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精品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精品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精品教案

第3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学习要求】

1、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能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

2、能找出物质分类中的包含、并列、交叉等简单逻辑关系。

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学案设计】

【知识回顾】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种的物质,你能说出一些吗?

【学法点击】这些物质都存在着各自独特的个性,但有些物质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如何在学习物质个性的同时了解他们的共性,这就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分类研究。寻找它们内在的联系,总结规律,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

【知识应用】观察下面的物质,你最多能把它们分成几类,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空气、黄铜、 NaOH 、HCl 、 O2、H2O 、H2SO4、Ar、Cu(OH)2、C 、淀粉、CO2、 Fe 、 CaCO3、碘酒、 Na2CO3、CH4、Fe2O3、……

【梳理知识】

1、物质的分类

【知识应用】

1、“安居乐业”。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塑料(聚氯乙烯)等。对上述一些建筑材料主要成分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铁——单质 B.氧化钙——氧化物 C.碳酸钙——酸 D.聚氯乙烯——有机物2.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按物质类别分类放置。下面是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情况。小林取用了硫酸以后,应该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3、进入21世纪,全球拥有的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中大部分物质是由碳、氢、氧、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请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用作还原剂和气体燃料的氧化物__________。(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___。(3)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苛性钠的碱_______。(4)生活中常用做洗涤剂的纯碱_______。

4、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均有一种与其他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①食醋、牛奶、加碘盐、水

②冰、干冰、氧化铁、金刚石

③纯碱、烧碱、碳酸钙、氯化亚铁

④淀粉、酒精、二氧化碳、甲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它可能是什么物质?

【梳理知识】

概念辨析1

物质纯净物混合物

概念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由_______________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区别①由________组成

②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

_______构成

③有_____的组成和性质

④有_____的化学式

①由____________组成

②由_________构成

③_______的组成和性质

④一般_____化学式

【知识应用】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不锈钢

B.洁净的空气

C.干冰

D.石灰石

2、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

A.单质

B.混合物

C.纯净物

D.化合物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分析所给物质的组成情况,从所含物质的种类和所含粒子的种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能被文字描述中的“洁净”、“混合”等字样所迷惑,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梳理知识】

【知识应用】

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且其中存在单质的是()

A.稀硫酸 B.空气 C.纯碱 D.金刚石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然气、水、液态空气

B.氢气、海水、烧碱

C.纯碱、矿泉水、食盐

D.汞蒸汽、干冰、生理盐水

3、现代科学又发现了H3、C60、C90、C120、N5、N60……,据此可做出的推测是()

①同一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前景;④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之间可能存在更多的相互转化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方法点拨】单质与化合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组成元素的种类上是否单一。解答此类题目时,往往由于将化合物与混合物、单质与纯净物相混淆,从而造成判断上的错误。要注意找到各类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

【梳理知识】

概念辨析3

氧化物:有_________组成,其中一种是________的化合物。

想一想: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吗?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吗?

概念辨析4

物质酸碱盐

概念电离时生成的__离子全部

是____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__离子全

部是_______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___离子和

_____离子的化合物

相同点均为_____物,其水溶液都能_________

不同点___+酸根离子金属离子+_____ ______离子+______离

组成特

一定含__元素一定含_____元素一定含有_____元素

联系

【知识应用】

1、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分别存放了如下药品:

药品橱甲乙丙丁

药品锌、铜硫酸钠氢氧化钠盐酸铝、镁碳酸钠氢氧化钾稀硫酸

该实验室购进了两瓶无水氯化钙,应将它放在()

A、甲橱

B、乙橱

C、丙橱

D、丁橱

2

物质1物质2

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A氮气N非金属单质氧化亚铁Fe2O2碱

B碳酸氢钠NaHCO3盐硝酸HNO3酸

C硫酸钾K2SO4盐五氧化二磷P2O5金属氧化物

D锰Mm金属单质氢氧化镁M g(O H)2碱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4、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学反

分解 反应 化合 反应

置换 反应

复分解

反应

反应

氧化反应

A .①单质、③氧化物

B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 .①单质、③化合物

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5、炉甘石、金刚石、刚玉是三种矿石,请你依照示例填空。(物质类别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示例:炉甘石 主要成分 —— 碳酸锌——ZnCO 3——盐

金刚石 主要成分 —— 碳 —— —— 刚 玉 主要成分 —— 氧化铝 —— —— 。

【方法点拨】酸、碱、盐、氧化物在组成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判断时要注意根据各自的特点仔细分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思维提升】

酸性氧化物跟含氧酸有对应的关系,即组成酸性氧化物的非氧元素跟酸中对应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合价。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CO —23H CO

B .2NO —3HNO

C .2SO —24H SO

D .25P O —34H PO

【拓展延伸】概念间大致有以下几种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等,而我们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表示这些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以如下示意图的方式直观说明化学反应间的关系:

仔细观察以上示意图所表示的概念间的关系,试用同样的示意图表示以下概念间的关系。 (1)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2)含氧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静心梳理,分享收获】小结本节课内容

【课堂检测】

1、体操运动中在上器械之前常用“镁粉”搓手,“镁粉”的主要成分是MgCO 3。试根据常见

物质的类别判断出MgCO

3

属于( )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2、现有①液态氧 ②铁锈 ③食盐水 ④小苏打 ⑤氢氧化钾 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3 )

选项 A B C D 物质 空气 干冰 水银 硬铝 类别

化合物

氧化物

混合物

纯净物

4、在香港新机场施工过程中,一种常用的炸药名为三硝基甲苯,简称TNT ,其化学式为

7536C H N O ,爆炸时,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下列对7536C H N O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7536C H N O 是一种混合物

B .7536

C H N O 是一种单质 C .7536C H N O 是一种氧化物

D .7536C H N O 是一种化合物

5、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钠能电离出H +

,属于酸

B 、一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 、氢氧化钠中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D 、绿矾可用化学式FeSO 4·7H 2O 表示,属于纯净物 6、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实验测定一瓶气体只含有C 、H 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 A 、一种化合物 B 、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C 、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D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7、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右图所示,这种碳膜片形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碳膜片属于单质 B.碳膜片与C 60是同一种物质

C.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8、许多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x y x y x y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有机物与无机物属于并列关系

9、进入21世纪,全球拥有的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中一大部分物质是由碳、氢、氧、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请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1)用作还原剂和气体燃料的氧化物________;

(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

(3)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苛性钠的碱________;

(4)生活中常用做洗涤剂的纯碱_______;

(5)我国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将要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10、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A.石墨B.二氧化锰C.氢氧化钾D.硝酸钾E.海水F.硫酸六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空。

(1)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

(3)属于易溶性盐的是_________;(4)属于易溶性碱的是_____________;

(5)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6)属于不挥发性酸的是_____________;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真奇妙》初中教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开始学习化学,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发言,效果较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使用原则 (1) “三不”原则:不能; 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mL,固体只需。 (3)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 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 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 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 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下) 一、教材总体框架结构: 提起新教材,大多数同行起初的感觉都是新教材知识零乱、分散,难于整理成章。给人这样初次印象主要还是教科书的编写呈现方式栏目比较繁多。如“实验探究”、“活动天地”、“交流共享”、“多识一点”、“在线测试”、“长话短说”、“挑战自我”、“单元练习与实践”等。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究式学习。也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化最大的地方。其实新教材形散而神不散,它始终围绕“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事实到理论,从理论再到事实”两条主脉络纵横向,全方位的展开教学的。 1、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还把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 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和变化的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贯穿“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在处理化学理论性知识与具体事实性知识间的关系时,基于初中生学习现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本着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形式,将分子和原子、物质组成的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分别与水、空气、金属等内容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地呈现有关概念,使概念理论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特点: 在内容方面,新教材力求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主要突出了以 下四方面: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魔术表演引入:“清水变牛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化学知识解释,并 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表演“不吹自大的气球”。 提问: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哪?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出其中 缘由。今天外面学习的内容是——常见的碱。 首先来认识氢氧化钠,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 提问:如何取用氢氧化钠,能直接用手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被氢氧化钠腐蚀的 鸡爪。正是由于氢氧化钠的强的腐蚀性,由此我们俗称氢氧化钠为?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 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观察、思考并对已学知识的回顾Ca(OH)2+CO2=CaCO3↓+H2O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

进行化学药品的安全知识教育。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到水中溶解,让学生触碰试管外壁,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 热的现象。 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放热,把它放在空气中又会如何?用两只表面皿把氢氧化钠固体 颠换,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不久就沾在表面皿上,从而得知氢氧化钠会潮解。 提问:潮解是不是化学反应呢?为什么? 氢氧化钠还有哪些用途呢?引导学生阅读氢氧化钠的用途。其实氢氧化钠还可以做叶脉 书签,课本有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 认识完氢氧化钠,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提问:同学知道氢氧化钙是如何制取的吗?它俗称什么? 实验展示:氧化钙和水反应,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之外,常见的碱还有哪些,并写出他们的化学式?这些 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我们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进行探究。 请一位学生来完成实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并进行相应指导。 实验: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的结论。 结论:(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问: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两只试管内的溶液颜色深浅有所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我们留作课后思考。 氢氧化钙可做建材,利用到它什么性质呢?同学们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氢 氧化钠密封保存仅仅是因为潮解的原因吗?展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提问: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请同学分析一下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其中又 涉及到什么化学反应呢?注意把碱的一些性质联系起来。 上面两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两个反应相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问题:硫酸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为了周围居民的安全,利用我们已知的化学知识帮居民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揭晓“不吹自大的气球”的秘密?注意联系一些已学的物理知识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主备人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 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 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后练习: 1、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计划 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 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认识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了解化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中心科学; 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4、初步学会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5、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单元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单元难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2课时。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课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3课时。 复习:1课时。 测试评讲:2课时。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见PPT。 教学新课: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教材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到图书馆去:你好,化学!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の水分子 第二节自然界中の水 第三节水分子の变化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到图书馆去:卡文迪什の发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の奥秘 第一节原子の构成 第二节元素 第三节物质构成の表示 到图书馆去:化学自有深意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の空气 第一节空气の成分 第二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の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点燃化学革命火种の勇气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の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の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の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の条件 到图书馆去:用天平秤出来の伟大定律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の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の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の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地球越来越热问题越来越烫手

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の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の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の溶液 到图书馆去:无处不在の溶液 第二单元常见の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の酸碱性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の化学性质 到图书馆去:分子变成离子 第三单元海水中の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の去除 到图书馆去:深藏海底の天火 第四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の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の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の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研究金属の性质 到图书馆去:有锂走遍天下 第五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十五中の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到图书馆去:阿斯巴甜之苦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到图书馆去:合成我们の未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7.1酸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归纳酸的物理性质及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不断提升实验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在一张白色的纸上用蘸有蓝色的石蕊试液的笔书写“我爱化学”,稍后又喷洒了一种无色的液体,神奇的发现“我爱化学”变为了红色。让同学们猜测无色液体是什么并思考其原因。 【学生回答】思考后不能得出正确答案。 【教师总结】这和酸的性质有关,具体是什么原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酸及其性质》。环节二: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常见的酸 【提出问题】回顾实验室闻药品气味的方法。 【学生回答】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标签的内容及注意观察颜色、状态,分别打开瓶塞观察到什么现象,稍后让学生整理相应的内容填入教材表格。 【教师总结】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应的答案进行核对。 【提出问题】如果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 【学生回答】用大量的水进行清洗。 【教师总结】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应该十分注意,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应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中会使用到不同浓度的硫酸,所以需要对浓硫酸进行稀释。如何稀释?【学生回答】有两种答案,一种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另一种是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教师总结】在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一定是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会产生液体飞溅。 第二部分:酸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结合实验台上的样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以化学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学生准备】各小组探讨、进行以下实验,分别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的7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观察并且记录现象。 【教师强调】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保证安全。 【师生共同实验】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再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观察并且记录现象。 【学生实验】以化学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方案:分别向盛有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的5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经过学生的操作得出结果,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NaCO3+2HCl=2NaCl+H2O+CO2↑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2FeCl3+3H2O AgNO3+HCl=AgCl↓+HNO3 【视频播放实验】用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总结】只有氯化钡的现象不同,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它的都与以上现象一样。 【师生共同归纳】酸的通性:1.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2.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能与铁锈反应,生成盐和水。 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

鲁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学会对单质、化合物分类,体会分类思想,学会分类方法 3、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元素概念的建立及物质的分类 2、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正确的书写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自学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元素及元素符号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通过分析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构成,从原子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起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元素概念,使学生学会对物质的简单分类。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创设疑问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符号存在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元素符号。并使学生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通过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学情分析: 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从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水、氧气、氢气入手,给出了它们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和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通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的种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知道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不同种类的原子根本区别在于核内质子数不同,为“元素”概念的建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教师)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水是由和组成的?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引入新课]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元素之间有哪些必然的联系呢?今天我们旧来学习第四节第一课题元素及元素符号。 [投影]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与氧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种原子?水分子与氢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种原子? (学生)观看投影思考得出:水分子与氧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8,所以都属于氧原子;水分子与氢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1,所以都属于氢原子。 (教师)我们把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5页第一自然段,明确元素的定义。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教师)氢元素、氧元素为什么是不同种元素?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判断元素种类的依据是根据质子数是否相同。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2013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

2013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

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NH3?H2o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NH4Hco3 硝酸铵NH4No3 氯化铵NH4cl 硫酸铵(NH4)2So4 尿素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

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2So4)氯化钾(cl) 碳酸钾(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No3 磷酸二氢钾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三、随堂检测题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尿素的含氮量最高,肥效持久。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汇编一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式与化合价第四节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 2、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通过调查和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志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教具】:多媒体投影、部分药品标签。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问]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具有相对原子质量,那么分子有相对 分子质量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P82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点评】 联系旧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自学交流]2、怎样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82例1。 [模仿练习] 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请A、B、C三同学演板。 ⑴氢氧化钙[Ca(OH)2] ⑵氢气⑶5P2O5 【点评】 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 极态度。 [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相对分子质 量。 [设问]从化学式M n O2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 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 【点评】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获得结论。 [设问]M n O2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指导自学]教科书P82,例2: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点评】 继续设问,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模仿练习]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D、E、F三同学演板。 1、水(H2O) 2、二氧化碳(CO2) 3、硝酸铵(NH4NO3) [设问]知道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表示方法,我们还能知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吗? [指导自学]教科书P83:例3:并强调什么叫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表示出来? [模仿练习]投影: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试计算:⑴氧化 铁的相对分子质量;⑵氧化铁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⑶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⑷ 如有1000t氧化铁,则可生产多少吨铁?请G、H两位同学演板。 【点评】 创设新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分析纠正]: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G、H两位的解答并强调解题方法。 【点评】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

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化学肥料 氮肥氨水 NH3•H2o 易溶于水 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 NH4Hco3 硝酸铵 NH4No3 氯化铵 NH4cl 硫酸铵 2So4 尿素 co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

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初三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三化学鲁教版教案 【篇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3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备课(上)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单元备课(下)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篇二:鲁教版初中化学(上)教学设计】 鲁教版初中化学(上)教学设计 江阳区况场中学许小兵 1 2 附:板书设计 4.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co2的循环 产生: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消耗: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二、实验室制法 原理:药品:大理石、石灰石或稀盐酸 3 反应: 装置:发生装置:(与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同)收集装置:向上排气法步骤: 检验:验证: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验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4 【篇三:鲁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学会对单质、化合物分类,体会分类思想,学会分类方法 3、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元素概念的建立及物质的分类 2、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正确的书写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自学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元素及元素符号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 容通过分析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构成,从原子的角度引导学 生建立起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元素概念,使学生学会对物质的简 单分类。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创设疑问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符号存在的 必要性,从而引出元素符号。并使学生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通过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元素符号的 书写与读法。 学情分析: 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从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水、氧气、氢气入手,给出了它们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和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并使学 生初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通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学 生对原子的种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知道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 核电荷数,不同种类的原子根本区别在于核内质子数不同,为“元素”概念的建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教师)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水是由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引入新课]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元素之间有哪些必然的联系呢?今天我们旧来学 习第四节第一课题元素及元素符号。 [投影]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与氧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 什么属于同种原子?水分子与氢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 么属于同种原子?(学生)观看投影思考得出:水分子与氧分子中 都含有氧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8,所以都属于氧原子;水分 子与氢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1,所以都属于 氢原子。

鲁教版初中化学《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精品教案

第3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学习要求】 1、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能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 2、能找出物质分类中的包含、并列、交叉等简单逻辑关系。 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学案设计】 【知识回顾】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种的物质,你能说出一些吗? 【学法点击】这些物质都存在着各自独特的个性,但有些物质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如何在学习物质个性的同时了解他们的共性,这就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分类研究。寻找它们内在的联系,总结规律,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 【知识应用】观察下面的物质,你最多能把它们分成几类,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空气、黄铜、 NaOH 、HCl 、 O2、H2O 、H2SO4、Ar、Cu(OH)2、C 、淀粉、CO2、 Fe 、 CaCO3、碘酒、 Na2CO3、CH4、Fe2O3、…… 【梳理知识】 1、物质的分类

【知识应用】 1、“安居乐业”。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塑料(聚氯乙烯)等。对上述一些建筑材料主要成分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铁——单质 B.氧化钙——氧化物 C.碳酸钙——酸 D.聚氯乙烯——有机物2.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按物质类别分类放置。下面是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情况。小林取用了硫酸以后,应该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3、进入21世纪,全球拥有的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中大部分物质是由碳、氢、氧、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请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用作还原剂和气体燃料的氧化物__________。(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___。(3)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苛性钠的碱_______。(4)生活中常用做洗涤剂的纯碱_______。 4、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中均有一种与其他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①食醋、牛奶、加碘盐、水 ②冰、干冰、氧化铁、金刚石 ③纯碱、烧碱、碳酸钙、氯化亚铁 ④淀粉、酒精、二氧化碳、甲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它可能是什么物质? 【梳理知识】 概念辨析1 物质纯净物混合物 概念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由_______________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区别①由________组成 ②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 _______构成 ③有_____的组成和性质 ④有_____的化学式 ①由____________组成 ②由_________构成 ③_______的组成和性质 ④一般_____化学式

鲁教版初中八年级化学第九单元金属《常见的金属材料》教学教案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参考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 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 引导实验探究;指导调查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仪器、药品及其它】 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教学设计】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引入】 我们已学习了碳、氢、氧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元素──金属元素 【提问】 你们知道的,见过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呢?请完成下表。 【交流展示】 请学生列举身边的金属材料。 【图片展示】 投影展示图片: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马踏飞燕、铁狮子等)。见附图。 【提问】 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先回忆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哪些方面的性质。 【讨论归纳】 出示一些金属物理性质数据。教材P84 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讨论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5、为什么现在高压电线用铝丝而不用铜丝了? 【联想应用】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金属,它的一些性质如下:熔点2500 ℃;密度 3 g/cm3;强度与钢相似;导电性良好;导热性良好;抗腐蚀性优异

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酸及其性质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⑵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过程与方法: ⑴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本节知识点: 1、酸碱指示剂 2、酸碱的共性 3、原子团 4、酸和碱与溶液的酸碱性 5、溶液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6、pH的测定 7、酸和碱与人的生理活动 8、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相关知识: ⑴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⑵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等,也接触到一些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如肥皂水等。 方法技巧: ⑴采用类比法记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以及pH与酸碱性的关系,使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pH三者的关系理清。 ⑵总结归纳法学习酸碱的特点与共性,总结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把本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维误区: ⑴本节知识中酸与酸性,碱与碱性这两组概念容易混淆,酸溶液中都含有H+,溶液显酸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H+,但并不是只有酸的溶液中才有H+。碱与碱性的关系也是如此。 ⑵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本节的易错点,正确理解和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考点分析: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化以及根据信息分析自制酸碱指示剂在实践中的应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常结合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综合题。 3、溶液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决定它们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因酸根离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并存。我们分别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 【提问】什么叫酸?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一、盐酸(HCl)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演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学生思考、师生互动、教师归纳: 1.瓶口的白雾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说课稿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物质的 溶解性》,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实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物质的溶解性》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1单元第3节的 内容。本节课主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 的限度。本节包括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溶解度”部分介绍了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和温度的关系说明了物质在一定溶剂 和温度下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以此得出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然后,探究溶解度曲线——包括回执溶解度曲线、分析和应用溶解度 曲线、比较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的区别、体会列表法和作图法 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作用等,引导学生体检数据处理的过程,学 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最后,简单了解气体的溶解度、并结合相关汽水 的讨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密切相关。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理解,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基于溶液在化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 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地理解溶液。 本节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升了,对学生的水平要求 提升了一个层次。在本节学习中所需的相关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等数学 知识,学习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 题是:对溶解度概念的使用时忽略条件;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 产生一些模糊或者错误的理解,例如认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认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9.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2.能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部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分析判断置换反应。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学用品】 (教师)镁带、铝丝、铁丝、铜丝、锌粒、稀硫酸、试管、酒精灯、砂纸、石棉网、坩埚钳、火柴、单孔塞、导管、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

(学生)镁带、铁丝、铝丝、铜丝、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镊子、试管、酒精灯、砂纸、火柴。 【教学过程】 〖情景展示,引入新课〗: (师):金属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在烧杯中放入镁带、铁丝、铝丝、铜片,要求学生把它们找出来。 (生):找镁带、铁丝、铝丝、铜片。 (学生交流):说出区分的依据。 (师)设问:以上金属都是常见金属,请猜测它们的化学性质。 (学生交流):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提取感兴趣的内容,猜测新的知识,激发求知欲。 举例:(1)燃放烟花时有耀眼的白光放出; (2)铜制炊具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变黑; (3)铝锅经久耐用; (4)铁桶不能盛装稀硫酸或波尔多液。 〖探究活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师):指导学生回忆镁在空气中燃烧、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生):口述、板演。(解释燃放烟花时有耀眼的白光放出的原因。) (师):设问:铝、铜能否与氧气反应?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学生实验):用砂纸打磨铝丝、铜片,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解释铜制炊具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变黑的原因。) (生):查阅教材,认识铝的自我保护性能。(解释铝锅经久耐用的原因,怎样正确清洗铝锅?) (师):设问:以上化学反应在反应物的种类和生成物的组成上有何特点? (学生交流、归纳):1.金属氧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