
第六章 20世纪欧美文学了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
代主义等主要流派的基本特色、
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家,熟悉他们
的代表作品
§1历史文化概况
§2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

§3法国文学与罗曼·罗兰、普鲁斯
特、萨特、贝克特
§4英国文学与肖伯纳、劳伦斯、乔
伊斯、艾略特
§5俄苏文学与高尔基、布尔加科夫、
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
琴、艾特玛托夫
§6德语国家文学与托马斯·曼、卡
夫卡、格拉斯
§7美国文学与德莱赛、奥尼尔、海
明威、福克纳、贝娄
§8拉美文学与博尔赫斯、马尔克斯
第七章古代亚非文学了解亚非各文明古国的文化概
况和主要文学作品,熟悉《圣经》
的主要内容
§1古代亚非文学和文化概况
§2埃及文学
§3希伯来文学和《圣经》
§4印度文学
第八章中世纪亚非文学了解中古亚非三大文化圈的基
本内涵,熟悉日本、印度、波斯、
阿拉伯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
§1中古亚非文学和文化概况
§2印度文学和迦梨陀娑
§3日本文学和紫式部
§4阿拉伯文学和《一千零一夜》
第九章近代亚非文学了解近代西方文学的影响和亚
非文学的发展走向,熟悉印度文
学和日本文学的主要成就
§1近代亚非文学概况
§2印度文学和泰戈尔
§3日本文学和夏目漱石
第十章现当代亚非文学了解亚非现当代文学发展概况,
熟悉印度、日本、阿拉伯的主要
作家作品
§1现当代亚非文学概况
§2印度文学和普列姆昌德
§3日本文学和川端康成
§4阿拉伯文学和迈哈福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