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

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

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

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H2O)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与c(OH-)=K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c(H+)·c(OH-),25℃时,K W=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1×10-14,100℃时K W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

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就不变。

③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也就是任何水溶液中都是H+、OH-共存的。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总是相等的。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Kw=c(H+) . c(OH-)

4.水电离的离子浓度计算

酸:C(OH—)溶液= C(OH—)水

碱:C(H+)溶液= C(H+)水

盐:酸性C(H+)溶液= C(H+)水

碱性C(OH—)溶液= C(OH—)水

知识点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应看c(H+)和c(OH-)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判据1在25℃时的溶液中:

c(H+)>1×10-7 mol/L 溶液呈酸性

c(H+)=1×10-7 mol/L 溶液呈中性

c(H+)<1×10-7 mol/L 溶液呈碱性

常温下,c(H+)>10-7 mol/L时,溶液呈酸性,且c(H+)越大,酸性越强;c(OH -)越大,碱性越强。

判据2在25℃时的溶液中:

pH<7 溶液呈酸性

pH=7 溶液呈中性

pH>7 溶液呈碱性

判据3在任意温度下的溶液中:

c(H+)>c(OH-) 溶液呈酸性

c(H+)=c(OH-) 溶液呈中性

c(H+)

注意用pH判断溶液酸碱性时,要注意条件,即温度。不能简单地认为pH 等于7的溶液一定为中性,如100℃时,pH=6为中性,pH<6才显酸

性,pH>6显碱性,所以使用pH时需注明温度,若未注明温度,一般

认为是常温,就以pH=7为中性。

2、溶液的pH

对于稀溶液来说,化学上常采用pH来表示喜荣归也酸碱性的强弱。

⑴概念:表示方法

pH=-lgc(H+) c(H+)=10-pH

⑵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常温时)

①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1,pH=7。

②酸性溶液:c(H+)>1×10-7mol·L-1>c(OH-), pH<7,酸性越强,pH越小。

③碱性溶液:c(H+)<1×10-7mol·L-1>c(OH-), pH>7,碱性越强,pH越大。

⑶pH的适用范围

c(H+)的大小范围为:1.0×10-14mol·L-1

当c(H+)≥1mol·L-1或c(OH-)≥1mol·L-1时,用物质的量浓度直接表示更方便。

(4)物理意义: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反之,溶液的酸性越强。pH每增

大一个单位c(H+)减小至原来的1/10,c(OH-)变为原来的10倍。

3、溶液pH的测定方法

①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出pH的范围,一般不能准确测定pH。

②pH试纸法:粗略测定溶液的pH。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部,随即(30s内)与标准比色卡比色对照,确定溶液的pH。

测定溶液pH时,pH试剂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使非中性溶液的pH测定产生误差);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以免污染试剂。pH一般为整数。

标准比色卡的颜色按pH从小到大依次是:红(酸性),蓝(碱性)。

③pH计法:通过仪器pH计(也叫酸度计)精确测定溶液pH。

知识点三有关溶液pH的计算

有关pH的计算

基本原则:

一看常温,二看强弱(无强无弱,无法判断),三看浓度(pH or c)

酸性先算c(H+),碱性先算c(OH—)

1.单一溶液的pH计算

①由强酸强碱浓度求pH。在25℃

强酸溶液(H n A),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c(H+)=nc mol/L,pH =-lg c(H+)=-lg nc;

强碱溶液[B(OH)n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则c (OH -)=nc mol/L ,

c (H +)=1.0×10

-14

nc

mol/L ,

pH =-lg c (H +)=14+lg nc 。

②已知pH 求强酸强碱浓度 2.加水稀释计算

①强酸pH=a ,加水稀释10n 倍,则pH=a+n 。 ②弱酸pH=a ,加水稀释10n 倍,则pHb-n 。 ⑤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pH 只能约等于或接近于7,酸的pH 不能大于7,

碱的pH 不能小于7。

⑥对于浓度(或pH )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倍数,强酸的pH 变化幅度大。

3.酸碱混合计算

(1)两种强酸混合

c(H +)混=

注意:当二者pH 差值≥2[c(H+)]相差100倍以上时,等体积混合时可用近似规律计算,pH 混≈pH 小+0.3.

(2)两种强碱混合

c(OH -)混=

注意:当二者pH 差值≥2[c(OH-)]相差100倍以上时,等体积混合时可用近似规律计算,pH 混≈pH 小-0.3.

(3)强酸、强碱混合,

①强酸和强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 ②酸过量:

先求c (H +

)余=c (H +)·V (酸)-c (OH -)·V (碱)V (酸)+V (碱)

,再求pH 。

③碱过量:

先求c (OH -)余=c (OH -)·V (碱)-c (H +

)·V (酸)V (酸)+V (碱),再求c (H +

)=K W

c (OH -)

,然后求pH 。

(4)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pH 的判断:

①当酸与碱pH 之和为14,等体积混合后(常温下) 若为强酸与强碱,混合后pH=7 若为强酸与弱碱,混合后pH>7 若为弱酸与强碱,混合后pH<7 规律:谁弱谁过量,谁弱显谁性。

② 等体积强酸(pH1)和强碱(pH2)混合呈中性时,二者的体积关系有

2

1

2

2

1

1

V

V V )c(H V )c(H +++

+

2

12

211V

V V

)c(OH V )c(OH ++-

-

如下规律:

a. 若pH1+pH2=14,则V 酸=V 碱

b.

若pH1+pH2≠14,则

14-pH2pH110V V +=碱

知识点四 pH 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

的碱或酸(待测溶液或未知溶液)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 ++OH -=H 2O

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 有n (H +)=n (OH -) 即 c 酸 V 酸=c 碱V 碱

例:用0.123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25.00mL 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滴定

完成时用去NaOH 溶液27.84mL 。计算待测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滴定的关键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完全中和反应终点 4、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⑴原则:①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灵敏②变色范围与终点pH 接近 ⑵酸碱指示剂:

常用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 对应溶液的颜色 变色范围: 甲基橙 橙色 红3.1橙4.4黄 酚酞 无色 无8浅红10红 石蕊 紫色 红5 紫 8蓝 ①强酸强碱间的滴定:酚酞溶液、甲基橙 ②强酸滴定弱碱:酸性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③强碱滴定弱酸:碱性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5、中和滴定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⑴需用的仪器及用途

酸(碱)式滴定管:用来滴定和准确量取液体体积;锥形瓶:反应器。

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白纸) ⑵酸(碱)式滴定管 ①结构特点:

a.酸式 玻璃活塞 盛酸性溶液、强

氧化性试剂

碱式 橡皮管玻璃球 盛碱性溶液

b.零刻度在上方,最大刻度在下,最小刻度

0.1mL ,精确度0.01 mL

②规格:25ml 50ml 等

③用途:中和滴定(精确测定);精确量取溶液的

选修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

体积(两次读数差)

④使用注意:

a.先检查是否漏水,再用蒸馏水洗涤,最后用待盛溶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中指内扣,防活塞拉出

c.碱式滴定管:拇指和食指挤压玻璃球上部

的橡皮

4、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和步骤

操作过程:

(1)查漏(2)洗涤

(3)润洗(4)灌液

(5)赶气泡(6)调节液面

(7)滴定(8)数据记录

(9)复滴(10)计算

⑴准备

①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

动是否灵活;

②洗涤:滴定管先用水洗净后,再用少量待装液润

洗2-3次;

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也不必干燥

③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刻度2-3cm

④赶气泡:酸式:快速放液

碱式:橡皮管向上翘起

⑤调液面:调节滴定管中液面在0或0刻度以下

⑵滴定:

①往锥形瓶中加入2~3滴指示剂。

②操作要求: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振荡

锥形瓶,眼睛注意观察锥形瓶中的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终点: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

应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滴定操作:左手:控制活塞

右手:振荡锥形瓶

眼看: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滴定终点: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指示剂的颜色突然改变,且30秒内不立即褪去或反滴一滴待测液颜色又复原,再读数。重复滴淀操作2到3次,

取平均值。

⑶读数:

视线应液面凹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滴定管读数时,要精确到0.01mL。按上述要求重复滴定2~3次。

⑷计算:求平均值

滴定前

实际值

读出值

滴定前 滴定后

出值

实际值

操作注意事项

(1)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2)终点:最后一滴恰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读出V (标)记录。

(3)在滴定过程中,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注意.酸碱中和滴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准确量取待测液25.00ml 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振荡。

②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下面,在瓶底垫一张白纸,小心滴入酸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入一滴酸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去为止。

③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 ④重复上述操作一至两次。

指示剂变色时即“达到了滴定的终点”,通常与理论终点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允许误差),通常认为此时即达到了反应的终点——即“恰好中和”。 5、误差分析 ⑴分析原理:(标准酸滴定未知碱)

滴定过程中任何错误操作都可能导致C 标、V 标、V 测的误差,但在实际操作中认为C (标)是已知的,V (测)是固定的,所以一切的误差都归结为V (标)的影响,

V (标)偏大则C (测)偏大, V (标)偏小则C (测)偏小。

1.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溶液(取一定量的NaOH 溶液于锥形瓶中,滴2滴甲基橙作指示剂),试说明下列情况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1)酸式滴定管用水洗后便装液体进行滴定;——高

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后仍留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待测液润洗——高

4)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误用盐酸润洗;——低

5)盐酸在滴定时溅出锥形瓶外;——高

6)待测液在振荡时溅出锥形瓶外;——低

7)滴定终点时,滴定管仰视读数;——高

8)滴定终点时,滴定管俯视读数;——低

9)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平视——低

10)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低

11)滴加盐酸,橙色不足半分钟即褪色;——低

12)滴加盐酸,溶液变为红色;——高

13)滴定前,酸式滴定管有气泡,滴定后消失;——高

14)滴定前,酸式滴定管无气泡,滴定后产生气泡;——低

15)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悬有一滴液体;——高

16)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就用来吸取待测液;——低

17)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就用来量取待测液;——高

18)在配制待测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时,内含少量的氢氧化钾,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低

19)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低

20)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高

思考: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越往下刻度值越大,而量筒无零刻度,并且越往上刻度越大;记录数据时滴定管一般到0.01 mL,而量筒仅为0.1mL。

下列为不正确操作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考试中常出现)

(1)仪器洗涤

①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高);②酸式滴定管水洗后,误用待测液润洗(偏高);③碱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低);④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偏高)。

(2)量器读数

①滴定前俯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平视(偏高);

滴定前仰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俯视(偏低)如图所示;

③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褪去(偏低)。

(3)操作不当

①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偏高);

②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溶液溅出(偏低);

①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备注:中和滴定的指示剂,用量及颜色变化

水的电离知识点

水的电离知识点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2O+H2O D=±H30++0H-,通常简写为H2O H++OH-;AH>0 25C时,纯水中c(H+)=c(OH-)=1 XW-7mo|/L (2)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时,C(H+)与c(OH-)水的电离知识点。 K w=c(H ) c(OH-),25 C 时,K W=1 X10-(无单位)。 ①K W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增大。 25C时K W=1 X10-14,100C时K W约为1X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水的电离知识点液,只要温不变,K W就 不变。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c(H+)和c(OH-)同时增大,K W增大但c(H+)和c(OH-)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 C升到100 C ,c(H )和c(OH-)从1 X10- mol/L 增大到1 X10- mol/L(pH 变为6)。 ②酸、碱 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不变。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不变。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与c(OH-)的相对大小。 在常温下,中性溶液:c(H+)=c(OH -)=1 >10-7mol/L ;

酸性溶液:c(H+)>c(OH -), c(H +)>1 >0-7mol/L ;

+ - + ~7~ c(H )1 >10-7mol L -1>c(OH -), pH<7,酸性越强,pH 越小。 ③ 碱性溶液:c(H +)<1 >10-7mol L -1>c(OH -), pH>7,碱性越强,pH 越大。 2、pH<7的溶液是否一定成酸性?(注意: pH=0的溶液c(H +)=1mol/L 。) ⑶pH 的适用范围 c(H +)的大小范围为:1.0 X 0-14mol L -1 1mol -1或c(OH -) > 1mol -1 L ,用物质的量浓度直接表示更方便。 ⑷溶液pH 的测定方法 ① 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出pH 的范围,一般不能准确测定 pH ) ② pH 试纸法:粗略测定溶液的pH )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取一小块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 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部 ,随即(30s 内)与标准比色卡比色对照,确定溶液的pH ) 测定溶液pH 时,pH 试剂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使非中性溶液 的pH 测定产生误差);不能将pH 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标准比色卡的颜色 按pH 从小到大依次是:红 ③ pH 计法:精确测定溶液pH ) 4、有关pH 的计算 基本原则: 一看常温,二看强弱(无强无弱,无法判断),三看浓度(pH or c ) 酸性先算c(H +),碱性先算c(OH — ) ⑴单一溶液的pH 计算 碱性溶液: 思考:C (H +)>1 >10-7mol/L 思考:1、甲溶液的pH 是乙溶液的 2倍,则两者的c(H +)是什么关系? (酸性),蓝(碱性))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典型练习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溶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c(OH-)>c(Na+)>c(H+)>c(CH3COO-) B.pH>7,且c(Na+)+c(H+)=c(CH3COO-)+c(OH-) C.pH<7,且c(CH3COO-)>c(H+)>c(Na+)>c(OH-) D.pH=7,且c(CH3COO-)>c(Na+)>c(H+)=c(OH-) 2. 在25℃,将a mol/L的氨水与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显中性…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该混合溶液中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是? 3.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 B、D三点处Kw的大小关系:B>A>D B、25℃时,向pH=1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pH=8的稀氨水,溶液中c(NH4+)/c(NH3?H2O)的值逐渐减小 C、在25℃时,保持温度不变,在水中加人适量NH4Cl固体,体系可从A点变化到C点 D、A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可同时大量存在Na+、Fe3+、Cl-、S042- 4. 设水的电离平衡线如图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 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_____增加到____,造成水的离子积增大的原因是____. (2)将pH=8的Ba(OH) 2 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欲混合溶液pH=7,则 Ba(OH) 2 溶液与盐酸的体积比为____. (3)100℃时,已知某强酸溶液的pH酸与某强碱溶液的pH碱存在如下关系:pH酸+ pH碱=13,若要 使该强酸与该强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该强酸溶液的体积与强碱溶液的体积之比为__ 5. 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 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高于25℃ B.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是1.0×10-10mol/L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了水的电离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该溶液恰好呈中性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水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保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 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 物质是 H 2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 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 监测。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④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蒸馏的装置:见书P57,图3-21和3-22 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雨水。 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 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同步讲义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③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例如:H2SO4、NaHCO3、NH4Cl、Na2O、Na2O2、Al2O3 ⑵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4、CaCO3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2、判断

(1)物质类别判断: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多数盐、部分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酸除外)、多数有机物 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性质判断: 熔融导电: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 均不导电: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3)实验判断: ①测一定浓度溶液pH ②测对应盐溶液pH ③一定pH溶液稀释测pH变化 ④同等条件下测导电性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⑴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⑵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例1:(上海高考题)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H3COOH B.Cl2 C. NH4HCO3 D.SO2 例2:(1)有下列物质:①硫酸②固体KCl ③氨④食盐水 ⑤CO2⑥Cl2⑦CaCO3⑧Na2O⑨铜丝⑩氯化氢气体11氨水12浓硫酸13盐酸14碘化氢15硫酸钡。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 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例3:(全国高考题)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1mol/L甲酸溶液的c(H+)=10-2mol/L B.甲酸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C.10mL 1mol/L甲酸恰好与10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定义和特征 ⑴电离平衡的含义

高二化学下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高二化学下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水的电离分为两部分:水的离子积和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能够从水 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引入,接下来对水的离子积实 行讲解,包括公式、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温度)。接下来是影响电离 平衡的因素,可通过引导分析的方式分析出温度、加酸碱及可水解的 盐的影响及原因,这个地方能够对比记忆:直接加氢或氢氧根,抑制 水电离;加可水解的盐,促动水电离。 水溶液中H+与OH-的浓度是相等的,但是绝大部分溶液中二者是不相 等的,就会显示酸性或者碱性。接下来看一下溶液的酸碱性(过渡)。 这个部分的讲解能够从溶液酸碱性判断的依据及酸碱性强弱的表示方 法两个方面实行讲解。在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部分,除了 讲解讲义上的PH的测定方法及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的变色范围之外还 应再扩展一部分——PH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分为五种情况: 1. 单一酸碱溶液,直接根据公式、已知浓度实行计算。 2. 稀释,这种情况要注意酸碱无限稀释,PH会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 会跨越7。讲解后注意跟2019年上半年教资真题相结合。 3. 酸酸混合,注意混合后氢离子的浓度。 4. 碱碱混合,注意先计算混合后OH-的浓度,然后根据水的离子积换算出H+的浓度,再实行PH的计算。 5. 酸碱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结果又分为三种情况:中性、酸性、碱性。混合后为酸性的,根据H+浓度的变化实行计算;混合后为碱性的,注意先计算混合后OH-的浓度,然后根据水的离子积换算出H+的浓度,再实行PH的计算。注意结合2019年下半年教资真题。 除了理论计算之外我们还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测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接下来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③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例如:H 2SO 4、NaHCO 3、NH 4Cl 、Na 2O 、Na 2O 2、Al 2O 3 ⑵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 2O 、HF 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 4、CaCO 3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2、判断 (1)物质类别判断: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多数盐、部分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酸除外)、多数有机物 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性质判断: 熔融导电: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 均不导电: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3)实验判断: ①测一定浓度溶液pH ②测对应盐溶液pH ③一定pH 溶液稀释测pH 变化 ④同等条件下测导电性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⑴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⑵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例1:(上海高考题)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CH 3COOH B .Cl 2 C .NH 4HCO 3 D .SO 2 例2:(1)有下列物质:①硫酸②固体KCl ③氨④食盐水⑤CO 2⑥Cl 2⑦CaCO 3⑧Na 2O ⑨铜丝⑩氯化氢气体11氨水12浓硫酸13盐酸14碘化氢15硫酸钡。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例3:(全国高考题)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1mol/L 甲酸溶液的c(H +)=10-2mol/L B .甲酸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导电性强弱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 溶液浓度 电离程度

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第四章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③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例如:H2SQ、NaHCO NHCI、N@O Na2Q、Al 2Q ⑵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 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Q 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Q CaCQ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2、判断 (1 )物质类别判断: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多数盐、部分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酸除外)、多数有机物 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性质判断: 熔融导电: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 均不导电: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3)实验判断: ①测一定浓度溶液pH ②测对应盐溶液pH ③一定pH溶液稀释测pH变化 ④同等条件下测导电性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溶液浓度 .离子浓度< 导电性强弱丿-电离程度 〔离子所带电荷 ⑴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I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 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⑵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例1:(上海高考题)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CHCOOH B. Cl 2 C. NHHCQ D. SQ 例2:(1)有下列物质:①硫酸②固体KCI③氨④食盐水⑤CO⑥CI2⑦CaCQ? NaaQ⑨铜丝⑩氯化氢气体11氨水12浓硫酸13盐酸14碘化氢15硫酸钡。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弱电解质的例3:

化学盐类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

1、盐类的水解反应 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由于盐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c(H )和c(OH)不再相等,使溶液呈现 +-酸性或碱性。3.特征 (1)一般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2)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中和反应是放热的,盐类水解是 吸热的。 (3)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都很小。(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4.表示方法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水?酸+碱如AlCl3的水解:AlCl 3 +3H 20 ?Al + 3Cl + 3-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的离子+水?酸(或碱)+OH -(或H +) 如AlCl3的水解:Al + 3H 2O ?Al(OH)3 + 3H +3+ 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盐的本性 (1)弱酸酸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碱性越强。 (2)弱碱碱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酸性越强。2.外因 (1)温度:由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过程,升温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减小。 (3)外加酸碱:H 可抑制弱碱阳离子水解,OH 能抑制弱酸阳离子水解。 +-(酸性溶液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碱性溶液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酸性溶液促进强碱弱盐盐的水解) 3、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1)多元弱酸的强碱盐的碱性:正盐>酸式盐; 如0.1 mol ·L -1的Na 2CO 3和NaHCO 3溶液的碱性:Na 2CO 3>NaHCO 3。 (2)根据“谁强显谁性,两强显中性”判断。 如0.1 mol ·L -1的①NaCl ,②Na 2CO 3,③AlCl 3溶液的pH 大小:③<①<②。 2.利用明矾、可溶铁盐作净水剂 如:Fe +3H 2O ?Fe(OH)3+3H +3+ 3.盐溶液的配制与贮存 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一定量酸(盐酸)抑制水解;配制CuSO4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硫酸,抑制铜离子水解。4.制备胶体 如:向沸水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产生红褐色胶体。F e +3H 2 O Fe(OH)3(胶体)+3H + 3+ 5.热碱去油污 升温促进碳酸钠水解:CO 3+ H 2O ?HCO 3+ OH ,溶液碱性增强 -2--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打印版

第一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 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 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2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2污水处理之后,循环 利用。4“一水多用”。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1不使用含磷洗衣粉。2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 准后再排放。3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第二节水的净化 一、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区别关系 纯水纯净物,澄清透明 天然水混合物,常呈浑浊 检验: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是硬水,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方法:蒸馏或煮沸。 二、水的净化方法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这四种净化 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水的电离知识点.docx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2O+H2O . H3θ++OH-,通常简写为H2O . H++OH-;ΔH>0 25C 时,纯水中c(H+)=c(OH-)=1 ×0-7mol∕L (2)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 - -14 K W=C(H ) C(OH ), 25 C 时,K w=I ×10 (无单位)。 ①K W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增大。 25C时K w=1 ×10-14, IOO C时K W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 只要温度不变,K W就不变。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C(H+)和c(OH-)同时增大,K W增大,但C(H+)和C(OH-)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纯水由25C升到100C, C(H+)和C(OH-)从1 ×10-7mol∕L 增大到1 ×10-6mol/L(PH 变为6)。 ②酸、碱 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不变。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不变。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与C(OH-)的相对大小。 在常温下,中性溶液:c(H+)=c(OH -)=1 ×0-7mol∕L ; 酸性溶液:c(H+)>c(OH -), C(H +)>1 ×0-7mol∕L ; 碱性溶液:c(H+)

水的净化知识点

一、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 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 A、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B、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 1、明矾净水的原理: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2、水长净水: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吸附沉淀)→消毒(加氯气或漂白粉) 注意:在水厂净水过程中只有消毒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3、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物理变化) 4、过滤:分离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口下端外壁紧靠烧杯内壁。注意:①滤出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②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5、硬水和软水 (1)区别: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含有较少或没有钙镁化合物。 (2)硬水的软化方法:生活上用煮沸、实验室中用蒸馏; (3)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加肥皂水,若泡沫少、浮渣多,则是硬水;若泡沫多、浮渣少则是软水。 6、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7、常见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过滤可以使硬水变软水 C.可用适量杀虫剂消毒自来水 D.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补钙 2.(09河南)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C.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第一节主要讲物质的分类,同类物质可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这一课时的内容就从酸碱盐这三大类来了解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这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承接。初中时我们也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这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丰富与重构。我们所见过的在水溶液中的大部分反应,都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由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后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微粒观,也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同学们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能够很容易写出溶质电离后的离子的存在形式和书写方法。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因此,这一课时的学习是以后所要学习的大部分反应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课时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思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关于这些内容的图式,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并用已有的图式去通化顺应新的知识,以达到新的图式的平衡。酸碱盐电离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去设计教学。化学教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即宏观—微观的思维,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认识电离的实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导电的实质;掌握电解质的概念,能够区分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学会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实验的乐趣,体会溶液导电性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的实质以及电解质概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难点:电解质概念的形成 五、教法学法 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导电现象,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抽象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的插头,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前概念的一部分,从生活常识出发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可能只知道这一常识但不理解具体的缘由,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去思考,同时也能纠正他们以前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认识,达到概念转变的目的。 学生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的答案就是水能导电,有细心的同学

水的电离知识点.doc

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OH -,通常简写为H2O H++OH -;ΔH>0 H2O+H 2O H3O +)=c(OH -)=1 ×10-7mol/L 25℃时,纯水中c(H (2)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c(H + ) ·c(OH - -14 ),25℃时,K W=1×10 (无单位)。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 -14,100℃时K W 约为1×10-12。 25℃时K W=1×10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 只要温度不变,K W 就不变。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c(H +)和c(OH-)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酸、碱 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OH- H2O H 条件 变化平衡移 动方向 电离 程度 + c(H )与c(OH - )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 酸碱性 离子积 K W 加热向右增大c(H+)=c(OH -) 中性增大 + 降温向左减小c(H )=c(OH - ) 中性减小 加酸向左减小c(H+)>c(OH -) 酸性不变 + 加碱向左减小c(H )c(OH -) 酸性不变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 + -

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 知识要点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 、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 B 、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 C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 D 、Na 2O 2和SO 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 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 C 、浓度相同时,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D 、相同条件下,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相同。 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 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 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 4、强弱电解质通过实验进行判定的方法(以HAc 为例): (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 (2)测0.01mol/LHAc 溶液的pH>2; (3)测NaAc 溶液的pH 值; (4)测pH= a 的HAc 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通通电 通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 2O =====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O====== 2H 2↑+O 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 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 例如:H 2O + CO 2==H 2CO 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 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 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docx

第一部分电离平衡 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 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C 根据电解质在 ________ 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O 弱电解质 _____ 电离为离子,还有未电离的分子存在。水也是 _________ 考点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1 .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 ______ 电离成 ______ 的速率 和 _________ 重新结合成 _______ 的速率相等吋,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 电离平衡的特征: ① 弱]只有 ② 动 ③ 等 ④ 定 ① 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② 外因:主要是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 比温度:升温使电离平衡向 ______ 的方向移动,因为 ________ 是吸热过程。 b. 浓度: ________ 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 ________ 方向移动。 反馈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等体积的0.5mol.L“的盐酸、0.5mol.L“CH3COOH 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C 、溶液屮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前者大于后者 D 、溶液中口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前者大于后者 2、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 A B C D 强电解质 HC1 FeCl 3 H3PO4 HC1O 弱电解质 HF CHjCOOH BaSC )4 Ba(OH)2 非电解质 NH 3 Cu H 2O C2H5OH 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才会存在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 ____ 平衡; v 电离 ___ v 结合(填 >、=或< ); 条件一定 _______ 与 _______ 的浓度一定; 破坏,发生移动。 ⑤变I 条件改变, ____ 3.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A 、 导电能力:相同 B 、 导电能力:前者大于后者

水的净化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水的净化 知识点总结 本节主要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这一知识点。知识简单、容易理解,学习本节知识是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的前提。 1.常采用的净水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① 吸附:常用明矾、活性炭,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物沉淀到水底,活性炭不但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还可以吸附溶于水的有异味物质和色素。 ② 沉淀:水中悬浮物被吸附后形成密度较大的颗粒,从而使杂质沉降。 ③ 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④ 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如水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其原理是利用蒸发的方法使水和杂质分离。 2.明矾的净水作用 在没有自来水的地方,常用明矾或硫酸铝作絮凝剂。这两种物质都能与水或水中含有的矿物质作用生成一种叫做氢氧化铝的凝胶状的物质,该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使水中细小的悬浮杂质集结而下沉。现在也有用碱式氯化铝或氯化铁作絮凝剂的,效果也很好。 3.活性炭的净水作用 活性炭是具有多孔结构的单质碳,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广泛地用于净化某些气体或液体。很多净水器中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常见考法 自来水来之不易,净化经过了如下步骤:原水→絮凝剂→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池→清水池→消毒(加入氯气、臭氧或二氧化氯)→用户。我们要节约用水,防止浪费现象发生。水的净化方法有很多,这几种方法也是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熟记这几种方法的本质是我们在考试中解题的依据。 误区提醒 1.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常含有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不是纯净物,因为浑浊的水虽然变澄清了,但这些过程除去的主要是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3.常用的净水方法中,蒸馏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一般可看作纯净物。 4.各种净化水的方法根据水质不同,综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