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介质注浆研究现状与分析

合集下载

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标题: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一、引言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技术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技术,在地下工程、水利工程和环境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的角度,探讨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的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度评估和分析。

二、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的基本原理1. 速凝浆液的组成与性能速凝浆液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较高的初凝期、凝结时间和凝结强度的液态混凝土。

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坚固和耐久的混凝土体,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和施工性能。

2. 裂隙动水注浆的施工原理裂隙动水注浆是利用浆液的表面张力和黏度,通过对表面张力的改变和黏度的调整,将浆液注入到混凝土裂隙中,并沿着裂隙的周边进行扩散,填充裂隙的过程。

三、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的数值模拟1. 数值模拟方法选择在进行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的数值模拟时,我们可以选择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或者CFD方法等多种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和模拟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

2. 模拟参数设置在进行数值模拟时,需要考虑速凝浆液的流动特性、渗透性和扩散性等参数,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合理的模拟参数设置,确保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的试验验证1. 试验方案设计在进行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的试验验证时,需要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试验样品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和试验过程的监测等内容,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试验结果分析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速凝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情况和填充效果,评估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技术的施工效果和应用潜力。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速凝浆液裂隙动水注浆扩散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注浆施工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评估这项技术的施工特性和工程效果,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裂隙岩体注浆研究现状与分析展望

裂隙岩体注浆研究现状与分析展望

裂隙岩体注浆研究现状与分析展望岩体注浆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渗流过程和注浆效果是岩体、浆液和注浆工艺三方而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较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而:岩体注浆理论,注浆模拟试验,注浆计算机数值模拟本文对裂隙岩体注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1理论研究现状浆液是在岩体孔隙或裂隙中流动的,不同的岩体结构有不同的裂隙和孔隙,对不同结构的岩体注浆,浆液渗流的方式和途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注浆效果因此,对岩体结构的研究是整个注浆理论的基础。

目前,岩体结构的主要理论有多孔介质理论、拟连续介质理论、裂隙介质理论、孔隙和裂隙双重介质理论相应的岩体注浆理论可归类为多孔介质注浆理论、拟连续介质注浆理论、裂隙介质注浆理论、孔隙和裂隙双重介质注浆理论(1)多孔介质注浆理论认为岩体是一种多孔结构,孔隙是流体流经岩体的通道,根据其孔隙分布情况,又可分为各向同性多孔介质和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主要代表有Magg球形渗透扩散公式;Raffle Greenwood球形渗透扩散公式;柱状渗透扩散公式;这类扩散公式中,扩散半径R、一般为时间t、浆液粘度μ、孔隙率n、渗透系数k、注浆压力p的函数,即R=(t、μ、n、k、p)(2)拟连续介质注浆理论认为岩体虽受裂隙分割,但通过该理论应用等效原理处理后,岩体空间内每一点上岩石和裂隙都保持连续因此,在岩体内每一点上都同时存在岩石介质和孔隙介质,浆液就是通过这些孔隙在岩体内流动的通过等效原理把裂隙中的浆液流动等效平均到整个岩体中,然后运用连续介质理论进行分析(3)裂隙介质注浆理论认为岩体是受裂隙分割的不连续体,浆液在岩体内通过裂隙网络流动主要代表刘嘉材推导的浆液沿裂隙而径向流动的扩散方程;Bake假设注浆孔横穿宽度为哟单一光滑裂隙,得出浆液在裂隙中的渗透规律, Wittke ,Wallner H B佳宾, G Lombard 和Amadei等相继推出的宾汉姆流体在裂隙中的流动规律这些理论都是在单一裂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而且均假设裂隙而是光滑的;裂隙开度是恒定的,没有考虑到裂隙而本身构造的复杂性,并不随压力而变化;浆液在裂隙中的流动都是层流所以,这些理论所建立的单一裂隙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注浆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 副本

注浆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 副本

※化学注浆法的研究展望※
(ⅲ)透明土模拟方法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近年来在国内 发展迅速。随着摄影仪器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的图像采集仪 器从最早使用的低分辨像机逐步发展到现今高速高分辨率像机只经 历了十余年的时间。将摄影测量技术中的新仪器新方法逐步引进到 土力学试验中或透明土试验中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ⅳ)目前,透明土模型研究正经历着从最初的二维可视化扩 展到现今的三维可视化过程。国内外透明土相关研究工作体现了透 明土的适用范围广,应用前景可期。然而透明土试验技术依然还存 在着诸多研究不足。如透明材料的透明性随模型尺寸增大而减小, 现有相似模型的模拟准则并不能完全满足。大模型尺寸且满足应力 条件的模型有待重点研究。
※研究现状※
阮文军指出在注浆过程中,各种浆液的扩散不是按照一种流体扩 散,而是多种流体扩散同时存在。阮文军以此做了大量的试验,并 总结得到水泥浆液的粘度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其变化规律为指 数函数,动切力是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基于这个结论建立了稳 定的浆液在土体裂缝中的扩散模型,研发了与此相关的计算机模型 。 冯志强等认为,浆液在岩体孔隙中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即岩体 的渗流特征取决于岩体的渗透系数,渗透系数决定了岩体介质对于 水的渗透能力。并通过注浆渗透模拟试验,研究了破碎煤岩体的围 压和浆液粘度对渗透性的影响。通过试验成功地模拟了围压的存在 ,并得出:随着围压的增加浆液对煤岩体的渗透性将减弱,并呈线 性关系;影响浆液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是浆液粘度,粘度增加则渗透 性降低,且渗透系数与液体粘度呈反比关系。
牛顿流体和宾汉姆流体剪切应力对比
※化学注浆法现有研究不足※
(1)隐蔽性注浆工程无法实时观测 (2)注浆过程的控制参数有待系统研究 (3)现有渗透注浆理论存在局限性 (4)现有劈裂注浆理论有待深入研究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研究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研究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研究一、注浆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注浆技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注浆材料方面,水泥浆、环氧树脂浆、聚胺脂浆等不同类型的注浆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在注浆方法方面,常见的注浆方式包括压力注浆、重力注浆、管路注浆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技术也为注浆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注浆技术的应用方法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注浆技术通常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基处理:在地基处理中,注浆技术可以用于地基加固、提高土壤承载力、抗渗和抗压等方面。

通过注浆工艺,可以有效地改善地下土体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结构加固:在房屋建筑中,老旧建筑的结构经常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注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压、抗剪和抗弯能力,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防水处理:建筑物的防水工程是房屋建筑中的重要环节。

注浆技术可以用于封堵裂缝、填充孔洞、修复漏水等,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

4. 裂缝修复:在房屋建筑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裂缝问题是比较常见的。

注浆技术可以通过填充注浆材料,将裂缝修复并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注浆材料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和不同的施工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注浆材料,但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注浆材料种类繁多,施工单位不一定能够准确选择合适的材料。

2. 注浆工艺的规范性:注浆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一些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注浆效果不理想。

3. 质量监管和检测手段:注浆施工后的质量监管和检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相关的监管手段和检测方法还不够完善。

4. 环境保护: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注浆加固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注浆加固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注浆加固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建筑的经济成本控制和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注浆加固技术可以提高工程建筑的抗压强度,在工程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现有的工程注浆盲目性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对工程的施工和安全性均有很大影响。

本文通过对注浆加固技术的现状总结,分析注浆技术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注浆加固效果评价的发展趋势。

0引言注浆技术是岩土工程学的一个分支,是从经验方法经过不断完善成为具有理论支撑的一种技术方法[1]。

注浆又称为灌浆,它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预先配制好一定浓度的浆液借助压力输送设备,灌入地层或裂缝中,并以填充、渗透、压密及劈裂等方式,驱赶岩土颗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空气后占据其空间位置,待浆液凝结之后,成新的“浆液-岩土”复合体,通过被注岩土体密度的提高、浆液的胶结以及浆脉骨架支撑等作用形,使被注岩土体强度、抗渗性能、稳定性等得到大幅提高,从而达到加固地层、防渗堵漏等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建筑行业的技术也得到了更新,注浆技术已经深入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灌浆加固技术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及在煤矿巷道中的应用,[2-3]。

因此,对注浆加固技术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是具有重要工程意义的。

本文现基于前人的相关成果,总结注浆效果评价技术的现状,分析注浆效果评价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注浆加固效果评价的发展趋势。

1注浆技术的发展迄今为止,注浆技术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两百余年的历史[4],在这两百年中,注浆技术从无到有,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最终形成了现在比较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5]。

与此同时,注浆的机械设备和注浆效果观察仪器也不断的研发更新。

目前,国内的许多工程项目也应用了注浆技术。

并且国内外诸多学者也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研究[6-8]。

罗恒[9]研究了注浆技术在隧道加固中的应用,提出在隧道中采用注浆技术可有效的实现防渗堵水和加固目的,有效解决围岩强度不足的问题,提高工程可实施性。

注浆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

注浆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

注浆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本文介绍了注浆理论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注浆对巷道围岩加固机理的研究,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巷道围岩注浆材料,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在注浆方面进行的实验研究,针对现有研究提出了理论上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注浆理论裂隙注浆材料注浆试验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度和范围的不断增加,复杂困难巷道越来越多,巷道变形破坏越来越严重。

井下巷道注浆加固技术在巷道维修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注浆加固技术与巷道支护技术一样成了巷道围岩的控制有效途径。

1 注浆理论发展概况注浆技术是岩土工程及矿山井巷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作用是堵水和加固。

1864年英国就已经使用水泥注浆的方式进行井筒的注浆堵水。

近几十年来岩土注浆理论发展较快,成果主要集中在岩土介质中浆液流动规律及岩土体的可注性,裂隙充填物对流动和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平面裂隙接触面积对裂隙渗透性的影响,仿天然岩体的裂隙渗流实验等方面。

目前应用较多的仍然以渗透注浆理论和劈裂注浆理论为主[1]。

1.1 渗透注浆理论渗透注浆是通过注浆泵提供的压力使浆液渗透到岩土体的孔隙或裂隙中,待浆液凝固后起到加固和防渗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基于渗透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浆液扩散理论,其中广为接受的有球形扩散理论、柱形扩散渗透理论以及袖套管法理论。

1.2 劈裂注浆理论劈裂注浆理论认为,高压浆液会在岩土体的孔隙或裂隙中流动并使孔隙或裂隙进一步扩大、延长,产生劈裂面,浆液便沿此劈裂面,浆液固结后形成骨架。

2 注浆加固巷道机理研究现状国内众多学者通过巷道注浆加固工程实践和实验室的研究,总结出注浆加固巷道围岩的机理有以下内容。

2.1 提高和改善破碎围岩的强度和力学状态对于松动圈大于1.5 m的巷道,其围岩较为破碎,易产生较大的变形量。

这类破碎围岩一般处于残余强度阶段,承载能力较差,注入浆液后形成的固结体具有较大的粘结力,可明显提高碎胀岩体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裂隙岩体注浆技术探讨

裂隙岩体注浆技术探讨

裂隙岩体注浆技术探讨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浅析裂隙岩体注浆技术师长贺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环山北路项目)【摘要】在岩土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使应力场变得复杂,并且破坏了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岩体。

岩体产生了许多裂隙、节理和断层。

在许多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节理裂隙形成了连续的破断面,一旦被黏土矿物充填或挤压破碎之后,就可能形成力学性能最差的软弱夹层和破碎带,同时在这类岩层中有时候还富含压力水或承压水。

因此,这类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岩体进行加固与封堵水。

对大范围受压力水威胁的岩体或破碎岩体,通常的锚固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而注浆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长期稳定的岩体加固与封堵水的措施。

【关键字】隧道富水全风化岩体注浆支护止水1前言隧道施工中由于围岩不稳定性对施工存在着安全风险,因此在隧道施工中结合工程自身特点确定方案与措施,由于复杂的地层条件和施工工程的隐蔽性,现本文具体就温州市环山北路龙湾段道路工程项目大罗山隧道围岩不稳定地段进行分析。

浅析裂隙岩体注浆技术。

2工程简介大罗山隧道为全国首条采用新奥法施工的双层卵形结构隧道,隧道左洞全长1360米、右洞1430米,其上层设置为三车道机动车道,下层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衬砌内轮廓采用四心圆卵形曲边墙结构。

该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开挖状态易坍塌,隧道围岩为全-中风化含角砾晶屑熔结凝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围岩无自稳能力。

同时该段岩层中有时候还富含压力水或承压水。

因此通过注浆达到切实可行的、长期稳定的岩体加固与封堵水的效果。

3岩体注浆基本理论由于复杂的地层条件和施工工程的隐蔽性,注浆介质和注浆工艺难以模拟,本工程主要研究渗透型注浆及劈裂式注浆。

渗透注浆是指在压力作用下使浆液充填土的孔隙和岩石的裂隙,排挤出孔隙中的自由水和气体,而基本上不改变原来的岩体或土体的结构和体积,所用注浆压力较小。

基于Fluent的裂隙注浆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基于Fluent的裂隙注浆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基于Fluent的裂隙注浆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介绍运用fluent成功的建立岩体裂隙注浆堵水模型,并通过山东大学研制的准三维裂隙注浆模型系统验证裂隙注浆堵水模型的浆液扩散形态及静压分布。

通过室内试验得到在动水条件下注浆过程中浆液产生的注浆压力随浆液扩散的分布规律。

标签:Fluent;水泥浆液;注浆扩散形态;压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数值模拟0 引言注浆技术能够达到改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目的[1]。

虽然注浆已经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注浆理论仍远远落后于工程上的实践,理论的完善与进展是相当缓慢的[2],其中动水及静水条件下的裂隙突涌水注浆理论虽然取得了初步发展,但同样滞后。

注浆数值模拟研究同样落后于工程实践。

本文采用室内试验与FLUENT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3],用山东大学研制的准三维裂隙注浆模型系统得到在动水条件下注浆过程中浆液产生的注浆压力随浆液扩散的分布规律,同时验证FLUENT裂隙注浆堵水模型的浆液扩散形态及静压分布.1 岩体裂隙注浆堵水模型1.1 建立岩体裂隙注浆堵水模型数值模拟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模拟在动水条件下裂隙注浆的模型。

通过Fluent 前处理软件Gambit建立三维注浆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其中长方体是模拟裂隙,宽度为2m,长度为4m,厚度为0.02m。

圆柱体是模拟注浆管,长度为1m,半径为0.025m。

1.2 不同注浆速度的数值模拟岩体裂隙注浆堵水模型取动水和浆液的两相流,动水速度取0.6m/s,浆液速度分别取0.6m/s和1.6m/s,分别取注浆35s和注浆100s时的相液扩散形态表明:注浆速度为1.6m/s时与注浆速度为0.6m/s时扩散形态及变化完全一致,先在动水条件下呈近似椭圆型扩散,稳定后呈现U型扩散;注浆速度为1.6m/s时比注浆速度为0.6m/s时扩散范围更广,开度更大。

从压力曲线可以得到以下规律:(1)入水口处到注浆管处水的静压基本保持不变;(2)注浆管处的浆液静压变化很大,到注浆孔处,浆液的静压与水的静压基本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注浆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基工程、桩基工程、边坡工程、隧道工程和煤矿开采,且注浆具有掩蔽性和地层具有复杂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注浆技术进行了研究。

目前,已经有少数学者对裂隙介质注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例如杨米加等、罗平平等和王一新等分别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但是他们在文章中很少涉及注浆扩散模型的研究现状且无最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本文结合最近几年来在裂隙介质注浆方而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注浆扩散模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三大方而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通过分析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裂隙介质注浆的研究方向。

1 注浆扩散模型研究现状1.1牛顿流体注浆模型1 ) Baker针对牛顿流体在裂隙内的辐射流动,采用平直、光滑、等开度的平行板裂隙模型,假定注浆压力和流量恒定不变,导出了层流关系式。

2 )刘嘉材研究了二维光滑裂隙中牛顿流体的流动规律,根据牛顿摩阻力定律,推导出了扩散半径与注浆时间的表达式。

可用来计算浆液的扩散半径和灌浆时间,也可根据扩散半径求所需的注浆压力。

3)张良辉考虑粗糙度和地下水粘性阻力的影响推导了牛顿流体灌浆时间与扩散半径关系的公式。

4)郑玉辉考虑地下水的影响推导得出了考虑流体粘度变化的公式及倾斜裂隙注浆浆液扩散公式。

1.2宾汉流体注浆模型1 ) G Lombard根据力的平衡,导出了在开度为b(原文为2t)的裂隙中浆液的最大扩散半径。

2)Wittke根据注浆压力变化梯度与浆液屈服强度的变化梯度之代数和为零,建立了平衡方程,推导出了宾汉流体在等厚光滑裂隙中的扩散距离。

3 )H·B加宾考虑了浆液重力密度及裂隙倾斜角度的影响,推导出了宾汉流体扩散在裂隙中的距离。

4 ) OHO.卢什尼科娃得出了对多条开度不一致的裂隙同时灌浆时的扩散半径与各参数间的关系。

5)杨晓东等}推导出了当宾汉流体在裂隙中作低雷诺数的平而径向层流运动时,忽略浆体的流动惯性和重力作用的流动基本方程。

6 } H assler·L用渠道网络代替裂隙而,将二维辐射流简化为一维直线流,得出在单条渠道内浆液的运动方程。

7)郑长成考虑了裂隙倾角和方位角的影响,将浆液粘度时变性参数做了简化,且提出了“等效水力开度”的概念,得出了浆液最大扩散半径的公式。

8)阮文军考虑粘度时变性推导了牛顿流体和宾汉流体的注浆扩散模型,在推导宾汉流体时考虑了流核的存在,在浆液的影响参数方而考虑的比较全而,公式中引用了郑长成的等效水力开度。

9)葛家良针对隧道围岩结构而注浆,假定水泥浆动力粘度和动切力服从杨晓东等提出的公式,忽略惯性力的影响,考虑了粘度时变性的影响,建立了浆液在二维结构而中扩散的GJL模型。

10 )郑玉辉基于频率水力隙宽的研究和宾汉流体渗流规律的建立,考虑地下水影响半径针对宾汉流体建立了裂隙注浆扩散模型。

2模型试验研究现状1奥地利进行了单裂隙中浆液流动过程的模拟试验。

试验采用了3种不同的模型,第1种模型是将浇筑好的2 m× 1 m×1 m的混凝土块用特殊的方法将其劈裂,对劈裂后的裂缝进行注浆模型试验,建立注浆流量、注浆压力及渗透距离之间的关系;第2种模型是利用2块直径为1. 4 m,厚度为0. 3 m的混凝土块构成模拟裂隙,并在模型的中间钻孔进行注浆,使浆液在裂缝中呈轴对称流动,并测得不同间距下裂隙流量、注浆压力及浆液粘度之间的关系;第3种模型是用2块2. 0 m×3. 0 m厚的钢板拼成裂隙,并在给定的粗糙度下进行注浆,分析裂隙粗糙度对浆液流量及扩散半径的影响。

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制了平板型注浆试验台,通过试验建立了牛顿流体在水平光滑裂隙而内的扩散方程,得出了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浆液粘度及注浆时间之间的关系。

3 )杨米加等对单一裂隙岩体和裂隙网络岩体注浆渗流模拟实验,分析和总结了裂隙岩体注浆渗流中的一般规律,并讨论了影响注浆渗流工程的各种因素;从考虑岩体裂隙的随即性和复杂性,同时服从一定分布(正态,均匀,分形分布灭并结合浆液的流变性能,得出了随机裂隙岩体的注浆渗流规律。

4郝哲等和GOTHALLR等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注浆时浆液对裂隙变形的影响及其劈裂作用,得出了裂隙开度变化公式及扩展压力公式。

5李华茂等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椭圆形裂隙注浆时裂隙宽度、注浆压力、水灰比、注浆时间对浆液扩散距离和注浆量的影响。

6徐志鹏研制了最高可耐压36 MPa高压裂隙注浆试验台,实现了压力等参数的自动监测,并利用该试验台进行了单裂隙高压注浆试验。

3数值模拟研究现状1郝哲等利用蒙特卡洛法模拟岩体裂隙分布,根据山东莱芜铁矿谷家台矿区现场注浆实践,编制开发出一套反映裂隙岩体中注浆扩散情况的计算机模拟程序。

2杨米加等在裂隙结构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裂隙网络非牛顿流体的渗流模型,并应用所建立的分析模型进行注浆渗透过程模拟,建立了确定注浆参数的一般方法,还讨论了裂隙岩体注浆过程中的渗流和应力祸合问题,分析了应力和渗流祸合对注浆过程的影响。

3)阮文军建立了用于岩体裂隙的稳定性浆液注浆扩散模型,开发了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以计算任意时刻的注浆扩散范围、裂隙内某点处注浆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浆液粘度、裂隙等效水力半径、裂隙倾角、注浆压力、地下水静水压力对注浆扩散范围的影响规律。

并通过两个工程实例的对比结果证明了这一注浆扩散模型的计算结果符合工程实际。

4)罗平平等7结合宾汉流体在单一光滑倾斜裂隙内的流动公式,建立了空间岩体裂隙网络的宾汉浆液渗流和裂隙变形祸合模型,利用开发的数值模拟程序对裂隙网络注浆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5)赵林用AUTOCAD VBA编写的岩体结构而网络模拟程序,对具有不同分维数的裂隙岩体进行了模拟注浆,并对注浆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4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方向4.1存在的不足1 )在注浆扩散模型方而:从研究现状来看,各位学者在进行注浆扩散模型的理论推导时都进行了不同的简化;在推导过程中没有考虑裂隙粗糙度的变化及裂隙的弯曲;大都建立在单裂隙或几条裂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推导。

2 )在模型试验方而:高压环境下注浆的研究还比较浅,没有涉及到高压环境注浆时浆液的扩散规律研究;模型试验中考虑影响注浆效果的因素不够全而。

3 )在数值模拟方而:裂隙介质注浆数值模拟方而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很多研究还不够深入,例如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对裂隙变形的影响、注浆体在注浆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变化规律等。

4. 2发展方向虽然关于裂隙介质注浆方而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上述不足,结合这些不足,提出以下几个发展方向:1)网络裂隙的注浆扩散模型。

在工程实践中,注浆的介质的裂隙往往是具有一定规律性且呈网络状,而口前关于注浆扩散模型的理论推导往往是针对单一裂隙或几条裂隙,这只能为工程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而无法指导工程时间,因此网络裂隙的注浆扩散模型方而有待于加强研究。

2 )高压环境下模型试验。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都而临着高地压环境,而高压环境下注浆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距离和低压环境下注浆是否相同,其扩散规律是否相同,这些都对注浆工艺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高压环境下模型试验方而有待于加强研究。

3 )能分析应力应变的注浆模拟软件开发。

口前关于数值模拟大部分都是着手于浆液的扩散规律,而很少有能分析浆液注入裂隙介质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或位移的软件开发,因此需要在开发分析应力应变的注浆模拟软件方而加强研究。

5结语1)系统地介绍了裂隙介质注浆在注浆扩散模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而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2 )针对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应该在网络裂隙扩散模型、高压环境模型试验和能分析应力应变的注浆模拟软件开发三大方而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1]杨米加,陈明雄,贺永年.注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 20 (6): 839-841.[]罗平平,何山,张玮,等.岩体注浆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5 24 (1 ): 46-48.[]刘嘉材.裂缝灌浆扩散半径研究[A].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科学研究论文集[C].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张良辉.岩土灌浆渗流机理及渗流力学}DI.北京:北方交通大学,1996[]郑玉辉.裂隙岩体注浆浆液与注浆控制方法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 Lombard.i水泥灌浆浆液是稠好还是稀好[A]内.现代灌浆技术论文集[C].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W W ;ittke采用膏状稠水泥浆灌浆新技术[A].现代灌浆技术论文集[C].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曾祥熹,陈志超.钻孔护壁堵漏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O,HO.卢什尼科娃.根据钻孔流量仪测定资料确定岩石的裂隙性质[J].贺江秋,译.国外煤田地质,1987 (2 ): 17 19.[]杨晓东,刘嘉材.水泥浆材灌入能力研究}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科学研究论文集[C]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Hassled,. Computer simulated flue of grouts in jointed rock[J].Tonne fling&L7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1992(7):4.[]郑长成.裂隙岩体灌浆的模拟研究[D].长沙:中南工业大学,1999.[]阮文军.浆液基本性能与岩体裂隙注浆扩散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3.[]葛家良.基岩结构而特征及其注浆浆液扩散的GJL二维模型[A]全国基岩与混凝土裂缝化学灌浆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熊厚金.中国化学灌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内.全国灌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广州:广州出版社,1992[]熊厚金.国际岩土锚固与灌浆新进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杨米加,陈明雄,贺永年.裂隙岩体注浆模拟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1, 16 (1 ): 105 -112 []郝哲,马秀荣.岩体注浆对裂隙的影响分析[J].有色矿冶,2002, 18 (3):6-9[]李华茂,黄小广,梁为民.椭圆形裂隙中渗透注浆扩散规律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7 (5 ):573-576[]徐志鹏.高压裂隙注浆试验台研制及塑性早强浆材注浆试验研究[Z].北京:煤炭科学研究院,2009.[]郝哲,王介强,何修仁.岩体裂隙注浆的计算机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9 21 (6 ):727-730.[]杨米加,陈明雄,贺永年.裂隙岩体网络注浆渗流规律[J].水利学报,2001 (7 ): 4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