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第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

3.货币主义;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 ?投资恒等于储蓄;

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

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a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 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 做

( )。

a.

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主乂;

c.

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

强调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

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 ?奥肯定律;

b .蒙代尔定律;

c .萨伊定律;

d .李嘉图等价定理。 6. 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 一般价格水平;

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仅仅影响价格水平;b .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 .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d ?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 与实际收入;

c ?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

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

a ?相当易变;

b .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 ?相当稳定;

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

b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 量值;

c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

d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12.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

)的主要政策主张 a.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 .供给学派。

13. 新古典

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 a.非自愿的;

b .自愿的;

c .结构性的;

d .周期性的。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 a.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 .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向右下方倾斜。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c.潜在产出本身的波动;

d.名义收入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15.新凯恩斯主义试图为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提供(

a. —个经济基础; b .一个中观经济基础;

c. 一个宏观经济基础; d .一个微观经济基础。

16.效率工资的偷懒模型认为,()。

a?工人的生产率与真实工资率负相关;b.工人的生产率和真实工资率

正相关;

c?工人的生产率与名义工资率负相关;d.工人的生产率与名义工资率

正相关。

17.效率工资的公平模型认为,工人常常()。

a?被“按劳付酬” ;b.会“按酬付劳”;

c?在低工资下辞职;d.在寻找工作时被逆向选择。

18.局内人—局外人模型认为,来源于职员变动成本的局内人的权力使得()。

a?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工资;b.实际工资低于市场出清工资;

c.名义工资不断降低;

d.实际工资不断降低。

19.货币“超中性”的含义是指货币数量的变动()。

a.只能在短期影响实际变量值; b .无论短期与长期,都能影响实际

变量值;

c.只能在长期影响实际变量值;

d.无论短期与长期,都不能影响实

际变量值。

20.与“经济人假定”相

a?静态预期;

c?理性预期;

二、多项选择

1.古典货币数量论主要包括(致的预期是()。

b.适应性预期;

d.外插型预期。

)。

a.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

c.剑桥方程;

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信念包括(

a.价格、工资与利率具有灵活性;

干预经济;

c.价格、工资与利率具有黏性;b.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d.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

b.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政府不要

d.低于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政府应

a .持久收入;

b .通货膨胀率;

),得出了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的结论 b ?具有灵活性的价格、工资与利率; d ?萨伊定律。 4.凯恩斯认为,封闭经济中总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 )

a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c ?流动性偏好陷阱中的利率不能下降;

d .货币供给减少。

5. “理性预期”的特征主要有( )。

a .人们力求做出正确的预期;

b .人们将利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进行预

期;

c .预期误差不具有系统性;

d .预期没有误差。

6. “适应性预期”的特征主要有( )。

a .人们力求做出正确的预期;

b .人们只能利用过去的信息进行预期;

c .人们只能缓慢地调整预期误差;

d .预期误差具有系统性。

7. 新古典学派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中, 意外的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

a .实际工资提高;

b .工人增加劳动供给;

c. 一般价格水平提高; d .厂商增加产品供给。

8.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 ( )。

a .经济波动是充分就业收入本身的波动;

b .经济波动主要由技术冲击

引起;

c.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紧密相结合; d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不利

于经济增长。

9.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因为

a .真实产量水平比较稳定;

b .名义收入的变动主要来自物价的变动;

c .物价变动根源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d .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

10. 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影响社会真实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

该干预经济。

3.古典经济学家依靠(

a ?货币非“中性”; c ?理性预期;

c?市场利率;d?人们对持有不同资产的偏好。

11.弗里德曼认为,在货币供给量增加()。

a.6—9 个月以后,名义收入才会增加;

b.再经过6—9个月以后,物价才会普遍上涨;

c.12-18 个月以后,名义收入才会增加;

d.再经过12—18个月以后,物价才会普遍上涨。

12.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短期收入增加的机制是()。

a.货币的边际收益率下跌;

b.人们增加购买非货币资产以减少超过其意愿持有的现金余额;

c.导致非货币资产的价格的上升和利率的降低;

d.刺激真实投资增加。

13.政策的时间不

一致性表明,政府缺乏信誉的相机抉择政策()。

a.既是最优的,也是可行的;

b.能够达到稳定经济的预期目标;

c.既不是最优的,也不是可行的;

d.不可

能达到稳定经济的预期目

标。

14.卢卡斯批评认为,()。

a.私人部门对政策变动会做出理性的反应;

b.宏观非均衡模型中的参数不会保持不变;

c.宏观非均衡模型能正确地预测政策的后果;

d.相机抉择的政策不会产生好效果。

15.货币主义者认为,降低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

a.在短期将提高失业率、减少收入;

b.在长期失业率将回复到自然率

水平;

c.在短期将降低失业率、增加收入;

d.对就业与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16.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a.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主要源泉;

b.能够增加就业与收入;

c.货币政策能够给经济运行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背景;

d .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其他原因引起的比较重要的干扰。

17.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说主要有()。

a ?理性预期假说;b?市场出清假说;

c?自然率或总供给假说;d.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假说。

18.新凯恩斯主义对真实工资刚性的解释种类主要有()。

a ?隐含合同理论;

b ?效率工资理论;

c.长期劳动合同理论; d ?局内人一局外人理论。

19.效率工资模型包括()。

a?逆向选择模型; b ?劳动力流失模型;

c ?偷懒模型;

d ?公平模型。

20.新凯恩斯主义认为,()。

a ?供给与需求都能对经济总量产生冲击;b?工资、价格与利率具有黏

性;

c.经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偏离充分就业均衡;

d.政府有必要干预

经济。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数量论;

2.萨伊定律;

3.剑桥方程;

4.适应性预期;

5.理性预

期;6.拉弗曲线;7.时间不一致性;8.李嘉图等价定理;9.卢卡斯批

评;10.真实经济周期;11.静态预期;12.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13.名义黏性与真实黏性;14.效率工资;15.费雪的交易方程。

四、判断题

1.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价格、工资与利率具有灵活性,市场机制能保证经

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2.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虽然都能影响总需求,但货币政

策的效果大于财政政策。()

4.正统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具有完全“挤出效应” 。()

5.古典货币数量论中,货币只具有媒介交易的职能,没有储藏手段的职能。

6?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中的货币,是指人们为进行一定的交易而在手头上持有的货币,或者说是“栖息的货币” 。()

7.剑桥方程中的货币是指在货币流通速度既定条件下,社会为完成一定的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量,或者说是“飞翔的货币” 。()

8.货币主义者认为,浮动汇率制比固定汇率制更有利于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9.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价格具有灵活性,市场总是出清的,任何被私人部门理性地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10.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未被私人部门理性地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实际的影响。()

11.货币主义者认为,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都是垂直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12.货币主义者认为,经济不稳定主要根源于货币当局实施的相继抉择的货币政策。()

1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本质上是充分就业收入本身的波动。()

14.供给学派认为,20世纪70 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的“滞胀” ,是财政庞大的开支、过高的税率和政府对经济管制过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5.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表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16.“李嘉图等价定理”表明,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来筹集资金,政府的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是相等的,从而对经济的影响是相同的。()17.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经济主体不具有理性预期能力,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有实质性的影响。()

18.新凯恩斯主义用隐含合同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局内人—局外人理论等三种理论来解释真实工资的刚性。()

19.在新恩斯主义理论中,货币工资的变动具有逆周期性。()20.在正统凯恩斯主义理论中,货币工资的变动具有顺周期性。()

五、辨析题1.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萨伊定律不仅在物物交换经济中成立,在货币经济中也同样成立。

2.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周期被认为是实际收入围绕充分就业收入所作的波动。

3.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看来,被私人部门预期到的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不会付出提高失业率和减少收入的代价。

4.弗里德曼认为,工人与厂商的幻觉,导致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私人经济部门是否拥有理性预期,而在于工资与价格是否存在黏性。

六、简答题1.关于市场非出清假说,新凯恩斯主义与正统凯恩斯主义有何区别?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建立在哪些关键性假说基础之上?3.什么是“古典两分法”?

4.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何区别?

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理论及其主要不足。

6.货币主义的适应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7.在新凯恩斯主义中,菜单成本是如何导致名义价格黏性的?8.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有哪些异同点?9.在货币主义者看来,初始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缺陷是什么?10.为什么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七、论述题

1.古典货币数量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何区别?2.简述激进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3.简述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4.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5.简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6.新凯恩斯主义是从哪些方面来解释真实工资黏性的?

7.简述 4 种不同的然而相互补充的效率工资理论。

8.简述最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启示。

9.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理”?对它的批评意见主要有哪些?

10.卢卡斯的总供给假说或意外总供给函数建立在哪两个正统的微观经济学 假说基础之上?

简述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什么比较稳定?它有什么意义? 简述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数量影响经济的机制。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主要有哪

简述新凯恩斯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一、单项选择

1.b ;2.a ;3.d ;4.a ;5.c ;6.c ;7.b ;8.a ;9.c ;10.a ;11.d ; 12.d ;

13.b ;14.c ;15.d ;16.b ;17.b ;18.a ;19.d ;20.c 。

二、多项选择

1.ac ;2.ab ;3.bd ;4.abc ;5.abc ;6.bcd ;7. bcd ;8.abcd ;9.abcd ;

10. abcd ;

11.ab ;12.abcd ;13.cd ;14.abd ;15.ab ;16.acd ;17. abc ;18.abd ;

19.abcd ; 20.abcd 。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它的基本论 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 如果其他因素 (商品 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等)不变,则商品的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正相关,货币价值 与货币数量负相关。

11. 12. 13. 14.

15.

2?萨伊定律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的“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观点,被后人称为萨伊定律。萨伊定律有强弱两种版本。弱版本的萨伊定律仅仅强调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即不论产出是多少,总产出总能找到销路。但它不保证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强版本的萨伊

定律认为,总产出不仅与总需求相等,而且与总需求相等的总产出一定就是充分就业产出。一般我们总是在强版本的意义上来使用萨伊定律的。

3?剑桥方程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1917年发表的《货币的价值》一书中提出了剑桥方程:

M d= kPy

其中,M d代表货币需求。k表示货币需求量即人们愿意持有的名义货币(现金)余额在交易量或名义国民收入(Py)中的比重,即

Py

令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M),则有M = kPy。假定k与y固定不变,则

社会一般价格水平(P)由货币数量M决定,与货币数量正相关:P=M

ky 4?适应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主要根据某种变量的过去值来形成该变量未来的预期值。如果预期不正确,即预期的变量值与实际变量值不一致,经济主体就会按照实际变量值与预期变量值的差额来逐渐地(不是一次性地)调整预期偏差。以通货膨胀为例,对t+1期的适应性预期通货膨胀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P H(R -R e)

e e

其中P1为交易者对t+1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P为对t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P为t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为适应性系数,它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误差进行调整的速度。0v〉v 1 ,是一固定比率。

5?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对某些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期同这些变量的客观数学条件期望相

一致。理性预期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经济主体为了追求最大利益,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第二,经济主体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会努力获取进行正确预期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各种信息。

第三,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经济主体的预期可能存在失误,但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因为当预期发生错误时,经济主体能够及时地根据他所得到的新的信息来修正他形成预期的方式,不会再犯同样的

错误。

6?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是一条描述税率与税收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0—1所示。

图20 —1 拉弗曲线

在图20—1中,纵轴表示税率(t),横轴表示税收量(T)。税收量等于税率与税基的乘积。当税率为零时,税收量等于零,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这时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丛林法则),这种经济显然是不可取的。当税率上升到100% 时,人们的全部收入都要作为税收上交给政府。这时无人愿意工作或投资。由于生产中断,没有什么税源或者税基,税收量也为零。

实际税率总是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税率之间。在A点代表一个较高的税率和较低的产量,而在B点代表一个较低的税率和较高的产量,然而两者可以为政府提供同样多的税收量。“拉弗曲线”告诉我们,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率来增加税收量。例如税率从A点下降到C点,税收量增加;政府也可以通过提高税率

来增加税收量,例如税率从B 点提高到D 点,税收量也增加。

税收量和产量在E点对应的税率(t o)上达到最大。在E点,如果政府降低税率,产量将增加,但税收量会下降;如果提高税率,产量和税收量都会下降。显然,t o以上的任何税率都是无效率的:因为只要降低这些税率,产量和税收都能增加。税率t o是最佳的税率,政府和政治家的主要经济任务就在于找到这样的税率。

7.时间不一致性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认为,如果经济当事人具有前瞻性的理性预期能力,政策问题就以理智对手——政府(或货币当局)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一个动态博弈的形式而出现。假设政府制定了一项最优政策,然后将它宣布给私人部门。如果该项政策被私人部门相信了,那么在随后的时期,它也许不再停留在最优状态。因为在政策被私人部门相信的新的情况下,政府发现以前根据当时的情况所制定和实施的最优政策现在已经不是最优政策了,从而存在背弃诺言改变政策或在以前所宣布的政策上做手脚的激励。事先最优政策和事后最优政策之间的差异就是所谓的时间不一致性。

例如,在t时得出一最优政策,

而在t+n时期重新最优化得到另一个不同的最优政策,那么在时间t时估计的最

优政策就是时间不一致的。

8.李嘉图等价定理

19 世纪初的李嘉图认为,无论是通过增加税收还是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来筹集资金,政府的赤字支出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都是相等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说,复兴了李嘉图的这个观点,认为征税和发行公债这两种弥补赤字的方法,从对私人部门的负担,进而对个人消费支出或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来看,本质上是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这种观点被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表面上看,政府以税收筹资与发行债券筹资给私人部门带来的负担并不相同。增加税收,会直接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政府向公众出售与征税额相等的债券,个人将自己拥有的债券增加当作净财富的增加,进而增加消费。这种,“财富效应”将抵消“挤出效应” ,使得债券融资性的政府支出的增长能够增加社会总需求,最终增加就业和收入。

但从本质上看,债券是要偿还并且支付利息的。由于政府本身不创造收入,用来偿还公债本息的收入最终来源于税收。因此,公债的发行,意味着公众未来税负的增加。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会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未来的纳税义务将被贴现,其现值正好抵消掉所售债券的价值。因此,政府债券将不再被人们看成为净财富。为了履行未来的纳税义务,人们在现期将更加节约。从而债券融资性财政扩张并不比增加税收的财政扩张能更有效地提高总

需求。实际上,它们所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即都等于“平衡预算乘数效应” 。

9.卢卡斯批评卢卡斯批评认为,面对政策的变化,大规模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参数不会保持不变。因为经济主体会对经济环境或经济政策的变化做出反应,调整他们的行为。由于政策制定者预期不到新的和不同的经济政策对模型中的参数的影响,因此,既定的凯恩斯主义宏观非均衡模型就不能正确地预测新的政策实施的后果,或者说政府的任何政策,不论是货币的还是财政的,都不会产生任何有益于社会的效果。卢卡斯批评本质上是对凯恩斯主义者企图用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经济的批判或否定。

10.真实经济周期真实经济周期是指由技术水平对生产函数或供给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或自然率本身的波动。如果技术变迁引起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那么随机游走之后的产量轨迹将表现出类似经济周期的特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收入波动是收入的自然率(趋势)的波动,而不是对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偏离。即表面上像是围绕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产量波动,事实上是由一系列持久的技术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趋势自身的波动,每一次持久的技术或生产率冲击决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轨迹。因此,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将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波动分析隔离的传统做法是不合逻辑的。通过消除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和周期之间的区别,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已经开始整合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

11.静态预期静态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完全按照变量的过去值来预期变量的未来值,即使错误不断,也从不修正。蛛网模型中厂商对价格的预期就是这种预期,可用公式

表示为:R—R-

12.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中提出的反映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它根源于厂商和劳动者双方的预期误差。

设起初的产量和就业位于自然率水平。央行未加宣布突然增加货币供给,引起总需求增加和一般价水平上升。私人部门没有预期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分散生产的厂商们把他们商品价格的上升当成他们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

增加劳动需求量与产量,同时导致货币工资的上升。劳动者则错误地把察觉到的货币工资的上升(相对于它们的预期值)当作真实工资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结果总产量和就业都将暂时高于它们的自然率水平,最终使经济趋于繁荣。反之,在一般价格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经济繁荣时期,如果中央银行未加宣布突然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产生相反的情况,使经济趋于萧条。

13.名义黏性与真实黏性

新凯恩斯主义者将价格和工资的黏性区分为名义黏性和真实黏性两种。在出现名义需求扰动时,如果某种因素使得名义价格水平变动的比例不同于名义需求变动的比例,就出现了名义黏性。如果某种因素阻止了真实工资的调整,或存在着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或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真实黏性

就出现了。

14.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是指厂商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降低平均成本而支付给工人的比市场出清工资高的工资。在效率工资理论中,关键的假定是工人的努力程度与其得到的真实工资率正相关。现代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和公平模型四种。它们不仅不相互排斥,而且相互补充。

15.费雪的交易方程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关于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MV=PT。假定货币流通速度或货币周转率(V)与实际交易量(T)不

变,社会一般价格水平(P)就唯一地取决于货币数量,与货币数量正相关:

MV

T

四、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11.错;12.对;

13.对;14.对;15.错;16.对;17.错; 18.对;19.错;20.错。

五、辨析题

1.对。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拥护萨伊定律。他们认为萨伊定律不仅在物

物交换中成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也同样成立。因为货币只不过是交

换的媒介,它方便了交换,但不会改变交换的实质。在两部门经济中,人们将销售产品所得到的收入用于消费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储蓄。在弹性的利率机制的作用下,储蓄总是等于投资。因此,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萨伊定律的表现形式就是储蓄等于投资。

2.错。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技术水平对生产函数或供

给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或自然率本身的波动。如果技术变迁引起的对

生产函数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那么随机游走之后的产量轨迹将表现出类似经济周期的特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收入波动是收入的自然率(趋势)的波动,而不

是对充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偏离,即表面上像是围绕充

分就业收入变动趋势的产量波动,事实上是由一系列持久的技术冲击引起的充分就业收入趋势自身的波动。

3.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的变化如果被人们预期到,即使

在短期对产量和就业水平也没有影响。被人们预期到的货币收缩,将使理性的当事人立即向下校正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因此,从理论上说,货币当局可以在不减少产量和就业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率,即中央银行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成本为零。所以,没有必要遵循正统货币主义所倡导的渐进性货币紧缩政策。当局可能

只需要宣布降低货币扩张率,就能在不支付任何成本的条件下,将通货膨胀率降至其所希望的目标。

4.错。假设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当时的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

U n。货币工资增长率为零,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零,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为零,

即W 二P 0。

如果当局认为现行的失业率过高,便采取货币扩张措施扩大总需求。货币的扩张会降低利率,增加投资,最终增加对产品和劳动的需求。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的过度需求会对物价和货币工资产生向上的压力,通常商品价格比货币工

资调整得快,使得实际工资降低,厂商愿意增加对劳动的需求量。由于最近经历了一段物价稳定时期,工人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零,工人会把货币工资的增加误认作真实工资的增加,也就是说,工人会暂时陷入货币幻觉,因而提供更多的劳动,使失业率降低。因此,在弗里德曼看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工人单方面的货币幻觉(厂商没有幻觉)。

5?对。新凯恩斯主义采取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相同的选择性理论框架,假定工人和厂商分别为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和利润最大化者,都拥有理性预期。但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具有黏性,即在总需求冲击之后,名义价格不能迅速调整至新的市场出清水平,从而可能使收入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此时,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干预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任何被预期到的货币冲击的结果是,名义工资和价格立即跳至其新的均衡值,因此产量和就业保持不变。在这样的世界中,系统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起初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新古典的政策不必要命题是将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结果。后来有学者证明,在引入理性预期的模型中,只要放弃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名义冲击是能

够产生真实效应的。其显著的结论是,理性预期假说并不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末日。新古典模型的关键特征被认为是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即完全而

立即的工资和价格变动。因此,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私人经济部门是否拥有理性预期,而在于价格是否存在黏性。

六、简答题

1 ?答:关于市场非出清假说,新凯恩斯主义与正统凯恩斯主义主要有两点区别。第一,正统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是固定的,不能及时调整。受总需求冲击以后,市场常常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不能出清。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在受到源于各种因素的冲击以后,工资和价格能够调整,但是调整的速度十分缓慢,需要耗费相当时日才能让市场重新出清;第二,正统凯恩斯主义对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假定是相当武断地做出的,没有进行必要的解释。而新凯恩斯主义则不同,它根据理性人假定,从市场的不完全性与市场的协调失灵的角度,解释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的原因,试图为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提供一个微观经济基础。

2.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建立在理性预期、价格和工资的灵活性引起的市场连续出清以及自然率等三大假说基础之上。例如,央行实施公开宣布的货币扩张政策,一定会被理性的私人部门预期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导致一般价格水平和工资及时而又完全的调整,使得市场依然保持出清状态,从而就业量依然是充分就业量,不受货币冲击的影响,货币政策无效。如果央行实施未公开宣布的货币扩张政策,厂商和工人可能产生错误的预期,并做出错误的反应,分别增加产量和劳动供给。然而,这种反应,一方面会加剧经济波动;另一方面,也不能持久,因为具有理性预期的私人部门会及时纠正预期误差。因此,出人意料的货币政策只能带来短暂的对个人和社会都不利的后果。

3.答:所谓“古典两分法”是指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互不相关的现象。古典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存在互不相关的“真实部门”与“货币部门”两个部门。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价值是由影响它们的供求的实际因素决定的。例如商品的需求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而商品的供给则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商品的价值由供求共同决定。货币对于商品与要素价值的决定不起任何作用。货币仅仅是覆盖在实际因素或真实经济上面的一层面纱而已。货币及其数量的多少只决定商品价格的名称及其绝对水平,对产出总量、构成以及各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没有任何影响,即货币数量与真实经济变量无关,货币在经济中呈“中性”。

4.答: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它们产生的根源不同。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根源于拥有适应性预期的工人在货币扩张(即使公开宣布)条件下所产生的货币幻觉;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根源于厂商和劳动者双方在央行实施未公开宣布的货币政策时,对相对价格和真实相对工资产生的幻觉或预期误差。

第二,它们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货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时间总是长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因为理性预期误差的调整是一步到位的,而适应性预期误差的调整是缓慢的渐进的。

第三,政策含义不同。货币主义认为,既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那么,货币政策在短期能够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产量,即货币数量在短期是“非中性”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向右下方倾斜的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时间相当短暂,因为理性的人们会及时修正自己的预期,使菲利普斯曲线迅速垂直。因此,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也是“中性”的,不可能对产量产生影响。

5.答: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理论认为,在发达经济中,工资不是在现货市场上决定的,而是由比较长的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这是因为建立长期劳动合同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都会带来私人好处:

第一,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来说,工资谈判都很费时间和精力。合同期越长,这种交易成本出现得就越不频繁。

第二,谈判破裂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工人感到可能需要求助于罢工活动以加强其谈判地位。这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来说,代价都很大。

第三,面临不利的需求冲击,对于厂商来说,将工资率“跳至”新的“最终”均衡可能不是一个最优策略。因为如果其他企业不这样做,该企业就降低了其相对工资,其结果将增加优质劳动力的流失,这对企业来说成本很大。这些长期合同的存在可能产生充分的名义工资黏性性,使得货币政策产生效果。

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黏性模型中,真实工资是逆周期变化的,即货币扩张是通过降低真实工资来增加就业的。然而,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未能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相反,真实工资似乎表现出温和的顺周期性。这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黏性理论的一个主要不足。有鉴于这个不足,一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其注意力转向商品市场的名义价格刚性的研究。实际上,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出现的“新凯恩斯主义” 这个术语,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