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系列火箭.
长征火箭重要发展历程

长征火箭重要发展历程长征火箭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运载火箭,起初是为了满足我国探月工程的需要而研发的。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以来,长征火箭经历了多次升级和改进,不断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
下面就是长征火箭的重要发展历程。
长征一号火箭是我国第一种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于1970年11月发射成功。
长征一号火箭是单级火箭,总高约29米,主要用于发射对地靶弹,具备了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空气动力偏转舵、火箭自动分离等先进技术。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运载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于1971年开始研制长征二号火箭。
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将液体运载火箭改为两级式火箭,提高了运载能力。
1974年6月,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液体运载火箭的时代。
在长征二号火箭的基础上,我国又研制了长征二号丁火箭。
长征二号丁火箭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三代产品,于1984年第一次发射。
长征二号丁火箭具备了多种技术创新,如导航定位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统等,大大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随着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于1994年开始研制长征三号火箭。
长征三号火箭是一种液体运载火箭,采用三级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运载能力强、适应性广,可以满足不同任务的需求。
1996年1月8日,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实践一号卫星送入太空。
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于此。
2007年,我国成功研制了长征三号甲火箭。
长征三号甲火箭是一种半人造卫星运载火箭,总高约54.8米,采用了加长型液氧液氢发动机,增加了运载能力。
2008年9月、2010年4月和2011年11月,长征三号甲火箭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二号和三号等中国探月工程的卫星。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研制了长征四号火箭和长征五号火箭。
长征四号火箭是一种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中小型卫星的发射。
长征五号火箭是一种液体运载火箭和超大型卫星的发射火箭,运载能力比之前的长征火箭大了数倍。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自从1960年代起,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其中运载火箭成为中国航天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运载火箭主要由长征系列火箭构成,下面将对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记录进行详细介绍。
长征一号火箭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器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
长征一号火箭于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和法国之后,全球第四个独立掌握航天发射技术的国家。
长征一号火箭的发射记录不多,但为中国的航天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征二号火箭是中国第一代液体运载火箭,也是中国航天以自主技术研制的第一种火箭。
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于1974年11月26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自此之后,长征二号火箭以其可靠性和经济性成为中国发射科学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的重要火箭。
长征三号火箭是中国的主力运载火箭之一,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长征三号火箭于1984年首次发射成功,至今已发射了数十次卫星和载人飞船任务。
其中,长征三号乙是长征三号系列中的一员,以其较高的载荷能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闻名。
长征三号乙火箭于2024年成功发射了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深空探测迈出了重要一步。
长征四号火箭是中国的液体运载火箭家族中的一员,具有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两种版本。
长征四号火箭于1999年首次发射成功,以其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成为中国发射科学实验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的主力火箭。
长征四号B火箭是长征四号系列中的一员,以全新的上面级Yuanzheng-1(远征一号)闻名,具备将卫星送入高轨道或将多颗卫星送入多个不同轨道的能力。
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航天史上构思最早、技术难度最大、成本最高的火箭。
长征五号火箭于2024年11月首次发射成功,具有较大的运载能力,可将较重的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或将较小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长征三号系列作者:陈国华概述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 和长征三号C4种火箭组成。
它们都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
它们区别于长征二号系列的特点是:1)都是三级火箭;2)三子级使用液氧和液氢作为推进剂;3)三子级的发动机可以多次起动;4)可以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三号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全长约45米,一子级和二子级的直径均为3.35米,三子级直径2.25米。
卫星整流罩有A、B两种型号,A型的直径为2.6 米,B型的直径为3米,尾翼翼展6.15米。
火箭的起飞质量约205吨。
长征三号的一子级和二子级均采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推进剂,三子级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
由于长征三号在中国率先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制氢氧发动机、低温绝热结构和防爆设计等。
众所周知,在研制新发动机的过程中,试车占有重要的地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靠试车来发现,改进措施是否得当也要靠试车来验证。
氢氧发动机在正式参加飞行试验之前,共进行了约120次试车,累积时间32000秒。
在三子级绝热共底贮箱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缩比贮箱、短贮箱和全尺寸贮箱等各种试验,如推进剂的蒸发量试验、用液氢和液氮填充的爆破试验、共底的绝热试验、内压试验和外压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解决了贮箱的绝热性能、工艺性能、低温强度以及使用寿命等各项技术问题。
同样,真空绝热的液氢输送管和各种低温阀门等也都在真空的介质中进行了严格的试验。
针对液氢易爆的特点,在火箭上采取了安全防爆措施,如在易于聚集氢气的地方进行吹除和开通气孔;在氢箱与仪器舱之间设隔离膜,防止氢气进入仪器舱;为了防止氢气进入伺服机构,对伺服机构进行氮气保护等。
此外还采用了屏蔽、接地、设置放电针等防雷电措施。
火箭的制导系统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补偿式方案,以保证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精度。
长征系列火箭

长征系列火箭全家福[25p]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
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
“长征1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三级运载火箭,代号LM-1/ CZ-1,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小型有效载荷。
火箭全长29.86米,芯级最大直径2.25米,运载能力在圆轨道440千米时为300千克(倾角70度)。
“长征1号”火箭共计发射2次,全部成功。
长征2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
“长征2号”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17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0吨,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
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
中国在研制出“长征2号”后,又在“长征2号”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型两级运载火箭。
因增加有搭载舱,被称为“长征2号”的加长型,代号LM-2C/CZ-2C,也被称作“长征2丙”。
火箭全长35.151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运载能力在近地轨道时为2400千克。
主要用于中国的返回式卫星的发射。
1982年9月9日首次发射成功后,截止到19 93年10月共计发射11次,全部成功长征2号D”火箭(即“长征2丁”,代号LM-2D/CZ-2D),也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
主要在“长征2号”火箭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推进剂加注量和增大起飞推力的方法,使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火箭全长38.3米,起飞重量232吨,运载能力在椭圆轨道时约为3100千克。
火箭主要用于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射。
1992年8月9日首次发射成功后,截止到1 996年10月共计发射了3次,全部成功。
中国为发射美国摩托罗拉铱系统卫星而在“长征2号C”基础上专门研制的一种大型运载火箭,代号CZ-2C/SD。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航天事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起步,并逐渐崛起为世界航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中国航天科技进步、实现航天目标以及促进国家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本文将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背景与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系列航天运载工具,起初是为了满足国家在通信、气象、探测等领域的需求而设计和建造的。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超越,逐渐发展成为能够满足不同任务需求的多型号火箭系列。
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航天技术进步中的地位1. 打破技术壁垒与提升创新能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展过程中,中国航天科技人员面临着多个技术壁垒和挑战。
通过攻克这些难题,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仅实现了可靠的发射能力,更促进了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2. 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的载人航天探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次成功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和成就。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促进航天科研成果应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实现中国航天目标的同时,还为国家带来了丰富的航天科研成果。
这些成果在军事、科研、通信、气象、资源勘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 国家安全与军事利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对于国家的安全与军事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反卫星技术与运载火箭相结合,中国可以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并能够在必要时对外进行军事打击。
2. 经济发展与资源勘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源勘探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实现对地球上资源情况的全面监测和勘探,为国家制定资源利用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Long March)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系列航天运载工具,用于将人造卫星、载人飞船以及其它空间器送入地球轨道或深空轨道。
自1970年首次发射以来,长征系列火箭经历了多次升级和改进,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支撑。
一、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历程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1970s-1980s):长征一号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液体运载火箭,于1970年4月首次发射成功。
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陆续研制了长征一号甲、丙、丁等型号,并成功发射了一系列卫星。
2. 技术攻关阶段(1990s-early 2000s):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航天需求,中国开始进行长征系列火箭的升级改进工作。
在这一阶段,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等型号相继投入使用,成功发射了中国首颗载人航天器“神舟一号”。
3. 增强型火箭阶段(early 2000s-present):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射能力和可靠性,中国开始研制长征四号、长征五号等增强型火箭。
其中,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能够将重达25吨的货物送入低地球轨道。
二、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场地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主要在以下几个发射场地进行发射:1.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是中国最早建设的航天发射场之一。
酒泉发射中心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卫星和气象卫星。
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是中国主要的航天发射基地之一。
西昌发射中心具备发射各型火箭的能力,并发射了许多载人和非载人任务。
3.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南部的海南省,是中国最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基地。
文昌发射中心被视为中国未来航天发射的重要基地,将承担更多高轨道和深空探测任务。
三、长征系列火箭的国际合作长征系列火箭在国际合作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火箭研制、卫星发射等领域的合作,为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中国-巴西合作: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了长征四号B火箭,并成功发射了巴西的CBERS系列遥感卫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 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 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截至到2021年12月14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401次发射
,发射成功率在95%以上。
2021年12月29日19时1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4卫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1年12月30日零时43分,长征三号乙遥八十四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 火升空,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设计团队
注:带外框为已故者。
重大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标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 中国探月工程标识 中国探月工程: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五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
成败统计
各型号成败统计 长征系列火箭各型火箭服役时间轴 长征系列火箭各型号发射成败统计 长征系列火箭各型号发射成败率统计 逐年成败统计 1970年至1996年间,中国共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3枚,平均每年发射1.59枚,其中发射成功36枚,部分 成功2枚,失败5枚,达到了83.72%的发射成功率。 1997年至2008年间,中国共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72枚,平均每年发射6枚,12年间无一次失败,达到了 100%的发射成功率。 2009年以来,中国发射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46枚,平均每年发射18.85枚,其中发射成功236枚,部分成功 3枚,失败7枚,达到了95.93%的发射成功率。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逐年发射成败统计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突破。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历史背景、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详细探讨其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历史背景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较晚,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火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威胁和发展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自行发展运载火箭技术。
上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中国相继研制出长征一号至七号系列运载火箭。
这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使得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与进步。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逐渐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核心力量,为后续的航天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技术特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有许多独特的技术特点,这使得它在中国航天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多型号适应多任务需求: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根据不同任务需求,设计了多个型号,如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等。
这些型号的出现,使得中国能够满足不同重量级的卫星发射需求,从小型卫星到大型宇航器,都能够适应。
2. 可靠性强、成功率高: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其高可靠性和成功率而闻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了大量的发射任务,并且成功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这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技术不断创新: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在不断创新与升级。
例如,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最新研制的一款重型运载火箭,具有更大的运载能力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这种持续的技术创新,使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航天需求。
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应用领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航天事业中担当着多个重要的应用角色,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 卫星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主要的卫星发射工具。
通过将各类卫星送入太空,长征系列火箭为我国提供了广泛的科学研究、通信、导航和气象等方面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三号 北斗卫星
长 征 三 号 的 内 部 结 构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太阳 同步轨道和极轨道的发射任务。曾 经一次发射过3颗卫星,真是了不 起啊。
运体研长 载运制征 能载的五 力火新号 最箭一运 大。代载 的目大火 火前型箭 箭是低是 。我温我
国液国
这是长征五号 的结构图,同 学们了解一下 吧。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曾经 同时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 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用
一
张
较
来
读
运输中的火箭
懂
长
六
火
箭
长征七号火箭是为我国载人空间站而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 预计将于2017年送天舟飞船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是未来 的希望呢。
来,让我们详细的 了解一下它吧。
长征二号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家族,有十几种型号呢。 发射过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实验室等等,为我
国航天飞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怎么样,这么多种型号,是不是有些眼花缭乱呢。
长征2号的结构
发过长 射其征 升它三 空国号 的家运 。发载
射火 过箭 卫是 星我 呢国 。承 嫦担 娥高 三轨 号道 月发 球射 探任 测务 器的 和运 北载 斗火 卫箭 星, 也还 是帮 它助
这 是 长 征 七 号 发 射 的 全 过 程 , 是 不 是 很 酷
好了,关于运载火箭今天就介绍 到这吧,下次再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长征火箭系列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工具。从研制 到现在共计18个型号,已飞行242次,下面我们先介绍一 下其中主要的几个代表型号。
一运“ 颗载长 人火征 造箭一 卫型号 星号” 东,运 方成载 红功火 一的箭 号发是 。射我
了国 我第 国一 第种
这就是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是不是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