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超高层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特点及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特点及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特点及设计要点摘要:超高层建筑已经出现的很多,但是每个建筑又不尽相同,在设计时由于地区的差别、设计理念的差异,设方案又各不相同。

一个优秀的设计,无论在方案设计还是在施工图设计时,都应当既要取先进工艺,又要量体裁衣,才能够能够做到既降低工程投资,缩短施工周期,又做到质量可靠运行有效。

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某超高层建筑工程实例,对其通风空调系统特点及设计要点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引言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超高层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超高层建筑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不仅使建筑结构中内区冷负荷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还降低了投资,缩短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总施工面积为11852m2,总施工高度为186m,主楼地上位塔式楼结构,共36层,总高度为148.8m,北裙房和东裙房采用5层办公楼设计,设计抗震等级为6级,文章以此工程为例,对超A层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特点和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2.工程特点该项目是一个功能多样化的超高层建筑,主要覆盖了停车、会议,办公,餐饮,公寓,避难层建设内容,工程结构较为复杂,对设计要求比较高。

因此在工程设计时,关于暖通的设计内容比较多:比如包括了换热站、冷却塔、组合式空调机组、水冷离心机组、风机盘管等起点为主机从而到末端的冷热水系统;同时也存在着人防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等;还有新风换气热回收及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等系统,设计难度较大。

3.设计要点3.1换热器选择在15层的设备转换层设置换热站,目的是解决15层以上的供热供冷问题。

因为一次水与二次水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就承压能力及未来的养护使用来说,最为合适的选择是管壳式换热器,但经过比较,在同等换热面积情况下,不绣钢板式换热器占用的体积与面积均小于管壳式换热器,因此,进一步的分析对比后,决定使用板式换热器。

在换热器的计算中,需要进行小温差换热计算。

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

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

根据建筑方的要求,1-7层商业用房 设置集中空调,仅夏季供冷,冬季不供暖。 8层以上设置集中空调,夏季供冷,冬季 供暖。
2. 冷热源
冷热源设于地下室,考虑到部分时段空调负 荷可能很低,冷源配置采用3大1小,大机组选用 制冷量1744kW的离心式冷水机组,额定负荷时效 率高,但负荷调节性能差,小机组选用制冷量为 676kw的螺杆式冷水机组,效率较离心式低,但负 荷调节性能好。热源采用单台制热量为1744kw的 燃油热水机组二台;冷冻水泵4台,夏冬季兼用, 根据负荷大小,夏季开启1-4台泵,冬季开启1-2 台泵;冷却塔采用3大1小、共四台低噪声冷却塔, 为减小噪声对周边及该工程的影响,冷却塔设于 主楼屋面。
(一)按朝向、内外分区
对于大型建筑物来说,周边区(进深6m左右的 区域)受到室外空气和日射的影响大,冬夏季空调 负荷变化大;内部区由于远离外围护结构,室内 负荷主要是人体、照明、设备等的发热,可能为 全年冷负荷。因此,通常格平面分为周边区和内 部区,对应于各区负荷变化特点分别进行空调。 周边区由于日射负荷随时间变化大,故常按东、 南、西、北等朝向分成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空调区。
二、室内空调设计参数
三、空调系统设计 1. 系统划分
该工程夏季空调冷负荷5267kW,冬季空调热 负荷3348kW。空调水系统采用双管制变流量一次 泵系统,空调水系统按空调区域功能分三大环路, 1-6层、7-10层、ll-25各为一环路。1层餐厅,2、 3层交易大厅、25层多功能厅为大风管低速送风系 统,其他区域均为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空调水系统承受水 压就越大。对于100m高建筑来说,静水压 力就达到1.0MPa左右。 • 水系统的承压能力是由机组设备、水泵、 管道及阀门的耐压能力来决定。 • 下表列出来空调设备、管道等的承压能力。

分析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原则

分析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原则

分析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原则2.摘要:我国建筑工程和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规模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加大超高层建筑工程能容纳更多的人,通过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数量就能分析出当地城市发展的现状。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合理的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设计,能确保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同时还能提升整体工程质量,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能源损耗的问题还要考虑正常运营的问题。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引言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紧张和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此人们提出了超高层建筑设计,超高层建筑设计可以将建筑空间延伸到上层和地下,以此节约资源。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求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和构思,在设计系统中,暖通空调系统一直是设计难点,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居住幸福度的高低和室内环境空间质量的高低,对此需要相关单位加强重视。

本文主要浅谈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具体阐述了超高层建筑的空调、通风、排烟系统的设计,在具体设计中也需要进行空调负荷计算、空调水系统分区、防排烟系统设计、空调控制系统设计和绿色节能技术设计等。

1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原则1.1节能减排的原则研究发现,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暖通空调系统能耗高,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绿色建筑目标,需要在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遵循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和评估现场的资源和能源,通过优化配置,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减少现场废弃物排放,确保环境良好。

1.2经济性原则在超高层建筑当中要对暖通空调进行设计时要遵循其设计原则,才能更加符合具体需求,在对暖通空调设计的过程中经济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经济性就是投入费用比较少回报率比较高,想实现暖通空调使用过程中满足环保、节能、稳定、同时投资费用少。

超高层建筑项目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项目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项目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分析摘要: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其内部功能日趋复杂多样。

多联机空调具有自控程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被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与常规水系统中央空调相比,多联机外机布置时需要考虑内外机高差、冷媒配管长度衰减等问题,应配合建筑外立面百叶美观度需求。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多联机空调;设计;分析引言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都十分巨大。

由于设计形式不同,每个建筑也会采用不同的空调设备,因而能耗存在较大差异,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些建筑在空调系统方面巨大的节能潜力,这就需要在设计时,比较各种方案,做出最优选择。

如果在设计的初期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全方位的评估各种设备的能耗量,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目前这已经成为改善大型公共建筑的重要法宝。

1概述1.1优化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空调的普遍使用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空调的大量使用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电力紧张、能源消耗大等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

同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节能减排的理念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对于暖通空调的节能优化已经是社会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进步,人们日常的办公和生活方式都呈现现代化的特征。

因此,在比较大型的建筑内部,暖通空调系统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之一。

对人们的生活、办公起到了很大影响。

并且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筑物日益增多。

但是,随着人们的活动增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严重的会伤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120m~620m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方案

120m~620m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方案

作为暖通设计人员,了解和掌握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和做好系统划分是设计好此类建筑的关键。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120m~620m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方案:(微课程-2)
依据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原则,可得到不同高度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竖向分
区方案:
1)系统高度在120m以下的建筑,水系统竖向可不分区,所有区域冷量由制冷机直供。

2)系统高度在120~240m的建筑,推荐采用下图a方案。

4)系统高度在330~410m的建筑,推荐采用下图c方案。

5)系统高度在410~620m的建筑,当建筑功能单一时,推荐采用下图d方案。

当建筑在竖向(上
段和下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区且各区需要独立管理时,推荐采用双能源中心方案,每个能源
中心供冷区域可按冷水机组直供和图a,b,c确定竖向分区方案。

6)系统高度超过620m的建筑,推荐采用双能源中心方案,每个能源中心供冷区域可按冷水机组直供和图a、b、c、d确定竖向分区方案。

图c和d方案也可采用一组高承压冷水机组,通过板式换热器供120m以下区域。

7)上图a、b、c、d推荐的竖向分区方案均为该方案能够达到的最大系统高度,当具体工程情况与推荐方案不同时,建议按竖向分区原则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8)空调热水系统竖向分区方案可参考空调冷水系统竖向分区原则。

上述竖向分区方案为原则性建议,在具体工程中,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方案还需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并结合相关标准、政策法规、施工工艺、施工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探析\摘要通过分析接触过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对照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分析暖通空调设计中常见问题,指出在当前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问题措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各地相继建起了高层及超高层商业建筑这些建筑物毫无例外地采用了空调系统,对于提高这些建筑物的档次来说,空调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但与此同时,建筑能耗也急剧增加,而且,这种趋势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非但不会缓解,还有加剧的趋向。

因此,如何使空调系统的设计更合理,更节能,已成为广大设计科研人员的迫切课题。

本文对空调系统设计中碰到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希望广大同行们提出更多的问题来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得出有益的结论。

1 采暖1.1供暖负荷计算由于现在住宅必须采用分户计量方式,所有采暖符号、负荷计算除应按《《高规》》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卧室、起居室和卫生间等主要居住空间的室内计算参数,应按照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20c;(2)应计算通过户间楼板和隔墙的传热量;(3)与邻室的温差,应按照60c计算。

采用地板传热时,按80c 计算;(4)除燃煤锅炉房外,不应考虑热源附加系数。

这几点应在原有设计规范的住宅计算负荷的基础上注意,不要遗漏或相混淆,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分户计量住宅的采暖负荷值。

有些设计中往往忽略上述几项,直接沿用过去的规范,没有真正消化新规范要求,以至使有些负荷计算偏差较大,造成使用上的困难。

1.2卫生间散热器的选择我们现在选用的散热器种类较多,但是在卫生间这种湿度较大的房间,若选用钢制散热器而未加强防腐措施就很不妥当,用不了几年散热器的串片就被腐蚀了,两根光管也会锈蚀严重。

所以,在这样湿度较大的场所,应选用铸铁散热器或铝制散热器。

1.3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的配置《《高规》》中规定,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应装设调节阀。

超高层商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超高层商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超高层商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1. 引言1.1 超高层商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重要性超高层商用建筑是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暖通空调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舒适度、效率和安全性。

在超高层商用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不仅需要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净化,还需要考虑到建筑外围保温设计、节能设计技术以及安全性设计要求。

超高层商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外围保温设计是影响暖通空调系统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大,外墙面积较大,如果保温设计不合理会导致能量损失增加,影响暖通空调的效果。

建筑外围保温设计必须考虑到隔热和保温材料的选择、外墙结构设计等因素。

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是超高层商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关键。

合理的空调系统设计可以有效控制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

还需要考虑到空调系统的能耗、运行成本等因素,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 正文2.1 建筑外围保温设计建筑外围保温设计是超高层商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寒冷地区,保温设计能有效减少建筑物热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和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暖通系统的能耗,降低暖通设备运行负荷,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常见的建筑外围保温材料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板、岩棉板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物对外界温度的依赖,提高室内舒适度。

在设计建筑外围保温时,需要考虑外墙结构、保温材料厚度、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等因素。

合理设计外围保温系统能够有效减少热桥效应,提高建筑整体的保温性能。

除了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建筑外围保温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结构和其他暖通系统的协调,确保整体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外围保温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超高层商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实现能源节约和环保目标。

2.2 建筑空调系统设计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是超高层商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和空气质量。

超高层建筑冷冻水系统方案设计探讨

超高层建筑冷冻水系统方案设计探讨

后, 决定在工程 中使 用了单一冷 冻水 系统 , 将整个 大厦 的空调
冷冻水系统划分为 4个独立 回路 , 层 以下裙楼两个独立 异程 8

式 回路 , 层 以上 的南北塔楼 两个独立的同程式 回路 。 8 根据设计 计算 , 选用 了 2 m扬程 、2 m / 冷 冻水泵 6台, 8 6 0 h 其中 5主 1 备
陈舒 萍 1 , 2
(. 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广东 广 州 5 3 ;2 140 . 0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 , 广东 广州 5 0 ) 1 0 6 0
【 摘 要 】 探讨在一座建筑高度17 3m的超高层建筑空 调冷冻 统设计中, 水系 针对建筑的特点, 单一 水系 技 采用 冷冻 统的
用 。塔楼部分经水力计算需 4 m : 2 H0扬程才 能达到要求 , 拟在 塔楼部 分的回路 中加 入 1 mH2 、 5 m3 4 0 40 / h的接力泵 3台 , 2主 1 备用。 工程 中考虑 到集 中管理且不 占用楼层空间 , 将设备设于
地 下三层 ,这样 只有 接力泵出 口至地面三 层间 的管道要 承受 1 k/m2 6 ge 压力 ; 其余各处均将在 1 k /m 以下。 6 gc 具体设计措施 有 : 1) ( 选用大管径的水管 , 以减小 水力 坡度 ; 2) ( 在裙楼部分
基本选 用大 风柜 , 根据 风柜位 置设置立管 , 直接连接 风柜 进 出
2 工程 概况
广 州珠江新城某 大厦是一座 以办公和商业 为主 的综 合性
超 高层建 筑 , 面以上 3 地 6层 , 由两栋 3 0层南北塔楼 、 6层裙楼
组成, 地下室 3层。 筑设计要求南北塔楼不设设备层 , 建 空调设
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设计探讨
一、前言
超高层建筑体型巨大,功能复杂,容纳人员众多,投资十分庞大。

超高层建筑绝不是普通建筑的拉伸或简单叠加,在一般建筑物中的一般问题,到了超高层建筑中都可能成为特殊问题,需要特别处理。

超高层建筑本身具备很多自然特性,对建筑设计造成较大影响:①负荷计算方面:随着建筑高度升高,大气透明度、太阳辐射强度亦增大,室外风速随着建筑高度递增,围护结构外表面放热系数加大;②随着建筑高度增加,空调水路系统设备及管件承压要求提高,须经过梯级板换方式把冷热水送至最高层;③性能化设计方面:随着建筑高度升高、层数增加导致疏散困难,对防排烟措施要求高,且建筑本身由于热压造成的烟囱作用较大,对空调通风、换气、排烟效果有影响。

在超高层建筑中,空调水系统分区及设备承压问题是超高层空调系统设计中须着重考虑的问题。

目前我国超高层建筑绝大部分水路系统的设计采用:在建筑中间层设置水-水板式换热器,把冷、热水从低区提升至设备层,经板式换热器闭式热交换后再由次级泵输送至高区。

采用这种做法可以使低区与高区承受由各自分区高度产生的压力,从而避免低区的设备及管路承压过大。

目前钢结构技术的进步使得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300~400米的超超高层建筑屡见不鲜。

在这类建筑中如果水系统不能合理分区则势必导致——①末端设备承压要求过高,导致换热器面板和管壁加厚过多,传热效率下降,同时设备承压能力提高了,造价亦随之提高;②分区过多,从冷源供出的冷水经多级板式换热器后效率将降低,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级板式换热器,其冷源的供冷(热)效率至少下降20%左右,同时末端装置的换热面积则需要加大20%。

表2
表1汇总了上海、深圳地区典型超高层建筑的空调水系统分区及承压设计。

可以看出,当前工程设计中,超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的设备承压能力不再局限于1.0MPa以下,1.6、2.1MPa 以上的高承压设计已经越来越多。

另外随着设备厂家技术的提高,空调设备的承压能力也越来越高。

表2给出了现有空调制冷设备、管道及管件承压能力。

空调机组及板换的额定工作压力已可达到1.6MPa,低压管道的承压可达2.5MPa,低压阀门的承压可达1.6MPa,采用加强型冷水机组时已可承压1.7MPa。

对超高层建筑水系统进行分区,首先要确定一个分区高度,这个分区高度是由设备和管道的承压能力决定的。

根据表2可以知道,冷机的承压范围是 1.0~2.1MPa、板换的承压范围为1.6~3.0MPa、水泵壳体的承压范围是1.0~2.5MPa、空调机组承压为1.0~1.6MPa、管道及阀门的承压范围是1.6~2.5MPa。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板换级数增加则导致冷源效率降低,板换级数少则设备承压要求提高,因此其空调水系统的分区设计需结合建筑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二、超高层办公空调水系统分区方案比较
图1为某超高层办公楼效果图,共98层,最高点高度
439m,集办公和酒店于一体。

其中,73层以下为办公
区,73层以上为酒店。

根据建筑专业疏散要求,分别于
18、19、37、38、55、56、73、74、91、92层设置避难
(机电)层。

由于使用功能不同,办公和酒店分别设有独立的集中空
调冷(热)源系统:办公区采用蓄冰空调系统,主机房
位于地下四层(-18.500m);酒店采用风冷热泵(带热回
收)系统,机组设于73层。

则办公部分末端设备的最
高点位于72层(316m),因此定压膨胀水箱箱底高度不
应低于317.5m,则办公空调水系统最大可能的静水压力
为336.0m H2O,约3.36MPa。

即使水泵的安装方式为打
出式,主机或板换的承压也将达到3.5MPa,目前还没有
设备有这么高的承压能力。

因此对于本项目,不设中间
换热器的做法从技术上来说是不可行的。

如何对本项目
的空调水系统进行分区,综合考虑其空调的使用情况,
建筑避难层的设置位置及设备、管件的承压能力,最终
确定了3种分区方案。

图1:某超高层办公楼效果图
方案1:如图2所示,在办公部分的中间设备层(37F )
处设置一组水-水板式换热器,整个系统仅分为高低2
个区,37层(含)以下为低区、39层(含)以上为高区。

低区水由分水器直接供水,末端设备的供回水温度为5℃
/13℃;高区水经37层处的板换换热后间接供水,末端设
备的供回水温度为6℃/14℃,供冷效率有所下降。

一次
水系统的膨胀水箱设于38层,总定压点位于集水器出水
总管处,一次水泵采用打入式,则主机房内冷水机组、
一次水泵及分水器等部件的最高承压约为2.1MPa (即为
直接供水的用户最高点至主机房的静水高度与一次水泵
扬程之和)。

高区和低区的末端设备承压随着所在楼层高
度的增加而递减,承压要求介于1.0~2.1MPa 之间。

方案2:如图3所示,基于办公部分建筑本身避难层的设
置将办公部分自然分为4个区间,水系统亦按此分为四
个区,并设有四组板换:一组位于主机房内,服务于18
层以下区域;另
外三组均设于
18层避难层处,
分别服务于上
部的3个区域;
板换之间为并
联关系,为同级
板换。

四个分区
末端设备的供回水温度均为6℃/14℃。

一次水系统的膨胀水箱设于
38层,总定压
点位于集水器
出水总管处,一
次水泵采用打
入式,则主机房
内冷水机组、一
次水泵及分水
器等部件的最
高承压约为
2.1MPa (即为直
接供水的用户
最高点至主机
房的静水高度
与一次水泵扬
程之和)。

本方案虽分区较多,
但都为同级分区,末端设备的供回水均为二次水,且末
端设备的承压均可控制在1.0MPa 以内,但主机、水泵、
板换及部分管件的承压要求较高。

方案3:如图4所示,其设计思路与方案2较为接近,即
确保末端设备的承压要求均为1.0MPa 。

但方案2对冷源 图4:方案3水系统原理示意图 写字楼酒店
图3:方案2水系统原理示意图 写字楼酒店
图2:方案1水系统原理示意图 写字楼酒店
侧的承压较高,因此在方案3中将板换集中降低至18层。

由于一次水的用户高度降低,则对冷源侧的设备及管路的承压要求也相应降低至1.3MPa。

空调水系统仍然结合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自然划分为4个区,但由于55~72层之间的供水如由18层的2级板换直接供应将导致对应的板换及水泵承压达 2.6MPa以上,超出水泵的最高承压能力,因此该区域的供水由设置在55层避难层的第3级板换供应。

则末端设备的供回水温度为6℃/14℃、7℃/15℃。

本方案中冷源侧各设备管件的承压要求降低至1.3MPa,而同时末端设备的承压也降低至1.0MPa,但最高分区处需设置第3级板换。

综上,将各方案的分区及设备承压等汇总如表3所示。

综合比较可以看出,方案1的系统分区少,泵组及板式换热器组设置数量少,运行管理较为简单,运行能耗较低,并且由于采用次级水的楼层少,对冷源的总供冷效率降低最少,仅占10%。

但方案1对冷源、水泵、板换及末端的承压要求比较高,但也在现有设备承压能力的范围内,且目前已有典型工程使用。

方案2、3虽对末端设备的承压要求较低,但对板换、管路的承压仍不可避免的要采用高承压部件,且方案2、3供冷效率的降低较多,板换组及泵组多,运行控制和维护均较为复杂。

因此认为方案1为最佳方案。

同时,由于本项目是目前深圳地区建筑高度较高的地标性建筑,在此项目中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也具有典型的意义。

为保证项目的安全性,在末端设备的选择上,均选用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设置于专用的空调机房内,避免高压管道进入人员活动区域。

三、结论
在超高层建筑的空调系统里,考虑到管路系统的焊接、密封、成本及可靠性等问题,其空调水系统的划分应控制在2.5MPa以内。

超高层空调水系统分区减少,则泵组及板换设置数量少,运行管理简单,运行能耗低,供冷效率高。

本文通过对某超高层项目3个方案的对比,认为在严格的选材和规范施工的基础上,高承压的水系统方案是更为经济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