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应急救治和临床护理体会
40例热惊厥患儿护理体会

40例热惊厥患儿护理体会热惊厥是儿童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时常常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紧急护理。
在近期的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少热惊厥患儿,通过对他们的护理,我积累了一些体会和经验,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及时救治是关键热惊厥患儿的抢救需要及时,因为一旦发生热惊厥,患儿就会出现抽搐、瞳孔放大、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危及生命。
所以,当发现患儿出现抽搐等症状时,家长和医护人员要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并尽快将患儿送往医院。
二、降温是首要任务热惊厥患儿发病常伴随体温升高,因此在抢救过程中,降温是首要任务。
首先要把患儿移至凉爽的地方,同时用冷毛巾或冷水擦拭患儿的额头、腋下和腿部等部位,帮助其降温。
也可以通过给患儿喝清凉的水或果汁,帮助其体温快速下降。
三、注意保护患儿安全热惊厥患儿在发作时常常表现出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等症状,容易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儿的安全,避免他们受到意外伤害。
可以将患儿固定在床上,防止他们不小心摔倒或撞到物体上。
四、给予患儿关爱和安慰热惊厥患儿在抢救过程中常常感到恐慌和不安,因此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安慰。
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适当与患儿交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尽快平复情绪,增强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五、配合医生治疗热惊厥患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家长和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给患儿服药,跟进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患儿的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能够尽快康复。
六、加强预防工作热惊厥患儿的护理工作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加强预防工作,做好患儿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避免孩子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户外活动,从饮食上控制热量摄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等措施,预防患儿发生热惊厥。
七、定期复查预防复发热惊厥患儿在治愈后容易复发,因此在康复后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确保患儿的健康状况良好,预防疾病的复发。
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小儿热性惊厥是指发生在高热(体温超过39℃)情况下的癫痫发作,主要发生在2岁到5岁的儿童,是常见的急症之一,给家长带来极大的恐慌。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在院前急救与护理小儿热性惊厥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和准确地处置。
在实际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关于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
要及时降温。
高热是引发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尽快将患儿的体温降下来。
在家庭急救时,可以给患儿用温水擦浴或者用冰袋敷额头、腋窝等处,以辅助降温。
在使用退热药物时,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过量或者频繁使用药物造成药物中毒。
要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患儿的呼吸道可能会受到阻塞,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以采用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清除口腔内的异物,防止患儿误吸引发窒息。
要稳定患儿的情绪。
小儿热性惊厥往往会让家长十分焦虑和恐慌,这种情绪容易影响到患儿的情绪,加剧患儿的惊厥发作。
在院前急救时,要及时安抚和疏导家长的情绪,让他们保持冷静,同时给予患儿足够的关心和安抚,以减轻患儿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要及时就医。
虽然小儿热性惊厥的发作一般在数分钟内即可自行缓解,但是每次患儿发作后都需要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避免再次发作。
在患儿恢复自如后,可以帮助家长做好病史记录,并指导他们在家中监测患儿的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对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急救与护理能力,以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健康。
也希望家长们能够加强对小儿热性惊厥的了解,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共同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完。
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小儿热性惊厥是常见的儿童急症之一,引起惊厥的疾病往往都与感染性疾病有关,例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中耳炎、手足口病等。
由于热性惊厥病程较为急剧,且发病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肌肉抽搐等特点,所以患儿需要及时进行院前急救和护理。
一、院前急救措施1.保持呼吸通畅:首先需要保证患儿呼吸通畅,避免引起窒息。
可将患儿放在侧卧位,清理口腔内分泌物,松解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及时退热:热性惊厥是由于高热导致脑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惊厥发作,故需要及时降温。
可以采用冷敷、退热药物等方式进行退热,但是要注意使用药品剂量和时间,避免用药过量导致药物中毒。
3.不要过度刺激:由于惊厥发作时患儿肌肉抽搐强烈,容易引起外伤或头部受伤,因此在护理患儿时需要避免过度刺激,保持身体稳定,防止患儿跌落或碰撞。
4.密切观察:进行院前急救时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记录发病时间、发作持续时间、抽搐程度、身体状况等信息,及时向医院报告。
二、护理体会1.提高家长意识:热性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症,一旦发现需及时就医,家长应了解热性惊厥的病因、症状、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应对这一情况的意识和能力。
2.稳定患儿情绪:惊厥发作会使患儿情绪不稳定,容易造成恐慌和焦虑,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宽慰患儿,增加其安全感,防止情绪波动导致惊厥发作加重。
3.定期测量体温:高热是热性惊厥的主要病因,及时测量体温并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惊厥发作。
4.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惊厥发作后患儿常需要休息,为了不影响患儿正常休息,应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减轻噪音、光亮等刺激。
5.随时观察患儿状态:惊厥发作后需随时观察患儿状态,记录患儿抽搐时间、程度、深度及意识状态等信息,时刻掌握患儿病情,及时进行护理和处理。
总之,在进行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时,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生理特点和病情变化,采取科学、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为患儿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服务,使其早日康复。
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小儿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癫痫发作类型,通常发生在体温超过39℃的情况下。
对于这种突发疾病,及时的院前急救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我对小儿高热惊厥院前急救护理体会的总结。
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及时发现症状,了解护理知识非常重要。
在平时,家长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当孩子出现高热时要及时测量体温,如果高热持续超过39℃,要考虑到孩子有可能发生高热惊厥。
家长还要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比如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要及时稳定患儿情绪,保持卧床安静。
当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应该保持镇静,不要慌张。
将孩子移至安静的室内或者安全的地方,避免外界刺激,同时让孩子平卧,不要使用枕头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及时冷敷或退热。
当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可以使用温水海绵擦身或者退热贴降低体温,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体温过低。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处理高热惊厥时,家长要保持孩子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呼吸不畅造成窒息。
在患儿发生抽搐时,家长要清除口鼻周围杂物,保持上颌提拉法使呼吸道通畅。
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随时向急救医生汇报。
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时,要时刻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他们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孩子送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了解正确的护理知识和方法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
家长还要学会急救常识,随时向急救医生咨询,确保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时刻注意孩子的健康,做到随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护理知识,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
40例热惊厥患儿护理体会

40例热惊厥患儿护理体会热惊厥是指由于高热引起的一种反应性癫痫样发作,多见于1至5岁儿童。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在接触热惊厥患儿时,需要尽可能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适,同时也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下面是本人在护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1. 及时测量体温热惊厥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身体热量调节中枢的功能不足,造成体温过高。
因此,在接诊患儿后,第一时间应该进行体温测量。
一旦体温超过38.5℃,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退热。
2. 给予清凉体敷当患儿的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进行退热处理。
此时,可给患儿进行清凉体敷或者在浴缸中用温水擦拭全身。
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要让患儿受凉或者中暑。
3. 注意观察患儿体征变化热惊厥发作时,患儿身体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发热、抽搐、意识不清等。
因此,在接诊患儿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征变化,及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
4. 给患儿压抑紧迫感热惊厥发作时,患儿往往会感觉到紧迫感、焦虑和恐惧等不适。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提供温馨关怀和开朗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让患儿减轻抑郁和紧迫感,更快地恢复身体的健康。
5. 给予适当的营养热惊厥患儿常常出现食欲不振、呕吐等情况。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鸡蛋、面条等。
这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抵抗力,促进身体康复。
总之,在护理热惊厥患儿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关注患儿身体的变化和症状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全力以赴地保护患儿身体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我们对患儿要给予充分的关爱和关心,这有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症,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高热刺激反应较为敏感,因此易引发惊厥。
当小儿出现高热惊厥时,需要家长或护理人员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以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我在护理工作中对小儿高热惊厥院前急救护理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分享。
在发现小儿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或护理人员要保持镇定,迅速将患儿放置在安全的环境中,防止其受伤。
需要解开患儿的衣物,以降低体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降温,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准备冷毛巾或冰袋等物品,为患儿进行降温急救,但要注意不要让冰袋直接接触患儿的皮肤,以免造成局部冻伤。
在处理高热惊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耐心和细心,留心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
医护人员对高热惊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他们可以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护理人员还要告知医护人员患儿的最新病情和急救措施,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做好接诊准备。
在进行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家长或护理人员要紧跟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建议,切忌盲目操作。
也要及时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急救过程,以便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儿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急症,家长或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就要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通过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希望我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家长和护理人员都能够提高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意识和能力,为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40例热惊厥患儿护理体会

40例热惊厥患儿护理体会1、加强观察,早发现早处理。
可持续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对热惊厥的患儿,应该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生命体征,及时监测和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2、调整环境温度,保持通风畅通。
对于有热惊厥病史的患儿,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摄氏度不要高于26℃,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保持患者清洁卫生。
定期测量病人腋下温度,若达到37.5℃以上,应给予退烧物。
4、护理中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好安抚工作。
5、对失忆症患者,应该增强安全措施。
在护理中要时刻关注患儿行为,确定环境安全。
6、对高热患儿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高热患儿应积极降温,避免耗散体力和引起脑水肿,夏季气温高而身体瘦弱,特别容易发生高热和震颤。
7、加强病人营养管理。
病人应该根据医生建议适量饮食,及时添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8、家长要控制喂食量和时间。
家长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孩子食物的摄入,分次分时加餐,避免过度用药,减轻肝脏负担。
9、加强家长护理知识,推行社会宣传。
家长应该学习和掌握热惊厥的特点和预防措施,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大众对热惊厥的认识和认可度。
10、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热惊厥的患儿应该根据医生建议,保持身体卫生,少出汗,避免感染。
11、加强科学的治疗。
对于热惊厥的患儿,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护理。
通常需使用具有镇静、镇痛、退热、神经保护等效果的药物治疗。
12、保证患儿休息充足。
保证患儿健康,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和生活环境,是其康复和预防复发的关键。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热惊厥患儿护理体会的总结,希望对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小儿热性惊厥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小儿热性惊厥是指在体温升高过程中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和肌肉抽搐现象。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在18个月至6岁之间的儿童中,是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但会带来很大恐慌和焦虑。
因此,及时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1.紧急呼叫急救
当发现小儿出现热性惊厥时,家长要立即紧急呼叫急救,并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协助儿童安静地躺下,松开紧身的衣物并打开窗户通风,以减轻孩子的不适。
2.观察细节
家长在急救的过程中需要观察儿童的细节,如惊厥的频率、时长、色彩等情况,以便及时向医护人员交代情况。
3.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给儿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将湿毛巾敷在儿童额头和腋窝处,或者让儿童泡浴或用温水擦身,以降低儿童的体温。
4.转运过程中的护理
当急救车到达后,医护人员会在转运过程中对儿童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热性惊厥作出相应的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对儿童进行心理护理,避免孩子因害怕和不适而出现情绪波动。
5.医院治疗
当儿童到达医院后,医生会对儿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了解和注意孩子的状况,及时向医生反映和提交必要的医疗资料。
总之,对于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和护理,需要家长在第一时间紧急呼叫救援,并在救援过程中协助儿童安静地躺下、观察细节,给予物理降温、协助医护人员转运和监测等,最终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应急救治和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7-11T11:03:41.0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作者:张翠霞
[导读] 脑膜炎、脑炎等可因颅内的炎症刺激而出现的惊厥等。
应根据症状、体征、病因进行全面分析,给予不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张翠霞
(白银市靖远县中医院;甘肃白银 7306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应急救治和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工作中救治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救治的40例高热惊厥小儿中有35例在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吸氧、按压穴位应急处理下2分钟内控制抽搐、全部在应急处理后控制抽搐均没有发生并发症,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均痊愈出院。
结论: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其起病急,发病率高,维持生命体征,迅速止痉,精心护理是小儿高热惊厥急救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其起病急,发病率高,多见于婴幼儿。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单纯由发热诱发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
因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一般发热超过38.5℃,就容易引起惊厥,一般预后较好,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可使脑细胞损坏,严重者则易引起癫痫及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1]。
现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应急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4岁,体温在38.5-39℃发生惊厥10例,在39.1-39.5℃发生惊厥18例,39.6℃以上发生惊厥12例,8例曾有高热惊厥病史。
其中单纯型高热惊厥30例,复杂型高热惊厥10例;初次发作28例,再次发作12例,最多达3次,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均痊愈出院。
1.2 临床症状:典型的高热惊厥最常见于4个月-3岁的小儿。
先发热后惊厥,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38.5℃以上,惊厥发作多在高热的12 h 内,表现为突然发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痉挛,或伴有大小便失禁。
惊厥持续在10 min之内,不超过15 min,发作后很快清醒,缓解后患儿精神正常、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好。
患儿多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
惊厥发作后2周脑电图正常,患儿体格检查和智力发育正常。
2急救处理与护理措施:2.1急救措施:窒息和受伤小儿高热惊厥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置患儿于平卧位,头部稍仰偏向一侧,松开衣领,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同时防止患儿咬伤舌部。
惊厥且严重发绀时,应立即吸氧, 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用2L/分钟,面罩吸氧流量用5L/分钟。
以减少低氧性脑损伤。
无抗惊厥药时可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注意不要太用力,避免损伤皮肤,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2 控制惊厥:首选安定类药物,安全、快速,5 min内生效,一般剂量0.3~0.5 mg/kg,小婴儿一次用量不得超过5mg,按不同年龄最多不超过10 mg,可肌肉或静脉注射,遵医嘱肌肉注射鲁米那3~5 mg/kg,或给予安定0. 3~0. 5 mg/kg静脉缓慢注射, 1 mg/min,必要时可重复应用1次, 24 h内可应用2~4次,对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高热而致惊厥者应该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3发热护理:物理降温,头部置冰枕,打开包被,冷水毛巾湿敷前额,温水擦浴患儿颈部、腋窝、大腿根部。
发疹性疾病不宜用酒精擦浴,避免对皮肤刺激。
以预防发生高热惊厥。
因为高热可进一步加重痉挛,造成恶性循环,增加消耗,引起脑水肿,所以必须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
2.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末梢循环、瞳孔大小、神志变化及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
惊厥发作时,应注意惊厥类型。
若惊厥持续时间长、频繁发作,应警惕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有无药物的副作用。
2.5 饮食护理:高热使消化功能减弱,致使患儿食欲不振,可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 给患儿足够的营养、水分,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足够睡眠和休息。
补充水分,以利内毒素排泄,降低体温。
3急救处理结果:40例高热惊厥患儿中其中33例在2分钟内停止惊厥,均没有使用镇静止痉药物,7例在5分钟内停止惊厥,使用了静脉注射安定药物止痉,有2例在发生惊厥的同一天内再次发生惊厥,再次发生惊厥体温均超过39℃。
40例高热惊厥患儿经急救处理后惊厥停止,均未发生并发症。
4讨论:高热惊厥症状重、病情急、危险性大,原因复杂。
因此,临床工作中要详细了解病情,询问有无家族史,观察发作年龄及发作持续时间,24h内是否复发并配合脑电图检查来确定病因,护士应协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小儿高热惊厥又称抽风,因神经元异常放电和过度兴奋出现发作性或一过性脑功能紊乱,常拌意识障碍,也可出现感觉、行为的植物神经异常等症状。
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介于6个月-5岁,尤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
其发病率为3%~4%,且复发率为30%~40%,大多数发病急骤,高热(39-40℃及以上),临床常伴为突发性全身或局部肌群不随意收缩,并伴暂时的意识障碍,在几秒内停止,严重者可持续数分钟。
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伴有发绀,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斜视、牙关紧闭、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多伴有大小便失禁,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缓解,一般不超过15分钟,若处置及护理不当可引起脑损伤,导致智力障碍甚至癫痫,若处理正确及时,缓解后患儿神志清,精神正常,预后良好[2]。
但要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惊厥相区别,如肺炎、败血症、中毒性痢疾所引起中毒性脑病而出现的惊厥,脑膜炎、脑炎等可因颅内的炎症刺激而出现的惊厥等。
应根据症状、体征、病因进行全面分析,给予不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蒋莉,蔡方成.高热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2.
[2] 刘美凤.小儿惊厥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基层医药,2006 ,13(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