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2000(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00法硕联考综合课考试试题—法制史

2000法硕联考综合课考试试题—法制史

2000法硕联考综合课考试试题—法制史一、填空题(本题共2题、4空,每空1分,满分4分)夏商统治者在君权神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______和_______的神权法思想。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制度的形成,标志着封建特权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1.“质剂”是西周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

()2.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3.历史上有名的汉律60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和《约法三章》。

()4.自唐律开始,中国法律就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制度。

()5.“五朝会典”是指《唐六典》、《大明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

()6.《大元通制》是元英宗时期制定的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7.明朝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加重了对伦理教化方面犯罪的处罚。

()8.1906年,清政府改刑部为法部,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宪法文件是《中华民国宪法》。

()10.1934年1月,工农民主政权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修改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条文。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满分8分) 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称为() A.五过B.五听C.五刑D.五善2.秦朝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A.家罪B.公罪C.公室告D.非公室告 3.明朝创设的耻辱刑是() A.充军B.发遣C.枷号D.廷杖 4.在抗日民主政权后期制定的各种宪法性文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B.《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5.唐朝中央司法审判机关为() A.大理寺 B.御史台 C.刑部 D.法部 6.清政府在1911年。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0一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0一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0一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中国法制史试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0一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中国法制史试题2001年7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均台是朝监狱的代称。

2.炮烙是朝处决死刑的一种方法。

3.西周时期把判处死刑的犯人交去执行。

4.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国。

5.“盗徙封”罪规定在律里。

6.汉初刘邦命萧何制定《律》。

7.南朝齐武帝永明七年制定《律》。

8.唐朝对案件起诉一般有种方式。

9.“盗贼重法”创立于朝。

10.雍正五年颁布的法典叫《》。

11.“保安处分”规定在刑法里。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年在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

13.《太平刑律》是的刑事法规。

14.北洋政府改《大清新刑律》为《》。

15.南京国民政府的“五五宪草”公布于年。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填在提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周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叫()。

A.大司寇B.士C.廷尉D.大理2.春秋时期继郑国公布成文法之后,又一个诸侯国公布成文法的是()。

A .楚国 B.晋国C.齐国D.鲁国3.战国时期在秦国变法时改“法”为“律”的是()。

A.苟子B.韩非C.商轶D.吴起4.晋武帝时颁布的晋律又称()。

A.大业律B.贞观律C.武德律D.泰始律5.中国古代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A.大统式B.至元新格C.元典章D.宋刑统6.成吉思汗时期将其训令写成的法规叫()。

A.风宪宏纲B.至元新格C.大札撒D.大元通制7.太平大国时期《资政新篇》的作者是()。

A.洪秀全B.洪仁轩C.陈玉成D.韦昌辉8.抗战时期民主政权在监狱管理方面创造了丰富经验的是()。

A.党鸿奎B.马锡五C.王友才D.李大名9.《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于()。

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50年10.清末《内阁官制》公布于()。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附答案)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附答案)

2002-2008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来源:(2003年)6.《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答案:D解析:《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故D不准确。

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故A是准确的。

《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

故B准确。

《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故C准确。

7.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

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答案:D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等五编,故A正确。

其中,总则、债、物权三编由松冈正义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

故B正确。

而亲属、继承两编则由修订法律馆会同保守的礼学馆起草,其制度、风格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许多封建法律的精神。

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故C正确。

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仅2个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的腐败统治随即迅速崩溃。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第一节: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1.请简述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是如何发展的?古代中国法制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

在部落社会中,人们通过习俗和规则来维持社会秩序。

随着社会的演进,人们逐渐根据实际需要和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初步的法制体系。

随着王国的兴起,各国在法律制度上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管理,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

二、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律制度1.在封建社会时期,哪些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封建社会时期,以下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家族法:以家族和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法律规范。

•家法:以家族为单位,通过家族族长或族规来管理家庭内事务。

•刑法:对于犯罪行为和刑罚进行规范和制度化。

•土地法:对土地的使用、转让和继承等进行规定。

•官僚制度:规定了官员的任免、权力范围和责任等方面。

三、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1.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近代中国法制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户口制度的建立:明确每个人的身份和居住地,为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便利。

•宪法的出现:确立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方式和职权范围,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新刑法的制定: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目标,对犯罪行为和刑罚进行规定。

•民法典的编纂:对个人、家庭和财产等方面的权益进行规范和保护。

•法院系统的建立:确保司法独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节: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一、重要事件1.辛亥革命对中国法制史的影响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法制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实现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制度,实行了宪政、议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改革,为现代法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要人物1.请列举三位对中国法制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并简要描述其贡献。

•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汉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促进了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法制史2000(含答案)

法制史2000(含答案)

法制史专业试卷(2000年)一、名词解释。

(25分,每题5分)1.九章律[解答] 是汉朝法典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汉朝根基基本稳定之后,为适应管理国家,调节整个社会生活的需要,汉初统治者即开始了全面的立法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相国萧何作的《九章律》。

《九章律》是在吸收秦律有用部分的基础上斟酌损益而成的,以《法经》中盗、贼、囚、捕、杂、具六篇为基础,增加户、兴、厩三篇,合为九篇,故称为《九章律》。

《九章律》构成了汉律的核心和骨干。

2.《唐六典》[解答] 是唐玄宗时期制定的记载当时国家行政制度的重要文献。

《唐六典》的制定,是继《永徽律疏》之后唐朝立法的又一重大成就。

《唐六典》共30卷,分为理教礼政刑事六部分,主要内容是关于国家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以及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俸禄、退休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可以称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行政法典。

《唐六典》的制定对于此后各朝的行政体制和行政立法有重要影响。

3.审刑院[解答] 是宋神宗以前为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而增设的中央审判机关。

设知院事为长官及详议官6人。

凡是上奏案件先交审刑院备案,后交大理寺复核,之后再返回审刑院详议并奏请皇帝裁决。

审刑院实际上是代表皇帝加强对司法审判的控制,是加强皇权的表现。

4.秋审[解答] 是中央司法机关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制度,因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

具体是每年秋天由六部长官、大理寺卿、都御史、通政史及小三司等审理地方上报的绞、斩监候案件。

处理结果分四类:情实、缓决、可矜和留养祭祀。

秋审是会审的形式之一,是封建社会晚期皇权控制的审判制度日趋完备的表现,客观上起到了慎刑恤杀的作用。

秋审被称为国家“大典”,以标榜“慎刑”。

5.天坛宪草[解答] 即《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

因宪法起草委员会主要在北京天坛祈年殿进行起草而得名。

它采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确认了民主共和制度。

总的看来,《天坛宪草》体现了国民党等在野派势力企图通过制宪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意图。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蚩尤B.皋陶C.共工D.黄帝2.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B.商C.周D.秦3.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肉刑B.夏政C.禹刑D.五刑4.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蒙士B.大理C.大司寇D.小司寇5.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九牧B.九州C.九鼎D.九洲6.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B.《左传》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世袭制C.爵位世袭制D.总通世袭制8.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B.商C.西周D.秦朝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B.《左传》C.《尚书》D.《竹书记年》10.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1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13.《五刑》又称为()。

A.汤刑B.甫刑C.赎刑D.正刑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B.《尚书.尧典》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夏朝B.西周C.春秋D.商朝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商王B.贵族C.卜者D.掌戮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2000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24分)
1.九刑
[解答] 《九刑》是西周刑书的统称。

《左传)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九刑》是周初制定的一部刑书,因共有9篇而得名。

(一说因周朝法律有九种刑罚而得名,九刑即墨、劓、荆、宫、大辟、流、赎、鞭、扑)。

《左传》记载“在九刑不忘”。

《史记)则说:“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年不用。

”可以认为“九刑”这部不公开的刑书在西周适用时间较长,没有作大的修改。

2.禽兽行
[解答] 这是一种与儒家伦理完全悖逆的犯罪,被汉代视为重处大罪。

汉朝把家族亲屑间乱伦的性犯罪作为重罪而处死刑,其罪名称之为“禽兽行”。

实际上是后来“十恶”中“内乱”罪的先导。

而它从本质上是汉代婚姻家庭立法对三纲”、“五常”的维护,是汉朝法律开始儒家化的一种体现。

3.保辜
[解答] 保辜是在唐朝实行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为准确判断斗殴所造成的伤害结果而建立的。

在被伤害人伤情未定的情况下,给予一定期限,责令加害人为伤者治疗,限满之日依被害人伤情,论断加害人刑事责任。

保辜制度适用于殴伤,凡有殴、伤,各须保辜。

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有因、果关系就能适用。

凡保辜先立辜限,辜限长短,视殴伤手段、后果的轻重而定。

伤害越重,辜限越长。

辜限内被害人死亡,则依杀人罪论处;在限外死者或虽在限内而因他故死者,为无因果关系,各依本殴伤法论处。

它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另一方面可使加害人积极减小损失,对减轻犯罪后果、缓和社会矛盾起了良好作用,是一项重要而合理的法律制度。

4.六赃
[解答] “六赃”是唐朝法律中规定的6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唐律为惩治官吏贪赃枉法,在唐律律首没“六赃”的罪名予以重惩。

“六赃”即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及作赃。

其中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及坐赃主要用于惩罚贪赃官吏;而强盗、窃盗则惩治普通人侵害公私财物的行为。

其中“受财枉法”指官吏收受当事人贿赂而为其曲法枉断,开脱罪责。

受财不枉法指官吏虽受当事人财,但判断不曲法的行为。

受所监临财物即主事;官员私受所部吏员及百姓财物。

坐赃是指监临主司以外的其他官吏“因事受财”构成的犯罪。

5.刑名幕吏
[解答] 刑名幕吏,简称刑幕,指的是作为各级官吏帮办的胥吏、幕友,他们本身并非朝廷命官,没有任何权力,但是从清代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他们无所不在,把持了司法审判大权其中“吏”为胥吏,为衙役和书吏。

“幕”为幕友,是清代官府中特殊阶层,由于刑名幕友熟悉律例,能够代替地方官统管一切民事刑事案件,所以操纵了各级官府的司法大权。

清代司法审判中幕吏专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清代以八股取士,科举、捐纳出身的官员不懂律例;另则清代引例置律,有新例置旧例,例条繁多,委成为具文,导致谙熟习惯和条例的幕吏专权:再则,高度集中的皇权,带来了物极必反的效藕权力的流逸反而造成专制权力的失控。

6.中央审判所
[解答] 中央。

审判所是在中华民国初期制眉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规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