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全科医学的建设现状与政策研究
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分析和政策建议

2"9
7.99 15.82 1 5.55
(注:数据来源于瑚北省卫生财务年报资料。)
3.城市社区卫生的财政tl、助情况。2 008年,各级财政对社区卫生的投入为28536万元 较上年增长38.01%(见表2)。
2 007丘
2008丘
285 36 11 592 3721 l 322 3
增加额
7859 1 789 952 5118
看病就医困难问题。
(四)政府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财政实力的增强,国家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 不断加强。在卫生事业的投入方面,特别是在对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基层卫生事业和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补助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 1.基层卫生的基础设施投入情况。近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省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基层 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有力提升了基层卫生的服务能力。2 004—2008年,我省共筹集基 层卫生项目建设资金4.2亿元,支持了全省811个乡镇卫生院和476个村卫生室的建设。
长1 7.7 6%;出院人数8.3万人,较上年增长89.47%;病床使用率49.29%,较上年增长10.61%。
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 1.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依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平台,不断完善农 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近年来,通过实施基层 疾病预防控制和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支持农村艾滋病和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叩睾 低孕产妇死亡和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等项目的实施,金省农村公共卫生的整体服务能力有了 根本性提升,农民主要健康指标得到较大改善。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县(市)已经达
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浅谈全科医生的现状与培养

浅谈全科医生的现状与培养全科医生是指既具有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又能胜任基本内、外、儿、妇、急诊等医疗服务的医生。
全科医生的出现是迎合世界范围内普及卫生保障、降低医疗费用、加强基层医疗资源建设的需要而产生的。
本文将从全科医生的现状和培养两个方面来谈谈全科医生的情况。
一、全科医生现状:1、全科医生资源短缺全科医生几乎是每一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医疗资源短缺。
具体表现在,很多国家并没有通过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提供充足的全科医生。
缺乏全科医生给了医患双方不少麻烦,患者的等待时间变长,诊断和治疗水平得不到保证,恶性医患关系的背景也逐渐显露出来。
2、医疗行业不看中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在现行的医疗鲜见于大医院,这也折射出医疗行业对全科医生的重视程度。
医疗行业比较关注的是专门技术的开展,这也导致了全科医生在医疗行业中的“蚕食”成效不大,他们往往被视为一种医疗辅助人员而不是医生。
3、全科医生能力欠缺全科医生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几乎要涉及到各个科室的医术,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等,更需要全科医生的专业能力。
然而现实中,许多全科医生的能力欠缺,个别医生在卫生辖区或医院实践出现了问题,让患者感到了厌恶,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全科医生的能力水平。
二、全科医生培养现状:1、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不成熟许多国家的全科医生教育和培训体系并不成熟,从而成为制约全科医生发展的瓶颈。
而全科医生的素质要求并不是简单的培养生命科学和医学创新技术方面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医生具备比较高的普及医学知识和健康教育素养。
许多教育机构并不具备全科医生培养的机制,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2、全科医生培养途径多样性不足“集中式培养”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基础素质,但这种模式会使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变得生硬和机械。
而“分散式培养”模式虽然能够培养全科医生在与病人交流中所需的技巧,但要求医学教师且有能力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全科医生培养途径的多样性还不足,这也制约了全科医生培养的效果。
推动全科医学教育的政策与措施

建立多级监管机制
形成国家、地方、学校等多级监管机制,各级部门 各司其职,共同保障全科医学教育质量。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引入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对全科医学教育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 估。
定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评估工作
推动全科医学教育的政策与措施
目录
• 引言 • 政策制定 • 教育资源优化 • 教育模式创新 • 激励机制完善 • 监管与评估机制建立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卫生保健需求 的增长,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不能 满足现代医疗体系对全科医生的需求 。
全科医学的重要性
全科医学作为基层医疗保健的核心, 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 本、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加大对全科医学专业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在医学生中的知晓率和影 响力。
鼓励优秀人才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鼓 励优秀医学毕业生选择全科医 学专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提 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 展平台,提高其职业吸引力
。
加强对全科医学优秀人才的表 彰和奖励,树立行业榜样,激
设立专项基金,用于 支持全科医学教育的 创新发展和重点项目 建设。
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01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 平。
02
更新教学设备,引进先进的全科医学模拟教学系统 和器材。
03
扩大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改善教学条件和环 境。
优化全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
01
浅谈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科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内地。
全科医生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守门人”,负责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主力军,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中的核心资源。
然而,我国目前全科医生队伍又是什么样呢?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队伍数量明显不足,素质偏低。
由于缺乏岗位吸引力,基层医生不愿晋升和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
全国城镇人口约59379万人,按照全科医生资格与配置要求的最低标准,城市社区需配置近12万名中级及以上全科医生。
目前我国具有全科医学技术资格人员仅占配置需求的9.0%,注册全科专业占配置需求的5.3%,且具备全科医学技术资格或执业注册人员中,排除不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虽然岗位培训人数多,但培训对象中相当一部分是医生、医士等初级资格人员。
一级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承担基层卫生服务功能,发挥全科医学专业优势的地方。
这些机构迫切需要全科医生,不改变全科医生现状,必将影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职能的实现。
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全科医学社区发展很快,上述情况明显改观。
全科医生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落实基层首诊和推进分级诊疗是当前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用近期数据对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公平性。
以2013—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描述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从人口、地理面积、经济3个维度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结果发现,2012—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由109794人增长至252712人,年均增长率为18.14%。
2012年和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1和0.26,按经济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和0.1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4和0.72。
基层医疗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疗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 基层医疗的现状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基层医疗的发展现状。
首先,基层医疗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小助手,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地方,这些地方的医生就好像是超级英雄,随时准备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可是呢,这些“小超人”也有自己的烦恼,咱们得细说。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你看,现在谁还不关注一斤苹果的价格,背后其实都在计算着“健康”的成本啊!基层医疗承担着重任,为患者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服务。
听说不少人都把大医院当作“最后的堡垒”,初期的小病小痛都选择在基层医疗去看看。
这样一来,基层医疗的就诊人数蹭蹭上涨,真是个好势头。
1.1 医疗资源的分布不过,话说回来,基层医疗的资源分布可不是说你想要就能有的。
很多地方的医疗设施差得让人心痛,就像是在沙漠里找水,着急也没用。
医生的数量、医疗设备、药品供应,有的地方就像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可遇不可求。
而在繁华的大城市,医疗资源那是相对丰富,差异实在让人无奈。
1.2 人员的素质与培训再说说基层医生的素质,虽说他们都拿着救死扶伤的执照,但由于种种原因,培训机会有限。
还别说,有些医生在大医院学到的技能,就像是金玉良缘,能用在基层的机会却少之又少。
大家明白吗,有些医生每天忙得跟“陀螺”似的,心里却空落落的,总觉得缺少点儿东西。
若真能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医生的水平肯定大幅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也能嗖嗖上涨。
2. 存在的问题好啦,现状简单介绍完,咱们来聊聊基层医疗存在的问题。
这就像洒水车给马路降温,但总有一些路段永远干干净净,咱们得找找原因!2.1 患者的信任度首先,患者的信任度不高,这是一大问题。
有些患者宁愿跑十里八乡去大医院,也不愿意在身边的社区医院就医。
咋回事呢?那是因为对大医院的信任感更强,听说能治病、技术好,简直就像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但基层其实也有不少好医生,只是在宣传和口碑上,还有待提高。
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现状和发展向研究

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现状和发展向研究【摘要】基层社区医院是医疗体系中的基础,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现状和发展向。
在全科医生现状分析中发现,全科医生队伍短缺,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训与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并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也要解决全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医患关系紧张等。
在展望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全科医生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全科医生、基层社区医院、现状分析、培训、发展、待遇、激励机制、队伍建设、挑战、问题、发展趋势、建议、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基层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基层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队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素质不高、培训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缺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全科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也影响了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全科医生现状,探讨全科医生培训与发展情况,研究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待遇和激励机制,调查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情况,以及探讨全科医生现状下的挑战与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基层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现状和发展向,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讨全科医生的培训、发展以及待遇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促进全科医生行业的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基层医疗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疗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要讨论基层医疗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得先把这个话题给捋一捋。
毕竟,基层医疗这块儿的确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大事,像老百姓的“救命稻草”一样。
先说说它现在的情况吧。
1. 基层医疗现状1.1 健康守门员基层医疗的主要任务就是当好健康的“守门员”。
比如说,小诊所、乡村医院这类地方,就像是健康的“前哨站”,在我们出现小病小痛的时候,它们往往是最先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地方。
你看,那些大医院就像是“终极boss”,总是挤得水泄不通,等得长啊,烦不烦!基层医疗则像是超级英雄,随叫随到,不怕麻烦,挺贴心的。
1.2 服务的变化以前的基层医疗条件那真是“九牛一毛”,简单得让人哭笑不得。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增加,很多地方的医疗设施都升级换代了。
医生们也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不再是“庸医小卒”。
当然,虽然这些变化是好的,但想要彻底改变基层医疗的整体面貌,还得继续努力。
2. 基层医疗存在的问题2.1 资源不均可是,再好的东西也会有缺点,对吧?基层医疗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资源不均。
你看,有些地方医疗条件超好,医生超级耐心,而有些地方的医疗条件就跟“贫困山区”似的。
这种情况就像是“冰火两重天”,让人感觉有点不公平。
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让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感到“无力回天”。
2.2 人才短缺再来谈谈人才短缺的问题。
基层医疗对医生的需求大,但是可惜了,合格的医生却是少之又少。
你想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那就像是在“天上掉馅饼”,难度极高。
虽然有很多年轻的医生愿意去基层,但是经验和专业能力往往还是有差距的。
医生不够,病人却不少,这种矛盾让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头疼不已。
3. 未来展望3.1 相关部门支持不过呢,虽然目前的问题不少,但未来的希望也很大。
相关部门现在越来越重视基层医疗的发展,投入也在增加。
就像“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继续加大投入,基层医疗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国家的支持就像是“强心针”,能给基层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为主旨、以家庭为单位,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最全面与彻底的体现,进而从这三个方面改善和提高人的健康。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及对策,以供参阅。
标签: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对策1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开展现状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马峥等人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60所医学院校中,有58所(96.7%)开展了全科医学相关课程,但其课程安排学期均在临床课程之前,不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进而导致全科医学课程的开展并没有达到较大的作用。
同时,我国高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在开设全科医学相关课程方面总体表现出了数量和学时偏少、临床实践欠缺、知识技能不足的形势,尚未确立与内、外、妇、儿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探索出一个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全科医学教育的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2提高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建议2.1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为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国家有关部门以及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相关政策与运行机制的研究,重点加强发展全科医学卫生医疗所需人才培养途径与相关政策的研究,着力解决全科医学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全科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发改委、卫计委、高等医学院校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综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应在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地加快建设速度,积极组织师资力量开展全科医学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实践基地等有关教学要素的建设,构建基础、临床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并积极地培养满足社区卫生需求的医学人才,建立和完善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卫生发展需要的医学教育体系,完善全科医生的培训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同步发展的培训制度,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基层全科医学的建设现状与政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30T12:00:51.8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1期作者:赵春彦
[导读] 经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全科医学在我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依旧存在包括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素质能力不够等问题,与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国家差距较大。
青州市弥河中心卫生院 262501
摘要:经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全科医学在我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依旧存在包括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素质能力不够等问题,与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国家差距较大。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全科医学及其团队的发展和建设,基层全科医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重视。
为探索改善作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最为薄弱的基层全科医学的建设和发展之路,本研究从基层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入手,研究了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相关政策,借鉴免费师范生政策招收免费医学生,建立基层全科医学教学与实践基地,多举措留住并吸引优秀全科医生在基层服务等建议。
关键词:基层医疗;全科医学;现状分析;政策研究
目前,国家正大力加快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基层首诊制度,上下联动、急、慢病分治的诊疗模式。
在该模式中,全科医生作为首诊医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守门人”角色,在提供以人为中心的预防保健服务、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开展慢性病管理、最大限度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等方面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国际研究结果显示,建立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的国家,其卫生系统整体绩效明显高于未建立的国家,且其卫生总费用也较低[1],全科医学堪称“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服务模式[2]。
一、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员素质低下。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中,年龄、学历和技术职务结构非常不合理,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存在差距。
第二,人员数量不足。
全科医师培养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人数也较少。
当前,国内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还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第三,人员分布不平衡。
卫生人力资源在国内各地区的分布不均情况,在卫生服务水平和卫生服务提供能力等方面导致了地区间、区域间的差距。
第四,队伍不稳定。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流失的情况较为严重,使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力量不足,严重削弱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2.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方面的问题。
第一,毕业生的继续教育和培养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基层医疗单位迎来了大批的医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高的问题。
第二,医疗资源分配体制问题。
在现行的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体制下,政府部门的公共医疗资金大部分投入到城市里的大、中型医院,广大乡及以下基层医院则基本医疗活动的硬件设施不足,医护员工的收入微薄且缺乏福利保障。
导致了毕业生身在乡镇心在城市,无法长期扎根服务于基层。
第三,相关部门的政策和管理问题。
全科医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但是,目前还存在国家与省级相关部门缺少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地方财政经费支持不到位、相关行业准入机制不健全、个别省份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主题不明及人才培养模式缺少统一的大纲与考核标准等问题。
3.院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育理念落后。
一些管理部门在理念上对全科医学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投入和保障机制不规范,学科体系建设不科学,没有全科教研室,缺乏适宜的队伍;个别全科教育工作者人心浮躁,缺乏前进的动力和热情,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阻碍了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不科学。
目前,一些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教师数量较少,所学专业散、杂,普及型、通用型、过渡型的师资数量较多。
临床师资不熟悉全科医学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能力和水平低下。
第三,教材使用不配套。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各种全科医学专业教材很多都是从国外引进,多数内容是直接翻译或编译过来的,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构架和内容基本是模拟性的,水平较低,不利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第四,实习基地设置不健全。
医学院校直属的全科医学实习基地数量较少,多为当地的社区和乡镇医院。
同时在实习时间安排、内容分配、考核方法等方面,没有突出全科医学的特点,不够科学、系统,不能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
二、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改善途径
第一,转变基层政府及居民的传统健康观。
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和居民的理念较发达地区保守,思路开拓性不够,更多地关注医疗服务情况,忽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对全科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全科医学及全科医师的认可度不够。
因此,转变基层政府及居民的传统观念十分重要。
第二,合理制定全科医学教育与全科医师生养方案。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如德国高等医学教育体制,英国全科医学终生教育体系。
高校在全科医学生培养问题上不应当分三六九等,全科医生在患者疾病防治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患者的首诊医生,把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发展和培养认为是为基层低级医疗机构培养低级别低技术的普通卫生人员的理念严重制约了全科医学的发展和全科医生的积极性。
全科医生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及实践学习均要区别于一般临床医学生,从课程设置上重视预防医学、医学人文知识。
此外,在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方面,建议考虑评选有条件有实力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为全科医学实践基地,全科医学生除三年在校理论学习外,主要在县级及以上医院门诊学习一年后在相应的基层全科医学实践基地实习一年,此后转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过程。
第三,科学设计全科医学教育与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在基层和农村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路径,与医学院校签订“面向当地招生,为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定向本地就业”的合作方式,给予定向医学生减免学费、降分录取或提供生活补贴等待遇。
但目前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在招生时定位不明确,培养方向不确定是全科医学,以及招生没有与其他专业实施统一标准等。
因此,笔者认为在全科医学生招生和培养问题上不应设门槛,分
三六九等,全科医学专业在招生过程中与其他医学类专业实行统一招生计划,制定鼓励学生选择全科医学专业并到基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
对于订单式免费医学生的招生和最低服务年限可以参照国家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创新医学生培养模式。
第四,建立合理的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可持续性发展机制。
在壮大基层全科医学人才队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虑建立保障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使基层留得住全科医学人才。
在制定免费全科医学生招生计划时,可以更为灵活,让学生自己选择定向服务单位,或者在招聘时通过考试形式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进行竞争,利用全科医生对就业地的感情留住人才(如家庭因素)。
同时,科学制定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增加全科医生激励工资的比例,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收入,利用经济收入留住基层全科医学人才。
此外,在职称评聘问题上对基层全科医学人才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基层全科医生职称评选制度,更多地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全科医学人才发展机遇。
总之,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推进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和建设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对推动我国社区、农村卫生服务持久、深入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芳,朱晓丽,丁雪.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2):108-110.
[2] 王继秋,崔清华.第一届国际全科医学学术会议概况[J].继续医学教育,1990,(1).11-17.
[3] 张子.第二届全科医学国际会议简介[J].上海医学,1994,(3):184-18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7 年 1 月 15 日)[EB /OL].(2004- 08 - 31)[2016 - 07 - 26].http:/ //wsb/p M30115 / 200804 / 18540.s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EB /OL].(2011- 07- 07)[2016- 07- 26].http:/ / / zwgk / 2011-07 / 07 / content_190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