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游褒禅山记
语文高考导航一轮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2):3.10《游褒禅山记》(1)

第3单元第10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ɡ)有碑仆.道(pū)瑰.怪(ɡuī) 盖音谬.也(mù)B.有穴窈.然(yǎo) 慧褒.(bāo)舍.于其址(shè) 禅.院(chán)C.相.之(xiànɡ) 胜.道(shènɡ)咎.其欲出(jiù) 怠.而欲出(dài)D.有穴.窈然(xué) 王回深父.(fǔ)梵.语(fán) 春华.秋实(huá)【答案】B(A.谬:miù;C.胜:shēnɡ;D.梵:fàn。
)2.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答案】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
其他三项中的“其”都作代词。
)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答案】B(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D 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下列各句中“观”字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答案】D(D项中“观”作动词,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C(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高考复习高中语文_文言文整体阅读:游褒禅山记_练习(1)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1)1.下列句中的两个“以”字的含义是否相同,试作解释。
(1)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________________2.简要概括出王安石在这两段文字中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请补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1)有碑仆()道(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3)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4)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5.下列句子中的“观”与“非常之观”中的“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6.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5、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7.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微风鼓浪,水石相搏鼓:名词作动词,振动,鼓动B.或未易量易:交换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D.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今义:数字,十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今义:程度副词,很古义:_______________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今义:指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古义:________________(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古义:________________9.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A.今言华(hu ) 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 nɡ)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 nɡ)之。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选出对下列句中者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4)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3)不同,(2)与(4)相同。
2019年高中语文10游褒禅山记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10 *游褒禅山记人生的不完美终究会不会是绊脚石?无须再问。
抬头看天,乌云之后躲着阳光。
关键在于心胸是不是足够开阔,心智是不是足够机敏,你是不是做好了接纳阳光的准备。
感叹于先贤的智慧,如果不是明白拨开乌云的必要,司马迁不会在接受身心摧残之后重新站立,韩非不会在受嘲后重新奋起,贝多芬不会在耳聋后重新高歌,季羡林不会在“牛棚”生活后重新欢笑,道尔顿、安藤百福亦不会成功……莫畏浮云遮望眼,精彩在黑暗之后重现。
赏古诗春 夜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赏析】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
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
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
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1.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生发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
其实,不仅做学问应深思慎取,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应如此。
3.在游山途中因轻信盲从,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未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二《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2022高考一轮复习 专题6 文言文阅读 第7讲 文言文简答题

文言文简答题(时间:20分钟分值:19分)1.(2019·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项经传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注],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②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③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④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
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
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注】羨余:赋税的盈余。
(1)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3分)[解析]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第②③段。
找出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比较不同策略相关叙述并抓住体现原因的关键性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原因分析即可。
[答案]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产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护。
(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2)第④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4分)[解析]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在文中找出项经据理力争的相关论述,然后分角度分层次地进行分析。
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

对、正确
……的样子
但是、然而
感悟与积累
成功需要志、力、物。
学习要深思、慎取.
无限风光在险峰。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志当存高远 2、尽志无悔 3、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解题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
近三年福建高考文言 13年《龙洞山记》 12年《游龙鸣山记》 11年《小孤山新修一柱峰记》
例:其一犬坐于前 《狼》 语气词,放在句首或句中
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
例: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表猜测、揣度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例: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表劝勉、期望、命令或加强祈使语气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游褒禅山记+Word版含答案.doc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和尚)慧褒始舍(建舍定居,名作动)于其址(地基,这里指山脚),而卒(最终)葬之;以故(因此)其后名(称呼,命名名作动)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屋舍)冢也。
距(距离)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因为)其乃(是)华山之阳(南面)名(称呼,命名,名作动)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 ū,倒下)道,其文(碑文)漫灭(模糊,磨灭),独其为文(碑上的文字)犹(还)可识(辨认)曰“花山”。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解释原因,大概因为)音谬(错误)也。
其下平(平坦)旷(空旷),有泉侧(在一侧,名作状)出,而记游(题诗文留念)者甚(很,非常)众(众多),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向上走,名作动)五六里,有穴(xu é)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入之甚寒,问(探询)其深(深度,形容词作名词),则其好(喜欢)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拿)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见到的景象,动作名)愈奇。
有怠(懈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将要)尽。
”遂(于是)与之俱出。
盖(大概)余所至,比好游者尚(还)不能十一(十分之一),然(然而)视其左右,来而(并且)记之者已少。
盖(大概)其又深,则(那么)其至(到达的人,动作名)又加(更)少矣。
方(当,正在)是(这)时,余之力尚(还)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照明,形作动)也。
既(已经)其出,则或(有的人)咎(责怪)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尽)夫(这,那)游之乐也。
于是(对于这种情况)余有叹焉:古人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观(观察)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以(因为)其求思之深而.(表递进)无不在也。
夫(句首发语词)夷(平坦)以(并且)近,则(那么,就)游者众;险(险峻)以远,则至者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游褒禅山记
一、古今异义
1. _______________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合用为一个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或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1.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2.“于,”介词,
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3. 到,到了
二、一词多义
1.道
(1)有碑仆道 ( )
(2)何可胜道也哉 ( )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 )
(4)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 ( )
(5)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 ( )
(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 )
(7)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 ( )
2. 盖 (1)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2)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六国论》 ) (
(3)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 然
(1) 有穴窈然 (
(2)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4)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4. 其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 其孰能讥之乎 (
(5) 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
(6)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7) 其①真无马邪?其 ②真不知马也
(《马说》 (8)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 (
天道,自然的规律
(2)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3) 古称伞 (4) 遮盖、掩盖
3.(1)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然而,但是 (3)如此,这样 (4) 对,正确
4.
(1) 代词,那 (2)代词,它 (3)代词,他们 (4)语气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 (5)代词,指曲调 (6) 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7) 语气副词,①表反问语气;②表推测语气 (8)语气副词,表祈
( 《项脊轩志》 ) (
(4)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 )(
1.(1) 路,道路 (2)说,讲 (3)道理 (4)主张, 思想, 学说 (5)正确的方法 (6)取道 (7)道义
(8) 2.(1) 用在句首,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推想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始舍.于其址_____ ( )
2.名.之曰“褒禅” ____ ( )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_____ ( )
4.有泉侧.出_______ (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
6.而其见.愈奇_____ ( )
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______ ()
8.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 ( )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 ( )
11.火尚足以明.也_____ ( )
1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 ( )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___ ( )
1.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 名词作动词命名
3.名词作动词识其本名
4.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5.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6.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8.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9.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遥远的地方10.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11. 形容词作
动词照明 12. 形容词作动词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1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穴窈然。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判断句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修筑的屋舍。
2.状语后置句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心得。
3.定语后置句有个深远幽暗的洞穴。
五、语句翻译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翻译: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们)已经出洞,便有人责怪那要求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采分点:既、或、其、极)
2.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如果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采分点:幽暗昏惑、相)
六、文化常识 1.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这里指和尚。
2. 庐冢:墓旁的小屋。
古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屋舍,叫作“庐
冢” 。
3.长乐王回深父:长乐人王回,字深父,北宋理学家。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
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