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伴性遗传》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伴性遗传》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书写清晰、答案准确。
3.提交作业时,请标注姓名、班级、学号,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与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对伴性遗传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一个具体的伴性遗传案例作为导入,如红绿色盲的遗传,引发学生对伴性遗传现象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展示红绿色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种病男性患者比女性多?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引导学生关注性别与遗传之间的关系。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伴性遗传。
4.针对本节课的伴性遗传知识,让学生撰写一篇科普文章,向他人普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此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加深对伴性遗传知识的理解。
5.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a.伴性遗传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有哪些?
b.如何预防和治疗伴性遗传病?
c.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为什么伴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4.案例分析,巩固提升: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手段:提供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分析。
5.课堂小结,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教学手段:利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进行总结。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与伴性遗传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中伴性遗传的相关练习题,巩固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类型及遗传规律。
2.结合课堂所学的伴性遗传案例,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遗传图解题目,并尝试解答。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七、作业设计(体现分层作业)
1、完成教材P38的概念检测及拓展应用
2、完成教材P40的复习与提高
3、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八、板书设计
第3节伴性遗传
一、人类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三、外耳道多毛症——伴Y染色体遗传
九、教学活动建议
1、用好“问题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引言,自然切入主题;
决定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在遗传上总是和____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概述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
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对典型的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进行遗传分析
问题①: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问题②:I1号是红绿色盲患者,他是否将色盲基因传给II2号?这说明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1min
1min
1min
15min
15min
5min
15min
5min
回顾旧知
回归教材
利用色盲检查图,引起学生兴趣
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通过演绎、比较和分析等科学思维,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思维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用时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果蝇的眼色遗传
【伴性遗传】
【情景引入】
【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
【学以致用:分析血友病】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

高中《伴性遗传》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伴性遗传》优秀教学案例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遗传图解的绘制和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内在动力。
2.增强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消除性别歧视,尊重生命多样性。
高中《伴性遗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伴性遗传》章节,是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性别与遗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应用往往感到困惑。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优秀教学案例,以期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深入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
本案例以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为对象,他们在前期课程中已学习了基因、DNA和遗传等基本概念,为学习伴性遗传打下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讨伴性遗传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介绍伴性遗传的定义、类型及特点,让学生了解伴性遗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2.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通过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如X染色体的显隐性遗传等,帮助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
3.伴性遗传病实例分析:以色盲、血友病等为例,分析伴性遗传病的发生原因、遗传特点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应用,我将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家族中的色盲遗传现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伴性遗传的普遍存在。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第一章:伴性遗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掌握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1.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定义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比较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遗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传递规律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染色体模型介绍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1.4.2 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定义1.4.3 比较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1.4.4 讲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遗传1.4.5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的现象1.4.6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二章:伴性遗传的类型2.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类型掌握不同类型伴性遗传的特点2.2 教学内容类型1:X连锁隐性遗传类型2:X连锁显性遗传类型3:Y连锁遗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类型伴性遗传的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2.4.2 讲解类型1: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3 讲解类型2:X连锁显性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4 讲解类型3:Y连锁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5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三章: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3.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掌握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方法和步骤3.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意义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方法和步骤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和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意义3.4.2 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和方法3.4.3 介绍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步骤:家族史采集、风险评估、遗传检测、咨询和指导3.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四章:伴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伴性遗传的实例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分析伴性遗传的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实例和分析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4.4 教学步骤4.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4.2 讲解红绿色盲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3 讲解血友病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4 讲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5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五章: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5.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技巧5.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基因敲除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技巧:染色体观察、基因敲除操作5.3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进行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5.4 教学步骤5.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5.4.2 讲解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基因敲除5.4.3 讲解伴性遗传第六章: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6.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家族史、遗传咨询、基因检测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6.4 教学步骤6.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疾病对患者及家庭的影响6.4.2 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6.4.3 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6.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七章: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7.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掌握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7.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XY型性别决定、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SRY基因、AMH基因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7.4 教学步骤7.4.1 引入:讨论性别决定的基本原理7.4.2 讲解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7.4.3 讲解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7.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八章:伴性遗传与进化8.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掌握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8.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性染色体变异、基因流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基因突变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8.4 教学步骤8.4.1 引入:讨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原理8.4.2 讲解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8.4.3 讲解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8.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九章:伴性遗传与生物技术9.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掌握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9.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克隆、基因编辑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PCR技术、CRISPR/Cas9系统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生物技术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9.4 教学步骤9.4.1 引入:讨论生物技术在伴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9.4.2 讲解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9.4.3 讲解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9.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十章:伴性遗传与伦理问题10.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掌握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10.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歧视、隐私、基因筛查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公平、尊重、保护隐私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伦理问题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10.4 教学步骤10.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研究中的伦理问题10.4.2 讲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10.4.3 讲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10.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五章: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环节内容:进行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操作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知识的重要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生物教案:第二章第节伴性遗传

生物教案:第二章第节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作者:姚卫娟,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本文系江苏省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教材背景分析《伴性遗传》是在学生学习了遗传定律、减数分裂的基础上安排的,其中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是对遗传定律的补充和深化,也是对遗传定律的复习和梳理过程。

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体验,激发他们探索遗传规律的愿望。

教学策略伴性遗传部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通过色盲的测试,色盲被发现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通过遗传图解的绘制,进一步巩固遗传图解书写的规范性;通过对四组婚配图解的分析,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介绍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真正全面地了解伴性遗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伴性遗传,分析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2)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其他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让学生练习,理解遗传规律。

(2)通过遗传图解的绘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遗传图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伴性遗传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教学过程(一)伴性遗传的概念教师:展示四幅色盲测试图,对学生进行色盲测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课件展示色盲被发现的小故事.提问:红绿色盲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几率相同吗?学生回答:不同.(教师就势引导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1.红绿色盲的遗传出示一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提问:(1)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是如何判断的?(2)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引导:(学生在具备遗传定律部分的知识基础上,回答第一个问题很肯定,但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思路通常会有些乱。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5篇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5篇
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3.纯种芦花鸡(ZBZB)与非芦花鸡(ZbW)交配,产生F1,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中雌性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 ( )
课型:新授 主备: 同备: 审批: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
课标要求:概述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1.领会伴性遗传的特点。 2.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
能力:1.通过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情感:通过学习,树立优生、关爱生命、关爱遗传病患者的意识。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站3/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8.现有一母子去医院看病,医生发现其母亲患有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表示其致病基因),儿子有色盲,随即医生在其儿子的病历上写上血友病,为什么?试写出儿子的基因型。
3.生物界中,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即 和 ,大多数生物是 ,而鸟类和蛾类是 ;前者的雌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雄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后者的雌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雄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三.合作探究: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2.ZW型遗传方式的特点。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伴性遗传》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四个教学知识点,是对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2、通过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和尊重科学的精神;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及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和总结、推理能力,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伴性遗传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常会将它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混淆不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一个色盲家系图,并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引导学生写出不同基因型个体随机婚配方式,并分析色盲基因的遗传特点:①②总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隔代遗传(2)交叉遗传(3)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板书设计]1、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类型伴X隐性遗传隔代遗传(红绿色盲症)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具有世代连续性伴X显性遗传男患其母、女必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3、应用:推断后代患病概率,指导优生[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有效地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红绿色盲小调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伴性遗传教案(正式)

伴性遗传教案(正式)

伴性遗传教案(正式)第一篇:伴性遗传教案(正式)伴性遗传教案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判断。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说明了什么?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与前面所学的其他性状的遗传有什么不同之处?(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新课学习一、性别决定 1.定义;2.类型:XY型ZW型XY型染色体组成:22对+XY 22对+XXXY染色体传递规律:XY染色体结构:二、伴性遗传:1、定义2、类型:伴Y遗传:XY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伴X显性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三、系谱判断:小结:课堂练习:1.正常情况下,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其A.外祖父B.外祖母C.祖父D.祖母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3.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C.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 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 理论上含X染色体的配子和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量相等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5.某正常男人的伯父患红绿色盲,其妻子的外祖母为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着,但她的外祖父及父亲均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A.1/2 B.1/4 C.1/8 D.1/16 6.某男患有色盲和血友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里的一节内容,是以上一节课果蝇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识为出发点,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依据,通过人类红绿色盲和抗卫生素D佝偻病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联系,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为今后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病,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并练习绘制遗传图解,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伴性遗传的意义和应用。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⑵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
尊重科学的精神
⑵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