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
大学必修中药学课程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主诉:患者从1963年起开始患神经衰弱,常 心烦耳鸣,失眠多梦,长期服安眠药。1974 年后病情加重,情志易波动,喜悲伤欲哭。 1976年2月26日因与他人争执,病情恶化,精 神失常,狂躁不安,急送精神病院,诊为“精 神分裂症”,住院治疗半年。
诊查近半月来出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语 无论次、沉默痴呆、哭笑无常等症状;胸胁胀 满不舒,不思饮食,平素多痰。舌质淡、苔白 腻,脉弦滑。
2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痈 疽流注,痰阻经络的关节肿痛, 肢体麻木
1燥湿痰、祛风痰而止痉止痛, 用于风痰证和破伤风。
2解毒散结,用于瘰疬痰核, 毒蛇咬伤。
1 长于燥湿化痰,为治寒痰、湿痰要 药。
2善祛风痰而止痉,用于风痰证和破 伤风
3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痛。毒 蛇咬伤。
4用治肿瘤
严x x,女, 37岁。
禹白附 辛甘温,有毒。 归胃肝经。
一功效 化痰,息风止痉, 止痛解毒散结
二应用 三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
燥烈。生品不内服。
白芥子 辛温,归肺胃经。
一功效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消肿止痛
二应用 三 使用注意 本品耗气伤阴,
对粘膜有刺激作用。用量不宜 过大。
旋覆花 苦辛平,归肺胃经。
一功效 降气化痰 二应用 1 降气化痰,止咳喘.用于痰多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 厚朴 苍术 苏叶 茯苓 生姜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 吞咽不下,胸隔满闷,或咳或呕, 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王 X X,女, 37岁,住北京西城区。
1994年 8月 29日初诊。
患者性格内向,素日寡言少语,喜独处而不 善与人交往,
20种化痰药与13种止咳平喘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33种化痰止咳平喘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彩图1化痰药半夏半夏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2化痰药天南星南星、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分布区域1、天南星分布河北,河南、广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2、异叶天南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江苏、讧西、湖北、四川、陕西等地。
3、东北天南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为植物天南星科,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3化痰药制白附子制白附子分布区域分布于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的炮制品4化痰药芥子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分布区域1、芥菜:原产中国,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
2、油芥菜:原产关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十字花科植物芥菜及油芥莱的种子。
5化痰药瓜蒌乐清、老鸦瓜分布区域1、栝楼: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2、中华栝楼: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江西、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北部。
道地产区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浙江、山东、江苏等地。
葫芦科属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
6化痰药川贝母虻、黄虻、莔、贝母、勤母、药实分布区域1、川贝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暗紫贝母:分布于四川、青海。
3、棱砂贝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
4、甘肃贝母: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
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
7化痰药浙贝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分布区域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和湖南。
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道地产区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于浙江鄞县。
此外,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产。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

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常合知母、浙贝母、银花、鱼腥草。
2.胸痹胁痛。常合薤白、半夏、枳壳。
3.乳痈初起。常合蒲公英、连翘、陈皮。
4.肠燥便结。合火麻仁、桃仁。单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热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 瓜萎皮6-12克 瓜萎仁6-15克 瓜萎霜6-15克。
苦杏仁
《本经》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杏之成熟种子。
别名:衡儿,北杏仁。
处方用名:苦杏仁,杏仁,光杏仁。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与应用:1.风热咳嗽。伍用桑叶、薄荷 .
2.肺热咳嗽。合用桔梗、黄芩、芦根。
桔梗
《本经》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
别名;包袱花、梗草、白药。
处方用名:桔梗、苦医学教育 网原创桔梗、白桔梗、津桔梗。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宣肺祛痰、排脓。
主治及应用:
1.咳嗽痰多。风寒咳嗽合用荆芥、防风、苏叶;内热咳嗽合桑叶、菊花、牛蒡子、前胡。
参考资料:
成分:主要含生物碱。
药理研究:
百部能减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奏镇咳之效。对人型结核杜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等多种杆菌有抑制作用,对体虱、头虱有毒杀作用。
紫苑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苑的根茎及须根。
别名:青苑。
处方用名:紫苑、炙紫苑、紫苑茸。
2.各型咳嗽。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均中应用之。
3.灭虱杀虫。蛲虫病,以百部30-50克煎取浓30-50ml,每晚保留灌肠一次;头虱、体虱,20%百部醇浸液成50%水浸液涂摸。此外,对阴道滴虫也有杀灭作用。
呼吸科中医科普:清肺,化痰止咳的中成药,一文汇总,收藏备用

呼吸科中医科普:清肺,化痰止咳的中成药,一文汇总,收藏备用清肺十八味丸成分:石膏、人工牛黄、红花、檀香、降香、拳参、人工麝香、黑云香、草乌叶、诃子、木香、银朱、甘草、北沙参、沉香、肉豆蔻、苦参、蒜炭。
适应症:清热,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
清肺抑火胶囊成分:黄芩、栀子、黄柏、大黄、苦参、天花粉、知母、桔梗、前胡。
辅料为玉米淀粉。
适应症:清肺止咳,降火生津。
用于肺热咳嗽、痰涎壅盛、咽喉肿痛、口鼻生疮、牙齿疼痛、牙根出血、大便干燥、小便赤黄。
清肺止咳丸成分:柯子(去核)、毛柯子(去核)、余甘子(去核)、藏木香、木香、木香马兜铃、天竺黄、紫草茸、藏茜草、紫草、高山辣根菜、翼首草、力嘎都。
适应症:清热止咳,利肺化痰。
用于扩散热,陈旧波动热引起的肺炎、肺脓肿,感冒咳嗽、胸部疼痛、咯脓血。
牛黄清肺散成分:人工牛黄、茯苓、川贝母、白前、沉香、黄芩、胆南星、水牛角浓缩粉、百部(制)、清半夏、石膏、冰片。
适应症:清肺化痰,消炎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痰涎壅盛,胸满喘促。
儿童清肺丸成分:麻黄、炒苦杏仁、石膏、甘草、蜜桑白皮、瓜蒌皮、黄芩、板蓝根、橘红、法半夏、炒紫苏子、葶苈子、浙贝母、紫苏叶、细辛、薄荷、蜜枇杷叶、白前、前胡、石菖蒲、天花粉、煅青礞石适应症:清肺,解表,化痰,止嗽。
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景天清肺胶囊成分:红景天、石灰华、桔梗、甘草。
适应症:清热利肺,祛痰止咳。
用于痰热阻肺所致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小儿清肺化痰颗粒成分:麻黄、石膏、苦杏仁、前胡、黄芩、紫苏子(炒)、葶苈子、竹茹。
适应症: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小儿肺热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喘。
小儿清肺八味丸成分: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拳参、北沙参、胡黄连、檀香、麦冬。
适应症:清肺热,止咳定喘。
用于小儿肺热,发烧,咳嗽,气促,瘟疫热盛。
清肺宁嗽丸成分:黄芩、桔梗、天花粉、枳壳(麸炒)、桑白皮(蜜炙)、浙贝母、知母、百部、麦冬、苦杏仁、前胡、甘草、橘红适应症:清肺、止咳、化痰。
内科常用中成药--祛痰剂、止咳平喘剂

散
寒止Biblioteka 咳剂通宣理肺丸
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9
杏苏止咳颗粒
宣肺散寒,
止咳祛痰
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苦杏仁、陈皮、紫苏叶、桔梗、前胡、甘草。
10
15
强力枇杷露
清热化痰,
敛肺止咳
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
16
润
肺
止
咳
剂
养阴清肺膏
养阴润燥,
清肺利咽
阴虚燥咳,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
17
二母宁嗽丸
25
纳
气
平
喘
剂
苏子降气丸
降气化痰,
温肾纳气
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
炒紫苏子、厚朴、前胡、甘草、姜半夏、陈皮、沉香、当归。
26
七味都气丸
补肾纳气,
涩精止遗
肾不纳气致的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醋五味子、山茱萸(制)、茯苓、牡丹皮、熟地黄、山药、泽泻。
27
固本咳喘片
19
发
表
化
饮
平
喘
剂
小青龙合剂
解表化饮,
止咳平喘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化痰止咳平喘药总结

多
辛
苦主
,治
温 化 寒 痰 药
性寒
多 温
痰 、
燥湿
,痰
主 归
证
肺
、
脾
、
肝
经
主页 首首页页
半夏
善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为止呕要药 消痞散结 梅核气、瘿瘤、胸痹
天南星
为治寒痰、湿 痰要药
祛风止痉:善祛经络风痰 中风、癫痫
外用:散结消肿
白附子
内服: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外用:散结消肿
引药上行头面, 善治头面部风痰。
前胡 兼治风热咳嗽
主页 首首页页
退出
味 甘 、 苦 、主 清咸 治 化, 热 热性 痰 痰寒 、 药凉 燥 ,痰 归 肺 脾 心 经
天竹黄 兼开窍,治神昏 礞石 为治顽痰要药 海浮石
海蛤壳 海藻
软坚散结 治各种浅表组织肿块
昆布
胖大海 泡服为主的利咽开音药
主页 首首页页
退出
味
多
辛
、
苦
止 咳 平 喘 药
、 甘 , 性 或 温
或
寒
,
归
肺
功 效 止 咳 平 喘 。 主 治 咳 嗽 、 喘 息
经
杏仁 紫苏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葶苈子 白果 桑白皮
枇杷叶
润肠通便
偏润肺止咳 偏降气化痰
润肺止咳
杀虫 善于止咳 善于祛痰
善于平喘
平喘力最强,兼能泻水
广泛用于各种原因所致 咳嗽痰多气喘 力缓,兼能清肺热
兼清肺热,降逆止呕
旋覆花 白前
降气化痰止咳 用于咳嗽痰多兼喘
降逆止呕 用于各种呕吐 配代赭石 包煎
善于化痰,可治各种病因 引起的痰证
常见的化痰止咳平喘药有哪些

常见的化痰止咳平喘药有哪些关于《常见的化痰止咳平喘药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信大伙儿针对止咳化痰止咳平喘的药品肯定是不容易生疏的吧,止咳化痰止咳平喘药是我们普遍的一类药品,止咳化痰止咳平喘的类型有很多,我们在挑选止咳化痰止咳平喘药物的情况下要依据本人的具体情况作出恰当的分辨才行,自然假如针对药理学并不是很掌握,最好是還是咨询技术专业工作人员,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普遍的止咳化痰止咳平喘药有什么。
苓甘五味姜辛汤生产成分疫苗薏苡仁四两(12g),甘草三两(9g),炮姜三两(9g),细辛三两(5g),五味子半升(5g)。
生产主冶疫苗寒饮咳嗽。
咳嗽有痰量多,清稀色白,胸隔很慢,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清气化痰丸生产成分疫苗茯苓去白、甜杏仁去皮尖、枳壳麸炒、柴胡酒炒、瓜蒌仁除油、薏苡仁各一两(各30g),胆南星[2] 、制半夏各一两截(各45g)、生姜水为丸。
生产主冶疫苗痰热咳嗽,咳嗽气喘,血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短呕恶,心烦不宁,舌色红,苔黄腻,脉滑数。
滚痰丸生产成分疫苗大米酒蒸、片柴胡酒清洗各八两(各15g),沉香木一两(2g),礞石一两捶碎,同焰硝一两,放进小砂罐里盖之,铁丝缚定,盐泥固济,晾干,火煅红,候冷取下(3g)。
生产主冶疫苗实热老痰证。
颠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嗽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病,或口眼肠蠕动,或失眠,或梦寐怪异之状,或关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心烦,大便不通畅,舌苔黄厚,脉滑数强有力。
贝母瓜蒌散生产成分疫苗贝母花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蜂花粉、薏苡仁、桔红、橘梗各八分(各2.5g)。
生产主冶疫苗燥痰咳嗽。
咳嗽呛急,血痰难受,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蒿芩清胆汤生产成分疫苗青篙6克,竹茹9克,法半夏5克,赤茯苓9克,柴胡9克,枳壳5克,碧玉散9克(或用:长石6克甘草1克青黛3克)。
生产主冶疫苗少阳寒湿,痰浊内电阻。
证见热寒如疟,寒轻热重,口苦口臭膈闷,吐酸苦口水,或呕黄粘涎,甚或作呕呃逆,胸胁撑胀,舌色红,苔白腻,脉滑数。
临床医师常用袪痰止咳平喘药用法用量

临床医师常用袪痰止咳平喘药用法用量1、氨茶碱 0.25+ N.S 100-250ml i.v.drip 0.25/支解痉(一次不超过0.5,一天总量不得超过1克,不宜用于心率失常、AMI、低血压、心衰者)2、多索茶碱 0.2+ N.S 250ml i.v.drip q.d/q12h3、多索茶碱 0.2+ 氢化可的松 100mg+N.S 250ml i.v.drip q.d/q12h(用于慢支喘息急性发作等)4、普米克都保喷剂一碰 tid-qid 福莫特罗(长效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2分钟后起效5、舒利迭早晚各一喷沙美特罗替卡松(长效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15分钟后起效6、沐舒坦针 30mg i.v bid/tid 15mg/支7、沐舒坦片 30mg p.o tid8、复方甘草合剂(棕色合剂) 250ml/瓶 10ml tid (止咳)9、惠菲宁(美敏伪麻口服液) 10ml p.o tid (止咳) 100ml/瓶10、顺尔宁片(孟鲁司特咀嚼片) 10mg q.n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炎祛痰11、α-细辛脑 16mg+ N.S 250ml i.v.drip q.d 祛痰12、必嗽平片 8mg tid 8mg/片盐酸溴已新粘痰溶解药13、痰热清 20ml +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中成药针剂10ml/支14、沙丁胺醇(舒喘灵) 2-4mg tid 4mg/片15、克咳胶囊 3粒 bid 0.3×1粒2/盒16、舒弗美茶碱缓释片成人口服250~500mg/次 q12h 饭后服用,服时不宜嚼碎。
17、常用雾化处方(1)N.S 3ml+ 爱全乐雾化液 2ml +沐舒坦 15mg 雾化吸入(2)N.S 3ml+ 爱全乐雾化液 2ml +布的奈德雾化吸入剂2ml (3)N.S 5ml+异丙肾上腺素0.2ml+地塞米松5mg 氧气雾化吸入(4)N.S 5ml+沙丁胺醇0.4mg+布的奈德2ml 氧气雾化吸入18、常用止咳化痰中成药(1).风寒咳嗽常表现为咳嗽、痰稀白或有泡沫、喉痒,伴有风寒感冒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txt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
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大多辛、苦、甘。
辛能开郁散结;苦能降气平喘;甘能润肺止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医学教育网原创器,故本类药物主要归肺脾两经。
接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本类药物伍用时,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药;虚劳咳喘者合补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强烈温燥化痰药;麻疹初起者不宜温敛止咳之品。
半夏《本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
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1.寒性湿痰咳喘之证。
常伍用陈皮、茯苓、甘草等。
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
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
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
常合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
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有临时降压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有祛痰、镇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别录》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处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及应用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
常合知母、浙贝母、银花、鱼腥草。
2.胸痹胁痛。
常合薤白、半夏、枳壳。
3.乳痈初起。
常合蒲公英、连翘、陈皮。
4.肠燥便结。
合火麻仁、桃仁。
单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热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瓜萎皮6-12克瓜萎仁6-15克瓜萎霜6-15克。
参考资料;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机酸、树指、糖类脂肪油等。
萎仁含脂肪油。
药理研究;瓜萎及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醇提取物有抗癌作用。
附:天花粉天花粉亦称花粉或瓜萎根。
性味:甘、酸、寒。
功能:清肺化痰,养胃生津。
主治及应用:1.肺热咳嗽,肺虚咯血。
合麦冬、生地、天冬等伍用。
2.热伤津液之口渴。
常合山药、五味子、黄芪伍用。
贝母《本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鳞基。
根据产地,性状不同,分为川母及浙贝母。
别名:川贝、浙贝,元宝吐,板贝。
处方用名:川贝母、浙贝母、象贝母。
药用部分;地下球形鳞茎。
性味: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
归经:入肺、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散结开郁。
主治及应用:1.痰热咳嗽,合知母。
川贝有甘凉润肺之性,故用于肺虚之咳,痰少咽燥,与沙参、天冬、麦冬合用。
2.瘰疬、疮痈肿毒、乳痈、肺痈。
以浙贝为佳,合用玄参、牡蛎、夏枯草疗瘰疬;合连翘、蒲公英、天花粉治疮痈乳疾;伍苇茎、苡仁、冬瓜仁、鱼腥草疗肺痈。
用量:川贝1-15克,研末冲服,一日三次,浙贝3-9克,煎服,也可研末冲服,每次1克,一日三次。
禁忌:反乌头。
寒痰、湿痰不宜用。
参考资料;成分:川贝和浙贝均含贝母碱、去氢贝母碱及多种生物碱。
此外,浙贝母含浙贝母甲、乙生物碱。
药理研究:浙贝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著收缩。
且有兴奋子宫平滑肌及降压作用。
川贝母碱降压作用较持久。
桔梗《本经》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
别名;包袱花、梗草、白药。
处方用名:桔梗、苦医学教育网原创桔梗、白桔梗、津桔梗。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宣肺祛痰、排脓。
主治及应用:1.咳嗽痰多。
风寒咳嗽合用荆芥、防风、苏叶;内热咳嗽合桑叶、菊花、牛蒡子、前胡。
2.咽痛音哑。
桔梗能开提肺气,肺气得宣,则音自扬。
常合牛蒡子、射干、蝉衣等。
3.癃闭、水肿。
桔梗理肺而通诸气,肺气宣通,闭遏自畅。
故常于利湿通淋、温阳化气剂中应用,以治癃闭、小便不畅、水肿诸证。
4.肺痈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桔梗祛痰又善排脓,与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鱼腥草同用,以奏祛痰排脓之效。
用量:3-10克。
禁忌:阴虚火旺、久咳、麻疹不发者不宜应用:胃溃汤,咳血者,以防刺激胃粘膜、升提太过而不宜用之。
参考资料:成分:含桔梗皂甙、桔梗酸A、B、C、桔梗糖及微量生物碱。
药理研究: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与桔梗皂甙抑制中枢有关,小剂量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并能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多,使痰稀释易咳出。
苦杏仁《本经》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杏之成熟种子。
别名:衡儿,北杏仁。
处方用名:苦杏仁,杏仁,光杏仁。
性味;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与应用:1.风热咳嗽。
伍用桑叶、薄荷.2.肺热咳嗽。
合用桔梗、黄芩、芦根。
3.喘息多痰。
风寒喘咳者合麻黄、甘草;风热咳喘者合桑叶、菊花;燥热喘热者伍桑草。
4.津枯血少便秘。
配火麻仁、桃仁、当归。
用量:3-10。
禁忌:肺虚咳喘者忌用。
参考资料;成分:含苦杏仁甙、苦杏仁甙酶和脂肪油。
苦杏仁甙经酶或酸水解产生氢氰酸等。
药理研究: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
过量易中毒,中毒时民间用杏树内皮60克水煎服以解毒。
本品含有约50%脂肪油,故有通便作用。
百部《别录》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的块根。
别名:百部根。
处方用名:百部、炙百医学教育网原创部、蒸百部。
性味:甘、苦、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主治与应用:1.本品润而不燥,有较好的润肺止咳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故最宜用于肺痨咳嗽,常合黄芩、白芨、沙参、党参配用。
2.各型咳嗽。
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均中应用之。
3.灭虱杀虫。
蛲虫病,以百部30-50克煎取浓30-50ml,每晚保留灌肠一次;头虱、体虱,20%百部醇浸液成50%水浸液涂摸。
此外,对阴道滴虫也有杀灭作用。
用量:6-9克,结核病用量20-30克,外用适量。
禁忌:大便溏泻者慎用。
参考资料:成分:主要含生物碱。
药理研究:百部能减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奏镇咳之效。
对人型结核杜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等多种杆菌有抑制作用,对体虱、头虱有毒杀作用。
紫苑《本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苑的根茎及须根。
别名:青苑。
处方用名:紫苑、炙紫苑、紫苑茸。
药用部分;干燥根茎及须根。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入肺经。
功能:化痰止咳。
主治及应用:紫苑温而不热,润而不燥,为止咳化痰要药,主治咳嗽,不论内伤、外感、寒热咳皆宜。
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者配桔梗、甘草、远志;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者伍款冬花、百合、川贝、麦冬同用。
用量:3-10克。
参考资料:成分:含紫苑皂甙、紫苑酮、槲皮素等。
药理研究:紫苑皂甙、槲皮素能显著增加呼吸道分泌,使痰液稀释,容易咯出。
故有祛痰、镇咳作用,并能兴奋心肌,且有利尿作用。
款冬花《本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款冬花的花蕾。
别名:冬花、款冬。
处方用名:款冬花、冬花。
药用部分;款冬花未开放时的花序。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经。
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主治与应用:1.肺寒痰多及肺虚久咳。
冬花温润不燥,为止咳化痰、润肺下气之良药。
有邪可散,散而不泄,无邪可润,润而不寒。
伍紫苑。
2.外感咳嗽、不论寒咳或热均可用之。
常合杏仁、桔梗、前胡及解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