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与自然息息相关。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直接危害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依赖自然提供的食物、水资源和气候调节等。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与自然达成和谐相处的共识,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资源。
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破坏栖息地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等因素,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森林、湿地和海洋等栖息地,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第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自然环境,与大自然的联系逐渐减弱。
然而,许多科学研究表明,与自然接触可以减轻压力、提升情绪和促进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重新与自然接触,享受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
首先,政府需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监管和管理。
其次,教育是关键,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和重要性,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
此外,各个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相连,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能够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还能够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积极的行动,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首先,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
如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等挑战不断增加。
这些问题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和过度利用。
如果我们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继续大规模破坏自然环境,那么最终将引发更为严重的环境危机。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就能够有效地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种状态。
当人类对自然进行破坏、污染时,会打破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只有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够保障我们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权益,实现生命共同繁荣。
此外,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助于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生活压力的增加,许多人面临着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而与自然亲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于缓解压力、舒缓身心疲惫具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表明,接触大自然可以降低焦虑、抑郁的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
因此,人们需要努力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与大自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以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
首先,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加强环境教育,让每个人都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政策,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惩罚和限制。
同时,还应该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对环境的破坏与过度开发。
保护环境、和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必然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践的建议。
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质资源。
没有这些自然赐予的恩惠,我们将无法生存,更别提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避免浪费。
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
自然界的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一旦人类破坏了这种平衡,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生物物种灭绝等。
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障我们和后代的生存权益。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推广环境教育,培养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的价值和脆弱性,并且学会保护和维护环境。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监管,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第三,企业和个人也应该承担起环保责任。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推行绿色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废物产生和能源消耗。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实现一个美丽而可持续的地球。
人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我们应该从心底尊重自然,感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为我们和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end-。
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之欧阳科创编

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如何实现和谐,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①。
下面就针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环境污染和谐发展自然规律当年阿姆斯特朗在登陆月球时,回头望了望地球,他说他不知地球原来这么的美丽动人。
地球已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短短的只出现了几千年,却几乎摧毁了她的美貌。
地球,是美的,但在人类文明日渐蓬勃发展的同时,她渐渐凋零了。
人与自然太微妙了,曾经不知道大自然的强大,当我看过电影《正负2度C》的时候,我惊呆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竟然是这么的不堪一击,例如,人口的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这会导致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②。
我们人类又能阻止得了这一切的发生吗?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保护、预防、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地球,改善大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演化一直是自然过程。
在人产生并且从自然中相对独立出来之后,人类活动开始干预自然,自然过程中加入了人为因素,并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还是自主的实体;既受控于自然,也在改造着自然。
1.1自然对人的影响自然及其演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首先,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创造了人,也改造了人。
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出现,都是自然发展、演化的结果。
此外,自然环境还影响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国家统一、语言分界、建筑、绘画等。
最后,自然的变化一般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年、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显现出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的演变是一个慢变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我还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后,我总是会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溪边捉螃蟹。
我们会带上一个大塑料桶,然后躲在树荫下,小心翼翼地捉螃蟹。
那些小家伙总是很机灵,一不小心就溜走了。
但是,我们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再来一次,直到捉到满满一桶。
"看到没有,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小小的昆虫在草丛里忙碌着,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大自然,和它和谐相处。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关注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大自然建立起更加亲密的联系。
在家里种上一盆盆的花草,每天照顾它们,看着它们茁壮成长,让我感到无比快乐。
在学校里,老师们经常组织我们到郊外进行生态教育活动。
我们会辨认各种树木、植物,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还会认识各种有趣的昆虫和小动物。
这些活动不仅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让我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棵树都是我们的朋友,它们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空气清新。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朋友一样爱护大自然,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老师的话语深深地震撼着我们。
在这样的教育下,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我开始主动参加环保活动,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为环保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和大自然的亲密互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人类依赖自然生存,而自然也赋予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让我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我会继续努力,为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筑美丽的家园。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自古以来,人们就倾向于将人与自然视为对立的两个存在,认为人类要对抗自然、征服自然。
然而,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何实现以及对我们的意义。
一、互相依存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类则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人类通过种植谷物、养殖家禽等方式获得粮食,而自然则通过提供土地、阳光和水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同时,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药物和自然景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二、保护自然的责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保护自然环境。
自然界的生物物种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存在,并努力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我们应该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型产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对大气和水源的污染。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保护自然并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三、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非对抗自然。
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中,我们的生活和行为都会对自然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尊重自然的规律。
例如,我们应该学会适应自然的变化,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自然亲近的活动来增强与自然的联系,例如户外运动、观赏自然景观等,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体验自然的美妙。
四、和谐的自然环境对我们的意义和谐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自然环境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宁静和放松,减轻我们的压力和疲劳。
有研究表明,与自然的接触可以降低血压、改善睡眠,并提供情绪上的满足感。
此外,和谐的自然环境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我们的思维和创作提供灵感。
总结起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非常重要且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去实现。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总结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总结在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关乎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幸福。
本文将总结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1. 生态平衡保护: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持生态平衡是维护人类生存和繁荣的关键。
环境污染、物种灭绝、气候变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保护生态平衡,维护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健康与幸福:与自然和谐共处可以带来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自然环境给予我们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增加我们的工作生活动力,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文化传承:自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景观、自然资源以及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构成了各种文化形态的根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维护人类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多样性。
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途径1. 生态环保:人类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能源的可再生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都是实现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
同时,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2. 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应该遵循资源利用的平衡原则,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前提,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不损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 生态伦理与文化: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与价值观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
人们需要树立一种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并通过文化形态的传承和创新来加强人与自然的融合。
4. 国际合作: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通过国际协议和合作机制来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
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

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摘要:在大力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进行深的思考。
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命题【1】。
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
人对生产力的共识——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就是一个证明。
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共识并不是我们人类的最佳理念。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作一审视。
那么,人与自然关系究竟如何定位,我们应从人类和各国的历史和实践中得到启示【2】。
以下就针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做以下简要分析分析。
关键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命题,应是二元论,而不是一元论。
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历史告诉我们,现实与我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因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元论是人类以主人自居的主人论,其结果就是把自然当作奴役的对象,把自然看作无生命状态的客观实体。
以人为本一元论的先进性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提出的的命题,但是,并不是说以人为本的一元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证明。
以自然为本,并不是说人类就是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有所作为。
因为客观规律是改变不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提倡并遵从以为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二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必须是坚持以自然为本。
否则,其结果就是自然对人类社会无穷无尽的无情报复,一直到毁灭人类自身为止。
二、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命题,是伙伴是朋友,而不是主人或仆人。
以主人自居,仆人自居,还是以伙伴相处,朋友相处,是确立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又一个基本课题。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停留在不是主人就是仆人这样的一个层面,始终没有超出这个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如何实现和谐,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①。
下面就针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环境污染和谐发展自然规律
当年阿姆斯特朗在登陆月球时,回头望了望地球,他说他不知地球原来这么的美丽动人。
地球已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短短的只出现了几千年,却几乎摧毁了她的美貌。
地球,是美的,但在人类文明日渐蓬勃发展的同时,她渐渐凋零了。
人与自然太微妙了,曾经不知道大自然的强大,当我看过电影《正负2度C》的时候,我惊呆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竟然是这么的不堪一击,例如,人口的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这会导致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②。
我们人类又能阻止得了这一切的发生吗?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保护、预防、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地球,改善大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演化一直是自然过程。
在人产生并且从自然中相对独立出来之后,人类活动开始干预自然,自然过程中加入了人为因素,并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还是自主的实体;既受控于自然,也在改造着自然。
1.1自然对人的影响
自然及其演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首先,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创造了人,也改造了人。
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出现,都是自然发展、演化的结果。
此外,自然环境还影响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国家统一、语言分界、建筑、绘画等。
最后,自然的变化一般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年、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显现出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的演变是一个慢变量。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人离不开自然界”③,就现今人类社会而言,自然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自然固有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人类只有不断地认识自然,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水平,才可能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接受自然的挑战。
1.2人对自然的影响
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中,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受制于自然,同时又给自然以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深刻。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也基本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施加积极的建设性影响,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并创造新的更适合人类生活的人工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是对自然产生消极的破坏性影响,使原有的“自然平衡”失调。
例如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资源匮乏等生态破坏,以及由于大量废弃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2、中国当前人与自然存在问题
2.1生态道德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道德教育体系
中国生态教育起步晚,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将环境教育纳入小学和初中教育之中。
而在教育理论界,是在近十年才提出对环境讲道德的问题。
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但是,环境教育大都停留生态知识和技术的传授,理论多实践少,极其缺乏对生态道德的情感唤醒。
于是,常常出现教育与实际脱节,学、做两层皮的现象,爱护保护环境的实际效果差。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明确思想政治课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没有深入探讨生态道德在现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也可以说是生态道德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道德教育体系。
2.2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局限
人们还没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虽然,中央在2001年就颁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但是,人们对社会公德的认识还只是局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领域,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没有深刻认识。
许多人还停留在“人必胜天”、“自然属于人类”等以人类为中心的错误理论的幻像中。
2.3人们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
当今的生态环境危机使人类意识到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还需要重新思考一些问题:如人天关系需要重新认识,科技的作用需要重新界定,社会发展规律需要重新探究,对人的本质、如何生活等哲学问题更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类自身有认识误区,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还不能盲目迷信科学技术。
2.4有关生态文明有关道德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得力
由于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法律管理等中还缺乏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有关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落后于一些行为,加之管理、执行过程中又往往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是惩处不及时等现象,致使对生态文明道德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得力。
3、人与自然怎样实现和谐发展
3.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社会发展观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
实践已充分表明,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典型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教训极其惨痛,代价极其昂贵。
在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在再走过去的老路,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搞好胜生态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3.2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其一,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
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即必须认识到: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三,加强生态法制教育。
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社会法制的保障。
3.3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谋发展
建立生态文明,就必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消费之路;就必须在
全社会培养环境伦理和道德,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
小结
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正从冲突走向和谐,环境保护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我们对此应报以谨慎的乐观态度,相信人类自身的智慧。
在未来社会里,我们应选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
人生天地间,和谐相处是终极目的。
在未来社会里,人类应该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
因为人也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终究不是“人定胜天”的。
人类可以充分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努力按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但永远不能征服自然。
参考文献: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P83)
2、《宜宾学院学报》试析科技、人与自然谢周庆2004(6)
3、《环境伦理学》余谋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