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动论文

合集下载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10篇篇一浅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教共育新模式。

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措施1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说,需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

下面本文就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放学之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三角地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

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长辈带或者是请保姆带,长辈宠爱孩子,而保姆的文化水平达不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

家校共育新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第三,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第四,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10篇篇一浅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教共育新模式。

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措施1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说,需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

下面本文就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放学之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三角地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

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长辈带或者是请保姆带,长辈宠爱孩子,而保姆的文化水平达不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

家校共育新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第三,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第四,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

家校沟通论文(定)

家校沟通论文(定)

家校沟通论文(定)的优劣之前,就自我否定、自我放弃,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研究和未来发展。

三)家庭因素。

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分强调成绩、排名等,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研究和情绪。

另外,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注和引导,容易让孩子产生无所适从、迷茫等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研究和发展。

三、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针对以上问题,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呢?1.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

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孩子的研究和生活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关系。

2.加强家庭教育引导。

班主任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研究和生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4.加强职业教育引导。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家校沟通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班主任要切实重视家校沟通工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职业教育引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的课程在研究目标上,学生往往会因怀疑和畏惧而过早放弃。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去面对挑战。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三)意志力不强。

许多学生在进入中职后,希望能够重新开始并取得好成绩。

然而,他们往往不能坚持下去,因为他们缺乏自制力和意志力。

这种消极情绪表现为畏难思想,当他们面对困难时,他们会放弃自己的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和自制力,让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和挑战。

四)缺乏责任感。

在中职阶段,学生已经或将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将步入社会。

然而,一小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和集体观念,表现出过于自我和自私自利的行为。

家校互动育心育人600字作文

家校互动育心育人600字作文

家校互动育心育人Home-School Interaction: Nurturing Hearts and MindsIn the intricate tapestry of education, the threads of home and school are intertwined, each 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 the fabric of a child's life.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is not merely transactional but transformational, jointly cultivating an environment where minds are enriched, and hearts are nurtured.The home, a nest of love and warmth, lays the foundation. It's where children first learn to explore, question, and discover. Parents are the initial teachers, instilling values, ethics, and a sense of self-worth. They teach by example, demonstrating kindness, 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 These lessons form the bedrock of a child's character, shaping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 world.School,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vast playground of knowledge. Teachers are the architects of curiosity,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subjects and real-world applications. They challenge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collaborate, and innovate. The classroom becomes a microcosm of society, preparing children for the larger world outside.However, the true magic happens when home and school converge. Parent-teacher conferences, for instance, are not just about grades but about understanding a child's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interests. They are opportunities to align expectations, strategies, and support. Such interactions create a holistic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at goes beyondtextbooks and classrooms.In conclusion, home-school interaction is not a one-way street but a dynamic exchange. It's about listening, understanding, and growing together. When parents and teachers collaborate, they not only educate but also empower children to become lifelong learners and compassionate individuals.家校互动:育心育人在教育的错综复杂中,家庭和学校就像交织的线程,共同塑造着孩子的生活。

家校合作共促成长征文(9篇)

家校合作共促成长征文(9篇)

家校合作共促成长征文(9篇)家校合作共促成长征文1我的孩子今年五年级,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各方面都还不错,作为家长我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浅谈一下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

1、由于孩子年龄小,独立性、自觉性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受家庭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我认为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父母都有责任。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只有在父母共同的教育下,才能更好的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2、应加强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沟通和联系。

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施教。

坚持每天看一看孩子作业本、并签字,定期了解孩子在校听课、发言、劳动等各方面的情况。

我十分看重与学校老师沟通与交流。

3、注重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只有与孩子交流,家长才能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培养孩子诚实、自信、开朗、有爱心的品格,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我们要求孩子吃饭、学习、休息等要有规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求孩子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不乱花钱、不和同学攀比吃穿用等。

这些好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对他人生的发展是有益的。

4、看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肯定他,鼓励他,耐心引导他,平和看待他,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

我的孩子十分爱好打篮球,我很支持他,让他去体会运动中的乐趣,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平常讲一些人生道理,让他明白一些人生哲理,树立远大理想,为追求美好人生而加油。

凡是孩子感兴趣的,不轻易反对,确实无法办到的讲明道理,让孩子理解。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的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确。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同时深知老师的辛苦,孩子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望老师多费心,多原谅。

加强家校互动 实现家校双赢论文

加强家校互动  实现家校双赢论文

加强家校互动实现家校双赢【摘要】学生健全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基础上,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家长会、家访、书面联系等形式,加强家校互动的开展,意义重大,它必将促进家校“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成长,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赢”。

【关键词】家校互动家校双赢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普及,家长对学校、对老师是抱着挑剔的眼光的,因而也无形中给老师增加了压力。

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绞尽脑汁的时候,我们可能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环节。

学生健全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基础上。

因此,作为班主任,开展适当、合理的家校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新课改下,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教育改革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学校和家庭成为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双重必需,因此,加强开展家校互动意义重大。

首先,家校互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和家庭教育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家校的成功配合必将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是学生最早的老师,家庭是学生最早的学校,也是学生时间最长的场所,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二者的密切配合定会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再次,有利于促进家校间有效信息的传递交流。

家校的密切配合最需要的是及时传递交流信息,通过加强家校互动,反馈信息,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家长也能更快地知道子女在校表现;第四,有利于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

家长是学校的教育资源,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不断优化学校教育的一种动力,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五,有利于家校互补双赢。

家校互动中,班主任则是组织协调者,做好了,可以取得“双赢”。

那么,如何开展家校互动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一、在信息时代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沟通管理模式现在多数学校有大量的寄宿生,学生只有周末才可回家,一周内家长对孩子了解甚少,学生又来自五湖四海,班主任经常登门家访几乎是不可能的,利用电话沟通,又要考虑到时间的许可,相信每一个老师在上课或休息时间接到家长电话心里都是尴尬的,且从经济角度上看不合理。

家校合作论文:家校联手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家校合作论文:家校联手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家校合作论文:家校联手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家校合作论文:家校联手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家庭、社会、学校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方式占据的学生的生活。

H前,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在校时间大约是7小时左右、在社区是2到3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在家庭。

家庭、社会、学校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会使教育在时空上出现断裂,一些不健康东西的深入就提供了机会。

就了解,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的不稳定性,难以保证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间,使得不少学生家庭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出现明显的空白,同时社会监管乂没有到位,部分学生出了学校门,就进了吧门、进了歌厅门,久而久之,学习没了兴趣,染上了很多不良的习性,给教育带来相当大的挑战。

社会上经常流传这么一句话:“5+2二0”,意思是说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5天的教育,但因为周六周日在家,家长没有约束好管教好,放任自流,加上乂接触了社会,受到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结果把5天在学校的教育白口浪费了,一切乂得从零开始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怎么办,此时,社会的力量要及时的跟上来,不少的有益的探索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比如社区牵头,学校老师及部分家长义工参与的4点半课堂,孩子放学后,或者双休日,如果家长没有时间,孩子可以进入社区的4点半课堂,在这里,孩子们得到了有效的监管和辅导,社会评价相当好。

在农村,存在不少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照看着他们的生活,但是除生活以外的孩子们的需求,老人们很难让他们满足。

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办,乡村少年宫的建立,有效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乡村少年宫通常山学校牵头组杂绘专业代写Q Q8000 029 59电话1318 24 43908织,政府出面协调,基层村级组织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学校老师以及部分有专长的社会爱心人士,成为乡村少年宫的老师,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在这里,孩子门没有了孤单、有了倾诉和分享、交流、学习的机会。

家庭、社会、学校是三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当因为各种原因,某一教育力量出现缺位时,其他两股力量就要迅速、有效的进行补位,这样,教育的连贯性才会延续,教育才会更有效。

家校共育论文

家校共育论文

家校共育论文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孩子教育的责任,并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校共育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社会化的两个重要领域,互相影响和作用。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主要场所。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个体发展、学习成就、社交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教育学则关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认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是关键,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多方面需求。

家校共育的核心思想是家庭与学校合作共育,共同育人。

家庭与学校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家庭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交流与学校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等。

学校也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合作,与家长积极互动,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家校共育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

家庭可以参与学校的家长会、亲子活动、义务劳动等,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交流,了解学校教育情况。

学校可以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家庭教育环境和孩子的个体差异,为家庭提供相应的支持。

同时,学校要定期向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与家长合作解决孩子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探讨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形成共识,共同育人。

家校共育对于孩子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品德素养。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多样化需求,使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培养和照顾。

然而,家校共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家庭和学校在价值观、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合作共育需要双方协调一致。

同时,家庭和学校的资源分配不均,有些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有些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质量,这也制约了家校共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互动论文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家校互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摘要】不同的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学校教育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的主阵地。

然而,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庭的特殊影响,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学校的教育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本文将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教育紧密相联系,从学生应具备的良好的课堂听讲、家庭作业以及预习复习等习惯进行研究,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创新的家校互动教育策略;研究如何建立新型、和谐的家校关系,促进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探讨“家校互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家校互动习惯策略评价模式一、问题的提出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习惯的教育意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被重视起来。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习惯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就等于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动力器,必然会推动他将来的发展。

新生入校,笔者通过半学期的观察发现,学生的作业意识差,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学习方法欠缺,作业质量、学习质量差,再加上家长工作繁忙,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祖父母身边,孩子每天回家后,缺乏家长的指导。

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率低,学生学习上缺乏上进意识。

长此以往将造成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主动性差的现象,也将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教育的责任仅仅靠学校来完成是不幸的,缺乏家庭关注的教育是事倍功半的。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较好的做法就是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教师的高效号召力充分调动起家庭的力量,统一家校的教育思想,促进家校互动教育并形成合力,进而帮助所有的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二、研究的对象及方法基于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在对实验班(本年级一、二班)学生进校时学习习惯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后,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探索一些小学家校互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与做法。

三、研究的主要措施(一)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家校互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专题培训,以使教师、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对课题组老师的培训目标:尊重学生,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合作,情况反复等情况,以建立互信互助的师生关系。

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给学生一生的好处、新形式下的家校互动教育模式、家校互动评价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2、对实验班家长的专题培训目标:利用专题培训的契机将本班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评价手段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家长明确教育工作的重点、明确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单一的在学校就能养成,内容: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家庭如何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及家庭教育应重视的问题、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

A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其明白班级文化的内核,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思路与家庭中的达成一致,更便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

B与家长创建友善健康的家校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C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召开个别家长会。

3、对实验班学生的培训,使其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

目标:A 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教育,促进他们思想上的转变。

B严整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常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班级内部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例】(二)制定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

创建个人文化,指定目标时不搞一刀切,允许学生有步骤,分快慢的进步。

【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内容和目标本课题认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

所以,不能试图“毕其攻于一役”,而应遵循“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

【总目标】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的习惯。

下课先做好下堂课的准备工作,规范摆放,小组同学互相督促,听上课铃响,要快速、安静地走进教室,静等老师上课。

2、培养上课倾听的习惯。

做到虚心倾听,倾听要求做到“三到”:眼到、耳到、心到。

同时做到不迷信教师,不随同优生。

3、积极举手,大胆自信,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的习惯。

上课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举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

讲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充满自信。

4、认真、及时、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的习惯。

坐姿正确,书写端正规范。

作业前仔细审题,作业时独立认真,快速、高质,不懂虚心请教。

5、认真、主动预习、自觉复习的习惯。

课前养成自觉预习,课后主动复习的习惯。

学会搜集信息,查找资料,为课堂学习补充更新更广的学习素材。

6、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早上书声朗朗,课堂重视朗读指导,课后加强好词好句好段美文朗读与背诵积累,做到一月读好书一本,讲故事一个,记笔记数篇。

7、小组愉快合作的习惯。

课堂乐于小组合作,合作前先有个体思考,再经过小组交流补充,最后达成集体共识。

做到人人参与,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多向互动的学习氛围。

8、质疑问难的习惯。

不迷信教师,不盲目相信他人,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习惯目标】1、学会听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

教给听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

听时,要做好积极地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

听时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老师,请您把***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的听的结果。

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会听”的目标。

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一定要付诸行动。

可以利用学校广播时间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2、学会说“说”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情况。

无论那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声音甜美,连贯流畅。

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

即回答老师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修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要讲伤害对方的话,被修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不管对方说的对不对,都要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如果意见正确,要点头表示感谢,可以说,:“谢谢你,我听明白了。

”如果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说:“谢谢你,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因为……”;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和用词,还要教会学生长句短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3、学会读课本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材料,作为一年级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

因为读书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读书分为课前读书,课中读书,课后读书。

课前读书实际就是预习,每学一个新知识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把书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读的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课中读书,是指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通过读书,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概括主要内容进行记忆和背诵。

课后读书就是复习整理性地读书,我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之前,先把书读一读,想一想当天所讲的知识和方法,再写作业。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书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能从上倒下,从左到右,有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对图中的动态部分进行合理想象就行了。

文字部分,能读正确,理解明白就可以了。

4、学会写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

为此,第一学期,每次写作业之前,我都要带着学生说一遍,“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

边说边观察,边纠正错误的坐姿。

【良好的作业习惯目标】按时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书写工整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作业前先复习,专心思考,审清题目才动笔的好习惯)自我评审作业(做完作业自我检查,及时更正的好习惯)总结积累作业(分段小结,分类积累,巩固新知的习惯)自我拓展作业(开放性作业),即搜集型作业、自主型作业、实践型作业、合作型作业、创意型作业(课外延伸,自主编题,提升自我的习惯)【预习复习习惯目标】1学生树立预习、复习意识,提高对预习、复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

2、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复习、乐于预习复习、学会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无止境,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们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

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乘风破浪,早日达到胜利的彼岸!.【例】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但是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各不相同。

特别是部分知识孩子自己觉得已经“懂”了,事先还需要预习吗?会不会反而抹杀了孩子上课时的兴趣?部分孩子还什么都不懂。

作为教师和家长,该怎么培养好孩子预习的习惯呢?结合这一状况,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情况,了解学生的预习水平,共同研究制定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的策略预习水平低的学生的自学要求:一读生字表里的生字,读准音,看清形看拼音读准字音;二把生字放到课文里面去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预习水平高的学生的自学要求:一、读生字表里的生字,读准音,看清形。

对学生的自学要求是:1看拼音读准字音;2借助读音和结构分析字形,想想用什么办法来记忆;3读读生字笔顺;4读读句子想想字义二、把生字放到课文里面去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朗读。

三、再读课文,把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联系课文插图,多读几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