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塔筒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程序介绍

风电塔筒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程序介绍
风电塔筒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程序介绍

风电塔筒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程序

介绍

1

2

风电塔筒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程序

1.工艺流程

1.1原材料:依据图纸和技术规范确定钢板、法兰、门框等技术要求、放样、定尺、规格、型号等,起草采购技术协议等,由专人负责、校对、审核。

1.2 入厂检验:

1.2.1 检查入厂钢板、法兰、门框等的外观质量、外形尺寸,做好原始记录;收集、整理相关出厂报告的签认、整理等;由专人负责。

1.2.2 提出钢板、法兰、门框等原材料复验的技术要求,编制、下发原材料复验的样品试样的准备或制作计划并执行,由专人负责。

1.2.3 编制、下发焊接工艺评定、焊接试板等样品试样的准备或制作标准、计划并监督执行。由专人负责。

1.2.4 对入厂检验的情况制定检查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拿出考评意见。由专人负责。

1.3 下料、打坡口:精确计算筒节下料尺寸数据,让数控切割机在钢板上划好下料线,确认正确无误后才能开始切割。注意切割时自动数控切割机的切割线不得偏离事先划好的下料线,以确保切割坯料的准确;

1.3.1 尺寸放样、精确计算筒节下料尺寸数据、数控编程由专

3

人负责、校对、审核。

1.3.2 编制下料、打坡口工序工艺文件、自检卡片并下发,每天监督检查操作者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自检卡片的填写情况并依据自检卡片对工件实物进行随机抽样检查,但每天的抽样检查比例不得低于日平均产量的10%,做好抽检记录并提出考核意见,由马积文负责。

1.3.3 对下料、打坡口的情况制定检查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拿出考评意见。由专人负责。

1.4 卷板、纵缝、校圆:塔体筒节为锥形,因而造成卷制成形一定的难度,不得采取从头到尾一卷到底的方法,而应采取划线分段卷制法,且在卷制过程中经常见弧度样板检查,以保证筒节弧度的均匀性。特别注意检查校准两端接合部分的圆弧度。点焊组对纵焊缝应预先精确测量好大、小口的周长,确认无误后才能组对点焊;梭角及椭圆度:按图纸要求控制。

编制纵缝、卷板、校圆工序工艺文件、自检卡片并下发,每天监督检查操作者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自检卡片的填写情况并依据自检卡片对工件实物进行随机抽样检查,但每天的抽样检查比例不得低于日平均产量的10%,做好抽检记录并提出考核意见,由专人负责。1.5 纵缝探伤:编制纵缝探伤工序工艺文件、自检卡片并下发,每天监督检查操作者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自检卡片的填写情况并依据自检卡片对工件实物进行随机抽样检查,但每天的抽样检查比例

4

不得低于日平均产量的5%,做好抽检记录并提出考核意见,由专人负责

1.6 组对、环焊:在专用工装上组对点焊塔体环缝。组对点焊环缝时,应控制错边量,详见图纸及有关技术规范。禁止强行组对,以免产生不良残余应力。在组装完毕的塔体外表面至少拉三条全长直线(0°,90°,180°),检查筒体的直线度(≤1‰全长);同时还要检查塔体两端面的平行度和同轴度。应用激光测平仪检测大、小两端法兰面平行度符合规范和图纸要求。

编制环焊、组对工序工艺文件、自检卡片并下发,每天监督检查操作者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自检卡片的填写情况并依据自检卡片对工件实物进行随机抽样检查,但每天的抽样检查比例不得低于日平均产量的10%,做好抽检记录并提出考核意见,由专人负责。

1.7 射线或超声检测:经射线或超声检测的焊接接头,如有不允许的缺陷,应在缺陷清除后进行补焊,并对该部分采用原检测方法重新检查直至合格。进行局部探伤的焊接接头,发现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在该缺陷两端的延伸部位增加检查长度,增加的长度为该焊接接头长度的10%,且不小于250mm。若仍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则对该焊接接头做百分之百检测。

编制环缝探伤工序工艺文件、自检卡片并下发,每天监督检查操作者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自检卡片的填写情况并依据自检卡片对工件实物进行随机抽样检查,但每天的抽样检查比例不得低于日平均

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