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ppt
合集下载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

户共同使用并且仍能满足服务质量的信道利用技术。 越区切换 当正在通话的移动台进入相邻无线小区时,业务信道 自动切换到相邻小区基站,从而不中断通信过程。
移动通信无线服务区由 许多正六边形蜂窝小区 覆盖而成,通过接口与 公众通信网(PSTN、 PSDN)互联。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 交换子系统(SS)操作 维护管理子系统 (OMS) 基站子系统(BSS)移 动台(MS)是一个完整 的信息传输实体
大容量的小区制 频率复用 将覆盖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 ,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服 务于本小区,但各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 带来同频干扰的问题
大容量的小区制
小区制的概念 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 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10公里左右,在每个小区设 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组成
BSS
基站
基站
用户变成 漫游者
SS7
MSC1 (归属移动交换中心)
SS
PSTN
BSS
MSC2 (访问MSC) SS
OMS
图2-1 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各子系统功能
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交换子系统(SS)共同建立 呼叫。
BSS提供并管理移动台和S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 SS负责呼叫控制功能,所有呼叫都经由SS建立连接
中心激励小区:安置在小区的中心 顶点激励小区:安置在六边形顶点之中的三个上
实际形状
由于地形地貌、传播环境、衰落形式的多样性,小 区的实际无线覆盖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
小区制--面状服务覆盖区
基站发射机位置
激励方式一般分为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全向辐射天线基站
120°扇形辐射天线基站
小区制--面状服务覆盖区
移动通信无线服务区由 许多正六边形蜂窝小区 覆盖而成,通过接口与 公众通信网(PSTN、 PSDN)互联。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 交换子系统(SS)操作 维护管理子系统 (OMS) 基站子系统(BSS)移 动台(MS)是一个完整 的信息传输实体
大容量的小区制 频率复用 将覆盖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 ,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服 务于本小区,但各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 带来同频干扰的问题
大容量的小区制
小区制的概念 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 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10公里左右,在每个小区设 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组成
BSS
基站
基站
用户变成 漫游者
SS7
MSC1 (归属移动交换中心)
SS
PSTN
BSS
MSC2 (访问MSC) SS
OMS
图2-1 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各子系统功能
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交换子系统(SS)共同建立 呼叫。
BSS提供并管理移动台和S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 SS负责呼叫控制功能,所有呼叫都经由SS建立连接
中心激励小区:安置在小区的中心 顶点激励小区:安置在六边形顶点之中的三个上
实际形状
由于地形地貌、传播环境、衰落形式的多样性,小 区的实际无线覆盖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
小区制--面状服务覆盖区
基站发射机位置
激励方式一般分为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全向辐射天线基站
120°扇形辐射天线基站
小区制--面状服务覆盖区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1章ppt课件

动通信系统(专网)和公共移动通信系统(公网)。专网
的最大功能要求是调度,专网的发展经历了一对一的单机
1.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1.5 多址方式
1.6 其他常用技术
1.7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8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及现状
.
4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1.1 移动通信及其特点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进 行的通信。
第1普章通概高述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移 动 通 信 十二一五五
(第五版)
章坚武 编著
物信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1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移动网络技术实验课安排
6个实验 分三组进行,单周第一、二组,双周第三组
请班长安排,用班费复印实验资料
物信学院
.
2
课件制作:蔡彦
物信学院
第1章 概述
③ 需双工器, 体积较大, 价格较贵。 在无中心转信台转发的
情况下, 采用频分双工制的电台需配对使用, 否则通信双方无
法通话。
物信学院
.
16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物信学院
图 1-3 双工通信方式
.
17
课件制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彦
第1章 概述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按其经营方式或用户性质可分为专用移
物信学院
.
10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这种工作方式的优点是: ① 设备简单; ② 移动台之间可直 接通话, 不需基站转接; ③ 不按键时发射机不工作, 因此 功耗小。 其缺点是: ① 只适用于组建简单和甚小容量的通信 网; ② 当有两个以上移动台同时发射时就会出现同频干扰; ③ 当附近有邻近频率的电台发射时, 容易造成强干扰, 通 常为了避免干扰, 要求相邻频率的间隔大于4 MHz, 因而频谱 利用率低; ④ 按键发话, 松键受话, 使用者不习惯。
移动通信原理 PPT课件

1) 移动交换中心MSC MSC是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交换系统。 MSC与基 站以光缆相连进行通信, 一个MSC可以管理数十个基 站, 并组成局域网。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MSC支持的呼叫业务是: (1) 本地呼叫、 长途呼叫和国际呼叫。 (2) 通过MSC进行移动用户与市话、 长话之间的 联系, 控制不同蜂窝小区的运营。 (3) 支持移动电话机的越区切换、 漫游、 入网登 录和计费。
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 而是用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或者说, 靠信号的 不同波形来区分。 如果从频率域或时间域来观察, 多 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在FDMA和TDMA系统中, 为了扩大通信用户容 量, 都尽力压缩信道带宽, 但这种压缩是有限度的, 因为信道带宽的变窄将导致通话质量的下降。 而 CDMA却相反, 可大幅度地增加信道宽度, 这是因为 它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2.2.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各种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 具体构成不完全相
同, 我国主要是联通的800 MHz CDMA数字系统。 一 种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2所示。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图1-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CDMA的基本组成与GSM的大同小异, 交换网络 子系统NSS、 基站子系统BSS、 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和手机MS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图1-2中, PCF部分主要实现对分组数据业务的处 理功能。 它能够提供强大的分组数据处理能力, 满足 用户对高速分组数据的传输要求, 能适应目前和将来 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MSC支持的呼叫业务是: (1) 本地呼叫、 长途呼叫和国际呼叫。 (2) 通过MSC进行移动用户与市话、 长话之间的 联系, 控制不同蜂窝小区的运营。 (3) 支持移动电话机的越区切换、 漫游、 入网登 录和计费。
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 而是用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或者说, 靠信号的 不同波形来区分。 如果从频率域或时间域来观察, 多 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在FDMA和TDMA系统中, 为了扩大通信用户容 量, 都尽力压缩信道带宽, 但这种压缩是有限度的, 因为信道带宽的变窄将导致通话质量的下降。 而 CDMA却相反, 可大幅度地增加信道宽度, 这是因为 它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2.2.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各种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 具体构成不完全相
同, 我国主要是联通的800 MHz CDMA数字系统。 一 种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2所示。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图1-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CDMA的基本组成与GSM的大同小异, 交换网络 子系统NSS、 基站子系统BSS、 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和手机MS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图1-2中, PCF部分主要实现对分组数据业务的处 理功能。 它能够提供强大的分组数据处理能力, 满足 用户对高速分组数据的传输要求, 能适应目前和将来 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5G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PPT培训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5G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
目 录
1. 5G系统标准发展概述
2. 5G系统核心能力指标
3. 5G系统关键无线技术
5G移动通信
4.
5G系统新型网络架构
6.
5G系统特色业务应用
系统与技术
5. 5G系统重要网络技术
需求推动移动通信技术持续演进
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代际演进的规律
(>128*128) 、高阶频段( 30G-100GHz)提供高达10Gbps容
量;
➢采用0.1ms TTI将时延降低到1ms,可变带宽子载波支持连接
数1000亿以上,应对未来10年ICT行业巨大变化,实现万物互
联。
人与人互联
•高清视频、简单物联网、车联网
物联网
•4k超高清视频、物联网、车联网
万物互联
16
1. 5G系统标准发展概述
2. 5G系统核心能力指标
3. 5G系统关键无线技术
5G移动通信
4. 5G系统新型网络架构
系统与技术5.
5G系统重要网络技术
6. 5G系统特色业务应用
课程介绍
1、5G八大关键能力指标
2、5G频率挑战、技术挑战、效率挑战和运营挑战
18
ITU定义的5G八大关键能力
连接数密
两维波束赋形提供最大
32。4G只有水平维度
的波束赋形,最大8流
水平方
向波束
接入技术:SOMA(半正交频分多址)
➢ 将小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分配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通过
功率资源(两用户功率相差较大场景)对两用户进行区分,从
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得更高吞吐量。
do
something
5G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
目 录
1. 5G系统标准发展概述
2. 5G系统核心能力指标
3. 5G系统关键无线技术
5G移动通信
4.
5G系统新型网络架构
6.
5G系统特色业务应用
系统与技术
5. 5G系统重要网络技术
需求推动移动通信技术持续演进
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代际演进的规律
(>128*128) 、高阶频段( 30G-100GHz)提供高达10Gbps容
量;
➢采用0.1ms TTI将时延降低到1ms,可变带宽子载波支持连接
数1000亿以上,应对未来10年ICT行业巨大变化,实现万物互
联。
人与人互联
•高清视频、简单物联网、车联网
物联网
•4k超高清视频、物联网、车联网
万物互联
16
1. 5G系统标准发展概述
2. 5G系统核心能力指标
3. 5G系统关键无线技术
5G移动通信
4. 5G系统新型网络架构
系统与技术5.
5G系统重要网络技术
6. 5G系统特色业务应用
课程介绍
1、5G八大关键能力指标
2、5G频率挑战、技术挑战、效率挑战和运营挑战
18
ITU定义的5G八大关键能力
连接数密
两维波束赋形提供最大
32。4G只有水平维度
的波束赋形,最大8流
水平方
向波束
接入技术:SOMA(半正交频分多址)
➢ 将小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分配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通过
功率资源(两用户功率相差较大场景)对两用户进行区分,从
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得更高吞吐量。
《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

移动通信信道特性
时变性、多径传播引起的 衰落和时延扩展等。
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信道编码
01
增加冗余信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如卷积码、Turbo码和
LDPC码等。
调制技术
02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如QAM、PSK和FSK等
调制方式。
抗干扰技术
03
扩频通信、跳频通信和OFDM等。
多址接入技术
全球星系统(Globalstar)
由48颗低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提供话音、数据、定位等业务。
轨道通信系统(Orbcomm)
由低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数据通信系统,主要面向机器对机器(M2M)通信和物联 网应用。
卫星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01
卫星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包括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其中空间段由卫 星组成,地面段包括地面控制站、关口站和网络操作中心等,用户段包括各种 类型的移动终端。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02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场景
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物流等。
03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技术实现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云计算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物联网可以实现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
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
无线局域网与无线城域 网
无线局域网概述及标准
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的局域网络,提供传统有线局 域网的所有功能。
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包括IEEE 802.11系列,如802.11a、802.11b、802.11g、 802.11n、802.11ac和802.11ax等。
移动通信PPT课件

2. 移动台受噪声的干扰并在强干扰情况下工作
移动台所受到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城市噪声、各 种车辆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声等;
(1) 互调干扰 (2) 邻道干扰 (3) 同频干扰
3. 通信系统复杂
移动台的移动需要频率、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漫游跟 踪等技术,入网、计费管理
4. 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通信中建立一个呼叫是由BSS和SS共同完成的; BSS提供并管理MS和S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SS负责呼 叫控制功能,所有的呼叫都是经由SS建立连接的;OMS 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移动网。
MS也是一个子系统。它实际上是由移动终端设备和用户 数据两部分组成的,移动终端设备称为移动设备;用户数 据存放在一个与移动设备可分离的数据模块中,此数据模 块称为用户识别卡(SIM)。
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
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当达到一 定速度时,如超音速飞机,固定点 接收到的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v 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频移,即产生 多普勒效应,使接收点的信号场强 振幅、相位随时间、地点而不断地 变化
fd
v
cos
2021/7/1
图1.3 多普勒效应
10
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③ 微小区:小区半径r=0.1~1km ④ 微微小区:小区半径r<0.1km,适于办公室、家庭等移动应用
环境。
2021/7/1
12
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
2. 频率覆盖
蜂窝系统的基站工作频率,由于传播损耗提供足够的隔离度, 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基站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组工作频率,称 为频率复用。.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传播环境复杂:直射波与随时间变化的绕 射波、反射波、散射波的叠加 多普勒效应:移动台的高速运动
移动台所受到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城市噪声、各 种车辆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声等;
(1) 互调干扰 (2) 邻道干扰 (3) 同频干扰
3. 通信系统复杂
移动台的移动需要频率、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漫游跟 踪等技术,入网、计费管理
4. 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通信中建立一个呼叫是由BSS和SS共同完成的; BSS提供并管理MS和S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SS负责呼 叫控制功能,所有的呼叫都是经由SS建立连接的;OMS 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移动网。
MS也是一个子系统。它实际上是由移动终端设备和用户 数据两部分组成的,移动终端设备称为移动设备;用户数 据存放在一个与移动设备可分离的数据模块中,此数据模 块称为用户识别卡(SIM)。
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
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当达到一 定速度时,如超音速飞机,固定点 接收到的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v 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频移,即产生 多普勒效应,使接收点的信号场强 振幅、相位随时间、地点而不断地 变化
fd
v
cos
2021/7/1
图1.3 多普勒效应
10
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③ 微小区:小区半径r=0.1~1km ④ 微微小区:小区半径r<0.1km,适于办公室、家庭等移动应用
环境。
2021/7/1
12
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
2. 频率覆盖
蜂窝系统的基站工作频率,由于传播损耗提供足够的隔离度, 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基站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组工作频率,称 为频率复用。.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传播环境复杂:直射波与随时间变化的绕 射波、反射波、散射波的叠加 多普勒效应:移动台的高速运动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介绍(PPT 83页)

和预处理,传送给MSC处理。 *切换:小区内、小区间、外部切换 *移动管理:由MSC/HLR/VLR和MS共同完成 *呼叫控制:由MSC/VLR/HLR完成 *安全特性:用户数据密钥管理、用户识别、信令信息保密、
用户鉴权
三、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1、GSM识别码 2、 位置区划分 3、位置登记/删除 4、用户管理 5、鉴权与加密 6、呼叫处理过程 7、越区切换/漫游
*无线信道管理 -信道配置管理 -无线业务信道管理:无线信道指配、无线业务信道监视、 跳频管理、空闲无线业务监视、业务信道功率控制、业务 信道释放、 -广播、公共控制信道管理:随机接入、寻呼消息 -专用信道管理:链路监视、信道释放、功率控制、无线信 道指配
A接口功能(续)
*资源指示:BSS向MSC汇报空闲无线信道状态 *信道编码解码 *码型转换/速率适配 *互通功能:对其他网络数据呼叫的互通功能由MSC完成 *测量信息:空中链路、业务流量测试,MS报告,BSS接收
TACS DCS1800
-HSCSD CDMA2000
NMT450 PCS1900
-GPRS TD-SCDMA
NMT900 PDC
-EDGE
IS95A-CDMA IS95B-CDMA
80S
90S
2001
各类主要蜂窝系统概况
频率
多址方 式
使用的国家或地区
模拟 蜂窝 系统
AMPS TACS
上行 825-845 下行 870-890
信道的帧结构
01 2
1超高帧=2048超帧=2715648TDMA帧
2047
1超帧=1326TDMA帧=51复帧(26帧) 或 26复帧(51帧)
012
0
1
用户鉴权
三、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1、GSM识别码 2、 位置区划分 3、位置登记/删除 4、用户管理 5、鉴权与加密 6、呼叫处理过程 7、越区切换/漫游
*无线信道管理 -信道配置管理 -无线业务信道管理:无线信道指配、无线业务信道监视、 跳频管理、空闲无线业务监视、业务信道功率控制、业务 信道释放、 -广播、公共控制信道管理:随机接入、寻呼消息 -专用信道管理:链路监视、信道释放、功率控制、无线信 道指配
A接口功能(续)
*资源指示:BSS向MSC汇报空闲无线信道状态 *信道编码解码 *码型转换/速率适配 *互通功能:对其他网络数据呼叫的互通功能由MSC完成 *测量信息:空中链路、业务流量测试,MS报告,BSS接收
TACS DCS1800
-HSCSD CDMA2000
NMT450 PCS1900
-GPRS TD-SCDMA
NMT900 PDC
-EDGE
IS95A-CDMA IS95B-CDMA
80S
90S
2001
各类主要蜂窝系统概况
频率
多址方 式
使用的国家或地区
模拟 蜂窝 系统
AMPS TACS
上行 825-845 下行 870-890
信道的帧结构
01 2
1超高帧=2048超帧=2715648TDMA帧
2047
1超帧=1326TDMA帧=51复帧(26帧) 或 26复帧(51帧)
012
0
1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结构.ppt

(3) 网络子系统(NSS)
•NSS具有系统交换功能和数据库功能,数据库中存有 用户数据及移动性、安全牲管理所需的数据,在系统中 起着管理作用。NSS内各功能实体之间通过No.7信令协 议互相通信。
•NSS 由 移 动 业 务 交 换 中 心 ( MSC)、 归 属 位 置 寄 存 器 (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设备 识别寄存器(EIR)和操作维护中心(OMC)构成。
6.2 移动台编号技术
MSISDN, 用户号码,拨号用
IMSI, 系统识别用户身份
TMSI, 临时身份,活动用户;
MSRN, 漫游号码,建立呼叫时。
IMEI : 设备身份。
LAI:
位置区识别码
GSM系统采用了四种用户寻址方式
1.移动台ISDN号码(MSISDN)
MSISDN:主叫呼叫移动客户所拨号码。
NSS
MSC是一个大的程控数字交换机,能控制若干个BSC,即处理和 协调GSM系统内部用户的通信接续,对位于其服务区内的移动 台进行交换与控制,同时提供移动网与固定公众电信网的接口。
VLR是存储用户位置信息的动态数据库。为那些目前位于相应 MSC业务区域的用户临时存贮注册数据,它存贮的位置数据比 HLR中的要精确一些。 VLR总是与各个MSC集成在一起的。
广播信道(H):
频率校正信道(FCCH): 携带供移动台进行频率校正的信息 同步信道(SCH): 携带移动台阵痛不信息和基站收发信台识别信息. 广播控制信道(BCCH): 用于广播BTS的通用信息(小区特定信息).
控制信道CCH
公共控制信道(CCCH): 是一点对多点的双向控制信道; 主要携带接入管理功能所需要的信息; 供网络中各移动台共同使用, 包括三种信道:寻呼信道(PCH),随机接入信 道(RACH),允许接入信道(AGCH).
•NSS具有系统交换功能和数据库功能,数据库中存有 用户数据及移动性、安全牲管理所需的数据,在系统中 起着管理作用。NSS内各功能实体之间通过No.7信令协 议互相通信。
•NSS 由 移 动 业 务 交 换 中 心 ( MSC)、 归 属 位 置 寄 存 器 (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设备 识别寄存器(EIR)和操作维护中心(OMC)构成。
6.2 移动台编号技术
MSISDN, 用户号码,拨号用
IMSI, 系统识别用户身份
TMSI, 临时身份,活动用户;
MSRN, 漫游号码,建立呼叫时。
IMEI : 设备身份。
LAI:
位置区识别码
GSM系统采用了四种用户寻址方式
1.移动台ISDN号码(MSISDN)
MSISDN:主叫呼叫移动客户所拨号码。
NSS
MSC是一个大的程控数字交换机,能控制若干个BSC,即处理和 协调GSM系统内部用户的通信接续,对位于其服务区内的移动 台进行交换与控制,同时提供移动网与固定公众电信网的接口。
VLR是存储用户位置信息的动态数据库。为那些目前位于相应 MSC业务区域的用户临时存贮注册数据,它存贮的位置数据比 HLR中的要精确一些。 VLR总是与各个MSC集成在一起的。
广播信道(H):
频率校正信道(FCCH): 携带供移动台进行频率校正的信息 同步信道(SCH): 携带移动台阵痛不信息和基站收发信台识别信息. 广播控制信道(BCCH): 用于广播BTS的通用信息(小区特定信息).
控制信道CCH
公共控制信道(CCCH): 是一点对多点的双向控制信道; 主要携带接入管理功能所需要的信息; 供网络中各移动台共同使用, 包括三种信道:寻呼信道(PCH),随机接入信 道(RACH),允许接入信道(AGC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SCDMA
• TD-SCDMA技术方案是我国首次向国际电联提出的中国建 议,是一种基于CDMA,结合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高 质量语音压缩编码等先进技术的优秀方案。TD-SCDMA技 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SMAP同步接入信令,在运用 CDMA技术后可减少许多干扰,并使用了智能天线技术。 另一大特点就是在蜂窝系统应用时的越区切换采用了指定 切换的方法,每个基站都具有对移动台的定位功能,从而 得知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准确位置,做到随时认定同步基 站。TD-SCDMA技术的提出,对于中国能够在第三代移动 通信标准制定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现代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概述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通信 方面的消费水平和需求日益提高。传统的电话方 式已无法满足信息化的要求。为此,人们发展了 形形色色的移动通信方式,以实现即时沟通和信 息交流。随着技术的支撑和需求牵引,以手机为 代表的移动通信设备的价格急剧下降至可被工薪 阶层接受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移动通信的普及。 现在,手机已成为人们身边的必备品,并大大改 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了手机文化, 如拇指文化等。可见,移动通信已成为了现代通 信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 1996年12月在广州建起我国第一个CDMA试验网; • 1997年10月在广州、上海、西安、北京4个城市通 过了CDMA试验网漫游测试,同年11月,北京试验点 向社会开放。 • 2005年6月我国完成了WCDMA、CDMA200 0和TD-SCDMA三大系统的网络测试,为商业化做 好了准备。 •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同意启动3G 牌照发放工作。
GSM 是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包括GSM900MHz、 GSM1800MHz及GSM1900MHz等几个频段。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 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 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等。 • CDMA 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够满足市场对移动通信容量和品 质的高要求,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掉话率低、 电磁辐射小、容量大、覆盖广等特点,可以大量减少投资和降低运营 成本。 • 3G系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语音、文本和数据服务。 3G技 术的主要优点是能极大地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 率。此外利用在不同网络间的无缝漫游技术,可将无线通信系统和 Internet连接起来,从而可对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更多更高级的服务。 •
• GSM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TDMA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数字调制、网络层结构和业务作了规定 的蜂窝系统。GSM是为了解决欧洲第一代蜂窝系统四分五 裂的状态而发展起来的。在其之前,欧洲各国采用了不同 的蜂窝标准,对用户来讲,就不能用一种制式的移动台在 整个欧洲进行通信。另外由于模拟网本身的弱点,使得它 的容量也受到了限制。为此欧洲电信联盟在1980初期就开 始研制一种覆盖全欧洲的移动通信系统,即GSM系统。如 今GSM移动通信系统已经遍及全世界,即所谓"全球通", 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就是以GSM系统为基础的。
•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处在运动中进行的通 信。例如,固定体(固定无线电话、有线用户等)与移动 体(汽车、船舶、飞机和行人等)之间、移动体之间的信 息交换,都属于移动通信。这里的信息交换,不仅指双方 的通话,还包括数据、电子邮件、传真、图像等方式。 •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无 线寻呼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其中陆地蜂窝移动通信是当今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流和热点。 • 移动体之间的通信联系只能靠无线通信;而移动体与固定 体之间通信时,除了依靠无线通信技术之外,还依赖于有 线通信技术,如公用电话网(PSTN)、公用数据网(PDN) 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无线技术
• 一.WCDMA技术(联通)
• 二.CDMA2000技术(电信) .CDMA2000
• 三.TD-SCDMA技术(移动)
WCDMA技术
• WCDMA 是英文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的英文简 称,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WCDMAWideband CDMA 是一种由3GPP具体 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UTRAN (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 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WCDMA有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Release 6等版本。 目前中国联通采用的此种3G通讯标准
第二代移动系统
• 当今世界市场的第二代数字无线标准,包 括GSM、D-AMPS。PDC(日本数字蜂窝系统) 和IS-95CDMA等,均仍然是窄带系统。现有 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以第二代的GSM和 CDMA为主,采用GSM GPRS、CDMA的IS95B技术,数据提供能力可达115.2kbit/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采用增强型数据 速率(EDGE)技术,速率可达384kbit/s。
3大运营商各自具备的优势
• 中国联通:号称最快3G网络 苹果iPhone(手机上网 为卖点 中国联通:号称最快 网络 苹果 手机上网)为 手机上网
• 为了推动WCDMA终端销售,中国联通方面自2009年9月28日正式 商用开始到2010年2月28日,启动了为期100天的“选3G,就选沃”主 题促销计划,在全国所有开通3G业务的285个城市,所有与联通合作 的代理商、厂商、零售商都可参加对沃3G手机、沃 3G上网卡、沃3G 上网本的产品促销。 中国联通已在215个国家和地区开通WCDMA的国际漫游,国内3G 网络城市覆盖年内将达335个,无线上网速度下行峰值达到7.2M/秒、 上行峰值5.76M/秒,是国内无线上网速度最快的3G网络。同时,手机 上网、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众多成熟的 3G业务也已全面上线。
CDMA移动通信系统
•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又称码 分多址,CDMA 允许所有的使用者同时使用 全部频带(1.2288Mhz),并且把其他使用者 发出的讯号视为杂讯,完全不必考虑到讯 号碰撞 (collision) 的问题。 CDMA的优点包 括: CDMA中所提供的语音编码技术,其通 话品质比目前的GSM好,而且可以把用户对 话时周围环境的噪音降低,使通话更为清 晰。
• 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相比,第 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数字化,具 有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 丰富的业务、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 使得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过去的补充地位跃居通信的主导地 位。我国目前应用的第二代蜂窝系统 为欧洲的GSM系统以及北美的窄带C DMA系统
GSM移动通信系统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 我国移动通信电话业务始于1981年,当时采用的是早期 的150MHz系统,8个信道,能容纳的用户数只有20个。 随后相继发展的有450MHz系统,如重庆市电信局首期建 设的诺瓦特系统等。 • 1987年,我国在上海首次开通了TACS制式的900MHz模 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 1994年9月,广东省首先建成了GSM数字移动通信网, 初期容量为5万户,于同年10月试运行。 • 1996年,我国研制出自己的数字蜂窝系统全套样机,完 成了接入公共网的运行试验,并逐步实现了产业化开发。
CDMA2000技术
•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 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 Lucent和後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 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 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 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 建设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 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 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 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
WCDMA标准参数
• WCDMA • ARTT FDD • 异步CDMA系统:无GPS • 带宽:5MHz :5MHz • 码片速率:3.84Mcps • 中国频段:1940MHz-1955MHz(上行)、 2130MHz -2145MHz(下行)
TD-SCDMA标准参数
• TD-SCDMA • RTT TDD • 同步CDMA系统:有GPS • 带宽:1.6MHz :1.6MHz • 码片速率:1.28Mcps • 中国频段:1880-1920MHz、20102025MHz 2300-2400MHz
• •
• • •
•
2008年10月15日,网通红筹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和纽约证 券交易所退市。 2008年8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同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公司开展试商用工作的批复》,同意中国移动在全国建立 TD网络并开展试商用。 2008年10月1日,中国电信开始与中国联通进行C网交割, 并于60天内完成。 2008年10月15日,新联通公司正式成立,此次电信重组 改革在资本市场层面的工作全部结束。 2008年12月22日,中国电信发布移动业务品牌"天翼", 189号段在部分省市投入试商用,全面转型为全业务运营 商。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同意启动 3G牌照发放工作。
3G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公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我国 提交的TD-SCDMA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与欧洲WCDMA、美国 CDMA2000成为3G时代最主流的三大技术之一。 •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 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 (600050,股吧)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 并,中国网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国内电信运营商由6家变为3家。 • 2008年6月2日,中国联通向中国网通提出以协议安排方式对两家 公司实施合并,每股中国网通股份将换取1.508股中国联通股份,每股 中国网通美国存托股份换取3.016股中国联通美国存托股份。同时,中 国电信将以总价1100亿元收购联通CDMA网络。 • 2008年7月29日,中国电信集团宣布未来三年投资800亿元发展 CDMA业务,并提出在三年内把CDMA用户数由目前约4300万增至1亿, 届时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占有率将达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