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教案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教学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教学课件

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谓语+主语+谓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主语+谓语+宾语+宾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长难句特点:结构复杂、修饰 语多、信息量大
长难句类型:并列句、复合句、 被动句、倒装句等
分析方法:先找主谓宾,再找 定状补,按照成分切分句,化 繁为简看清楚
调整语序,形成完 整句子的练习:通 过例句和练习题进 行实践操作
明确句子成分:首先需要明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以便更好地分析其他成分。 区分修饰语和中心语:修饰语通常是对中心语进行修饰或限定的成分,需要与中心语区分开来。
注意复杂句子的分析:对于复杂的句子,需要逐步拆分并分析每个成分的作用和意义。
宾语是动作的承受 者,定语是修饰名 词,状语是修饰动 词和形容词
补语是对句子中 谓语动词或形容 词的补充说明
句子改写原则: 保持原意不变, 符合语法规范
句子改写方法:增 删词语、调整语序、 变换句式等
句子改写示例: 将陈述句改为疑 问句、反问句等
句子改写练习:提 供多个句子改写题 目,供学生练习
句子成分分析在中考语文 中的重要性
句子成分分析在中考语文复 习中的应用
主语和谓语的定义 主语和谓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主语和谓语的常见类型 主语和谓语在汉语语的分类和特点
定语的定义和作用 状语的定义和作用 定语和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 定语和状语在句子中的修饰关系
独立成分的定义和作用
综合应用题的常见类型及 解题技巧
经典例题的解析与练习

初中句法成分教案

初中句法成分教案

初中句法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句子的基本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2.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二、教学内容:1. 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2. 成分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句子的基本成分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

2. 难点:状语和补语的识别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句子讲解句法成分。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区分不同成分的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的构成。

2. 讲解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3. 分析实例:结合具体句子,讲解不同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练习分析句子成分,并进行讨论。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分析一些复杂句子,加深对句子成分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句子成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句法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教案

句子成分分析教案

句子成分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能够准确识别和分析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3. 能够正确划分句子的成分结构,理解句子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辅资料、示例句子;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句子成分的概念(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句子成分的概念,例如:“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有哪些词语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Step 2:介绍句子成分的种类(10分钟)教师通过教辅资料或者黑板上的示例句子,介绍句子成分的种类,并向学生解释每种成分所包含的内容。

主要的句子成分种类包括:1. 主语:句子中执行动作或者被描述的人、事、物;2. 谓语:表达动作、状态或者存在的核心词语;3.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动作的对象;4.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5.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语;6. 补语:对主语或宾语进行补充说明的词语。

Step 3:分析句子成分实例(15分钟)教师以实际的句子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各个成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句子,先识别出主语和谓语,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出其他的成分。

Step 4:练习句子成分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划分句子成分。

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适当难度的题目,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Step 5:小组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对话或篇章,通过分析划分出句子中的成分,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Step 6: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更复杂的句子,要求学生进行成分分析,并进一步拓展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引导他们思考句子成分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Step 7: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课堂内容,归纳总结句子成分的种类和特点,并强调句子成分对句子意义和结构的影响。

(完整版)中考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教案

(完整版)中考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教案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一、主语、谓语1、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

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3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

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

例如: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

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

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

(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二、定语、状语、补语1、定语“的”定语的标志(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

青春气息。

(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中考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与运用教(学)案

中考语文句子成分分析与运用教(学)案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一、主语、谓语1、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

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3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

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

例如: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 . 给你紫红的 .给她粉红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

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

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

(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二、定语、状语、补语1、定语“的”定语的标志(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

青春气息。

(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语文中句子成分教案初中

语文中句子成分教案初中

语文中句子成分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句子成分的分类和作用。

2. 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句子成分的辨析和运用。

2. 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例句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和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句子引出句子成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句子成分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句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学习句子成分的基本分类,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2. 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各个句子成分的作用和位置。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句子成分的分类和作用,如主语是句子的主体,谓语是句子的核心等。

2. 教师讲解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和技巧,如从主语、谓语、宾语等方面入手,逐步分析句子成分。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分析给出的句子成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句子成分的重要性和分析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句子成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和技巧。

3. 学生对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句子引出了句子成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句子成分的重要性。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例句理解了各个句子成分的作用和位置。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详细讲解了句子成分的分类和作用,以及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练习和巩固练习环节,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语文初中教案:句子成分的分析与理解

语文初中教案:句子成分的分析与理解

语文初中教案:句子成分的分析与理解一、引言句子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它由不同的句子成分组成。

对句子成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进行句子成分的分析及其相关理解。

二、句子成分的概念与分类1. 句子成分的定义:句子成分指在一个完整的简单句中,能够独立存在并执行某种特定功能的语言单位。

2. 句子成分的分类:根据语法功能和形式特征,句子成分可划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2.1 主语:主要说明动作或状态施加者是谁的成分。

常见于疑问词who, what后面,并且能够用“是”来连接。

2.2 谓语:主要说明动作或状态发生情况和时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通常由动词充当。

2.3 宾语:描述动作对象,即接在动词之后。

可以由名词、代词、任何带有名词性质质量、数量信息修饰性限定信息等充当。

2.4 定语:描述名词或代词的特征,给予更多的信息。

常见于形容词、数量词等。

2.5 状语:描述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情况。

可以由副词、介词短语等充当。

三、句子成分的分析方法1. 分析主语:主语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在分析主语时,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1.1 观察动作或状态:找出主动执行动作或具有某种特定状态的元素,即谓语所表达的行为或状态施加者。

1.2 使用疑问替换法:通过将句子改写为疑问句来确定句子中的主语位置。

2. 分析谓语:谓语是句子中起核心作用的成分,能够说明行为或状态。

2.1 根据句式判断谓语:- 谓语动词位于句首;- 谓语包含了情态动词;- 句子中出现了助动词。

2.2 根据上下文理解谓语:在理解谓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句子前后文以及上下文暗示等因素进行推断和总结。

3. 分析宾语:宾语描述了动作的对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3.1 找出动作或状态的受益者:宾语通常指示谓语所表达的行为施加在谁身上。

3.2 使用代词或名词替代宾语:通过将句子改写为使用代词或名词来替代宾语,可以更好地确定宾语的位置和特征。

(完整版)中考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教案

(完整版)中考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教案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一、主语、谓语1、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

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3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

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

例如: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

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

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

(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二、定语、状语、补语1、定语“的”定语的标志(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

青春气息。

(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一、主语、谓语1、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

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3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

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

例如: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

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

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

(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二、定语、状语、补语1、定语“的”定语的标志(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

青春气息。

(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例如:(晓风残月中)的长城。

(野生)动物。

(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地”状语的标志(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

例如: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例如:[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

(方式)她的身上[净]是水。

(净=全,表范围)(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

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

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

形容词里,单音节形<<<<<<精品资料》》》》》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

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3、补语“得”补语“的标志(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

例如: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

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

例如: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

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

例如: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例如: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

例如: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

例如: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

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例如: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例题(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昨天],(全班) 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

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上}(状)奔驰[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

由上所述,我们把汉语常式句的语序简单归纳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划分句子的口诀: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

练习:能分析出下列句子的主谓宾吗?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2、通过这次作文的评比,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3、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4、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日前在北京会见日本让你防卫相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5、在上次宴会上,有点微醉的小红高兴得唱起了歌。

<<<<<<精品资料》》》》》学以致用一:修改病句主要的类型有:一、成分残缺1、句子缺少了主要成份。

[例1:正在仔细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例2: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例3: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

]2、句子中多了一些词语造成成份残缺。

[例: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用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用错了近义词。

[例: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非常艰巨。

]2、用错了关联词。

[例:虽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中主要成份不搭配。

[例: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不搭配。

[例: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了许多欣欣向荣的果树。

]3、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例: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四、词序颠倒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

[例: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

]2、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

[例: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收听了天气预报。

]3、修饰限制的词语用错了对象。

[例:在回家的路上,他唱起心情舒畅的歌。

]五、重复累赘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子中用了相同意思的几个词语。

[例: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中的字意思重复。

[例: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3、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

[例: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

]六、指代不明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例: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2、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七、前后矛盾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句子的主要意思前后矛盾。

[例:这个养猪场养的猪不少于500头左右。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相矛盾。

[例:今年春天的这场秋雨下得真不是时候。

]<<<<<<精品资料》》》》》八、归类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例:《中国少年报》和《科学画报》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例: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和稻子成熟了。

]3、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

[例: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九、不符事理这类病句指的是句子的意思不符合生活实际。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

]练习:1.(20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2.(2011)阅读下面浯段,按要求答题。

(2分)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游记。

①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月,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口"。

②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不断增加国民的生活质量。

(1)划线句①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划线句②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201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C.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

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

4.(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4分)①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

②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③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15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④不仅醉驾数量大减,各地酒后驾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