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技术组讲课(上)

合集下载

《影像专业授课教案》课件

《影像专业授课教案》课件

《影像专业授课教案》课件第一章:影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像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掌握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影像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影像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采用演示法,展示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影像技术定义和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在演示过程中的反应,了解学生对影像技术基本原理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让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X射线成像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X射线成像的原理和过程。

让学生掌握X射线成像的参数和影响因素。

让学生了解X射线成像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2.2 教学内容X射线成像的原理和过程。

X射线成像的参数和影响因素。

X射线成像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X射线成像的原理和过程。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X射线成像的过程。

采用讨论法,探讨X射线成像的参数和影响因素。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X射线成像原理的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和操作准确性,了解学生对X射线成像过程的理解程度。

让学生提交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X射线成像参数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CT成像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CT成像的原理和过程。

让学生掌握CT成像的参数和影响因素。

让学生了解CT成像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3.2 教学内容CT成像的原理和过程。

CT成像的参数和影响因素。

CT成像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CT成像的原理和过程。

采用模拟CT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CT成像的过程。

采用讨论法,探讨CT成像的参数和影响因素。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CT成像原理的掌握情况。

全科医学(医学高级):常用影像技术学习资料三

全科医学(医学高级):常用影像技术学习资料三

全科医学(医学高级):常用影像技术学习资料三1、单选放射性核素显像同其他影像医学比较,最大的优势和不同点是().A.图像质量不同B.价格不同C.计算机不同D.显示器官及病变组织的解剖结构和代谢、功能相(江南博哥)结合的图像E.以上皆不对正确答案:D2、单选女,33岁,因患结核性脑膜炎,使用皮质激素治疗1年余,近2个月出现双髋关节交替性疼痛,无外伤史,全身骨显像如下图。

该病例核医学诊断应为().A.股骨头坏死B.股骨颈骨折C.Peget病D.髋部发育不良E.镰状细胞病正确答案:A3、单选哪项不属于运动实验的绝对禁忌证().A.急性或严重的充血性心衰B.急性主动脉夹层C.心室肥厚D.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E.药物不能控制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绝对禁忌证:急性心肌梗死(2天);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有症状或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律失常;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急性主动脉夹层。

4、多选CT扫描的优点包括().A.密度分辨力高B.空间分辨力高C.极限分辨力高D.图像无层面以外的结构干扰E.真正的断面图像正确答案:A, B, D, E5、单选患儿,女,5岁,因头痛就诊,MRI示小脑蚓部见一大小约3cm×4cm 肿块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四脑室受压、变扁,位置前移,幕上脑积水。

最可能的诊断是().A.脑膜瘤B.髓母细胞瘤C.血管母细胞瘤D.室管膜瘤E.脉络丛乳头状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髓母细胞瘤好发年龄为5~15岁,绝大部分发生于小脑蚓部,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可压迫或闭塞第四脑室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6、单选从下面所述合并原发性肺癌的X线表现中选出一项不恰当的表现().A.空洞形成B.阻塞性肺炎C.肺门淋巴结钙化D.肺气肿E.支气管闭塞正确答案:C7、单选CT与X线平片比较,下面哪一项不准确().A.前者检查费用更高B.前者空间分辨率更高C.前者密度分辨率更高D.前者以CT值说明组织密度的高低程度E.前者显示软组织构成的器官明显优于后者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CT的空间分辨率低于X线平片。

影像学实习技能讲座3

影像学实习技能讲座3

A、B:胫骨上中段疲劳骨折。胫骨上段正侧位平 片仅显示见骨质增生和骨膜增生而未见骨折线;
C:同A、B病例。MR平扫T2WI可显示骨折线及骨髓 水肿:
D:第三跖骨疲劳骨折。左足正位及斜位平片显示 第三跖骨中段骨质增生呈纺锤状,未见骨折线
腓骨横行骨折
胫骨不完全骨折
胫骨螺旋骨折
前臂粉碎性骨折
• 骨折端的嵌入: 嵌入性骨折
– 1、骨折线多为一条低密度的透亮线,少数为一 高密线。 – 2、骨折断端呈锯状,无硬化边。 – 3、骨折线走行僵直、不自然。
病例十一
• 骨折的类型
– 根据骨折的程度分: A、完全性骨折 B、不完全性骨折 – 根据骨折线走行分: A、线形骨折 B、星形骨折 C、横形骨折 D、斜形骨折 E、螺旋形骨折 – 根据骨碎片情况分: A、撕脱性骨折 B、嵌入性骨折 C、粉碎性骨折
• MRI表现:
–敏感性高,转移灶常常在T1WI为低信号区,在 T2WI为高信号区。
成骨型转移MRI表现
病例九(鉴别诊断)
• (三)、压缩性骨折
– 有外伤病史,或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 – 影像学表现为椎体呈楔形改变,附件未见明显 异常;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或增宽;周围软组 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 分型:
– Ⅰ型 隆起型:肿瘤高出正常粘膜面5mm以上 – Ⅱ型 浅表型: Ⅱa 肿瘤高度〈5mm – Ⅱb病变高度无明显变化 – Ⅱc 肿瘤凹陷〈5mm – Ⅲ型 凹陷型 癌肿深度〉5mm以上
病例十二
• 影像学表现:
– 胃部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龛影 – 粘膜中断、破坏 – 蠕动差 – 胃壁僵硬 – 局部管腔狭窄
3) 大 量 积 液 : 均匀致密阴影 肋间隙多增宽 患侧横膈下降 纵隔向健侧移; 达第二前肋水 平。

影像科2023年第四季度技术组三基考试

影像科2023年第四季度技术组三基考试

影像科2023年第四季度技术组三基考试单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满分100分,每小题2分)1.保持设备最佳性能的措施不包括() [单选题] *A. 定期检查B. 定期保养C. 维修D. 安装(正确答案)E. 验收2. 心肌细胞中自律性最高的是() [单选题] *A. 窦房结(正确答案)B. 房室束C. 室束支D. 房室结E. 浦肯野纤维3. CT成像中假设X线通过人体后的光子与源射线成() [单选题] *A. 指数关系(正确答案)B. 倒数关系C. 线性关系D. 对数关系E. 平方关系4. 滑环 CT 机的主要改进器件是() [单选题] *A. 准直器B. A/D转换器C. 探测器D. 滑环(正确答案)E. D/A转换器5. 属于面颅骨的是() [单选题] *A. 颞骨B. 蝶骨C. 额骨D. 下鼻甲(正确答案)E. 枕骨6. 腹主动脉的分支包括脏支和壁支,其脏支不包括() [单选题] *A. 肝固有动脉B. 肠系膜下动脉C. 胃左动脉D. 脾动脉(正确答案)E. 肠系膜上动脉7. 光子与物质相丘作用中,唯一不产生电离的过程是() [单选题] *A. 相干散射(正确答案)B. 电子对效应C. 光核反应D. 康普顿效应E. 光电效应8. 关于肾上腺静脉的回流方向,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右肾上腺静脉注人肠系膜下静脉B. 左肾上腺静脉注人腰静脉C. 右肾上腺静脉注人石肾静脉D. 左肾上腺静脉注人左肾静脉(正确答案)E. 左肾上腺静脉注入脾静脉9. X 线照片某处测得透过光强 I=1001x.入射光强为1000lx,则此处的光学密度为() [单选题] *A. 1.0(正确答案)B. 100C. 1000D. 10E. 0.110. 上腔静脉造影最常用的穿刺血管为() [单选题] *A. 肘动脉B. 股动脉C. 贵要静脉(正确答案)D. 肱动脉E. 股静脉11. 关丁输尿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分为盆、腹两段B. 全程行于腰大肌前面C. 腹膜外位器官(正确答案)D. 起于肾门E. 开口于膀胱体的两侧12. 星形细胞瘤的 MRI信号特点为() [单选题] *A. 恶性程度越高,T1和 T2值越短B. 恶性程度越高,囊壁和壁结节强化越不明显C. T1WI早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 T1 wI呈低信号,T2wI是低信号E. T1WI呈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性高信号(正确答案)13. 下列信号由180°射频脉冲产生的是() [单选题] *A. 质子密度信号B. 梯度回波信号C. 自旋回波信号(正确答案)D.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E. 弛豫加权信号14. 关于X线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一般符合指数规律B. 与线性吸收系数有关C. 不受人体吸收影响(正确答案)D. 使用对比剂可改变X线对比度E. 表示透过物质前后X 线强度的差异15. 关于永磁型磁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由具有铁磁性的永磁性材料构成,其磁场强度衰减极慢B. 受环境温度影响小(正确答案)C. 运行维护简单.消耗低D. 磁场强度较低E. 磁体庞大、笨重16. 关于乳腺MRI检查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常规做矢状位及横断位方向扫描(正确答案)B. 注射非离子有机碘对比剂C. 常规平扫序列推荐:GRE-FSD. 体位;仰卧.足先进E. 乳腺疾病通常不用动态增强17. 消化道癌最常见转移至() [单选题] *A. 心脏B. 脾C. 肝脏(正确答案)D. 胃E. 胰腺18. 关于体层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具有两种以上轨迹的称为多轨迹体层B. 体层运动的轨迹有圆、矩形、椭圆等(正确答案)C. 曝光角是连杆摆过的角度D. 曝光角越大,照片上清晰影像对应的厚度越小E. 影像被抹除的程度与曝光角有关19. 关于肝脏 DSA检查技术不包括() [单选题] *A. 行股动脉或肪动脉穿刺插管B. 导管插入肝门静脉(正确答案)C. 先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D. 采用Seldinger技术E. 选用50%~60%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对比剂20. 全面质量管理简称() [单选题] *A. QMB. QAC. TQM(正确答案)D. QCE. CQI21. 一均匀剂量给予某一组织体积,如果给予lg组织的剂量为 2Gy.那么给于 5g 组织的剂量是() [单选题] *A. 1GyB. 0.4GyC. 10GyE. 2Gy(正确答案)22. 与直肠 DSA检查技术无关的是() [单选题] *A. 再行超选择性骼内动脉造影(正确答案)B. 手术操作采用Seldinger技术C. 先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D. 行股动脉或脑动脉穿刺插管E. 再行超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造影23. 在脊柱横断层面上呈"V"形的韧带是() [单选题] *A. 黄韧带(正确答案)B. 项韧带C. 棘上韧带D. 横突间韧带E. 棘间韧带24. 食管的第二狭窄在() [单选题] *A. 穿膈处B. 与胃相接处C. 起始处D. 与右主支气管交叉处E. 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正确答案)25.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储存信息的元件是() [单选题] *B. a-SeC. 储能电容(正确答案)D. A/D转换器E. TFT26. 关于基于螺旋桨技术序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运动伪影明显增加(正确答案)B. 是K空间放射状填充技术与FSE或FIR相结合的产物C. 整个K空间的填充类似于螺旋桨的运动D. 受磁场不均匀影响小E. 放射状填充轨迹提高了图像的SNR27. 鼻的解剖结构确切的应是() [单选题] *A. 鼻腔、鼻甲、鼻道B. 外鼻、鼻前庭、鼻窦C. 外鼻、鼻前庭、固有鼻腔D. 前组鼻窦、后组鼻窦E. 外鼻、鼻腔、鼻窦(正确答案)28. 软组织内急性血肿的 CT 表现是() [单选题] *A. 水样密度B. 低密度C. 混杂密度D. 等密度E. 高密度(正确答案)29. 与MR图像的信噪比无关的是() [单选题] *A. 患者体格大小(正确答案)B. 磁场强度C. 重复时间D. 回波时间E. 像素大小30. 现在衡量显示器品质的重要参数多为() [单选题] *A. 灰阶标准显示函数B. 高亮度(正确答案)C. 密度分辨率D. 空间分辨率E. 光能量31. CT 验收时,用水模测量水的平均 CT 值,正常波动范围不超过() [单选题] *A. 士1HuB. 土5HuC. 士2HuD. 士4Hu(正确答案)E. 士3Hu32. 关于低渗对比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低渗是相对而言B. CT检查中常用非离子单体C. 人体的血浆参透压比低渗对比剂低D. 主要是非离子单体和离子二聚体E. 浓度300mgl/ml时渗透在700-800mmol/L(正确答案)33. 3D-CE-MRA的应用不包括() [单选题] *A. 仅血流呈高信号(正确答案)B. 可在不同期相观察到动脉或静脉病变C. 需注射顺磁造影剂D. 主要用于颅脑大面积血管病变E. 亦可作减影显示病变34. 关于颈椎椎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第 1 颈椎没有辣突和关节突B. 第7颈椎棘突末端不分叉C. 第 7 颈椎棘突最长D. 第2 颈椎有齿突E. 第 2一7 颈椎棘突末端分叉(正确答案)35. CT扫描前不做空气校准,会造成() [单选题] *A. 机器工作稳定B. 工作效率提高C. 节省X线管,延长寿命D. 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下降(正确答案)E. 图像质量得到保证36. 决定照片对比度的最大因素是() [单选题] *A. 胶片因素B. 被照体本身因素(正确答案)C. 屏/片组合D. 射线因素E. 冲洗因素37. 一般要求中心线通过摄影位置中的目的部位并垂直于探测器,原因是() [单选题] *A. 避免该部位的影像重叠B. 减少该部位的影像灰雾C. 防止该部位的影像变形(正确答案)D. 减少该部位的剂量E. 提高该部位影像的对比度38. 诊断盆腔动脉血管疾病的最佳序列是() [单选题] *A. 2D-PCB. 2D-TOFC. 3D CE-MRA(正确答案)D. 3D-PCE. 3D-TOF39. 肺动脉起源于() [单选题] *A. 锁骨下动脉B. 右心室(正确答案)C. 左心室D. 升主动脉E. 降主动脉40. 关于纵隔境界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后界为脊柱胸段B. 上达胸廓上口C. 两侧界为纵隔胸膜D. 前界为助骨(正确答案)E. 向下至膈41. 高渗对比剂主要是指() [单选题] *A. 离子二聚体B. 阴性对比剂C. 非离子单体D. 非离子二聚体E. 离子单体(正确答案)42. 关于肝癌的 CT 平扫检查,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大多数病灶为较低密度B. 可发生坏死、出血和钙化C. 肿瘤细胞分化越好,其密度与正常肝差异越大(正确答案)D. 肪肝特别显著时,病灶成为较高密度E. 脂肪肝或肝硬化时,肝实质与病灶间密度差缩小43. 轨道半径最小的壳层是() [单选题] *A. K层(正确答案)B. L层C. O层D. M层E. N层44. 促使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是() [单选题] *A. 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B.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C. 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D. 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品体渗透压E.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45. 水模 CT 值标准偏差测试的兴趣区应置于() [单选题] *A. 水模的上方B. 水模的左方C. 水模的右方D. 水模的下方E. 水模的中心(正确答案)46. 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单选题] * A.门腔间隙(正确答案) B. 肝圆韧带C. 肝圆韧带裂D. 弓状切迹E. 静脉韧带裂47. 关于心脏大血管MRA技术要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心脏大血管 MRA通常采用CE-MRAB. 适应证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C. 扫描技术一般取矢状面成像(正确答案)D. 线圈体线圈或体部相控阵休部线圈E. 采用3D-Turbo FLASH或 3D-FISP序列48. 关于千式激光胶片感光成像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黏合剂可使用天然树脂B. 银离子还原剂占0.2%~5%C. 可以添加促进剂D. 感光物质占总重量的 0.75%~15%E. 非感光物质占40%~70%(正确答案)49. 关于骨骼肌肉系统X线高下伏摄影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可在较小密度值范周内获得对比强烈的影像B. 随管电压升高,软组织影像变弱C. 随管电压升高,骨与肌肉组织的对比度降低(正确答案)D. 光电效应的比例增加E. 随管电压升高,骨影像变强50. 支气管动脉造影最常用的穿刺血管为() [单选题] *A. 肘静脉B. 肱动脉C. 肘动脉D. 股静脉E. 股动脉(正确答案)。

医学影像解剖学说课课件课件

医学影像解剖学说课课件课件

06
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建议
课程预习
提前预习课程内容,了解课程的基本框架和重点难点,为后 续学习打下基础。
预习过程中,可以尝试通过医学影像解剖学图谱等辅助工具 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学习
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注意理解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掌握重点和难点。
加强与老师的互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 和见解。
05
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 别
系统解剖学等课程的关系与区别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基础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影像解剖学的重要基础,它为医学影像解剖学提供了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为医学影像技 术的成像原理和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两门课程的区别
系统解剖学和医学影像解剖学虽然都涉及解剖学,但是它们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不完全相同。系统解剖学侧 重于实体解剖学,而医学影像解剖学更注重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应用。
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介绍医学影像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 能,包括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其成像特 点等。
深入学习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及 脊柱等不同部位的医学影像解剖学特征。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学习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医学影像解剖学 特征及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观察不同部位和不同病 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和掌握医学影像解剖学的知识。 积极参加实习、见习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复习总结
课后及时复习,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方式,如做笔记、做题等,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

医学影像诊断技巧精讲PPT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技巧精讲PPT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技巧精讲
探索医学影像诊断的概述,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种类,以及医学影像学的 基本原理和常见器材的运作原理。
影像采集和处理技术
深入了解影像采集和处理技术,包括图像质量控制、图像解剖学、病理影像学的分析方法以及影像的鉴别诊断 学。
1
影像质量控制
学习如何确保影像质量,避免质量问题
图像解常见的误诊和漏诊情况,学习避免这些错误并提高准确诊断 的能力。
1 认识误诊原因
2 诊断错误的纠正
探讨误诊的主要原因,如人 为因素、技术因素和病理因 素。
3 持续学习和反思
学习纠正错误诊断的方法, 包括再次审核和请教专家意 见。
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诊断思路
培养全面的思维和系统的方法, 在诊断过程中不偏废、不漏诊。
新技术应用
了解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如人 工智能、图像处理和大数据分析 的应用。
常见影像检查的标准操作步骤
掌握各种常见影像检查的标准操作步骤,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X光检查
了解X光检查的标准操作步 骤,包括拍片和解读。
CT扫描
学习CT扫描的操作流程,掌 握图像获取和解读技巧。
影像与其它医学检查联合应用的实践经验
探索影像学与其它医学检查的联合应用,共同提高准确诊断的能力。
实验室检查
了解如何将临床实验室检查结 果与医学影像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准确的诊断。
病理学检查
学习如何利用病理学检查结果 和医学影像相互印证和补充, 提高准确诊断的可靠性。
临床病史
探索如何结合临床病史与医学 影像分析,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核磁共振
探索核磁共振成像的流程, 了解成像原理和影像解读。

饶圣祥影像科讲课课件(一)

饶圣祥影像科讲课课件(一)

饶圣祥影像科讲课课件(一)饶圣祥影像科讲课教学内容•影像科基本概念介绍•影像科技术的发展历程•影像科的应用领域•影像科的职业发展及前景教学准备•讲义及教材:准备相关的讲义和教材,包括影像科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案例分析。

•多媒体设备:准备好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便于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内容。

•实例展示:收集一些影像科技术的实例,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了解影像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历程;•了解影像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了解影像科的职业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对影像科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设计说明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影像科的基本概念、技术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并展示其职业发展前景。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影像科技术产生兴趣和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影像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

2.基本概念介绍:讲解影像科的基本概念,如影像科技术、影像采集、图像处理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影像科的内容和范畴。

3.技术发展历程: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影像科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模拟技术到现代的数字技术,让学生了解影像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4.应用领域:介绍影像科技术在医学、娱乐、安防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影像科技术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5.职业发展及前景:介绍影像科技术相关的职业发展,如摄影师、影像编辑等,并展示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鼓励学生选择与影像科技术相关的职业道路。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深入学习与影像科技术相关的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影像科的基本概念、技术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学生们对影像科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准备充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课后,学生们对影像科技术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加明确,对相关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

影像专业授课教案PPT课件

影像专业授课教案PPT课件

.
22
克 雷 氏 骨 折





折 .
23
3.Monteggia骨折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4.Galeazzi骨折
桡骨下段(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4.股骨颈骨折
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分为头下型(少见)、经颈 型(嵌顿)、粗隆间型(最常见)易并发股骨头缺血 坏死,应观察骨小梁和骨皮质是否连续
.
30
.
31
2.腕关节创伤
骨折以舟骨多见,脱位以月骨多见 腕舟骨骨折:舟骨位摄片,2周后断端骨质吸 收,骨折线变清楚 Bennet骨折:第1掌骨近端凹形关节面的骨折 月骨脱位:头月关节间隙消失,侧位片月骨脱 出于掌侧
.
32
.
33
3.髋关节创伤
后脱位、中心脱位、前脱位 后脱位伴有髋臼后上缘骨折,中心性脱位合并 髋臼粉碎性骨折 髋臼骨折:单纯髋臼唇骨折、单纯髋臼柱骨折、 髋臼贯穿骨折,CT优于平片,可准确显示骨折 片的形态大小、移位情况和关节腔内骨折片
.
49
.
50
8.椎弓峡部不连和脊椎滑脱 Spondylolysis Spondylolisthesis 20-40岁成年人,第5腰椎多见,单侧或双侧 发病 临床表现:下腰痛,向髋部或下肢放射 病因:先天发育不良或应力性骨折 X线表现 正位:椎弓峡部裂隙,密度增高,结构紊乱
.
51
侧位:椎弓峡部缺损在椎弓的上下关节突之 间,自后上斜向前下的裂隙样骨质缺损,边 缘可有硬化 双斜位:狗脖子戴项圈征 CT表现:椎体前移位,后缘与椎弓间距增宽 椎间盘在椎后呈条带影,峡部层面显示不连
.
45
(三)股骨头骺出现后半脱位或轻度脱位 a.正常股骨头骺位于Perkin方格内下象限 b.正常股骨干骺端不超过Hilgenreiner线 c.C-E角减少(5-8岁190,9-12岁12-250, 13-30岁26-3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重小、密度低物质
吸收X线多
吸收X线少
透过X线少
透过X线多
感光银盐少
感光银盐多
胶片上呈“白影”
胶片上呈“黑影”
密度、厚度与成像(看图理解)
随着受照部位厚度增加,使其密度增高
这三幅图片有何不同?其成因?
中间图:女性乳房形成高密度;右图:左肺部病变形成高密度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数字化X线技术的出现 使得传统的X线设备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X线检查方法
(二)特殊检查 •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 X线减影技术 • 平板体层容积成像 • 全脊柱及下肢全长数字化X线拼接摄影
三、X线检查方法
(二)特殊检查 •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 X线减影技术 • 平板体层容积成像 • X线拼接摄影
病变状态下的差异(构成疾病诊断的原理)
影像密度
人体组织结构X线像上依密度不同而分三大类:
1 高密度:骨、钙化. 2 中等密度:软骨、肌肉、神经、实质脏器、 体液等. 3 低密度:脂肪、气体等.
密度与图像的关系
传统的 X线影像形成原理 X线影像形成原理
数字化X线影像形成原理呢?
比重大、密度高物质
放射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发展 简史
1895年伦琴(Wilhelm Conrad Rö ntgen) 发现了X线,并用于医学领域.
1901年伦琴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物理奖的人。人们 为了纪念伦琴,将X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1895年 伦琴(Wilhelm Conrad Rö ntge)发现了X线,并用于医学领域.放射 (diagnostic radiology )开始. 20世纪40年代超声(ultrasonography, USG ) 20世纪70年代CT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20世纪80年代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食管钡餐造影透视
摄影:胸片
透视:心脏搏动
心血管造影透视
三、X线检查方法
(二)特殊检查
• • •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X线减影技术 平板体层容积成像
三、X线检查方法
(二)特殊检查 •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 X线减影技术 • 体层容积成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二)数字化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依原理不同分为二种
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成像(DR)
1、CR设备可与传统X线设备组合使用;而DR可有多种机型(DR胃肠机、 DR乳腺机、DR床旁机等) 2、CR或DR摄片时均需要将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数字化——计算机处理— —转化为模拟的X线图像 3、CR是以影像板(image plate,IP)代替胶片作为人体信息载体 4、DR是使用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s,FPD)作为人体信息载体
今日的医学影像学包括: 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imaging )和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X线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X线成像
一、X线成像基于什么原理?
△ X线的基本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
△ 人体组织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自然状态下的差异(固有的)
DSA原理示意图
三、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图像形成的基础
自然对比
称平片 (plain film)
人工对比(对比剂)
称X线造影检查 (contrast examination)
三、X线检查方法
自然对比
三、X线检查方法
工人对比
(一)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fluoroscopy): 用于实时或动态观察 X线摄影(radiography): 用于记录病变特征和空间定位
传统X线已发展成计算X线成像( computed radiography, CR)和数字X线成像 ( digital radiography, DR )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 ——形成X线(包含CR、DR、DSA)、超声、CT、MRI诊断在内的影像诊断学 体系
传统模拟化的X线技术与数字化X线技术 二者的空间分辨率之别
虽然数字X线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如胶片,约为24LP/mm,胶片的分辨率在理论上能达到5-7LP/mm ,但是散射光使得胶片的感光范围发散,导致锐度 下降,数字X线的探测器采取特殊的技术减少了散 射,大幅度的克服了失锐,从而提高分辨率。
数字化X线成像
影像技术组讲课(上)
X线、CT、MR三种成像技术 (原理、应用、相关图像解读要点)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影像科 杨景震
(注:内有动画,本课件适合以幻灯播放模式浏览)
2016-1
讲在前面
影像技术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环节,影像 学的检查质量与技师的专业技能紧密相 关。这里讲授的内容中同样也包括诊断 医师需要熟悉和掌握的技能。
三、X线检查方法
(三)X线造影检查(实施人工对比)
1、X线对比剂类型及应用: 医用硫酸钡、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2、X线对比剂引入途径: 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
四、X线检查的安全性
特点
• 摄片条件宽容度大 • 提高了图像质量 • 可以对图像进行后
处理
• 利用网络、PACS
系统进行调用、存 储、传输
• CR与DR相比,DR
的使用范围、成像 性能等更具优势。
处理前与处理后的图像效果不同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 • •
属于传统血管造影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用于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专用数字化设备 使用数字减影方法除去与血管重叠的骨和软组织,仅保留清晰 的血管。
当今的X线设备: 成像过程不同 成像性能不同 应用范围、价值不同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X线从这里发生:X线球管
X线机(整机)
X线机(乳腺机)
数字减影血管(DSA)造影机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一)传统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根据用途有不同的机型
胶片作为载体;胶片管理有诸多不便 空间分辨力较高 密度分辨力较低 图像的灰度不可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