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的水土保持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本文将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一、方案设计目标1. 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速度,保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2.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保护自然水系、湿地、河道等水体。

3. 保护植被:提高植被的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4.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方案设计内容1. 河道整治:通过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河道的塑性和输沙能力,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减少河道底泥的淤积。

2. 建设滞洪区:根据小流域的地形特点,选取适当的地点建设滞洪区,用于暂时蓄存洪水,减少洪水影响范围。

3. 建设截沟:在小流域的上游设置截沟,用以截留雨水和土壤流失。

截沟应根据地形和流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4. 建设护坡:对小流域内的陡坡进行护坡工程,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坡面冲刷,同时可以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被,增强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5. 涵洞工程:分析小流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确定需要修建涵洞的地点和规模,以便于水流顺畅通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建设人工湿地:在小流域内适当的地方修建人工湿地,用以处理城市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水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7. 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区:在小流域选取一个地段作为水土保持示范区,对土壤、水体和植被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方案施工过程1. 勘测设计:在方案确定之后,进行小流域的勘测和设计工作,确定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和施工方法。

2. 土方开挖: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土方开挖和挖土运输工作,使工程地段符合设计要求。

3. 地基处理:对工程地段的地基进行加固和扩建,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论述河道整治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

论述河道整治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

论述河道整治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对提高堤围的防洪能力,减免堤围内洪涝灾害,保护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水土流失,以及对工程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因此,在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建全水土保持防治体系,确保水土保持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1 水土流失预测1.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工程运行情况,工程带来的地面扰动、植被破坏、取土、弃土等造成的施工裸露面而新增水土流失主要集中产生于施工期。

生产运行期内由于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已开始发挥相应的功能,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因此,水土流失预测时段选择为施工期,结合施工组织安排,预测时段如下:排渠区为7 个月,箱涵区4个月,施工临时设施区10个月。

1.2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1.2.1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预测主要是工程占地、开挖等引起的,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总表面积1.22hm2,主要为耕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

1.2.2弃土量的预测弃土主要来源于老堤防铲除土方、堤外侧表层清基土方等,弃土总量为1.59万m3。

1.2.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工程建设中,对征、占地范围内的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区域实地查勘,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0.10hm2,为草地等。

1.2.4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根据对项目区及周边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和实地调查,参考当地气象、水文资料,综合分析得到项目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工程所在区域现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经加权平均计算为368.9t/km2·a,属微度侵蚀。

经计算,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65.73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3.35t。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1原则[1](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配置。

水保工程施工方案

水保工程施工方案

水保工程施工方案一、前言水保工程是指为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改善水土环境和地表水质而进行的各种工程建设和技术措施。

水保工程施工方案是对水保工程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件,它对工程的实施过程、工序、要求、措施和质量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旨在编制一份水保工程施工方案,确保水保工程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施工。

二、施工项目概况本项目是位于某省某市的“XX河流域水保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岸线整治等工程内容。

工程总投资为XX亿元,规划总面积为XX平方公里,总工程施工期XX个月。

本项目的实施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施工工程内容1. 河道整治工程:包括河床疏浚、河床加固、河道环境美化等内容。

2. 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是对河流岸线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包括植被的重建、湿地的恢复、鱼类栖息地的建设等。

3. 岸线整治工程:包括防渗围堰的建设、护岸工程和景观栈道的建设等。

四、施工方案1. 施工时间安排根据项目计划,施工工期为XX个月,分为初期准备阶段、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和收尾工程阶段。

具体工期安排如下:初期准备阶段:包括调查勘测、设计确认、材料采购等,工期XX个月。

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包括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岸线整治等工程的建设实施,工期XX个月。

收尾工程阶段:包括工程验收、环境监测等,工期XX个月。

2. 施工人员组织和管理项目施工人员由总包方派遣的专业施工队伍组成,其中包括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

具体组织结构如下: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施工人员:负责具体的工程施工任务。

安全防护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工作。

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协调和施工进度管理。

3. 施工设备和材料准备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包括挖掘机、钢筋机、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设备,以及沙石、水泥、钢筋等施工材料。

永定新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永定新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文章编号:1007 2284(2010)12 0078 03永定新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杨 英1,笪志祥2(1.天津市永定河管理处,天津300131;2.天津市水务局农水处,天津300074)摘 要: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会对工程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带来负面影响。

以永定新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分析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从工程、生物和临时三方面提出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并对其投资进行了初步估算和效益分析。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0 04 09作者简介:杨 英(1960-),女,工程师,从事河道管理和科研工作。

E-mail:dzxdzx78@ 。

1 工程区概况1.1 工程概况永定新河位于天津市区北侧,其右堤是天津市城区北部的防洪屏障。

河道开挖于1971年,西起北辰区屈家店,东至塘沽北塘街入渤海,全长66km 。

沿途纳入机场排水河、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等,是海河流域北系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的共同入海尾闾河道,河口控制北四河流域面积8.3万km 2。

永定新河是以深槽行洪为主的复式河道,除承担泄洪任务外,还兼负排污及利用南河输送引滦水至海河的任务。

永定新河自建成以来,上游下泄径流甚少,河道受潮汐水流控制。

随潮水上溯的大量海域来沙,不断在河道内淤积,使河道行洪能力大幅度下降,严重威胁天津市、北京和河北地区的防洪安全,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永定新河的全面治理亟待进行。

根据规划和要求,本次治理的主要任务以防洪为主,即增大河道行洪能力,使河道泄流通畅及时排洪入海,工程总投资10.11亿元,工期3年6个月。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和治理标准是:按泄洪能力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标准,在永定新河河口修建20孔防潮闸1座,拒海相泥沙于闸下河口之外,避免海沙继续淤积闸上河道;在闸下永定新河右岸新建码头1座;对永定新河右堤2.58km 无堤段进行复堤,新建480m 防潮闸与右堤的连接堤,对彩虹桥至防潮闸翼墙段650m 左堤进行筑堤;对挡潮埝至潮白新河河口段1.5km 河道按900m 3/s 规模、对潮白新河河口以下11.5km 河道按3000m 3/s 规模进行清淤。

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

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

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河道治理是指对河道进行综合性的整治和管理,以实现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在河道治理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功能和服务能力。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措施。

首先,加强河道整治和防洪措施是河道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河道淤积、河岸侵蚀等,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河道整治具体包括清淤疏浚、加固河岸、修建堤岸、设置闸门、修建水利工程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河道的稳定。

其次,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河道治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水土保持工作旨在保护河道周边的土壤和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为此,可以采取种植草坪、绿化河岸、植树造林等措施。

这些措施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另外,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也是河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河道水质、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率等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

对于超标排放、污水倾泻等环境违法行为,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也是河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展河道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河道保护意识的认识。

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河道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除此之外,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河道资源也是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

要根据河道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方案。

同时,也要合理利用河道资源,发展农业、工业、旅游等相关产业,促进河道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经济、生态等因素,并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只有在加强河道整治和防洪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河道资源等方面措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能够有效地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首先,合理植被配置是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河岸植被,既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对河床的冲刷,又可以固定土壤,防止侵蚀。

常见的植被包括草坪、浅根系植物等,它们能够有效地保护河道两岸的土壤。

其次,构建护坡和防浪墙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

对于河道两岸的陡坡,可以采用护坡的方式来遏制水流的冲刷。

护坡可以采用石块、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加固,有效地保护坡面土壤。

在河道中设置防浪墙,可以阻挡冲击力较大的波浪,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

此外,修建农田水利设施也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每个农田之间设置适当的排水沟和排水渠,可以有效地收集和排除农田中的水分。

这不仅能够保持农田的湿度,还可以防止水分积聚导致土壤流失。

同时,科学合理地规划农田水利系统,合理调节水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时,还应该注重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覆盖法、植物覆盖、人工降雨等技术手段,保护现场裸露的土壤。

同时,合理选择构筑材料,使用防护网等工具来保护施工现场的土壤。

此外,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监测和维护也非常重要。

在治理工程完工后,应加强对河道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可以定期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措施在河道治理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植被配置、护坡和防浪墙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以及监测和维护等都是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通过科学规划和实施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改善河道的水土流失问题,实现河道治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河道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河道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一、工程概述河道疏浚工程是指对河道进行清淤、改善水流,以增加河流输沙量和提高河床搬移能力,保障河道畅通的一系列措施。

本工程旨在对河道进行有效的疏浚,同时兼顾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工程位置本工程位于某某市XX区的XX河道,总长度约为XX公里,流域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三、施工内容1. 清淤疏浚:对河道进行清淤作业,清理沉积物和囤积物,恢复原有水流断面,并对淤泥进行合理处置。

2. 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清理,修整河床,保持稳定的河滩和水流。

3. 沿河植被恢复:在疏浚工程完成后,对沿岸植被进行恢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4. 沉积物处理:对疏浚出的沉积物进行合理处理,如固化处理、填埋等,减少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四、水土保持方案1. 土方开挖与运输(1)在施工前对工地进行认真调查,了解工地的地形、地质情况,评估施工风险。

(2)选用适当的机械设备进行河道疏浚,减少土方开挖和运输对土壤的损坏。

2. 绿化保护(1)在工程区域设置合理的绿化带,采用沿海植被恢复方式进行绿化,减少水土流失。

(2)选择具有抗洪、抗旱和抗风等特点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

3. 水土流失防治(1)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土地进行及时的覆盖,减少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

(2)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对工程区域的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并进行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沉积物处置(1)沉积物的处置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采取固化处理、填埋等方式,减少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2)设置临时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有效净化水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五、环境保护1.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施工区域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

2. 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控,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泥沙和废物污染周边环境。

3. 宣传教育工作,让周边居民了解本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让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六、施工须知1. 施工人员应做好施工前的安全防范工作,配备专业的施工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

2024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范文

2024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范文

2024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范文____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河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____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整治河道,实现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的目标,为居民提供更美丽、更安全、更舒适的自然环境。

二、综合治理内容1.水质改善(1)建立健全水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监测与预警体系,提高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和管理能力。

(2)加强源头治理,严禁非法排污,打击违法行为,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3)修复河道生态,打造湿地景观,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4)加强河道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确保河道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景观提升(1)打造河道公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2)美化河道岸线,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工作,种植多样化的植物,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

(3)增设景观灯光,打造夜间景观,提升河道的夜间吸引力,增加市民的夜间娱乐选择。

(4)修建多功能广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河道的文化内涵,增加市民的文化娱乐选择。

3.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1)加强保护区划划定,将重要湿地和生态节点纳入保护范围,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2)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鸟类、植物等生态资源研究与观赏。

(3)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产业的生态效益。

(4)开展生态补偿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工作,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三、投资与计划1.投资规模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计划投入资金100亿元用于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2.整治计划(1)____年底前,对全市范围内的重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确保水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

(2)修复湿地生态,改善水资源存储和调控能力。

(3)增加休闲娱乐设施,提升河道的功能和可持续性。

(4)修建景观灯光和多功能广场,提升河道的夜间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及预测时段
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分为沟渠开挖区、临时道路用地和临时堆土区三个单元。
项目水土流失预测主要为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施工期为5个月,自项目建设开始起,至项目建设完工时止为施工期,即从2012年6月起至2012年10月。
1.1.3 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及水土流失量
预测范围为施工中所有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包括沟渠开挖区、临时道路用地和临时堆土区三个单元,根据在地形图上量测的面积结果和项目施工现场勘测,开挖土方在施工结束后就地填平利用,故弃土、弃渣量为零。
1、对项目自身的影响
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镇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开挖土方95670m3,但工程分布在3个村,加之工程分段施工,挖方堆放时间较短,及时填埋,故具体到每一个村数量较小,就每个村而言,项目建设造成不良影响比较轻微。
2、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根据项目工程位置比较分散的特点、项目避开雨季,采取分段施工工艺,临时堆土堆放时间较短,故对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影响甚微。
在项目建设中管线穿越一些非农田地段,此类开挖地段回填后必须采取植被恢复措施,为了避免植被恢复造成景观的不和谐,在开挖过程中,表土要与底层土壤分开堆放,便于使用原来表土覆盖,使其达到自然植被恢复效果。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设计
工程项目覆盖区域5000亩,共涉及东沟、南园、西拨子3个行政村,项目通过河道综合整治、防洪道路硬化、节水农业改造、林业综合措施、生态管理房、围栏建设及整体区域环境整治等,以取得综合治理的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必须布设水土保持措施,防止由于项目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1.2 水土保持措施
1.2.1 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根据本建设项目的特点,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建成后剩余土方平整措施和局部地段植被恢复措施。
1.2.2 水3.9 m3,根据项目本身要求采取就地回填平整的处理方式,将剩余土方回填于田块低洼地带,由于项目建设区地处平原地段,避免由于回填平整引起新的水土流失现象。
1.1 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项目建设涉及到项目本身占地和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1.1.1 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项目区内以水力侵蚀为主,间有风力侵蚀,在项目建设期由于大挖方、临时堆土以及其他施工临时用地破坏了原有的地表物理结构和物质组成,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下降,在大风或暴雨的作用下,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新的土壤侵蚀。
根据**县《北京市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和《**县水土保持规划》中资料,确定项目区所在地土壤侵蚀模数为200t/km2a。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受到施工影响,土壤侵蚀模数必然发生较大变化,松散的挖方等废弃物处于松散堆积状态下,其侵蚀模数将增大到1000t/km2a以上,
1.1.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