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淡之美”阅读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标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新课标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语文新课标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惆怅(chàng)跫(qióng)音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B.呻吟(yín)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èi)C.弄(lòng)堂游说(shuì)婆娑(suō)起舞豁(huò)然开朗D.噩(è)梦踌躇(c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ěi)薄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A.汽艇搅绊熙熙攘攘毛骨悚然B.廖落长篙陨身不恤黯然失色C.飘泊精悍创业维艰左右顾盼D.款待和蔼永葆青春残无人道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是文明的。
随着文化事业的,一些腐朽文化和丑恶现象而入,给精神文明带来很大的负面。
因此,确有必要在农村搞一个文化工程,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A.内含萎靡乘机影响B.内含凋敝乘机作用C.内涵凋谢乘虚效果D.内涵萎缩乘虚效应4.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最近出版了文不加点的、几乎没有注释的书,文字艰涩,读起来令人费解。
B.我军识破了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对岸。
C.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但是他仍从容不迫地在抹桌子。
D.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深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一个真正注重大节的人,是在任何场合下都严于律己,时时处处都要求自己对得起人民,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B.要研究苏轼,就要力争阅读苏轼的全部论著。
C.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让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D.看乔丹打篮球,就像欣赏一门不可多见的艺术,它会把人带离凡尘。
淡之美

,是指对物质的欲望、 名利等不要过分执着, 表现出作者豁达的心胸 和成熟的智慧。
4.“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作用:承上启下 作者并没有否定浓烈人生哲学,但他自己 更倾向于恬淡人生哲学,认为于身心大有 裨益。
境界: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作用:承上启下
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淡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李国文
你 能举出关于“淡”的几种涵义 吗?
这个菜太淡了。 天高云淡 淡蓝色 这个月是淡季。 淡泊名利 她对我很冷淡。 淡雅
含盐分少 浅,薄 颜色浅 营业不旺盛 看得轻 不热情 气质的体现
李国文,1930年出生
于上海,原籍江苏盐城。 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作家,长篇小说 《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 文学奖。 李国文是一株文坛常青树, 其近年的随笔集《中国文人的 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 活法》、《李国文说唐》都上 了图书排行榜,再版之后仍然 卖得很火。
教师寄语
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淡,蕴含着大智慧。 它是进取中的从容自如,荣辱不惊,乐观豁达 ,舒展大气,它是历经人生沧桑之后的经验和 感悟,是抛却私欲和狭隘之后的旷达和洒脱, 是感悟生命真谛之后的飞跃和升华。淡,不是 让我们消极,不是教我们漠然,而是让我们除 去心头的浮躁,不要为人世的浮华迷失双眼。 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人,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
14--15段作者提出了哪两种生活观?作
者更倾向于哪种? 16--19段从什么方面来阐述淡之美? 20--21段从什么方面来阐述淡之美?
揣摩语句
1、没画出来的,要比画 出来的,更耐思索。 明确:中国水墨画是一种 省略的艺术,简约含蓄, 给欣赏者提供了无限的想 象空间,留下了充分思考 的余地,具有更持久的审 美效果。
2018-2019-淡之美,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淡之美,阅读答案篇一: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鼠标、笔杆与国学江曾培①“握着鼠标忘了笔杆”,就是说在习惯电脑打字以后,却很少再用笔写字。
这(来自:WwW. : 淡之美,阅读答案 )不仅仅使不少学生写不好字,字写得像“蟹爬”一样,歪歪扭扭,乃至缺腿少胳膊似的,“残不忍睹”;而且造成一种“忘字”现象,离开电脑就想不起要写的字该怎么写,患上“电脑失写症”。
高考中,一位女生从考场出来后说:“当时真想有个手机掏出来看看。
”她不是要作弊,而是有些字不会写,只要在手机上按按键就能出来,靠动笔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②写字与识字一起,在传统教育中,是读书学习的两项基本功。
儿童习字,在描红以后,继之临帖。
描红与临帖,都属于一种摹写,只是层次不同而已。
这两项过关后,进一步的要求,则是容各家之长,发挥自身的个性,形成自己的写法,是为“书法”。
③我国是一个书法大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历来甚多。
过去的科举考试,字写得好不好,曾经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
结果,新进士殿试,“一字之破体,一点之污损,皆足以失翰林”。
字的好坏美丑,竟成了学子们进退升降的关键砝码。
④科举如此以字衡人,惟书法优劣作取舍,走的是一种极端,并不可取。
不过,如今不少学生“握着鼠标忘了笔杆”,以致不会写字,写不好字,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人说,时代不同了,古人没有电脑,自然要强调写字,现在是网络时代,鼠标一点,就能打出整齐漂亮的汉字,有什么必要再强调用笔写字呢?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看法,对习字写字的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⑤我国汉字拥有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意蕴,点画线条结构布局既具象又抽象,有的疏可走马,有的密不透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粗细、疏密、顾盼、俯仰、呼应等美学原理,是难于把字写好的。
淡之美 淡之美 阅读答案

淡之美淡之美阅读答案淡是一种修养,淡是一种境界。
淡雅的山村,淡远的音乐,成为生活中淡而永恒的享受,云淡风轻,清新、舒爽、惬意。
淡之美在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淡之美在交往,距离产生美;淡之美在追求,淡泊以明志。
淡不是无味,而是本色、自然,如暮春早晨的风轻柔、纯净,如夏季雨后的天空澄澈、清明,如冬天雪后的大地晶莹、雅致。
xxxx淡是生活的味道,如细雨弥漫的江南: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意境朦胧,给人浪漫,让人遐想。
欣赏那淡淡的音乐,如山间潺潺的溪水,叮叮咚咚,不急不缓,韵味悠长。
瞧那淡淡的笑脸,如深山里的兰花,清雅、幽香,使人抛却世间烦恼与无奈。
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热情者可羡,这是浓烈的人生,是积极的入世;但从容而不急进,自如而不窘迫,恬淡而不平庸,也未尝不是又一种积极。
爱上清淡的人,始知菜根香。
在空闲的午后,在落日的黄昏,泡一杯清茶,翻手中书卷,看亲情如星,恒久而亲切,品人生如茶,悠香而淡远。
好看不过素打扮,好吃不过茶泡饭。
浓妆艳抹给你艳丽却少了清爽。
饮一杯咖啡,浓得让人兴奋,彻夜难眠。
长久的兴奋容易使人疲惫、憔悴。
品一盏绿茶,给人感官的愉悦,给人心胸的熨贴。
经常吃肉会腻烦,僧尼吃素却长寿。
卿卿我我难长久,平平淡淡活到老。
男女之间,亲戚朋友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情谊,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距离产生美,淡淡的相处,洒脱而轻松。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地共存的默契。
淡即相处原则,无论富贵,不论贫贱,保持适当距离,淡然相处,不为名利,不尚虚华,如山泉般清澈、自然、纯净,如溪流般绵长、幽远,如井水般甘甜、醇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淡泊是内心超脱尘世的豁达。
滚滚红尘,物欲横流,疲于奔波,劳于耕作,难免崩溃。
面对多彩的生活,我们选择人生,面对人生的无常,我们选择淡定从容。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淡泊者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不拘泥于人言是非,脱离尘世喧嚣,心如止水,恬淡宁静,随缘而安,从容自若,以超然的心境看待苦乐年华,视悲观荣辱如过眼烟云,击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浮华,回归自然。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文理学院艺术附属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文理学院艺术附属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9题。
(共21分)淡之美李国文(1)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2)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3)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自然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4)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5)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
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
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
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没画出来,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6)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7)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8)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
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
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9)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
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姓名座号第I卷(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争流(gě)挥斥方遒(qíu)峥(zhēng)嵘颓圯(yí)B、长篙(gāo)漫溯(sǜ)斑斓(lán)笙(shēng)箫C、揕(zhèn)淬(cuì)忤(chǚ)视瞋(chēn)D、桀骜(ào)喋(díe)血殒(yǚn)身不恤立仆(pǘ)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夙愿纷繁芜杂呕歌音容笑貌B.跫音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C.太息乌蒙磅薄彳亍白浪涛天D.寥廓峥嵘岁月琼葩潺潺涓涓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二、(9分每小题3分)4、下列新闻的标题中语义明确的一句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5、下列对新闻特写和通讯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
B、新闻不像通讯那样要求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断、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
李国文《淡之美》阅读答案精选

李国文《淡之美》阅读答案篇一: 淡之美李国文淡之美(李国文) 淡, 是一种至美的境地。
一个年轻的女小孩, 从你眼前走过, 虽是惊鸿一瞥, 但她那淡淡的妆, 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 好似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 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洁的感受。
假设浓妆艳抹的话, 除了这个女孩外表上的光丽之外, 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神韵的遐想了。
事实上, 浓妆加上艳抹, 这四个字本身, 已经多少带有一些贬义。
淡比之浓, 或许由于接近天然, 似春雨, 润物无声, 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 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尽管苏东坡时代的西湖, 并不是如今这种模样的, 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 对那些大红大绿的, 人工雕琢的, 市廛云集的, 车水马龙的浓丽风光, 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 都明白只有在那早春时节, 在那细雨, 碧水, 和风, 柳枝, 桨声, 船影, 淡雾, 山岚之中的西湖, 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才是最美的一种艺术。
水墨画, 确实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 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 毫无疑义是美。
但在一张玉版宣上, 寥寥数笔便运营出一个意境, 因而也是美。
前者, 统统呈如今你眼前, 一览无余。
后者, 是一种省略的艺术, 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可外表的无, 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 作者心中的无, 那大片大片的白, 事实上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没画出来, 要比画出来的, 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 多浓重, 每一种色彩, 都生怕不突出地表现本人, 而中国的水墨画, 那么以淡见长, 能省一笔, 决不赘语, 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 浓到好处, 不易;不过, 淡而神韵犹存, 大概更难。
咖啡是浓的, 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 以强烈为主调。
有一种土耳其式的咖啡, 煮在杯里, 酽黑如漆, 饮在口中, 苦香无比, 杯小如豆, 只一口, 能使饮者彻夜不眠, 不觉东方之既白。
曲靖市2008年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教师考试试题(小学语文专业知识)

曲靖市2008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试卷专业知识(小学语文)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共13个小题,1-8题每小题3分,第9-13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症zhèng 症.结症.状急症.病人不治之症.B、作zuò作.料作.祟手工作.坊自作.自受C、着zhuó着.陆着.眼无从着.力不着.边际D、与yǔ与.其参与.与.日俱增时不我与.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眼花瞭乱肆虐B、南辕北辙雄浑C、姹紫嫣红苍穹D、拈轻怕重匿名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目”是全包围结构的字。
B、“凹”和“凸”两字的笔画数都是5画。
C、“乃”和“及”的第一笔都是“丿”。
D、“岛”是上下结构的字。
4、下列形声字按形旁声旁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种②迷③景④豪⑤型⑥花⑦郊⑧巅⑨衷⑩姑⑾裘⑿雾A、①③⑦⑩B、②④⑥⑨C、③⑥⑧⑿D、⑤⑨⑾⑿5、对下列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算生活条件艰苦些,我们也不会退缩。
(假设复句)B、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全队的名声,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递进复句)C、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因果复句)D、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
(转折复句)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中华民族从未低头,冰冻雪灾更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十三亿人民。
B、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难除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C、“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D、大家认为张湛同学提出的“争做奥运文明小卫士”的倡议很有意义,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7、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之美李国文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自然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
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
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
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没画出来,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⑥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⑦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⑧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
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
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⑨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
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⑩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⑾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
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⑿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
⒀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譬如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
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⒁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⒂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
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得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
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
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⒃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⒄人处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有删改)7、本文是写人生之“淡”,但文章的②、③段,却从淡妆的女孩、自然的西湖说起,除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外,作者主要想告诉我们。
(2分)8、第⑤段,作者说“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这样说的原因是。
(3分)9、根据第⑾段内容,请分析“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这句话的含义。
(3分)10、第⒂段的划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11、下列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6分)A、第⑨段在文中是一个总结段,主要是对上文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比较作总结。
B、作者认为,占有和谋
取,追求和获得的本能欲望是应该抑制的,要像清教徒学习。
C、文中由淡妆之美谈到自然、艺术、直至人的生活,委婉地表达了淡之美无处不在。
D、中国画与西方的油画不同,中国画都是以淡见长,而西方的油画则是色彩浓重的。
E、第⒁段“自画像”是指作者设想自己给自己画的像时,像水墨画一样,淡一点好。
F、文风平和,娓娓道来,以平等的交谈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强迫别人接受。
12、本文多处对比,淡妆与浓妆、水墨画与油画、茶与咖啡,但并没有因褒“淡”而贬“浓”,也写了“浓”的种种好处。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并请欣赏这样写的好处。
(4分)参考答案:7、“淡”是一种本色的美、自然的美,比浓妆之美,更容易被人接受。
(2分)8、因为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大片的留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观众可以根撂自己的体会进行再发挥、再创造。
(3分)9、含义是:执恬淡生活观者同样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其积极表现在以从容、自如、审慎而不甘于凡庸的精神面貌对待人生。
(3分)10、运用排比的手法,——揭示出欲望膨胀者的丑陋行为和阴暗心理,气势充沛,行文酣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情感。
(2分)11、C F (A是过渡段,过渡到谈人生之淡;B作者反对做清教徒;D中国画也有色彩浓重的;E“自画像”不是真指画像,而是指作者的精神思想的外在体现)(6分)12、因为“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只是作者个人的看法,而生活中既有淡之美,也有浓之美,各有各的长处。
好处是:表达自己观点,不排斥其他观点,显得思维周密,合倩合理,潜藏一种说服的力量;另外,以“浓”的张扬之特性对比“淡”,更能突出“淡”的清雅之美。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