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节目分析
文化之路:节目竞争的捷径?——《汉字英雄》引发的思考

文化之路:节目竞争的捷径?——《汉字英雄》引发的思考王书画【摘要】中国大陆卫视在晚间“十点档”的竞争愈发激烈.在综艺娱乐节目泛滥的环境中,河南卫视2013年7月推出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的爆冷成功引领了文化节目的制作潮流.然而,文化类节目的意义和价值却不应被高估,它仍不足以动摇目前娱乐综艺节目的地位.文化节目的定位与策划可从《汉字英雄》中借鉴经验,在内容、形式、受众、推广等方面进行突破,进一步迎合市场与观众需求.【期刊名称】《西部广播电视》【年(卷),期】2015(000)013【总页数】2页(P15-16)【关键词】晚间十点档;文化节目策划;汉字英雄【作者】王书画【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国大陆范围内,晚间“十点档”作为黄金时段的一个延伸,不仅是市场竞争白热化下卫视频道竞争的又一重要阵地,其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收视意义。
这一时段掀起的新的“综艺风暴”和以往节目策划中出现的相互抄袭、简单模仿不同,大制作、高成本、集全台之力办节目的劲头,使各大卫视一夜之间走向了综合实力疯狂比拼的螺旋怪圈中。
与此同时,以《汉字英雄》为代表的一系列小成本文化原创类节目开始出现,它们以差异化的设计夺人眼球,并被主流声音给予高度的肯定。
但在娱乐至上的年代,市场化、商业化大肆横行,收视率绑架了电视节目,文化类节目是否真的走上了一条竞争的捷径?它所呈现的一切是否足以支撑自己在竞争中长久发展?仅凭定位的“高端”能否真的和大制作大投入的综艺抗衡?这都是文化节目带给人们的思索。
作为新推出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既无任何娱乐明星亮点,也无任何既往模式可供借鉴,然而第一季《汉字英雄》自进入复赛阶段以来,收视率始终在0.6%左右,2013年8月16日一度冲至全国同时段电视节目收视排名第三,仅次于好声音与快男两档热门歌唱选秀节目。
它也帮助河南卫视在竞争白热化的周末晚间档连续晋级,成功杀入全国卫视排名前十。
《汉字英雄》电视节目分析报告(期末独家哟!!)

《汉字英雄》电视节目分析报告【节目形成的背景分析】近两年各类相亲,选秀节目此起彼伏,歌唱选拔类节目更是充斥了整个电视屏幕,但是中国的语言文化类节目却寥寥无几。
今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发出《关于节俭安全办节目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歌唱类选拔节目的通知》等,要求各级电视台制作、播出电视晚会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实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
力戒铺张奢华、力戒炫目包装、力戒煽情作秀,防止比阔气、讲排场、拼明星。
《汉字英雄》作为原创的电视语言类节目,由于投资小,节目内容和同时段的节目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以及其新颖的节目形式,让这档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热爱。
【节目基本设定】一.节目名称:《汉字英雄》二.兴办时间:2013年5月8日,爱奇艺与河南卫视联合举办了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动节目《汉字英雄》的启动发布会。
三.播出时间、播出频道:《汉字英雄》从2013年7月11日第一期节目起,在7、8两月每周四、周五晚21:25在河南卫视和爱奇艺双平台同步播出。
四.节目长度:每集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五.节目简介:《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内首档大型台网联动的文化综艺季播节目。
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集合全国各地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倾情参与,意在为青少年打造展示自己掌握汉字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和舞台,旨在提高当下电视和网络节目的内容深度,挖掘自制节目的社会和媒体价值。
节目由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及知名电视人马东担当主持,于丹、高晓松、张颐武等文化名人鼎力加盟担当评委,誓言掀起汉字风暴,引领电视栏目新风向。
《汉字英雄》手机同名APP同步上线,为观众创造全新互动模式。
【节目具体设定】一.节目内容《汉字英雄》从全国二十个省市里超过十万名适龄选手中挑选出108位青少年汉字“达人”来参与汉字书写比赛。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的确是一台能够“锁住”眼球的节目。
整个节目围绕“汉字”入手,以汉字为载体,以益智游戏竞技为形式,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丰厚文化含量,或命题听写,或比拼词汇,精彩纷呈。
《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思考

( 二) 观众参与感
《 汉 字 英 雄 》和 《 中 国 汉 字 听 写 大会 》邀 请 的 嘉 宾
都 可 以说 是 文化 界 的重 量 级 人物 :于 丹 ,北 京 师 范大 学 教
授 ;高 晓松 ,文 化 名人 、知 名 音乐 人 ;张 颐武 ,北京 大 学 中文 系教 授 ;刘 丹 青 ,社 科 院语 言 所 研究 员 ,副所 长 ,博
我 国实 行 九 年制 义 务 教育 ,听 写对 于 每个 中 国人 而言 都 是 非 常有 认 同感 的 ,听写 几 乎伴 随 了每个 人 的小 学 、中
电视 社 教 节 目是 以电视 传 播 的形 式对 观众 进 行社 会教 育 、文 化 教 育 的一 类节 目样 式 。这 类 节 目寓 教 育 于娱 乐 ,
学 时代 。节 目采 取 听 写 的方 式 很容 易 引起 观众 回忆 ,引发 寓教 化于 服务 ,寓 宣传 于信 息 、文化 知识 的传 播 之 中。 熟悉 感 ,达成 心 理认 同 ,使节 目更 容易 为受 众接 受 。 在 此 ,本 文认 为 文 化 教 育 类 节 目是 以 文 化 教 育 为 目 三、节 日 不足 标 ,以电 视传 播 的形式 ,对 观众 输 出知识 为 内容 的一 类 节 目样 式 ,从 属 于 社 教 类 节 目 的节 目样 态 。 由于 《 汉 字 英 ( 一) 生 僻字 偏多 , 教 育意义不 强 雄 》、 《 中 国汉 字 听 写大 会 》主题 始 终 围绕 文 字传 承 、汉 两个 节 目中竞 赛 选 用字 词 包 括历 史 、地理 、生 物 、化 字 教 育 ,本文 中笔 者将 两 档 节 目归 为 文化 教 育 类节 目进 行 学 甚 至 民俗 文化 等 泛 学科 学 术 称谓 ,尤 其 以 《 中 国汉 字 听
《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节目分析

(二)节目目前的收视情况简介
• 2013年夏季,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 会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与河南卫 视与爱奇艺联合推出大型网台联动的文化综艺节 目《汉字英雄》,这两个节目成为2013年夏季收 视热点。 • 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 段收视率飙升4倍最新收视数据显示,2013年7月19日晚在河 南卫视播出的《汉字英雄》节目平均收视率超 0.6%,最高收视率达0.8%以上,位居全国同时段 电视收视排名第七。
2、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教育部要求,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 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 书法。我国已有不少学校纷纷响应开设了 书法课,并配备专业老师,举行汉字书写 大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书写能 力的提升。不仅是识字,对规范书写的重 视更是成为一种趋势。 • 国内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汉字英雄》等节目确实起到了警示意义, 吸引了大家对汉字的关注,对于全民素质 的提升有促进意义。
• 书写不仅被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更应当 被作为一种认识中国文化过程的工具。键 盘取代纸笔,对汉字影响比较大,长此以 往,中国人掌握汉字的数量就有可能会越 来越少。降低汉字的书写能力,将会直接 影响到人们对于汉字的读写以及应用,文 化传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打击。 • 随着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字越写越少,千 百年来书法艺术的庞大的群众基础有被削 减的征兆。因而,从改变语文教育的弊端 入手,让学生真正理解汉字,传承中华文 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3、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探讨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与音 乐选秀类节目相比,没有华丽的舞美包装, 没有明星大腕,也没有刻意的炒作,凭借 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 出,引发人们对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保护 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
书写能力下降汉字面临危机

王 婕 谢 亚 斌
摘 要 :汉字、汉字文化 书写在科技进步的进程 中被 电脑、手机 的输入 法所冲 击着,互联 网的使用 ,文 字语言 的使 用也 面临着危机 国家、学校 、媒体等各方面充分发挥各 自的作 用,应对危机使祖 国的遗产得到保 护。 关键词 :汉字;危机 ;书写
科技的进步 ,使得人们的在享受便利 、快捷 、舒适 的同时 ,也使得 我们 的汉字文化被这种电脑 、手机 的使用所 冲击着 。汉字 文化 面临着危 机 ,我们应该从国家 、学校 、媒体 等方面人手积极应对危 机 ,保护我们 的文化遗产 。 汉 字 文 化 在 当下 的 发 展 ,让 人值 得 思考 科技 的不断进步 ,带来了生活的便利 和舒适 ,我们 的生活进了新 的 时代 。在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 、高效 的同时 ,我们 的生活发生 了微 妙的变化 。随着学历 的提高作业 论文也几 乎变成 了全部在 电脑上完成 , 手写家信被发 电子邮件 、打电话 、发信息所代替 。这使得 我们 当代人 的 汉字书写能力急剧下降。汉字是传统文化 的重要 载体 ,记 载了 中国历史 文化 的变迁 ,中国人的情感全部体现在小小 的方块 字中 ,可是 电脑 、手 机、网络 的冲击使得汉字文化面临着危机。
一
认识 ,更何谈根据读音书写 出来 呢?由此可见,《 汉字英雄》 和 《 中国汉字 听写大会》为我们每个人的语言文字掌握状况都作出了及时有力的提醒,并 提供了—个崭新的教学平台,其积极意义毋庸赘言。 … 互联网 、电脑对汉字 书写产 生 了一定 的影 响。常青 道 : “ 字 如 其 人”,一个人用 笔写出来 的字 ,每一笔一划 都反 映着这个人 的性格 、脾 气 以及此时此刻的心情。前人练习书法 ,写出的是艺 术 ,当代人学 习输 入 法 , 比的 是 打 字 的 速 度 。 当 前 人 们 使 用 互 联 网 表 达 自 己 的 思 想 和 见 解 ,认识一个人都是统一划归的没有任何 的差别 ,了解 的都是来 自一样 的冷冰冰的字符 ,增加了人们认识 、了解 、交 流的困难 。网络时代也对 于写字不好 的人是 一种极 大的安 慰 ,网络 时代让 人们 找到 了一个 绝妙 的、藏 匿身份 的好去处 ,标准化一的矢量 字体 。达到 了很好 的隐藏 目 前 “ 字丑” 的尴尬 , 使 得能内心 的情绪 和个 性不那 么容易被人 看到 ,因此 1 . 电视 节 目引发 人 们 的 对 汉 字 书 写 的 自省 互联 网是人们藏匿的好去处 。 暑期最受欢迎 的热播节 目是河南卫视 、爱奇艺联合 打造 的 《 汉字英 电脑 的使用 ,互联网的普及 ,人们 找到了最 简单 、最便 捷 的输入 方 雄》 和中央电视 台科教频道推出 的 《 中国汉字 听写大会》 ,这两档文 化 法 ,输入速度不 比英文输入慢 ,人 们发展到只有 在十二个键位 的手机 上 节 目一经播 出就迅 速 的获 得 了较 高的 收视率 和关 注度 ,受 到各 界的好 也能完美 的较高速度 的输入汉字 ,汉字真切的与世界 接轨了。在长 时间 评。这两档节 目其实是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中小学生的听写课程搬 到了 的使用 电脑 、手机输 入汉字 的过 程 中,人 们走 出 电子产 品 自备 输入 法 屏幕上 , 使得 学生 、家长 、老师感到极为的亲切和熟悉 ,也引起 了其 他 时 ,却 出现 了 “ 提笔忘字” 的现象。所谓提 笔忘字 ,就 是会认 、会 读 , 年龄的受众 对 自己写书法 、用九官格练字的美好学生时代 的回味。在节 但是 忘了怎 么会写 。这与键盘的大量使用有关——电脑键盘 、手机 键盘 目中每个同学只能依靠 自己的记忆和 手,提笔 写字 不能依 赖字 典和 电 等。 _ 2 越来越多的人看 着字都 认识 ,在 电脑手机 上借助字母 三两下 就可 脑 ,会不会写一 目了然。在节 目的播 出时间 ,很多观众也拿起笔来 和家 以写出了 ,但 提笔写 时,就 出现 了模棱两可 ,不知所 写 了,尤其是 经常 人一起测验 自己的书写能 力。在这个过程 中很多人意思到了 比赛 中的字 使用的汉 字往 往一下子就想不起来 ,出现脑子瞬间空 白,这与 自己受过 词 ,都是出 自我们从 小学 到高考 这十几 年学 过 的,如 “ 卖 官鬻 爵” 一 高等教育掌握无数信息 以及 自己的知识身份出现 了分裂 。但是 回到电脑 词 ,常常被用 ,大家都认识 , 可是 当提起笔时又有几个人能写 的出。拿 前 ,拿起手机时又恢 复了文字功底 。汉字变成了拼音笔画 的堆 积 ,然而 这类词来考初 中生确实有 点为难他们 的嫌疑 ,但 当这类词 同样用来 测试 “ 汉字 的形体很重要 ,传统上尤其重 视汉字 的书写 ,所 以创 造 出书法艺 比赛场 内的成人观众 ,以及电视 、电脑前 的同步书写 的观众 时 ,正确率 术。对汉字来说 ,本民族 的诸多历史文化信息 以及思维特性 ,都凝 聚在 却也不见的能是百分之百。当观众被一些常用的词打蒙 的时候 , 便 对参 书写 ,也即汉字的字形上 。提笔忘记 ,忘记汉字的书写 ,到最 后 ,汉字 赛 的学生们顶礼膜拜 ,于是出现了 “ 学霸我 给你跪 下 了” ,“ 一 瞬间变 就变成与英文 、法文一样 的拼音文 字,本 民族许多的历史文化 信息可能 ” 因而 ,可 以 说 文 字 的 危 机 是 互 联 网 、电 脑 、键 盘 的使 用 而 成了汉字大文盲” 。参赛 的学生 能够让人们 膜拜 的原因不是 脑子 自带输 就 此 丧 失 。 入法 ,而靠 的是平 时的积 累。参 赛者 的表现 戳中 了我们 的 “ 汉字 失写 引起 的新一轮的汉字危机 ,也是 一种现代性 的危机 。 症” 的痛处 ,一个位居要职的领 导人员 、一个拥有研究生 、博士学位 的 2 . 汉 字 传 承 引 发 的 思 考 不会写字 ,是因为没有学会 写字 ,因此学会 写字是 能写字 的基础 , 成人 , 一些学 习汉语言的专业生 ,难道写字比不 上初 中生?最多的 回答 是 ,会写认识 只是一时 “ 提笔忘字了” 。 同时写的条件和环境也很重要。硬笔书法家袁强在少年 宫教了从事 书法 这两档汉 字拼写 的节 目能够走红就是因为 目前 国人普遍存在 的 “ 提 教学近 3 0年 ,他亲 自经历了汉字 书写 的兴 衰历程 。一 直以来 写的一手 笔忘字” 好字是非常荣耀 的事 ,9 0年代 硬笔书法 班是 十分火爆 的 ,如今 大家学 的尴尬 和困窘通过大众媒介淋漓尽致地展 现出来 ,为古老 的中华 文 习写字 的热情降到 了冰点 ,报 培训班学 习的书法 的人数也 是越来越少 , 临书写 的空缺 。书写方面呈现出了高年级学生不如低年级学生 ,大学 化在新 世纪 面临的 “ 汉字 危机 ”敲 响 了警 钟。 的确 ,现 在随便 提到 一 面I 个字 、一个词 ,人们 脑海 中都能浮现 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形象 ,但真要 完 生不 如初高 中生 ,写的越多的人越是不会写字 ,很多地 方出现办板报 找 全正确地书写出来 , 却变得并不容易 。这种状况的产生 ,以下原 因也许 不 到 能写 的人 。 都难辞其咎 :科技发展进步 导致 的电子版 、打印版文本使 用率远高于手 时代在 变迁 ,科技在进步 ,汉字也需要与时俱进 ,一些孤僻 ,难写 写版 , 新媒体数码时代下人们对拼音等非字形类汉字输入法的过度依赖 , 各 的汉字的死去 ,不必要太过在意和遗憾 。我们的汉字文化 ,是世 界上唯 种 “ 火星文”等网络语言和英文缩写、外来语的不规范使用等。加之很多 仅存并连续使 用时间最长 的文字 ,为 了传 承下去 ,提 高书写 的效 率 , 人在受教育阶段就没有打下 良 好的语文基础, 很多不算生僻的字看到了都不 汉字的发展经历 了一个 由繁 到简的过程 。上 世纪 5 O年代 ,为了解 决文
寓意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寓意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寓意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早在暑假的时候,学校里就发来短信,让我们每周四晚上8点去观看《全国汉字听写大会》。
刚开始,我蛮不情愿的。
毕竟还是在暑假,要去看一群人写字,岂不是很浪费时间?第一次去看时,并没有多少在意,所以也没有带纸笔。
我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对它们听写的内容感觉十分的可笑,他们虽然才初二,但也是天天翻字典训练的,水平就那么点?很简单的字就下去了。
我越看越没兴趣,直到最后一个外号“大师”的人走上台,才真正的震撼了我。
一般来说,基本上的词语我都是略有耳闻的,字写不来也是有点正常的,但那位“大师”的题目让我目瞪口呆。
考官报出了“荦荦大端”一词,我一听,不由得笑了声,心想:报的好象是“荦荦大端”,不是有个词是“落落大方”吗,应该也差不多吧,怎么会出现这么简单的词!“大师”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样子,然后提笔在电子板上写下“荦荦大端”,我对他嗤之以鼻,怎么会写“荤荤大端”还“大师”,就这点水平?待他提交后,评委全部亮了红灯,表示通过。
我大吃一惊,心中不免怀疑起来:他们是不是看错了,“荤荤大端”也对?难道“荤”还有多音不成?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跑上楼,打开电脑,搜了一下“荤”字,可是只有一个音;我又想起考官报的是“荦荦大端”,便用输入法打出了那几个字。
之后我更加疑惑了,不是同一个字吗?我仔细观察着两个字,终于发现是两个字下面的字不同,不禁豁然开朗。
居然还有这种字,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跑下楼继续看,接下来的题目让我惊诧不已,不认识的自此接踵而至:尥蹶子、耄耋之年之类的,根本是从来没见过的字词,居然都被他们写出来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时而蹙眉时而动动手指,努力的记着那些词汇。
有了这次的经历,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去看这个比赛,而且每次比赛都会长很多见识,让我明白了,我所掌握的知识不过是九牛一毛,在他们的面前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不错的,学无止境,知识也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寓意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昨晚,扣人心弦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冠军之夜圆满落幕,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陆佳蕾和于佳敏,分别夺得本次大赛的冠亚军。
浅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中国综艺节目的启示

浅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中国综艺节目的启示作者:李亚萱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8期摘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中国大型原创文化类节目,也是央视的品牌节目,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汉字为主要形式的文化节目从众多的文化节目中脱颖而出,目前已经播出到第三季。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提笔忘字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出现无疑为国内原创综艺节目输送了一股清流。
本文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创新形态出发,分析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启示。
關键词:文化;综艺;电视节目2005年《超级女声》的横空出世,为中国的综节目的发展带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与此同时《超级女声》的成功,也引起了其它卫视对该节目的竞相模仿,同质化的节目层出不穷,综艺节目“泛娱乐化”的现象也逐渐严重。
而《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的出现虽然带来一些对于外国节目的引进和改造的不同节目形态,但后期蓬勃发展起来的网络节目对电视节目的冲击,娱乐节目似乎成为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到2013年中国电视荧屏上已经出现了选秀类综艺节目饱和的现象,观众对于“娱乐至死”的综艺观念产生了审美疲劳,单纯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此时急需转型,而主创人员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在2013年的夏天推出了中国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档节目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委员会,通过两年的筹备由CCTV科教频道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制作准备所最终呈现的,其中邀请了一些在汉字研究学有卓越研究的人担任比赛裁判由央视著名播音员担任读词主考官。
除此之外,节目组有专门的选词人员,甚至请来了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担任“外援”,所有作为考题的字词都具有出处或者可循来源。
由此可见整档节目的第一要义是严谨,因为这档节目参赛选手到主要定位的受众都是青少年,所以节目组对节目的定位与内容进行了严格的把控。
因为这不仅仅这关系到我们国家汉语言文化的传承更关心到对当代中国青少年文化价值的影响,所以整个节目播出的之后,在网络上迅速引发了一片热议,好评如潮。
自-专题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

专题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一:【背景材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背景链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大热。
节目邀请国内最权威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将轮番担任读词考官,全国3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及外籍学生组成32支代表队参赛,最终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
新的内容,新的模式,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宣传口号。
而此,《汉字英雄》也在河南卫视热播。
这些节目在全社会掀起一场“汉字风暴”,让人们得以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
汉字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然而,国人手写汉字能力明显下降,产生了一批批提笔忘字、频写错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不想写字的新型“文盲”。
出现这种“汉字危机”,有两个重要因素,其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计算机技术标榜高效、便捷,当国人拥有的智能手机、计算机等电子工具越多,就越没有机会书写汉字。
其二,国人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汉字书写。
一方面学校教育重视英语轻视汉语,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在以前需要书写的情况,现在可以用电脑代替,人们逐渐从“会写”汉字退化为只会“辨认”汉字。
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绝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化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
因此,也不难看出“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所在。
其一,它为充斥着选秀和相亲的电视荧屏送来了一缕清风,为当下浮躁的社会提供了踏实的典范。
它所呈现出来的并不像其他综艺节目那般华丽、浮夸、浮躁,而只是一种简单淳朴的状态,没有所谓的华丽梦想,却饱含传统文化深沉与安宁,所追求的也只是当下的准确与真实。
而这份准确与真实缺失当下社会普遍缺失的一种踏实。
其二,它唤醒了国人心中影影绰绰的文化危机感。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句话不仅是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近年来中国人对汉字传承的危机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听写——寻求心理认同
•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听写对于每个 中国人而言都是非常有认同感的,听写几 乎伴随了每个人的小学、中学时代。
• 节目采取听写的方式很容易引起观众回忆, 引发熟悉感,达成心理认同,使节目更容 易为受众接受。
(四)、节目不足
1、生僻字偏多,教育意义不强
• 两个节目中竞赛选用字词包括历史、地理、 生物、化学甚至民俗文化等泛学科学术称 谓,尤其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选用词 尤为生僻,“瞀儒、芫荽、鞣制、瘰疬、 保墒、碌碡”等从未见过的字词频繁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用处不大,只能起到竞赛目 的,对广大观众教育的意义不强,实用性 不大。
•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 “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 今天,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 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 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 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 “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 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 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 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领略汉字之美。”
• 两档文字类节目都把着眼点放在了传统文 化的精髓——汉字上,《中国汉字听写大 会》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 缪”为口号,《汉字英雄》以“这个字你 会写吗?”为口号,都把汉字看作文化载 体。
• 让受众在欣赏电视节目,认识、熟悉汉字的过程 中,变为文字书写的参与者,从而带动以文字为 代表的文化传承,唤起人们日常书写习惯的改变, 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 两档节目和广大受众具有很大的“共通空间”, 所以节目一出现就使受众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心理 共鸣。
• 在当今“键盘时代”人们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 突出时,这两档节目兼具文化警示和大众文化传 播的意义。两档节目都是大众传播的成功典型, 是展示媒介文化传播功能的突出案例。文化模式 代代传承,形成群体的共同文化心理,由此形成 独特的文化群体,这是文化模式凝聚作用的体现。
3、 观众参与感
•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一大特 色就是场下的互动。
• 带队教师和亲友团在参赛选手们顺利答题时的快 乐和振奋,犹豫不定时表现出的紧张和比比划划 与叫喊,书写错误时的懊丧与失落,还有《中国 汉字听写大会》中由10人组成的“成人体验团”, 他们与参赛选手同时书写汉字,并由场外主持人 在解说过程中公布正确率,这些都给观众带来强 烈的参与感,对观众具有感召力,在收看节目的 同时自己也跟着书写汉字,参与节目。
《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 节目分析
一、节目简介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中 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 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于 2013年8月首播,在中央 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 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CCTV-10)播出。现已 播出两季。
• 节目邀请国内语言文化专家担 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 员轮番担任读词主考官,从32 支参赛代表队中,决出一名年 度汉字听写冠军。
(三)、节目优势
• 1、嘉宾的利用 •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都
聘请了文化名人、教授来担任嘉宾,承担 裁判和解释词汇的职责。 • 因“解释”本身具有普及意义,能够达到 大众传播的目的,二则社会名人的感召力 为收视率更添砝码。
• 2、栏目创意与传播意图新颖突出
• 电视节目不仅有传播信息和教化的功能, 也要肩负起消遣娱乐的功能。从传统文化 中寻找传播创意资源,既是电视媒体的责 任,也是其独辟蹊径的创意策略。
高当下电视和网络节目的内容深度,挖掘自制 节目的社会和媒体价值。
• 节目由知名电视人马东担当主持,于丹、高晓 松、张颐武等文化名人鼎力加盟担当评委,誓 言掀起汉字风暴,引领电视栏目新风向。《汉 字英雄》手机同名APP同步上线,为观众创造 全新互动模式。
• 《汉字英雄》让观众 认识和重温了中华汉 字的魅力,不仅夺得 高收视率,还取得了 良好的社会效应。为 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 总局要求广电系统学 习借鉴《汉字英雄》, 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 文化节目。
• 2013年夏季,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 会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与河南卫 视与爱奇艺联合推出大型网台联动的文化综艺节 目《汉字英雄》,这两个节目成为2013年夏季收 视热点。
• 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 段收视率飙升4倍最新收视数据显示,2013年7月19日晚在河 南卫视播出的《汉字英雄》节目平均收视率超 0.6%,最高收视率达0.8%以上,位居全国同时段 电视收视排名第七。
2、差距大于乐趣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期的听写题公 布的正确率让所有的观众汗颜,70多道的 汉字听写题,观众同步听写的正确率仅为 10%,“90%的人患失写症”的话题登上 微博话题榜,新闻频频发出,在反思和寻 找差距的同时,我们是否找到了乐趣?
4、主考官选取
• 作为一档教育类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采用一种新形势的传播文化的方法。传播的作用 之一是“解释”,正如信息学的理论,“信息是 ‘使不肯定程度减少的量’,本质就是消除不确 定性”。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考官由央视播音主持 人、各大新闻主播轮流担任:《新闻联播》的郭 志坚、李梓萌、郎永淳,《新闻30分》的李文静、 章伟秋等。在主考官的选取上确性,实现教育的准确。
• 《汉字英雄》是 河南卫视与爱奇 艺联手打造的中 国国内首档大型 网台联动的文化 综艺季播节目。
• 《汉字英雄》于 2013年7月首播, 至今已播出三季 节目。
• 《汉字英雄》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 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集合全国各地识字最多 的青少年倾情参与,意在为青少年打造展示自 己掌握汉字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和舞台, 旨在提
二、节目分析
(一)节目归属
• 电视社教节目是以电视传播的形式对观众 进行社会教育、文化教育的一类节目样式。 这类节目寓教育于娱乐,寓教化于服务, 寓宣传于信息、文化知识的传播之中。
• 由于《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主题始终围绕文字传承、汉字教育,因此 将两档节目归为文化教育类节目。
(二)节目目前的收视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