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金匮要略》课件

2024版《金匮要略》课件

《金匮要略》课件•绪论•《金匮要略》理论体系•《金匮要略》中常用方剂解析•《金匮要略》临床应用举隅•《金匮要略》学术思想探讨与传承发展01绪论《金匮要略》简介《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匮要略》原名为《伤寒杂病论》,后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金匮要略》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包括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方药等方面内容。

该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临床学科的奠基之作。

作者及成书背景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疫病流行,百姓生活困苦。

他深感医者责任重大,遂发愤著书立说,以救苍生。

据传,《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写成。

该书成书年代虽无确考,但一般认为不晚于汉末。

学术价值与贡献02《金匮要略》理论体系脏腑经络学说脏腑功能特点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等。

经络分布与走向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分布、走向及与脏腑的联系。

脏腑经络与疾病的关系分析脏腑经络病变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理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内伤情志的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及引起的疾病。

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原因、致病特点及辨证治疗方法。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诊法与辨证01020304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治则与治法治未病思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标本缓急治疗原则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03《金匮要略》中常用方剂解析组成01功效02主治03组成功效主治组成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

金匮要略 ppt课件

金匮要略 ppt课件

尿清长,无油脂,食可稀粥半盂,大便好。
金匮要略讲义
因选用金匮肾气丸,借以蒸发肾水,升降阴阳。方中附
子、肉桂温阳,熟地、山药滋阴,丹皮清虚热,山茱萸
涩精气,茯苓健脾升化,泽泻补肾清利,用以治小儿脾

泻而成阴亏阳微之口渴尿多证,将丸改作汤服。同时用

蚕茧15克,洋参3.5克,山药30克,蒸作茶饮。服药4
些病也许是有专方的。如大柴胡汤是治疗胰胆疾病的专
方,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如口腔溃疡、急慢性胃炎、胃十

二指肠溃疡以及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管道

感染的专方一样,猪苓汤可能是治疗尿路感染如膀胱炎、
肾盂肾炎以及尿路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疾病的专方。
哪些病有专方必效方,值得研究,希望探讨!
金匮要略讲义
【消渴案】
赵守真医案:王女新琼,4岁。病由吐泻而起,先失治
理,后又治不适宜,延至1月而吐泻始已。无何尿多而渴,

家人不以为意,几至形消骨立,不能起行,奄奄床第,

又复多日,始来延治。按脉微细,指纹隐约不见,神志
清明,晴光亦好,唇淡白,舌润无苔,语微神疲,口渴
尿多,饮后即尿,尿后即饮痛已,腰痛亦减未
金匮要略讲义
消 渴 小 便 利 淋 病 脉 证 并 治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2)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13)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 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讲义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讲义
金匮要略讲义
金匮要略讲义
消 渴 小 便 利 淋 病 脉 证 并 治

金匮要略讲义PPT课件2024新版

金匮要略讲义PPT课件2024新版

历史与发展
成书过程
据考证,《金匮要略》原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后经王叔和整理编次而 成。
流传与版本
该书在历史上有多种版本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所引 录的部分内容。宋代以后,该书逐渐被重视,出现了多种校勘和注释本。
学术价值与影响
学术价值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古籍之一,对 于研究中医内科杂病的病因、病机、 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风燥伤肺
症状包括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 易咳出或痰中带血等,治宜疏风清 肺、润燥止咳,常用方剂如桑杏汤 。
哮喘辨证论治
冷哮
虚哮
症状包括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 促、喘憋气逆等,治宜宣肺散寒、化 痰平喘,常用方剂如射干麻黄汤。
症状包括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 促、动则喘甚等,治宜补肺纳肾、降 气化痰,常用方剂如平喘固本汤。
热哮
症状包括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 胸高胁胀等,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 喘,常用方剂如定喘汤。
胃痛辨证论治
寒邪客胃
症状包括胃痛暴作、恶寒喜暖、 得温痛减等,治宜温胃散寒、行 气止痛,常用方剂如香苏散合良
附丸。
饮食伤胃
症状包括胃脘疼痛、胀满拒按、 嗳腐吞酸等,治宜消食导滞、和
胃止痛,常用方剂如保和丸。
针灸操作方法
包括毫针刺法、三棱针法 、皮肤针法等,根据病情 和穴位选择合适的操作方 法。
推拿按摩手法介绍及操作示范
推拿按摩手法
包括推法、拿法、按法、 摩法、揉法、捏法、颤法 、打法等八种基本手法。
操作示范
通过演示和讲解,使学生 掌握各种手法的正确操作 方法和应用技巧。
推拿按摩作用
可舒筋活络、行气活血、 调整脏腑功能,对多种疾 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金匮要略总结课件

金匮要略总结课件
金匮要略总结
中医临床基础系 李卫强


一、沿革

(一)成书

公元三世纪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十卷论伤寒,六卷论杂病---《金匮》。

(二)散佚

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伤寒论》十卷;杂病散
佚,部分资料散见《脉经》、《诸病源候论》、
《千金》、《外台》。
一、沿革

(三)发现后整理校订

1、发现:北宋初年,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 略方》三卷。 2、整理校订:林亿整理校订,编为《金匮要 略方论》。
3、主证:二阴、咽喉腐蚀性症状

4、治法:清热燥湿解毒
二、狐蜮病

(二)方证辨析——甘草泻心汤证(11)
1、症状特征:二阴、咽喉腐蚀性症状 饮食、情绪无常症状


二、狐蜮病

2、方药剖析:清热燥湿,和中解毒 生甘草重用——解毒 黄芩、黄连——清热解毒 干姜、半夏辛燥化湿 人参、大枣和胃扶正

2)症状:两大症候群
阴虚内热症: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神情举止失常症:


语言情感
饮食


感觉失调
行为举止
一、百合病

3)发病情况 或未病预现或病后出现 4)治疗效果——欠佳


一、百合病


5)治则治法:
治则: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根据外感、内伤不同,予以不同治疗。
治法:养心润肺、滋阴清热。
二、湿病

2)方药配伍

麻黄汤——发汗峻剂 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致 过汗

白术——益气除湿
湿 取微似汗
术得麻黄,可并行表里之

金匮要略讲义

金匮要略讲义

精彩摘录
这段文字指出了针灸的作用在于调和阴阳,调节气机的运行,以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精彩摘录
以上只是《金匮要略讲义》中的部分精彩摘录,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 包括脏腑经络、脉象证治等多个方面,是学习中医的宝贵资料。希望这篇文章能 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金匮要略讲义》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中医著作,被誉为中国医学的经典之 作。这本书的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目录分析
《金匮要略讲义》的目录共分为三篇,分别是总论、各论和附篇。
目录分析
总论篇包括了三个章节,分别是绪言、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和治则。其中绪 言部分介绍了金匮要略的源流、历史背景和贡献等;治则部分则包括了治疗原则、 治疗手段和方法等。
目录分析
各论篇包括了各个疾病的具体内容,按照脏腑经络、寒热虚实进行分类,每 个病证下有具体的方剂和针灸治疗。其中脏腑经络分类最为详细,包括了肺脏、 心脏、肝脏、肾脏等多个脏器的疾病,每个脏器下有具体的病证和治疗方剂。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金匮要略讲义》是一本关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经典著作,被广泛认为 是中医学习的必读之作。这本书包含了仲景医圣的论述,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 治疗都有精辟的阐述。下面是我从这本书中精选的一些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若以阳虚知之,以阴为守,以阳为 用,此即知其内外之法。"
阅读感受
《金匮要略讲义》这本书的读后感非常深刻。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 深入地了解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书中还提供 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和技巧,对于中医的实践和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金匮要略》绪论ppt课件

《金匮要略》绪论ppt课件

02
《金匮要略》历史沿革
古代医学典籍传承
医学典籍的重要性
01
古代医学典籍是中华民族医学智慧的结晶,对后世医学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医学典籍的传承方式
02
古代医学典籍通过师徒传承、官方编纂、民间流传等方式得以
传承至今。
《金匮要略》在医学典籍中的地位
03
《金匮要略》是古代医学典籍中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方
举一反三
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相关领域中去,提 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诊疗方法和思路。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针对《金匮要略》的 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 思考。
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组 回答,加深学生对知 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经典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的 注意事项
强调在临床应用经典方剂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 注意事项,如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等。
05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阅读原文,理解精髓
精读原文
认真阅读《金匮要略》原文,逐 字逐句理解其含义。

领悟精髓
深入理解仲景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方 法,领悟其精髓和要旨。
勤于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要勤于思考,不断 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分组进行讨论,每组 选取代表回答问题, 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 与碰撞。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和体会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金匮 要略》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谈谈 对中医经典著作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分享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 启发和激励。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金匮要 略》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临床场景中。

金匮要略ppt课件完整版

金匮要略ppt课件完整版
12
湿病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病因
辨证治疗
外感湿邪或脾虚生湿,湿邪困脾,导 致运化失常。
根据湿邪的性质和部位,采用健脾祛 湿、利水渗湿、芳香化湿等治法。
病机
湿邪阻滞气机,脾胃升降失常,水液 代谢障碍。
2024/1/27
13
暍病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病因
外感暑热之邪或内伤饮食不节, 导致气阴两虚。
2024/1/27
肾病治则
补肾益精、滋阴降火、温阳利 水等治法,以维护肾脏的正常 生理功能。
10
03
痉湿暍病脉证治
2024/1/27
11
痉病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病因
外感风寒湿邪,侵袭经络 ,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 脉失养。
2024/1/27
病机
邪阻经络,气血不畅,筋 脉拘挛。
辨证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采用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 阴养血等治法。
8
先后病脉证治原则
先病后治原则
先治已病脏腑,后治未 病脏腑,以防止疾病传
变。
2024/1/27
先表后里原则
先治外感病邪,后治内 伤杂病,以免外邪内陷
,加重病情。
急则治标原则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 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时,应先治标以缓解病
情。
9
缓则治本原则
在病情相对稳定时,应 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 行治疗,以巩固疗效。
03
辨证治疗
根据中风的分期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急性期以祛邪为主,
恢复期以扶正为主,后遗症期则以通络为主。同时,结合针灸、推拿等
外治法,提高疗效。
30
历节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历节病临床表现
关节疼痛、肿胀、变形,活动受限,可 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金匮要略方论课件模板-008(共9)

金匮要略方论课件模板-008(共9)

《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脯藏米瓮中有毒,及经夏食之,发肾病。 治自死六畜肉中毒方: 黄蘗屑,捣服方寸匕。 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郁肉,密器盖之, 隔宿者是也。漏脯,茅屋漏下,沾著者是 也。 烧犬屎,酒服方寸匕,每服人乳汁亦良。 饮生韭汁三升,亦得。 治黍米中藏干脯,食之中毒方: 大豆浓煮汁,饮数升即解,亦治狸肉漏脯 等毒。
《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鸟兽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毒,解之方: 大豆煮汁,及盐汁,服之解。 鱼头正白,如连珠至脊上,食之杀人。 鱼头中无鳃者,不可食之,杀人。 鱼无肠胆者,不可食之,三年阴不起,女 子绝生。 鱼头似有角者,不可食之。 鱼目合者,不可食之。 六甲日,勿食鳞甲之物。 鱼不可合鸡肉食之。 鱼不得和鸬肉食之。
《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其肉不得合鸡鸭子食之。 龟鳖肉不可合苋菜食之。 虾无须及腹下通黑,煮之反白者,不可食 之。 食脍,饮乳酪,令人腹中生虫,为瘕。 鲙食之,在心胸间不化,吐复不出,速下 除之,久成症病,治之方: 橘皮一两 大黄二两 朴硝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大升,煮至小升,顿服即 消。 食鲙多,不消,结为症病,治之方:
《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又方: 以泔洗头,饮一升,愈。 牛肚细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暖饮之, 大汗出者愈。 治食牛肉中毒方: 甘草煮汁,饮之即解 羊肉其有宿热者,不可食之。 羊肉不可共生鱼酪食之,害人。 羊蹄甲中有珠子白者,名羊悬筋,食之令 人癫。 白羊黑头,食其脑,作肠痈。
《金匮要略方论》: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金匮要略方论》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再良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金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金匮》中讲了一些什么样的病?
《金匮》中疾病的诊治规律如何?
《金匮》中的治法方药如何?
.
9
《金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历史沿革 临床价值 学习目的
.
10
历史沿革:
《伤寒杂病论》东汉 张仲景 205年 《伤寒论》西晋 王叔和 编次 《金匮玉函要略方》北宋 王洙 发现 《金匮要略方论》北宋 林亿校订 1066年 《新编金匮方论》元 邓珍版本 1340年
治法:清热养阴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
.
25
狐惑病
主证:咽喉、二阴溃烂,目赤 病机:湿热内蕴,虫毒内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甘草泻心汤、赤小豆当归散 苦参汤、雄黄
.
26
阴阳毒
阳毒: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 升麻鳖甲汤
阴毒 :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
27
疟病
《金匮》中开首几篇的病证就都和热病 相关,如痉、湿、暍、百合、狐惑、阴 阳毒、疟病等。
另外如肺痈、肠痈、腹满、黄疸、下利 等也都有发热,
.
21
痉病
柔痉 栝蒌桂枝汤
发热汗出,恶寒,身体强,几几然,脉 反沉迟
刚痉 葛根汤
发热无汗,恶寒,小便反少,气上冲胸, 口噤不得语
里热成痉 大承气汤
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齘齿
.
17
学习目的:
方有执:昔人论医,谓前乎仲景有法无方, 后乎仲景有方无法。方法具备者,唯仲 景此书。(《伤寒论条辨》)
徐灵胎: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 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 而应用不爽。(《伤寒论类方 自序》)
.
18
多元的医学:
经验和哲理 (理论) (临床)
整体观察,机能調整,药効经验
.
31
腹满:大承气汤证、大柴胡汤证
发热十日,腹痛,饮食如故,脉浮数 厚朴七物汤
脉紧弦,胁下偏痛,发热 大黄附子汤
.
32
产后中风 : 头痛恶寒,时时发热,汗出干呕,
心下闷 阳旦汤
发热面赤,头痛气喘 竹叶汤
热入血室:往来寒热,发作有时,昼则谵 语,如见鬼状 小柴胡汤
.
33
关于热病
《素问》有“热论”专篇。 《难经》立“伤寒有五”说后,仲景袭其名
.
13
临床价值:
徐灵胎:“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 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论病皆 本于内经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于 神农本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 圣人、历代相传之经方,仲景间有随证 加减之法,。”
.
14
临床价值:
喻昌:“读灵素而不了了者,求之金 匮,……历代名贤,屈指不过数人,咸以仲 景之学为绝学。”
而广其用。 明清医家有关温病学的著作中可以了解到
中医对外感热病证治的细化,伤寒的范围被 局限,而更多被提到的是诸如风温、春温、 湿温、暑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 等。
.
34
以发热为主的外感类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一般常见的普通感冒或流感 2、常见的较重的感染症,如大叶性肺炎、菌痢等 3、严重的感染症和烈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 霍乱、鼠疫、肠伤寒、疟疾等。
.
22
湿病
风湿袭表
麻杏薏甘汤
寒湿犯表
麻黄加术汤
风湿兼表气虚
防已黄芪汤
风湿兼表阳虚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
风湿兼表里阳气俱虚 甘草附子汤
.
23
暍病(暑病)
伤暑热盛: 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白虎加人参汤
清暑益气汤(李、王)
.
24
百合病
主证:神志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脉 微数
病机: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情志不遂, 郁而化火, 心肺阴虚内热
战国、 秦 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500 0 200 500 1000 1500
2000
500 0
500 1000 1500 2000 (1615)哈维 巴士德 科赫(19世纪)
解剖、生理、病理、細胞、細菌、临床医学
.
19
《金匮》中讲了些什么样的病?
热病 卒病 难病
.
20
热病
一般而言,《伤寒》论外感,《金匮》 讲杂 西晋 王叔和 编次
《金匮要略方论》 北宋 林亿 1066
0
500
1000
1500
《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205
《新编金匮方论》 元 邓珍 1340
《金匮玉函要略方》 北宋 王洙
.
12
临床价值:
王海藏:“余读医书几十载矣,所仰慕 者仲景一书为尤”。
刘河间:“自黄帝之后,二千三百余年, 伤寒杂病方论一十六卷,使后之学者有 可依据。”
瘅疟 :但热不寒,少气烦冤,手足热, 欲吐 (白虎加人参汤)
温疟 :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 烦,时呕 白虎加桂枝汤
牝疟:蜀漆散 疟母:鳖甲煎丸
.
28
其他伴有发热的病证:
肺痈 :咳吐脓血,胸痛,脉滑数 (银 翘散)、桔梗汤、苇茎汤
肠痈 :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时时 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迟紧 大黄 牡丹汤
从现今中医外感热病的范围来看,狭义伤寒
大体与1相当,温热类或湿热类病证与2相当,而瘟
疫类病证与3相当,当然这只能说是大体上,并非
《医宗金鉴》:“先自张机书起,盖以前之 书,皆有法无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杂病论, 创立方法格式,始有法有方,诚医宗之正派, 启万世法程,实医门之圣书也。”
.
16
学习目的:
陆九芝:“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 则难,既而易;若从后世分类书入手, 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 其片语,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 苟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 矣。”(《世补斋医书》)
.
29
风水 :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自 汗出,无大热 越婢汤
溢饮 :当汗出不汗出,身热疼重,发热 恶寒 大小青龙汤
支饮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 背痛腰疼,目泣自出,身瞤 (小青龙 汤)
.
30
谷疸 :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 久久发黄 茵陈蒿汤
呕吐 :呕而发热 小柴胡汤
奔豚气 :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
《局方发挥》:“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 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 取则焉。仲景之书,载道者也,医之良者, 引例推类可为无穷之应用。”
.
15
临床价值:
徐忠可:“张仲景者,医家之周孔也,仲景 之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家之六经也。而其 金匮即为后世杂病方书之祖,乃有药味有方 论之灵素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