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人体解剖学

合集下载

解剖学视角下的瑜伽体位技术及训练分析

解剖学视角下的瑜伽体位技术及训练分析

解剖学视角下的瑜伽体位技术及训练分析瑜伽体位技术是瑜伽练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通过不同的体位姿势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从解剖学观点来看,瑜伽体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瑜伽体位技术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

在瑜伽体位中,身体需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弯曲、伸展动作,这可以促使身体的关节和肌肉得到全面的运动。

瑜伽体位通过适当的姿势和动作,可以帮助拉伸不常用的肌肉,提供关节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瑜伽体位技术可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

瑜伽体位要求身体保持一定的姿势,并通过力量和平衡来支撑身体。

这样的训练可以锻炼身体的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臀部和背部等部位的肌肉,从而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瑜伽体位还可以帮助调整身体的姿势,改善不正确的体态,从而减少后背、颈部等部位的不适感。

瑜伽体位技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瑜伽体位在训练中注重呼吸的控制,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来帮助身体放松和集中注意力。

这种深呼吸的方式可以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排除代谢产物和废物。

某些瑜伽体位还可以帮助提高心脏功能和肺功能,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瑜伽体位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过度伸展或过度压力对身体的损伤。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柔韧性不同,所以在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姿势和动作,避免身体的过度负荷。

瑜伽体位技术通过适当的姿势和动作,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在进行瑜伽体位训练时,要注意合理选择姿势和动作,并避免身体的过度负荷,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瑜伽的重点不仅仅只是锻炼身体,还要注重控制呼吸和放松心灵,达到身心的平衡。

希望每一个练习瑜伽的人可以从中找到身心的舒适与和谐。

基础瑜伽解剖学

基础瑜伽解剖学

基础瑜伽解剖学骨骼系统简介一—中轴与四肢骨人体的骨骼系统是由206块骨头及超过200个关节所组成,约占成年人体重的15%。

骨骼构成了人体的支架,支持人体的软组织,赋与人体一定的外形,并承担起全身的重量。

如果没有了骨骼系统,人体就无法支撑。

骨骼亦具有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任务,如颅骨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

骨骼也为肌肉提供了附着面,好让肌肉收缩时能够牵动骨骼作为杠杆,并结合关节引起各种各样的运动。

骨的红骨髓有造血的功能,而黄骨髓则有储藏脂肪的作用。

骨还是人体矿物盐(特别是钙及磷)的储存库,供应人需要时之用。

骨骼的主要功能总括为:支持、运动、造血、储存、保护。

人体骨架是以骨骼为主,并佐以关节、韧带、肌腱、肌肉和关节软骨组成。

人体的骨骼可按其所在位置而分成中轴骨及四肢骨(附肢骨):中轴骨颅骨(包括听小骨及舌骨)29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64椎骨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骨(荐椎)(1原5)尾骨(1原3-4)26肋骨12对下肢骨包括骨盘的荐椎、尾骨、髋骨(肠骨、坐骨、耻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62胸骨1化学成分骨是由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约占骨总重量的30至40%)和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其次是碳酸钙和氟化钙,约占骨总重量的60至70%)构成,骨的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而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骨整体的弹性和硬度也就是由这两种化学成分的比例而决定。

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率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成年人的骨含有2/3的无机物和1/3 的有机物,这样的比率使骨有最大的坚固性。

根据力学测定,每平方厘米的股骨能承受170至220千克的抗压(缩)强度(轴向)。

由于儿童的骨是有机成分大而无机成分小,故硬度差,但韧性及可塑性大。

虽然不易骨折,但却容易弯曲变形。

因此,儿童应特别注意良好的坐立姿势。

反之,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随年日而增多,有机物却相对地减少,所以骨较脆而易折断,而且不易愈合。

瑜伽医学解剖学

瑜伽医学解剖学

International Continental Special Textbook Intermediate国际大陆专用教材中(10) maintains isometric contraction for up to 6 seconds while doing PNF exercises, while other static stretching exercises can last 15-30 seconds. The main purpose of Yoga Medical Anatomy is to make us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ody structure and make the course more purposeful, targeted and safe, while avoiding the "injury of yoga" which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Tissue connective tissue is composed of cells and a large number of interstitial cells. The interstitial cells of connective tissue include matrix, filamentous fibers and continuously circulating tissue fluid. It has important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that cells scatter in the interstitial cells and have no polarity in distribution. Generalized connective tissue includes liquid blood, soft intrinsic connective tissue of lymph and stronger cartilage and bone. In Yi Yin's words, connective tissue refers only to intrinsic connective tissue. Connective tissu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body and has many functions such as connection, support, nutrition and protection.做PNF运动时,保持等长收缩6秒,而其他静态拉伸运动可以持续15-30秒。

瑜伽与解剖学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瑜伽与解剖学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瑜伽与解剖学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瑜伽与解剖学是两个看似有些不相关的领域,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瑜伽是一门古老的练习形式,旨在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呼吸控制来实现身心的平衡。

而解剖学则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科学,对于了解人体内部的构造和功能至关重要。

瑜伽的实践通常包括一系列体式和呼吸练习,这些练习在外观上看似简单,但却是经过深思熟虑地设计。

通过运动和伸展,瑜伽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改善我们的姿势和体态。

然而,瑜伽的深层效益远不止于此。

解剖学在瑜伽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瑜伽体式的运动原理和效果。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调整或微妙的姿势变化就可以带来巨大的影响。

通过对解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体的结构和运动方式,从而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我们的瑜伽实践。

此外,瑜伽对解剖学的学习也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身体和内心连接的途径。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而增进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身心连接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在瑜伽练习中更加专注和出色地完成各种体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瑜伽和解剖学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首先介绍瑜伽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对身体和心灵的益处。

然后,我们将介绍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人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的功能。

最后,我们将讨论瑜伽对解剖学的影响以及解剖学对瑜伽的理解。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加深对瑜伽和解剖学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并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来提升我们的瑜伽实践。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本篇长文中,将探讨瑜伽与解剖学之间的关系。

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简要介绍瑜伽和解剖学的基本概念与背景。

然后,我们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本文。

最后,我们会明确本文的目的,说明我们的观点和论证的重点。

接下来,进入正文部分。

解剖学视角下的瑜伽体位技术及训练分析

解剖学视角下的瑜伽体位技术及训练分析

解剖学视角下的瑜伽体位技术及训练分析瑜伽是一种通过体位、呼吸和冥想来促进身心健康的综合性运动,也是一门通过各种姿势和动作来练习身体柔韧性、力量和平衡的艺术。

在解剖学视角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瑜伽体位技术及其对身体的训练效果。

瑜伽的体位技术被称为“瑜伽体位”或“阿桑纳”,意为“姿势”的意思。

瑜伽体位是在控制呼吸的指导下完成的,每个姿势都注重身体力量、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平衡。

通过这些姿势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加强肌肉、调整骨骼对齐、改善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

在瑜伽体位的练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动作。

下犬式(Adho Mukha Svanasana)是一种常见的倒立姿势,在这个姿势中,手掌和脚跟承担了身体的重量。

通过仰卧、屈膝或脚尖触地来改变手掌和脚跟的位置,可以对肩膀、臀部和腿部的肌肉产生不同的拉伸效果。

这可帮助我们改善肩关节的稳定性、增强手臂、腿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

除了力量和灵活性,瑜伽体位还注重呼吸的控制。

在每个动作中,我们都需要保持稳定的呼吸,以帮助身体放松并保持平衡。

在前弯式(Paschimottanasana)中,我们在向前屈身的过程中需要深呼吸,并尽量放松背部、颈部和腿部的肌肉。

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系统、改善肺功能和促进身体的代谢过程。

瑜伽体位还可以通过姿势的变化来呈现不同的难度。

三角式(Trikonasana)是一种拉伸和平衡的姿势,通过把腿向外展开和腰部旋转,可以加强腿部和骨盆的肌肉、改善身体的协调能力。

如果我们在这个姿势中抬起手臂并转头朝上,会增加对上半身和核心肌群的挑战,提高平衡和稳定性的要求。

瑜伽体位技术在解剖学视角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姿势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影响,包括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系统。

通过瑜伽的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姿势,并逐渐提高难度,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训练效果。

瑜伽解剖学作业

瑜伽解剖学作业

瑜伽解剖学瑜伽解剖学是一种将瑜伽与人体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的学科,莱斯刺·卡米诺夫曾经出过一本同名书籍,书中通过彩色的、详细的解剖图对传统瑜伽的五个基本体式、站式、坐式、跪式、仰卧式、俯卧式、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首先,我认为要先清楚人体的肌肉和骨胳分布。

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实现的。

运动系统由206块骨和400多块肌肉以及关节等构成。

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关节使各部位骨骼联系起来,而最终是由肌肉收缩放松来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

全身肌肉的重量约占人体的40%(女性约为35%),人们的坐立行走、说话写字、喜怒哀乐的表情,乃至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劳动、运动等等,无一不是肌肉活动的结果。

由于人体各部肌肉的功能不同,因此骨骼肌发达程度也不一样。

为了维持身体直立姿势,背部、臀部、大腿前面和小腿后面的肌群特别发达。

上、下肢分工不同,肌肉发达程度也有差异。

上肢为了便于抓握以进行精细的劳动,上肢肌数量多,细小灵活。

下肢起支撑和位移作用,因而下肢肌粗壮有力。

人类由于进行社会劳动和语言文艺工作,所以喉肌、舌肌和表情肌高度分化和发展。

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棘上韧带:棘上韧带,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状纤维软骨组织。

起自第7颈椎棘突,止于骶中嵴。

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据近年解剖学发现,该韧带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

从未发现骶椎上韧带附着、。

棘上韧带是由腰背筋膜、背阔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组成。

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基础瑜伽解剖学十三

基础瑜伽解剖学十三

基础瑜伽解剖学十三 内分泌与淋巴系统内分泌与淋巴系统一、内分泌系统(一)体内恒定现象的维持是靠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

神经系统是藉由电的冲动来执行其功能,而内分泌系统则以其释放的荷尔蒙来影响。

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而内分泌的影响是使组织代谢活动变化。

神经冲动的产生比荷尔蒙的分泌来得快,但效果较短暂。

这两大系统间可以相互影响,例如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份可以刺激或抑制荷尔蒙的分泌,而反过来,荷尔蒙也能刺激或抑制神经冲动的流动。

(二)腺体可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种。

外分泌腺指腺体本身有特殊的管状结构,腺体的分泌物经由导管直接排出去作用,如唾液腺。

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其分泌物直接被分泌至分泌细胞周围的细胞外空间,而后进入微血管内随血液循环被送至其目标组织发生作用。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物质称为荷尔蒙(HORMONE) 或激素。

任何荷尔蒙要产生其效果,必须与“目标细胞”或“目标器官”的接受体结合,而改变它们的活动。

身体的内分泌腺包括松果体、脑下垂体、下视丘、甲状腺、副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脏、卵巢、睪丸、肾、胃、小肠及胎盘。

这些腺体中,有些是同时为外分泌腺及内分泌腺,例如胰脏。

(见上图)(三)内分泌腺的荷尔蒙并非制造完成即分泌出来,而是贮存着,其分泌多寡受下述三种机转控制:1.神经控制: 指荷尔蒙的分泌受脑内某部位的神经刺激影响。

如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的分泌增高。

2.液递控制: 指荷尔蒙的分泌受血液内某种物质含量增减的影响。

如血糖增高,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增加。

3.交互抑制性控制或回馈控制: 指两个腺体的分泌互为影响。

例如甲状腺素分泌低时,脑下垂体会分泌促甲状腺素以刺激甲状腺素分泌,而当甲状腺素分泌增高到某种程度又回馈抑制促甲状腺素的分泌。

(四)各腺体略述于下:松果体:位于第三脑室顶。

在青春期以后松果体开始钙化,此种钙的沉积称为脑砂。

目前对松果体的功能尚不确定。

Melatonin 为松果体所分泌的一种荷尔蒙,它可藉由抑制促性腺素而对生殖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瑜伽解剖教学知识点总结

瑜伽解剖教学知识点总结

瑜伽解剖教学知识点总结瑜伽是一种古老的印度修行方式,通过调节呼吸、练习体位和冥想来实现身心灵的平衡。

瑜伽包括很多不同的形式,如阿斯汤伽(体位法)、普拉那瑜伽(呼吸法)、瑜伽冥想等。

在瑜伽练习中,了解人体解剖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体位的正确姿势。

本文将对瑜伽解剖教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瑜伽练习者和教练有所帮助。

1.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和保护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瑜伽练习中,骨骼系统的理解能够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掌握各种体位的正确姿势,避免受伤。

常见的瑜伽体位中,如“山式”、“犁式”、“倒立式”等都涉及到了骨骼系统的参与。

瑜伽练习者需要了解人体的主要骨骼,比如颅骨、脊柱、肋骨、盆骨、肢体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节结构和活动范围。

此外,还需要了解韧带、关节囊、滑囊等结构的作用和功能,以便在练习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骨骼系统。

2.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的主要活动器官,它通过收缩和松弛来实现运动和姿势的改变。

在瑜伽练习中,肌肉系统的理解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控制和调整姿势,从而实现更好的练习效果。

了解主要的肌肉群,比如背部肌肉、腹肌、臀部肌肉、腿部肌肉等,以及它们的起止点、作用和功能,对于正确练习瑜伽体位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还需要了解肌肉的伸展和放松,以及如何通过呼吸来调节肌肉的紧张度。

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主要生命支持系统,它通过吸气和呼气来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在瑜伽练习中,呼吸系统的理解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控制呼吸,从而实现更好的练习效果。

瑜伽体位和冥想都和呼吸息息相关,正确的呼吸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

了解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深呼吸等不同的呼吸方式,以及它们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4.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要调节和控制系统,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信息的处理来实现身体的各种功能。

在瑜伽练习中,神经系统的理解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躯干骨及连结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共51块。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一)脊柱 构成
1.椎骨 (1)名称及数目:成人椎骨26块,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 (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尾骨1块(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
(2)椎骨的一般结构: 椎体、椎板、椎弓、椎孔、棘突、 横突、小关节 (3)各部椎骨的特点 1)颈椎特点:①椎体较小。 ②横突有孔称横突孔。 ③棘突末端分叉。 ④特化颈椎有:第一颈椎, 无椎体和棘突,呈环形,又称 寰椎。第二颈椎,有齿突,又 称枢椎。第七颈椎,棘突特长 ,又称隆椎。其棘突是计数椎 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 颈椎体小棘分叉 胸椎连肋有肋凹 腰椎承重体最大
抓住要点能分辨 横突有孔最明显 棘有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等(图2-1)。 (1)椎间盘 1)位置:位于相邻椎体之间。
2)构成: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纤维环为环形的纤维软骨, 连于上下椎体之间,髓核为胶 冻状,位于中央。 3)临床意义:纤维环后 外侧较薄弱,用力过猛时可 致髓核脱出而压迫脊神经。
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3.脊柱的整体观 (1)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依次增大,骶尾部又逐渐缩小,与 承受体重压力密切相关。 (2)后面观:棘突上下排列成一条直线。各部棘突方向有所不 同,颈部棘突较短,胸部棘突向后下呈叠瓦状排列,腰部棘突 近水平后伸。 (3)侧面观:可见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主要起减缓震荡作用。其中,颈腰二曲凸向前,胸骶二曲凸向 后。
第一节 骨及骨连结
(一)骨总论
一、骨及骨连结概述
1.骨的形态分类 骨按形态可分为: 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骨的部位分类 成人骨共206块,按在体内所处部位不同可 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分脑
颅骨和面颅骨,共23块,躯干骨共51块, 四肢骨共126块,另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
各部骨数目 各骨数目分开记 记住位置就容易 脑面颅骨二十三 躯干总共五十一 四肢一百二十六 全身骨头基本齐 还有六块体积小 藏在中耳鼓室里
一、人体的组成 (一)细胞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组织 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而构成。 (三)器官 几种不同的组织相互结合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完成一定功能的器官。 (四)系统 功能相关的器官按顺序连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 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统、神经系统、内分 泌系统。
1.轴
包括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2.面
包括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第二章 运动系统 概述
1.运动系统组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借骨连结构成整
体的支架即骨骼,肌附着于骨。
2.运动系统功能 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枢纽,骨骼肌为动力。共
同完成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及运动的功能。
运动系统组成、功能 运动系统骨连骨 支持运动加保护 肌肉动力骨杠杆 关节枢纽连邻骨
2)胸椎特点: ①胸椎体上和横突上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 ②棘突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
3)腰椎特点: ①椎体大。 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4)骶骨:呈三角形,前面主要结构有岬、骶前孔等。后面主要结 构有骶后孔、骶管裂孔和骶角等,骶角是骶管麻醉时重要的体表标 志。侧面主要结构有耳状面等。
5)尾骨: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
3.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骨密质和骨松质。①骨密质,主要 分布于长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②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位 于骨的内部。
(2)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腔隙内。又分黄骨髓和红骨髓 ,红骨髓能造血。成人髂骨、胸骨、椎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
(3)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骨的最外边,含有丰富 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在骨的生长、发生、修复和改建中 起重要作用。
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和呼吸 泌尿生殖脉管系 感觉神经内分泌 九大系统要牢记
二、常用解剖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解剖学姿势又称标准姿势 ,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 掌足尖向前。
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象立正 身体直立两眼平
掌心足尖都向前 上肢下垂下肢并 (二)方位术语 上、下;颅侧、尾侧;前(腹侧)、 后(背侧);内侧、外侧;内、外; 浅、深;近侧、远侧;尺侧、桡侧; 胫侧腓侧;左、右;垂直、水平、中央等 。 (三)轴和面 均为假想。
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 胶状髓核在中间 后外薄弱易脱出 压迫神经致痛瘫
(2)韧带 主要有五条,即三长两短。 1)三条长韧带: ①前纵韧带,连接于椎体之前。 ②后纵韧带,连接于椎体之后。 ③棘上韧带,连接于棘突之后。 2)两条短韧带: ①棘间韧带,连接于棘突之间。 ②黄韧带,连接于椎弓之间。 3)临床意义: 腰椎穿刺时由外向内依次经过的 韧带是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 韧带。
共二章 第一章 绪论
一、人体的组成 二、常用解剖术语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及骨连结 第二节 骨骼肌 第三节 关节的运动 及有关肌肉
第一章 绪论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 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分科之一。
在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分科方法很多,巨视解剖学,微视解剖学,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运动解剖学。
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 关节腔内软骨藏 韧带加强稳固性 基本构造都一样
3.关节的运动 (1)屈和伸:是围绕冠状轴的运动。 (2)内收和外展:是围绕矢状轴的运动。 (3)旋内和旋外:围绕垂直轴是的运动。 (4)环转:是屈、外展、伸、内收连结起来的动作。即近 侧端不动远侧端作圆周运动。
(二)骨连结总论
1.骨连结分类 根据骨连结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直接连结:包括膜性连结、软骨性连结、骨性连结。 (2)间接连结:即关节。 2.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的结构各不相同,但基本构造都一样。 (1)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2)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和关节内软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