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的语言是这篇散文的特色
散文的诗化语言

散文的诗化语言散文是一种文体,它通常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情感或经历,用自然而流畅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散文的诗化语言则是在传达真实的生活,情感和经历的同时,使用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词汇,以使文字更加生动,感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散文的诗化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富有意境,色彩艳丽,意味深长,以及想象丰富。
散文之所以被称为诗性文学的一种,就是因为它在语言表达上一般会有一定的韵律、节奏和优美的音调,正如诗歌一样能够拖进读者的心中。
比如,在一个余晖渐暗,天边已经隐没了太阳的晚上,散步在小区内的花园里。
小区内的花园被花海环绕,除了各种落英缤纷的花朵,还有那曼妙的音乐,散发着那令人陶醉的气味。
这种场景令人感到熟悉而亲切,仿佛回到了童年,又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灵魂的深处。
这时散文开始使用诗化语言,为读者描绘生命中的美丽瞬间。
在散文中,使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可以营造出更为深情的效果。
比如,在写雨的散文中,“雨”就可以比喻成是“泪水”,刻画出伤心的情绪,在生命的瞬间中,需要如何坚持下去。
另一方面,散文的诗化语言还可以在阐述某些情感和思想时,以博大深远的意象,来升华主题,更能化解凛冽的寒风、更能体现间战间和、更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总的来说,散文的诗化语言是很多作家所注重的,由于它能够创造出独特而美好的阅读体验,让读者领略到文字之美,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满足。
散文之所以能够生动传达出作者的感受和思想,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它运用了语言学的技巧,创造出了诗一般的韵律和优美的语调。
最后,文学之门当启,万象初醒。
愿每个人都能够坚持诗化散文,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创作出一篇篇独具特色的精品文章。
散文的诗化语言

散文的诗化语言
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它不受格律和韵律的束缚,可以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但是,好的散文必须具备一种诗化的语言。
这种语言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甚至让读者沉浸在其中。
诗化语言并不是简单的押韵和排列句子。
它更多的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生动、精练、富有感染力。
比如,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可以让文本更具想象力和感染力。
同时,通过语言的音韵和节奏,也可以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对于作者来说,诗化语言的运用需要一定的功底和创造力。
需要不断地琢磨和修炼,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但是,对于读者来说,诗化语言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阅读享受。
总之,散文的诗化语言是散文的灵魂。
它让散文不再只是一种平淡无奇的文字,而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
- 1 -。
朱自清的《春》的语言风格

朱自清的《春》的语言风格朱自清的《春》的语言风格 1谈谈朱自清《春》的语言特色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天,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无限希望。
《春》所以能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直到现在都成为课文,一是抓住最有春天特点的景物描写,二是《春》的语言富有魅力,颇具特色。
那么《春》的语言特色主要有哪些呢?一、语言具有诗化。
由于朱自清是诗歌出身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仍满贮诗意,所以他的散文文笔清秀、富有真情、极具感染力。
本文读来让人感到平常之词飘逸著优美,平淡语言洋溢着深情,就是本文诗一般的语言所起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春》里的春天万物也富有感情,诗情与景物和谐地交融使文章具有了浓郁的诗歌抒 *** 调,把读者的心沉醉在美妙的春的世界。
二、语言通俗浅显。
朱自清散文语言并不特别华丽,也不用什么特别绮丽孤拗的词语,而是具有清新朴实、口语化的特点,使文章平易好懂。
他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写出优美的散文的特点,在《春》中非常明显,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都是从口语中来,文章自然很浅显易懂。
三、善用修辞。
《春》一文使用了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拟人和排比。
在描绘景物特点时,运用拟人有利于体现的情感,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情感性。
《春》中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
而大量使用排比,又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明快,便于人们诵读。
四、大量使用叠音词。
《春》中大量使用叠词,既能形象刻画事物特点,又富有朗读节奏感;既使全文行文活泼欢快、充满诗情画意,又能增加朗读时的情韵。
总之,《春》表现了诗情与画意的结合,表现了美丽春景与欢愉之情交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富有魅力的朱自清散文语言起著很大的作用。
《匆匆》《春》朱自清,语言特点比较《春》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或工笔细描,委婉含蓄;或粗笔勾勒,饱含至情;或细细道来,自然淳朴;或面叙家常,风趣间出。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欢迎大家阅读。
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如果我国的散文是一个百花园,那朱自清的散文则是一束艳丽的美人蕉,闪烁着朴素而夺目的光华。
他的散文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文章的选材、立意等。
然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六十四章),可以说,深厚的文字功力,清新的语言风格是奠定朱自清散文这座美丽的大厦的基石。
前人对其散文语言准确、朴素、自然等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的神韵美、古典美、形象情感美、音乐美四个方面。
一、语言诗情诗意的神韵特色“曾经是诗人的朱自清,总是以开放的心灵去感受人生,感受自然,感受个体的生命,从中获得令他感动的诗情、诗意,并用诗化的语言将所得的感受、感动表达出来。
”郁达夫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散文中虚实相生的意境大多是通过比喻来实现的,而朱自清非常善于运用比喻。
“他曾说,文学语言一要自然,二要创新。
”所以,他的比喻往往让人们出乎意料,写前人所未写,但仔细品味,又在情理之中表现出了一种求新的审美要求。
如《荷塘月色》中,运用明喻、暗喻、借喻等。
并且为了更好地描写景物的美,还使用了博喻。
“博喻即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的运用突出了荷花色彩鲜明、富有光泽的特点。
这段文字不但有博喻,同时还是排比句式。
两种修辞手法并用来描写荷花,充分显示了《荷塘月色》写景状物追求极致之美的语言神韵美。
朱自清先生还善于运用通感手法去塑造语言的神韵美。
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出色的散文代表作,文章笔墨变化多端,有典雅的诗化语言,也有浓艳的语句。
作者坦率和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篇1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出色的散文代表作,文章笔墨变化多端,有典雅的诗化语言,也有浓艳的语句。
作者坦率和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相当突出地标志着“五四”散文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朱自清一向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作出细腻和深入的描写。
朱自清在描绘自然景物的时候,都是在读者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完成的。
这些委婉而富有韵味的描绘,在开始时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闲笔,他从各处名胜的游艇讲起,说到了秦淮河的小船(七板子),说到了这船上的“灯彩”,接着就扩展到多少条游船上的灯光,映出了河上的“薄霭和微漪”,然后又过渡到描写“碧阴阴的”、“厚而不腻”的河水,描写河上“薄薄的夜,淡淡的月”,描写清朗的月光和浑浊的灯光,及其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景致。
在这一束束五彩缤纷而又变幻莫测的光照底下,秦淮河的夜景显出“缠绵”和“渺渺”的丰富复杂的意境。
在表现秦淮河光亮的这一点上,朱自清运用的并非形象的色彩,而是抽象的文字,他驾驭起文字来像具有魔力似的,非常真实地绘出了秦淮河光亮的美丽与绚丽多彩,绘出了犹如印象派大师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油画。
显得非常丰满和浑厚。
这当然是由于作为现代人的朱自清,接受了中外文学艺术创作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于宇宙万物的观察和理解深刻的缘故,因此才能够作出这种真实形象的描写。
在涂抹鲜明丰富和浑厚浓郁的色彩,描绘灯光、水光和月光时,朱自清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
浅谈《荷花淀》的艺术风格

浅谈《荷花淀》的艺术风格摘要〕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利用诗画语言,借战争题材,叙写非战争色彩化了的战争小说。
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表现淋漓尽致。
〔关键词〕艺术特色内心世界散文化语言非战争色彩画战争小说孙犁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荷花淀》是他的短片代表作,一度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家视为“荷花淀派”的文学旗帜。
在抗日战争这样激烈残酷的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材小小的白洋淀一隅,表现了农村妇女温柔多情而又坚贞勇敢的性格与精神。
在硝烟战火中,夫妻情,家国爱,人性美仿佛白洋淀开得朵朵荷花一般美丽灿烂夺目。
《荷花淀》真正的艺术价值和追求在哪里呢?我想从四点谈谈我浅陋的认识。
首先是作者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去描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文章开头中对夫妻话别的描写: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去上。
爹哩?”……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水生夫妇一问一答,虽简短而情意浓,心心相印,看似平静实则心潮激荡。
丈夫对妻子的体贴希望,妻子对丈夫俄理解支持依恋,尽在简短的对话之中,而丰富的细致的情感内容却留给对着去想想去充实去捉摸去体会。
用散文的语言来写小说去创造一个纯美的境界是孙犁创作的又一个特点。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荷花淀》这篇小说中,却是文中有画。
它所展现的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了的如同人间仙境般的、有着无限开阔境界的荷花图。
孙犁从追求美的目标出发,避开重点刻画人物和重点叙述情节这种传统小说的基本构造模式。
对人物事件乃至本应作为高潮的核心情节全都那么轻描淡写。
诗化的散文 精美的语言

诗化的散文精美的语言诗化散文,顾名思义,就是抒情散文具有诗歌一样的优美流畅,讲究语言的精美与诗化。
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就为我们品味诗化散文提供了经典素材。
余光中先生崇尚散文的自然、随意,同时更注意汉语言本身的精致、准确和神韵。
在《听听那冷雨》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的诗化的语言之美。
一、修辞手法奇妙无比在文章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加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听听那冷雨》中,运用了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如“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一句就运用了通感、排比的修辞手法,本来这个“冷”字,只是触觉,但作者却用到其他四种感觉之中,同时排比又增加了气势,这样就构建了一种空濛而迷幻之境。
二、冷雨叠字出神入化大量叠字、叠句的使用,可以增加诗化散文的节奏和韵律,使得文章具有音乐美和绘画美。
余光中十分注意词语的音韵美,化古求新,别具一格。
叠字叠句的用法在他笔下出神入化。
余光中对李清照的词风十分偏爱,“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这句话显然是师承《声声慢》,但他更注重在继承上发展。
看这句,“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叠字连绵,形态、动态、声响皆出,把“雨”的质感写活。
叠字叠句的连用,读起来有醉人的味道。
三、长短交错千变万化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使得文章句式灵活、错落有致,读起来更别具一番风味。
如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一文中,也使用了长句,但并不累赘,仿佛如歌的行板。
不过,主要的还是短语、短句的大量使用,这些短语、短句参差跳跃产生了“珠落玉盘”的效果。
如:“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这句话一唱三叹,萦回往复,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不仅可以诵读,简直可以唱出。
所以说,诗句要节奏,散句同样要有节奏,只有这些千变万化的节奏,调度得恰到好处,文章才能充满音乐美。
《农舍》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舍(德)赫尔曼黑塞我在这幢房屋边上告别。
我将很久看不到这样的房屋了。
我走近阿尔卑斯山口,北方的、德国的建筑款式,连同德国的风景和德国的语言都到此结束。
跨越这样的边界,有多美啊!从好多方面来看,流浪者是一个原始的人,一如游牧民较之农民更为原始。
尽管如此,克服定居的习性,鄙视边界,会使像我这种类型的人成为指向未来的路标。
如果有许多人,像我似地由心底里鄙视国界,那就不会再有战争与封锁。
可憎的莫过于边界,无聊的也莫过于边界。
它们同大炮,同将军们一样,只要理性、人道与和平占着优势。
人们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无视它们而微笑——但是,一旦战争爆发,疯狂发作,它们就变得重要和神圣。
在战争的年代里,它们成了我们流浪人的囹圄和痛苦!让它们见鬼去吧!我把这幢房屋画在笔记本上,目光跟德国的屋顶、德国的木骨架和山墙,跟某些亲切的、家乡的景物一一告别。
我怀着格外强烈的情意再一次热爱家乡的一切,因为这是在告别。
明天我将去爱另一种屋顶,另一种农舍。
我不会像情书中所说的那样,把我的心留在这里。
啊,不,我将带走我的心,在山那边我也每时每刻需要它。
因为我是一个游牧民,不是农民。
我是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
我不屑于把我的爱钉死在地球的某一点上。
我始终只把我们所爱的事物视作一个譬喻。
如果我们的爱被勾住在什么上,并且变成了忠诚和德行,我就觉得这样的爱是可怀疑的。
再见,农民!再见,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我可以爱他,我可以尊敬他,我可以嫉妒他。
但是我为摹仿他的德行,已花费了半辈子的光阴。
我本非那样的人,我却想要成为那样的人。
我虽然想要成为一个诗人,但同时又想成为一个公民。
我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和幻想者,但同时又想有德行,有家乡。
过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不可能两者兼备和兼得,我才知道自己是个游牧民而不是农民,是个追寻者而不是保管者。
长久以来我面对众神和法规苦苦修行,可它们对于我却不过是偶像而已。
这是我的错误,这是我的痛苦,这是我对世界的不幸应分担的罪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化的语言是这篇散文的特色诗化的语言是这篇散文的特色【篇一:诗化的语言是这篇散文的特色】【淡墨按】: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专业刘香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淡墨诗散文语言艺术特色》已获专家评审、论文答辩等程序通过。
刘香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淡墨诗散文语言艺术特色》以淡墨的诗散文为研究对象,以淡墨诗散文作品的语言为研究材料,从言艺术”的角度对淡墨的诗散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现在已经产生的论文来看,从语言艺术这个角度去分析诠释淡墨作品的论文中,此篇论文分析的最为深入、最为细致。
本论文从语言意义上切入所涉及到的艺术语言学范畴更为宽泛,分析和使用例证也最多,是一篇很好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这篇论文一共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诗散文的概念及创作;第三章淡墨诗散文的语言特色;第四章墨诗散文的语言风格;第五章淡墨诗散文的精神特征。
全文47559字为了突出刘香这篇论文的特点,本博选取了这篇论文的第三章淡墨诗散文的语言特色;第四章淡墨诗散文的语言风格;第五章淡墨诗散文的精神特征。
望博友和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
在这里,淡墨要感谢本论文的指导教师骆小所教授、感谢本论文的作者刘香,因为你们的研究和努力彰显了诗散文,支持了诗散文。
淡墨2016年6月28日淡墨诗散文语言艺术特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刘香第三章淡墨诗散文的语言特色翻开淡墨的作品,细细品味它语言,似一张无形的网,让我们感受到: 精美的语言、诗化的文字节律、独特的意象、深邃的哲思,让我们感受到云南高原充满激情的原始文明和温文尔雅的现代文明,同时还能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统一,领略到原始生态文明和现代都市文明碰撞的火花,这种语言上的冲击、富有韵律的文字,无时无刻不让人浮想联翩,引发更深层次的遐想。
淡墨诗散文中的心灵深度、生命意识、人性的震颤、审美意象的浓郁淡墨的诗散文之所以别具一格,是因为他的文章饱含红土高原般恢弘、磅礴、浓情、粗犷的语言,时而豪放热情、时而细腻温柔的行文,动”静”巧妙结合的文字节奏,这就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顿挫感:这就使得读者在这一紧一松的文字韵律中体会到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时不断的进行转换,而后体验到犹如驾驶一匹野马”的激情,在这跌宕起伏的文字中领略到整篇文章的意境和诗意。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可以将这种富有诗情画意的节奏和蓬勃激荡的感情贯穿整篇文章,使散文独具诗”的韵味。
其实用诗散文”(poeticprose )来定位淡墨的诗化”作品更为贴切,因为其诗化的情感表达和诗化的文字节奏与一般的散文不同,较长的篇幅又不符合诗和散诗的特征,这种诗散文”的形式让淡墨的作品与众不同。
可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向往富足的物质生活,忽略了精神追求,甚至用嘲讽的语气贬低诗人”的存在,就是这样一个对经典文学嗤之以鼻的社会,让一个居住在西南边陲,又是诗散文的开拓者人情何以堪。
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语言可以看出作家的创作特点和性格特征,以此类推,作家的作品也能在某些方面表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性情,读者也可以从作品中体会出作家的情怀。
并且,淡墨的诗散文语言不仅素朴自然、淡雅细腻,而且还很平和幽默,读者可以从他的语言特色中就能深刻地了解到他的风格,而且淡墨先生对辞藻华丽与冲动的激情以及随波逐流式等的适应时代的文体都没有刻意去追求,他追求的不是奢华的文字,而是一种淡雅朴素,宁静平和的心灵语言。
同时淡墨先生也使用了冲淡的语言方式来创作冲淡的效果。
恰似红土炽热情谊深,乌蒙磅礴气势宏。
最喜山中饮酒,空山新雨之后,鸟鸣更显山幽,品味着自然的冲击,孕育着无声的文字力量。
第一节诗性语言的音乐特征一、和谐优美的音律文学语言在很多文体中表现得具有音韵、音律的特点,即所谓的押韵,背诵起来十分优美,这就是语言的音乐性。
这一点对于文学来说十分重要。
契诃夫说:我通常在校样上最后完成我的小说,而且不妨说,是从音乐的一面来修改它。
”[音节的搭配是文学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汉语中元音占优势,乐音多,声音高低抑扬很明显,词分单双音节和多音节,所以特别富有音律美。
老舍说:我写文章,不仅要考虑每一个字的意义锤炼,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
”[语言艺术是声音美和意义美的结合体,语音修辞可以使语言音义兼美,声情并茂,在淡墨的诗散文中语音修辞也注意的十分到位。
淡墨具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底蕴他的作品不仅格式整齐,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是他注重音节的结果,进而追求流畅婉转的音律,注重作品的音乐美。
(一)叠音的运用叠音词,是把相同的音节重叠起来使用,发挥汉语音节的特点,构成一种节奏和谐的声响美。
不仅如此,叠词中叠着的词,本身大抵又有自身的含义,所以它或在空间上,或在时间上,或在浓度上,或在厚度上,或在深度上、长度上……加重色彩感、线条感、立体感等等的形象性。
”[]叠音词不仅具有调节节奏和旋律的作用,很多时候还可以使得描写生动形象。
叠字、叠词在淡墨诗散文中的频繁使用,以多种音的节重叠,使得他笔下的高原情景,风土人情更加生动。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叠字是一种连接形、义、音这三者完全相同的字的修辞手法,也称作复字”、双字”、重言”。
该修辞手段仅在汉语中存在,叠字的特殊性可见一般。
结合汉语自身的特色,叠字不仅具有阅读的音乐美感,还对于表达感情有帮助。
为了达到提高表达,构成整齐和谐的效果,从而加重印象等目的,很多时候叠音不避重复,而是利用重复,它使语言的形式更加均匀和谐,更确切的表达了繁复的情感与语气。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叠字的运用十分常见,《诗经》中叠字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叠字有时表达物体的形状,有时拟声表情,有时调整韵律和表达心理活动的复杂。
通过叠字的运用表达了语言的美丽、韵律美。
在淡墨先生的诗散文中恰当的使用了叠字,确切而生动地传达了感情,达到了很多方面的效果。
具体的修辞作用为:可以使得感情更加亲切,这样相叠的称呼词语,不仅使语音和畅,往往还具有亲切的色彩。
不仅是旁系亲属的称呼如:公公、婆婆、伯伯、姨姨、哥哥、弟弟、妹妹等具有这一感情色彩的叠字,就连是表示直系亲属的称呼词,如:爸爸、奶奶、宝宝、乖乖等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而从修辞角度看,重叠表能示任一”、每一”的意义,名词和单位词重叠后能表示任一”或每一”的意思。
得以用最简洁的形式来达到最大的概括、强调作用,使语言表达达到音、形、义的重叠。
例如:(1)荒草年年都在这里生长苍凉。
《情系红土地》(2)烂漫的山花年年都要在这里潇洒走一回。
《情系红土地》(3 )松赞林寺的长号,粗声阔嗓的,一声声吹红了那一轮快要落山的太阳。
《秘境香格里拉》(4 )希望是一只淋湿了翅膀的雉鸡,蹲在草棵棵里总飞不出去。
《思念的原野》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不使用叠字的表达方式,如年年一每年”家家、户户一每家、每户”等等,原先在语音上有力的节奏,简洁有力的用词,由于音、形、义的复叠的消失,都会大大减弱了修辞的效果。
加重语气,无论动词、形容词还是副词,用相叠运用的方式,由增加语感的繁复、声音的繁复达到这种目标。
例如:(1)往后,往后,你愈说滇西是瘴疠之地,那些火爆爆的男人愈是 要去闯滇西。
《走进滇西》 就加重语气来说,显然 火爆爆”要比 火爆”效果明显的多得多,下面 的例子都是这个道理。
(2 )天性的活泼妩媚,总要簪一朵红艳艳的山花,总是一波又一波 的笑纹。
蹦蹦跳跳走下山岗,扭扭屁股绕进花甸,明亮的秋波将荒原 的心事撩拨得乱麻麻的。
《写给红河》 从这些例子清楚的体现出不仅可以加强情感,还可以加强语气。
大部分副词性的用词重叠可以减轻程度, 有的字重叠以后,既可以是副词, 也可以是形容词,还可以起到减轻程度的修辞作用。
例如: 在那红土高原上,看着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
《情系红土地》 在皎洁的月光下,你可以静静地审视人生的伤口。
《情系红土 《秘境香格里拉》 以上各例都是运用叠词减轻程度的作用和意义。
动词的重叠可以让表 达流动性增强,对缓和语气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 :(1)滇西的路十分难走,山峦在马背上摇摇晃晃,翻过雪山丫口, 你便走进一家深山野店。
《走进滇西》(2 )不再是扭扭捏捏藏藏掖掖的小家碧玉,你以一种大境界、大气 概的形象,时常在中央电视台亮相。
《写给红河》(3)蹦蹦跳跳走下山岗,妞妞屁股绕进花甸,明亮的秋波将荒原的 心事撩拨得乱麻麻的。
《写给红河》语气方面都比单独一字出现要缓和一些,比如 逛逛”可当作逛一逛, 走走” 揉揉”也是 揉一揉” 走一走”的意思,在重叠以后,前两 个例句还能表示出内心清幽悠闲的情意,这类叠字对于时间并没有一 种明确的限制,长时或短时。
在平时常利用它来做缓和语气的请求句, 既不限定要做,也不限定要快做,对于所表现出的动作来说。
比如说我想看看这部著作”,我来给你说说这个故事”等。
再比如 请你看 看这篇文章”请你尝尝这碗茶的味道”。
都说运用叠字表达口气比较 淡的愿望。
延长语气,动词或副词重叠,有时还能表示时间的拉长, 表示动作的连续进行、含有(1)(2) (3) 弯弯的奶子河,默默地用自己奶哺育着这片土地。
重复的意思。
例如:(1)我久久地伫立在这大地上,等待那一阵高原风摩挲她孤傲的儿子。
《情系红土地》(2)弯弯拐拐的山路是老鹰叼到蓝天上总也扯不直的意象,有一头黄色的麂子悄悄溜出梦的边缘。
《情系红土地》(3)弓弩述说的常常是生存而不是仇恨,这里的男人都是些火炭般的阿黑。
《情系红土地》(4 )每天夜里,古老的红河水夜夜都从我的梦里流过,一年两年,涛声依旧。
《情系红土地》(5)火把果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
《情系红土地》(6)也许因为梦得太久,也许因为痛苦太深,我常常一个人爬到高高的山顶上去。
《情系红土地》(7)玄派的老鹰在蓝天上反反复复地考察之后,想预言点什么?《情系红土地》(8 )春天和秋天持续着开花和结果的事业,生生灭灭的野草提倡一种神圣的哲学。
《走进滇西》不难看出弯弯拐拐”、悄悄”,突出了这种山路的坎坷,久久”重叠后使人感觉路漫漫,情也漫漫,延长了情思,通过使用这种意象,切切实实真真切切的表现出了红土地的山路之艰难崎岖,上述所有例子都是这个作用。
动词重叠有时还可以表现出短暂急促的意思,并且其在动作上还隐含有尝试的意味,从而起到缩短语气的修辞作用。
例如:(1)当山里的豹子花开的时候,它也该走出山洞到阳光下来伸伸懒腰。
《秘境香格里拉》(2)蹦蹦跳跳走下山岗,妞妞屁股绕进花甸,明亮的秋波将荒原的心事撩拨得乱麻麻的。
《写给红河》歇歇”即歇一下或歇一歇,洗洗”可作洗一洗或洗一下,碰碰”也有碰一下的意思,这类叠字所不同的是额外还具有一些时间的长短,与表示缓和语气的叠字有共同的地方,但此类可作为短时态解释。
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可用来重叠构成状声词;也有其他词类构成的。
运用叠字可以来描述种种音律,从而构成摹听觉的状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