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场的八大特点修订稿
香港几大典型购物中心概况

香港几大典型购物中心概况分析香港历来享有亚洲地区“购物天堂”的美名。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购物消费市场中,各大商场既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
以下对香港几大较为典型的商场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各大商场概况介绍沙田新城市广场●地理位置:在香港后发展地区新界,沙田市中心,处于地铁罗湖线上,居民区中间。
●品牌定位:中档生活购物娱乐一体化广场,商场、影院、超市、美食广场等一应俱全,附近还配备有香港帝都酒店(四星)、香港沙田丽豪酒店(四星)。
其中卖场品牌较为中档,多为 ZARA,优衣库等流行大众品牌。
卖场中开辟专门楼层为数码产品卖场。
同时广场距离香港中文大学,●客流来源:多为沙田区居民,以及一大部分内地往来香港的深圳居民。
九龙塘又一城购物中心●地理位置:在香港九龙区中心位置,处于地铁荃湾线,而荃湾线为香港地铁系统中换乘、转乘的枢纽,同时也在居民区中间。
同时紧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品牌定位:中高档生活购物娱乐一体化广场。
商场、超市、高档影院、溜冰场、美食广场等一应俱全。
其中卖场品牌以中高档为主。
●客流来源:附近居民、沙田区往来居民、其他地区香港居民及部分大陆到港购物者。
九龙湾广场●地理位置:地处港九龙工业区,类似于高新开发区,有写字楼,也有很多居民区。
地铁荃湾线直达,附近环绕几个小卖场,均有班车接送。
●品牌定位:中档生活购物娱乐一体化广场。
商场,超市,影院,儿童乐园,美食广场一应俱全。
其中卖场品牌以中高档为主。
●客流来源:主要为周边居民及上班白领。
较少外区客源。
旺角朗豪坊●地理位置:地处旺角居民、商业中心地带,地铁站出口。
●品牌定位:中档潮流购物广场,多为年轻潮流品牌。
商场内有美食广场,商场周边的配套全。
●客流来源:旺角地区本身就是香港人流聚集地,尤其是年轻人的活动场所。
商场依托于此优势,人流量非常大。
尖沙咀海港城●地理位置:尖沙咀中心,紧邻维多利亚港。
●品牌定位:高档购物广场,品牌齐全,从顶级奢侈品到高档品牌、潮流品牌一应俱全,是香港最大、品牌最全的购物中心。
香港商业考察分享1239362436153127963

香港商业考察分享香港购物中心的特色描述香港的购物中心发展情况与美国等国家相比,大有不同:1)香港的购物中心多数为垂直型购物中心,高的达15层,矮的也至少有两层,而美国购物中心多为1-2层;2)香港购物中心全部为都会型购物中心,几乎没有效区型购物中心;3)香港没有超过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而美国有400个特大型购物中心。
香港商业考察分享香港购物中心的特色描述香港购物中心在不到40年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了一条别具特色的道路:1)香港购物中心的开发商往往是大型地产商,地产商熟谙了商业运作规律2)餐饮及娱乐设施是购物中心的重要部分,对吸引人流作用明显,也是购物中心体现社会机能与休闲机能的常用手段。
3)区域型购物中心形成的条件:A、地处交通节点,各类交通工具的节点无疑是购物中心选址的最佳位置B、地处商业旺圈,时代广场即位处香港黄金商业旺圈铜锣湾内。
C、本身很有特色。
香港商业考察分享香港购物中心的特色描述4)香港均为垂直型都会型购物中心,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效区型购物中心。
5)社区型购物中心发达6)定位、策划、经营成功的购物中心各层租金水平基本持平,并非是低楼层租金比高楼层租金高很多。
7)香港购物中心建筑外立面一般无特色。
8)购物中心相距很近也能共存9)香港各购物中心均讲究装修品质和档次。
10)由于香港人口密度大,购物中心在沿街或沿住宅面布置亦为常用方法。
购物中心的分类香港商业考察分享香港购物中心选址、商圈分析购物中心必须符合商业用地选址的一般区位原则:1)最短时间原则,即应当位于人流集散最方便的区位2)易达性原则,易达性取决于交通和道路状况.3)聚集原则,集客能力强的地方;4)接近购买力原则,维持商业项目存在的最低服务人口数量称为人口门槛.香港商业考察分享香港购物中心选址、商圈分析商圈分析的重点为人口特点及购买力分析、经济基础特点、竟争状况与市场饱和度;每个商圈有三个层次:1、主要商圈容纳50%-80%的顾客,它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大、平均销售额最高的区域。
港版的时尚与内地版有何不同?

港版的时尚与内地版有何不同?随着香港的独特地位和国际化的影响,港版时尚与内地版之间存在着一些显著差异。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不同之处。
一、设计风格与审美观念的差异1. 提倡个性与多元- 港版时尚注重个性化设计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设计师们鼓励人们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追求独特、创新的时尚态度。
此外,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品牌,因此文化融合也使得港版时尚具备了更多样化的视角。
2. 强调实用与高质量- 港版时尚更注重实用性和高品质。
设计师们注重细节处理和剪裁,追求舒适、实用的穿着感受。
这一特点使得港版时尚更适合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二、流行趋势上的差异1. 着装形象的不同- 港版时尚注重自由随性和潮流感。
不同于内地版时尚对于着装的严谨要求,港版时尚更倾向于非正式、休闲的风格。
例如,街头文化和运动休闲风格在香港非常流行,而内地时尚则更注重传统与庄重。
2. 色彩和面料的运用- 港版时尚偏好明亮、鲜艳的色彩,以及轻薄、透气的面料。
这与香港炎热潮湿的气候和多元文化的影响有关。
内地时尚则更注重中性色彩和厚实的面料,以适应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
三、购物体验与品牌选择1. 地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港版时尚的发展受到了香港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作为国际贸易和旅游中心,香港拥有众多的购物中心和奢侈品牌店,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而内地时尚相对更受限于地域和市场发展的因素。
2. 品牌定位的差异- 港版时尚更注重国际高端品牌和小众设计师品牌。
由于香港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紧密,这些品牌在香港更容易获得曝光和认可。
而内地时尚更注重本土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大众化运营。
综上所述,港版的时尚与内地版在设计风格与审美观念、流行趋势以及购物体验与品牌选择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了港版时尚作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国际化的产物,与内地时尚在发展路径和特点上的差异。
无论是港版还是内地版,时尚是一门艺术,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体验各种不同的时尚文化。
香港购物中心的特点

香港购物中心的特点,你知道多少?一、商业金三角,将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合三为一,实现商业资源互通互用。
香港很少把购物中心建成纯商业物业,社区型购物中心和区域型购物中心都是如此,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区域型购物中心。
香港的很多购物中心都是集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于一体,典型的有太古广场。
太古广场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4座塔楼,功能包括购物中心、五星极酒店、高级写字楼。
单纯从购物中心的角度来说,酒店及写字楼的住客、租客都将是购物中心稳定、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潜在消费群。
单个购物中心体量在5-10万平方米/个,是香港购物中心的主流。
二、合理控制商业规模和运营风险,不建设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
香港的购物中心的开发策略是:1、采取分阶段开发的策略。
现阶段开发的购物中心面积适应当时的市场规模和容量,不求一步到位,而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购物中心分地块分期开发。
2、分散经营分险,不建设巨型购物中心。
面积巨大的购物中心一则增大了投资压力,二则增加了开发风险。
另外,当购物中心进入运营以后,巨型购物中心也会由于运营成本很高,而增加运营压力。
三、大力发展社区型购物中心,社区型购物中心占总数的80%以上。
香港购物中心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社区型购物中心发达。
在香港每个议会区都有自己的购物中心,社区型购物中心占到香港全部购物中心的80%以上。
香港多数社区型购物中心,每到上下班后,或者到周未,都人流涌动,车水马龙,证明香港的社区型购物中心相当成熟,发展程度很高,社区型购物中心有能力留住本区居民,并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
在美国,购物中心的平均面积约为11100平方米,在日本,购物中心的平均面积为14800平方米,而香港购物中心的平均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比美国、日本的购物中心平均面积大,但仍是以社区型购物中心为主。
美国社区型购物中心占其购物中心总数的70%,相对而言,香港社区型购物中心占到香港全部购物中心的80%以上,所占比例更高。
香港购物中心设计特点

一、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看罢IFC Mall、置地广场、太古广场,不由感叹,这才是真正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尤其IFC Mall和太古广场,前者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商业部分,两栋最高档的写字楼与其紧密相连,而后者则拥有太古广场一座、二座、三座等4栋商务楼宇(写字楼+酒店)。
围绕置地广场的是两栋高层写字楼(尚且不知这是否同为置地广场一家的写字楼部分),北面的告罗士打大厦(48层)及南面的公爵大厦(47层),置地广场和这两栋写字楼完全打通,直接开设了出入口。
通过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可直通遮打大厦、中建大厦等物业。
在这些写字楼和酒店里工作、居住的人群都是绝对的高收入、高消费力群体,他们为底层商场提供了稳定的优质客户群,同样,商业部分亦成为写字楼部分的优质配套,从餐饮、休闲、娱乐直到购物。
在城市综合体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热点的今天,建议有此目标的开发商一定到香港看看。
二、完善的外部交通体系为巴士、私家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提供便利的城市道路和停车体系就不再赘述,香港商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另外三件事物,地铁、人行天桥和的士站。
1、地铁因为香港是较早发展地铁交通的城市,我看的这几个商业项目均和地铁紧密相连,都是纯粹的“地铁上盖”建筑,均有专用的、直接的通道与地铁贯通,在地铁出口均有清晰的专用标示。
我甚至感觉,香港商场的大部分客源都是通过地铁到达,在香港,地铁确实太方便、太畅通了。
2、天桥以IFC Mall和太古广场为例,它们周边的人行天桥可谓四通八达,不仅可以横穿马路,更可直接贯通楼宇。
中环附近虽然高楼林立,摩天酒店、写字楼、企业大厦鳞次栉比,但因为天桥的数量极多,在商场附近的路面上,反而行人寥寥无几。
而且,这些天桥的建设水准很高,近乎全封闭设计,非常宽阔。
就这样,香港的商场外部,是一个由地铁(地下)、道路(地面)、天桥(地面以上)构成的完整、立体交通网络。
立体交通网络的最大意义,就是因为客源流向的多样性,直接令不同来向的客源进入不同楼层,对项目的整体运营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香港购物中心的借鉴

• 在中庭可以构造出戏剧性的垂直动线效果,大大增强吸引力。 如果在中央空间里,巧妙地安排一些机能,作为吸引逛街人 潮的卖点,就能达到目标。
• 如双一城的溜冰场就在中央挑空空间的下方,位于UG层,从 其上面3层都可以俯瞰它。可供饮食的空间,以及开放给所有 人使用的桌子,沿着溜冰场的边缘配置从而形成餐饮娱乐化。
香港购物中心的借鉴
一. 香港购物中心发展状况的启示与借鉴 二. 香港购物中心开发、经营管理方面的借鉴
香港购物中心发展状况的启示与借鉴
轨道交通对购物中心的发展影响重大 社区型购物中心发达
轨道交通 对购物中心的发展影响重大
• 1979年地铁通车,购物中心发展进入新纪元。 • 1979年之前:海港城。 • 1979年后面10年:香港商业大发展,购物中心已遍布
各品类所占面积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美食类、百货类、服装鞋 帽类、娱乐休闲类。
香港பைடு நூலகம்物中心开发、经营管理方面的借鉴
商户重复数量方面:重复出现5次以上的商户共有68家,其中服装/ 配饰/鞋帽类的商户最多,有31家。其次是珠宝精品类14家,美食 类13家,美容美发/个人护理类10家。说明:连锁品牌店是购物中 心的基本支撑,这些连锁店使购物者觉得熟悉与亲切。
港九各区。
1980—1989年间:
私人商业楼宇落成量高达272.1万m2
香港购物中心沿地铁分布图
沿轨道交通布置的购物中心数量 达到28家以上占70%。
启示:
购物中心的开发应注重与轨道 交通的结合。
社
区
型
购 物 中 心 发 达
启示:
社区型购物中心也许更值得关 注与开发。
香港购物中心开发、经营管理方面的借鉴
商业地产——深圳、香港购物中心考察集景

深、港购物中心考察集景行程概况:本次考察历时20天,走访逾13个购物中心考察时间: 2010年4月01日~20日深、港购物中心的特点与启示一、深圳购物中心的特点1、海岸城【定位】:中档的综合性购物中心【特点】:●“双首层”的概念和设计模式是海岸城别于其它项目的创举。
二层广场设计结合高架人行天桥打造步行街,使二层也具备“首层”的功能,提升二层的商业价值。
● “双首层”设计是把双刃剑,它弱化了一楼的形象与价值,美食步行街之所以设在首层或与此不无关系。
●利用二层广场的观景功能设计退台式餐饮,与“双首层”概念具有一定的结合点。
●空间设计上借鉴香港又一城的许多做法,现代感较强。
看看这中庭、这洗手间的导引牌,简直如出一辙。
不过细微处仍不乏变化创新,消防通道口将视频广告设施巧妙融入。
镜钢与玻璃表现令人目眩的现代感消防通道口也不枯燥乏味VS海岸城洗手间入口又一城洗手间入口2、万象城【定位】:高档的综合性购物中心【特点】:●中规中矩带折线型变化的动线设计结合错落配套的电扶梯,创造购物中心丰富的视觉空间和愉快的购物体验。
中规中矩却也蕴含变化的动线电梯在垂直方向上错落配置●大范围的自然采光,从天棚到外立面,玻璃幕墙的大量运用创造富有自然表现力的商业空间,同时非常节省能源。
●主力店与购物中心主场在动线安排上既非常合理的衔接又保持相对独立性,主动线安排因此顺畅而且不产生死角。
主力店与次主力店在与主动线交汇处附近均安排有中庭回转空间,促进两者动线衔接。
主力店RÉEL时尚百货位于中庭次主力店优雅绅士馆前面也有回转小中庭●B1结合地铁,业态规划上倾向美食、超市、个人护理用品与精品配饰,符合楼层客流需求特征。
当年万象城以7000万从地王大厦手中购得地铁连接通道的产权,前瞻性的投资如今已获高额回报。
●购物中心与写字楼间的连廊有如空中花园,令人惬意。
●下沉式广场拓宽了B1层的空间感,不仅融入园林设计,还成为举办活动的好场所。
亚洲最受欢迎的购物天堂香港

亚洲最受欢迎的购物天堂香港香港是亚洲最受欢迎的购物天堂之一。
无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还是本地居民,都会被香港丰富多样的购物选择所吸引。
无论是奢侈品牌、时尚潮流、电子产品还是特色商品,香港都能满足各种购物需求。
下面将从购物区域、购物中心和特色市场三个方面介绍香港作为亚洲最受欢迎的购物天堂。
一、购物区域香港的购物区域分布广泛,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首先是中环和铜锣湾区域,这两个地方是香港最繁华的购物区域之一。
中环区域拥有许多高档品牌店和百货公司,例如位于中环中心的连卡佛和时代广场的珠宝商店。
铜锣湾区域则是年轻人喜爱的购物圣地,拥有世界知名的时尚品牌和大型购物中心,如希慎广场和时代广场。
除了中环和铜锣湾,尖沙咀也是一个购物的热门区域。
尖沙咀位于九龙半岛南端,拥有许多高级酒店、购物中心和著名的购物街道。
邓辉道和厂记巷是尖沙咀最受欢迎的购物街道,这里有各种时尚品牌和当地小店。
海港城和尖沙咀东部的星光大道也是购物的热门地点,这里拥有不同的品牌和主题商店。
香港的购物区域还包括铜锣湾以东的古罗马路、铜锣湾以南的铜锣湾广场、尖沙咀东部的百货公司和佛山街等地方。
这些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购物环境和特色产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购物者。
二、购物中心香港有许多规模宏大、设施完善的购物中心,这些购物中心集聚了世界各地的品牌和商品。
购物中心不仅提供购物的机会,还有各种餐厅、电影院和娱乐设施,使购物成为一种全方位的体验。
尖沙咀的海港城是香港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拥有超过450家商店,包括国际奢侈品牌和时尚潮流品牌。
海港城还设有IMAX剧院和演唱会场地,吸引着不同的消费者。
铜锣湾的希慎广场也是香港著名的购物中心之一。
希慎广场拥有六层楼的购物空间,各种国际品牌和本地设计师的专卖店林立。
购物之余,你还可以在购物中心内的星级餐厅品尝美食,或者在Spa中心放松身心。
此外,还有置地广场、IFC商场、时代广场等购物中心也备受游客和购物者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商场的八大特点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香港商场的八大特点香港之所以成为“商铺之城”,主要在于香港在亚洲的主要游客购物中心地位难以动摇。
依赖于全球半数人口均住在距离香港近5小时航程之内,香港国际机场设备先进,地铁直线延伸至优质住宅区,24~44岁人口(主力消费群)占全港52%。
同时香港以“自由港”的地位成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
因此,较稳定的居民家庭收入、低通胀的经济、不断增加的游客消费量,为香港的零售市场持续增长造就了有利的环境。
一、地铁经济在商业方面的体现地铁与商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铁的经济意义不仅在于通过设备的高速运行从而缩减人群流动的时间,达到节约时间成本、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更重要是体现在促进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尤其对于商业地产。
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地铁,因此香港的商场基本都与地铁产生直接关系,多数商场都是地铁的上盖建筑。
商场在地下层开设通道直驳地铁站,直接引导消费者进入商场,以及有利于商场和地铁站的人流疏导。
成功的商场个案如:又一城广场,是九龙塘地铁站上盖,同时与九广东铁交汇,又如青衣城,是青衣地铁站的上盖商场。
不仅如此,商场更有效利用户外的巴士站,使地面和地下交通有效互动,从而进行消费人流的运载。
因此,香港商场具有极高的易达性。
另一种与地铁产生直接经济关系的商场就是建设在地铁站半径范围500米以内的建筑。
这种商场位于人流量大、商铺密集的成熟商圈内。
由于地面上的交通比较便捷,周边设有地标式的建筑和景点,如海港、休闲文化广场、公园等景点,能吸引大量人流带有目的地走往该商业网点,因此这样的商场更具消费吸引力,并成为外地游客的主力消费场所。
成功的商场个案如:海港城,位于尖沙咀区,商场距离地铁站约200米,东面是广东道,西面是维多利海港,由四大知名建筑联体组成。
香港的铁路建设规划完善,共5条地铁线,1条机场快线,2条九广铁路,分别到达香港各主要区域,以及连接机场、深圳。
设施设置体现出快速、便捷的特点,令乘客深深感受到何为“以人为本”。
因此,我们在香港可看到基本每个地铁站的周边都形成了以地铁为据点的成熟商圈,真真正正的“地铁一通,路通财通”。
二、商场经营类别范围广香港的商场规模较大,经营服务类别范围较广,以综合零售百货为主要经营定位运营,每个商场都有不同的主题包装。
专业性的商业项目在香港是不多见的,除了最多消费者购买的电脑、电子等产品。
平均每个商场内的经营服务类别都包括:鞋服、皮具、精品、化妆品、珠宝、钟表、眼镜、医药保健、超市、家居用品及饰品、家电、数码产品、儿童用品、玩具、文化、体育健身、餐饮、娱乐等,还包括银行、旅行社、地产代理行、冲印中心、洗衣店、商务中心、宠物医院等服务机构。
由于香港是自由港,商业课税率只有16%,加上居民生活条件好、消费力强,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品牌涌入香港。
因此香港的各大商场和商业区域都可以看到国际知名品牌商品的身影。
国际知名品牌的引入、中高档册的经营格局、舒适的经营环境,都令香港商场以高档次的面貌出现和生存,也就是吸引消费的主要卖点之一。
在香港商场内,同类别的经营商户并非都挤在同一楼层或区域进行经营和竞争,商场管理者根据同类商品的档次、消费级别而很巧妙的安置分布在各楼层。
这样一来,有效避免同类别、同档次商户的直接经营竞争,使消费者带着他的消费目的走遍整个商场,形成整体商场的有效互动体系。
而在同一楼层内,具有其主要经营定位,但还规划了其他类别的商家引入,如作名牌服饰定位的楼层还引入了文化书籍、化妆品、精品、餐饮等其他商户。
消费者在同一楼层内可欣赏到各种类别的商品,有效消除消费者的“购物视觉疲劳”。
同时又能有效引导消费者游走商场内每个楼层,为其他楼层三、商场各楼层具备餐饮娱乐功能如前文所述,香港商场的商户组合基本避免了同一经营类别的都挤在同一楼层内,而是分散安置,为各楼层带来一定的消费人流。
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餐饮、娱乐。
一般认为,餐饮、娱乐的消费者都是目的性最强的群体,因此将餐饮、娱乐商家安置在商场的最高楼层将有效盘活整个商场。
但在香港商场却看不到这种安排,餐饮、娱乐商家在高楼层有,在其他楼层都有。
例如将军澳新都城,餐饮商户在首层至三层都平均设置,菜式包括中餐、西餐、日本菜、泰国菜、中西快餐、大排档、咖啡室、苏杭菜、京川菜等。
娱乐和戏院分布在G层、二层至四层。
而食品及饮品类如优之良品、东海堂、TCBY乳果专门店等也进入了商场各楼层。
众所周知,一个商场人流量最高的莫过于首层,越往高走,人流量约稀少,因此要盘活高楼层的商业,目的性消费强的经营最适宜,其中以餐饮为首选。
但在其它较低楼层,也同样存在人流量较少的部位。
若不合理处置,将令该处成为经营的盲点,影响整体商场的经营状况。
香港商场的管理者在进行商户组合过程中,首先划出每个楼层的经营盲点,从而在招商过程中作重点的餐饮、食品、娱乐等类别的商户推介。
而最重要的是,商场在规划建设时已考虑到餐饮、娱乐等商家进驻的需求,每个商业楼层都进行了规划报建,以及预留设施位置,甚至帮助商家进行安装建设。
四、经营特色符合消费者需求香港商场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并有效刺激消费,与它的经营特色又极其密切的关系。
商场的经营主题鲜明香港每个商场虽然都经营综合性的百货零售,商品经营格局基本属于高档次,但每个商场并不雷同,而是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进行包装。
如青衣城,位于青衣,是一个比较偏离于市中心的综合商场,商场以海洋为主题形象进行包装,中庭位置和询问处的轮船设计,餐厅竖起了帆船桅杆,两部扶手梯中间的百舸竞渡,整体商场充满了海洋气息。
鲜明的形象主题,容易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商场在商品同质化严重的商业市场内获得形象和档次的提升。
也是吸引消费者定向消费的主要卖点之一。
商品新潮时尚香港商业市场具有极强大的包容性,中西古今、华洋相杂、高中低档,各式商品特色鲜明,因此也成为刺激消费的主要因素。
香港的商品最大特色是新潮、时尚。
这和港人具有较宽广的认知面和极高的接受能力有关,只要在世界上流行的商品,不论服饰、化妆品,还是家居饰品,或家电、玩具、食品等等,都能在香港及时上市。
而香港的设计师也能紧追潮流进行商品设计,创造出具有香港特色的商品和品牌。
因此香港也获得了“购物天堂”的光荣称号。
成为东南亚的购物、消费、旅游热点。
经营环境良好香港商场的整体经营环境良好,消费者在商场内并不因过于劳累而产生厌倦或失去再次光临的感觉。
主要原因在于:商场楼层较高,一般在5米或以上商场巧妙设计中庭和休闲广场,消费者购物视觉得以缓冲通道宽敞,灯光明亮虽不设置休憩座椅,但在各楼层引入咖啡室、餐厅等商户,为消费者提供休息的场所,从而刺激消费。
优质服务吸引消费者香港政府利用明星刘德华所拍的广告告诫了所有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员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态度对待顾客,因此在香港所接触到的店铺销售都拥有一幅热情的笑脸,以及通过专业的从业经验和推介,吸引消费者冲动认购。
优质的服务对消费者都有一种引诱消费的特点,谁也无法抗拒。
这也是香港成为“购物天堂”的原因所在。
五、满足社区服务的区域性购物中心香港是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因此香港的每一个商场都建设在居住量密集的区域,或自身就是高层高密度商住楼盘的底商。
商场周边的居住状况和人口结构决定了该商场的概念定位。
香港无法向国外或中国大陆那样在偏远郊区设置大型的MALL,商场的概念定位就是在满足社区民生需求的基础上辐射周边区域,并通过商场的经营制造核心辐射影响力,成为一个经营中高档商品的社区MALL。
商场内基本都引入了超级市场、中小型的百货公司、药店等,以满足社区消费者的日用、食杂和医药保健的消费需求。
进驻商场内的超级市场和百货公司基本都是香港本土的品牌,如百佳、惠康、屈臣氏、曼宁、东方红等,极少出现国外的大型零售巨头(如家乐福、沃尔玛等)。
在这零售百货方面,香港本土企业对抵御外来“侵略”措施做得挺好。
然而香港商场的“百货+超市+餐饮”的经营格局与广州商场单纯的“超市+快餐+街铺”不一样,在经营类别方面更多样化,经营格局更高档,经营管理更完善、有序,百货、超市、餐饮等业态能产生有效互动的关系,带来良好的经营效果。
这也就是具有香港特色的商场。
六、开发经营理念令商场良好持续运营几乎所有到香港消费过的人都对香港的商场设计赞不绝口,而香港各商场的旺场经营状况更令所有从事商业地产工作的人视为模板。
香港商场的经营有赖于商场的开发商的正确的开发和经营理念。
香港的商场并不出售,发展商开发后的资金回笼和收益并不急于在销售商场物业中体现。
开发和经营的理念就是为了让商场可以良好的持续运营,使物业增值,通过商场的经营收益(租金、管理费等)获得长久的收益。
因此,商场的产权、所有权都保留在发展商手里,经营管理权也由发展商(或所委托的管理公司)控制,场内商户所拥有的只是店铺的使用权。
发展商(或管理公司)有权根据实际运营状况进行商场的经营定位调整,以及进行商户的招商、甄别和过滤,使商场时刻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
另外定期安排商场的有关宣传、推广活动,吸引人流,刺激消费,促进商户经营。
对于商场的营业时间、商户管理、商场形象包装、宣传推广、促销活动等方面都有实在的决策权。
相比于国内大部分已卖散产权的商场来讲,香港商场的开发经营理念更能使商场长久的持续经营,并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内保持地位。
七、商场规划有利于经营和消费香港商场的规划是使商场获得良好经营状况和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主要表现在:商场不设户外休闲广场可能与香港寸金尺土状况有关吧,在香港,几乎所有的购物中心和商场都不设大型的户外休闲广场。
商场之外就是马路,所谓的建筑退缩仅仅成为马路和商场之间的过渡。
马路上车水马龙,令游人无法在户外驻足,只能进入商场内。
这不能不说是一成功做法。
有人在户外聚集,只能说明商场的易达性强,所处位置人流量大。
但对于促进场内经营却无任何作用。
因此取消户外驻足场地,再利用场内的经营特色吸引消费者。
发展商宁愿增加市内的经营面积,而不愿浪费过多的户外面积。
难怪香港的商场总是人潮涌涌的。
注重中空大堂户外的休闲广场都搬到室内去了。
无论商场的规模有多大,起码都有一个中空大堂,以及可以举行活动的中庭广场。
香港商场中空大堂根据项目的平层面积规划设计。
平层面积小的商场,一般只有一个中庭,中空高度基本到达顶层,如皇室堡广场、世贸中心、荷里活广场等。
平层面积大的商场,则分层错落设计中空,务求令商场整体空间感扩大,以造就商场的气势、营造良好购物环境,如又一城广场、青衣城、海港城等。
中空大堂无疑令商场的空间感大大提升,因此,游逛于香港的商场感觉很舒畅,没有过于压抑、拥挤、障碍等负面的心理印象。
而相应的中庭则成为休闲、文化广场,可作为宣传作秀功能、产品推介功能、展示功能,甚至开放为临时摊档之销售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