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分析

合集下载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

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三峡移民问题研究报告总结引言:作为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大量的移民工作。

这些移民是为了工程的顺利实施而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了解三峡移民问题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研究。

本报告总结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一、三峡移民问题的现状1.规模庞大:三峡移民涉及到的人口数量庞大,迁出地区涉及到的村庄、城镇也众多。

这给解决问题增加了复杂性。

2.生计问题:移民群体由于失去了原有的耕地、住房等生活资源,面临着重新安置的压力。

他们需要找到新的生计来源,转换职业,适应城市生活。

3.社会融入:大量农民移民进入城市,由于教育水平和城市文化的差异,他们面临着融入城市社会的难题。

二、三峡移民问题的原因分析1.生态保护需要:三峡工程建设是为了防洪、发电等目的,但也要求搬迁沿江的村庄和城市,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资源利用不均:沿江地区的资源有限,不足以支撑原住民的健康生活。

因此,移民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3.官方政策:政府需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为了国家利益,推动搬迁工作。

三、三峡移民问题的影响1.社会不稳定:移民群体的变化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了冲击,一些不满情绪甚至可能转化成社会动荡。

2.就业竞争: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后,与本地居民可能面临就业机会的竞争,给他们找到新的生计来源增加了困难。

3.社会融入问题:由于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移民群体要融入城市社会需要时间和资源。

四、解决三峡移民问题的对策1.加强政府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监管,确保迁出地区村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妥善处理移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职业转型培训:为了帮助移民群体顺利转型,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3.文化教育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文化教育支持,帮助移民适应城市生活和融入城市社会。

4.社会关爱:社会组织和公众可以关注移民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减轻他们的困难。

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的回顾及思考

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的回顾及思考

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的回顾及思考三峡工程的建设,大家都知道吧?它可是咱们中国的“大手笔”,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利枢纽。

可是,想想看,建设一个这么宏伟的工程,背后也有不少“硬骨头”。

其中一个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那成千上万的移民工作。

说起来,三峡工程库区的移民外迁,真的是一场大戏,里面有复杂的决策,也有无数人的辛酸和泪水。

那时候,库区需要腾出地方来蓄水,这就意味着得把很多村庄、许多家庭从原来的土地上“挪”到别的地方。

你说,这得多难啊!你想想,一个人住了几十年,甚至几代人都在那片土地上扎根了,突然叫你搬走,心里肯定不愿意。

最开始,移民工作搞得那叫一个乱,许多人都担心搬到新地方后生活会更差,心里别提多不舒服了。

你别看这些移民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大多数也没接触过什么现代化的东西,搬去城市里,环境变化大,生活压力大,大家都怕自己成了“外乡人”。

不过呢,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移民工作也在不断改进,也逐渐清晰了。

相关部门也并没有完全抛弃这些人,反而逐步推出了不少补偿和安置方案。

你看,地方相关部门不仅提供了迁移费,还给移民们安排了新的住处,甚至帮助他们找到了新的工作。

虽然这些移民在新环境里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总体来说,搬迁后的生活条件比以前的确好了一些。

新房子虽然不是豪宅,但总比以前的土房子强;而且有了新的生产资料,种地、养殖也能恢复一些经济收入。

但是,话又说回来,虽然有了这些帮助,移民的心里总是有些不踏实。

刚开始那些被搬迁的村民们,心里总是觉得不安,担心搬到新地方后什么都适应不了,担心邻里之间不好相处,怕自己“掉链子”。

再加上原本生活得好好的,一下子就得接受这么多新变化,肯定有些人觉得这不是“倒霉”是什么?这些老百姓的情绪,也是能理解的。

时间久了,情况慢慢有了好转。

大家逐渐适应了新环境,新社区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原来那种“人走路不熟,水土不服”的状况开始减轻,许多人甚至在新地方找到了比以前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三峡库区移民养老的调研与思考

三峡库区移民养老的调研与思考

三峡库区移民养老的调研与思考摘要:以在万州五桥的实践调查活动为基础,结合移民局的数据和各方资料,对移民的生活现状进行整体介绍,提出了移民反映的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结合其他地区的经验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三峡库区移民养老;万州;移民养老问题与措施百年三峡,难在移民。

三峡大移民,决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

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

自1993年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已经基本完成“搬得出”的目标,但要实现“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不少现实困难。

如何正确处理好库区移民的迁建和后续发展问题,使移民对搬迁后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是三峡工程成功的关键。

那么这些外迁移民目前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得如何呢?本次调研意在通过对因三峡水利工程库区移民养老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分析移民养老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创新水库移民地区养老政策的新思路,为水库移民的长远利益提供制度保障。

希望为未来新的移民项目提供移民安置方面的有益建议,从而提高工程移民对其移民后生活的预期满意度,更好地推进枢纽工程建设。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三峡库区移民养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次调查以上海文华福利院、三峡移民培训中心及库区移民人员为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

问卷由13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询问了三峡库区移民养老相关政策及生活状况的内容。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60份纸质档问卷,实际收回60份,有效问卷45份,有效回收率75%,这样的回收率对调查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反映的情况也比较真实。

在对文献研究和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影响移民养老问题的六个因素,分别为:移民补偿、生产收入、后期扶持、生产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和政治参与度。

之所以选择这些因素,是鉴于以下原因。

三峡工程后的移民分析

三峡工程后的移民分析

三峡工程 的成功 ,不仅要看其今后给我们带来 的生态
效 益 、经济效 益 、文化 效益 、社会 效益 ,不仅 要看 他 的发
电量、防洪量 、供水量等,还要注重社会效益 中移 民安置
后 续情 况 ,移 民是 否 有 居 有 职 ,是 否 适 应 当地 文 化 、环
移 民的后续工 作是 在移 民这项 大工 程 中值得 注意 的方 面 。
经》记者透露 ,在接下来 的四年内 ( 2 0 0 9年后 4年 ) ,重 庆将在 三峡 库 区进行 1 0万 人 左 右 的生 态 移 民 J 。而且 新
迁 城镇 要恢 复功 能形 成新 的产业 发展 、经济 增长 ,还 需要 l 0~2 0年 的漫长过 程 。 。 。 ( 4 ) 移 民实 践 新 难 题 。在 对 最初 6年 ( 1 9 9 2 -1 9 9 8 年 ) 的移 民安 置 与 经 济 发 展状 况 的评 价 中发 现 ,还 存 在
三峡工程的成功不仅要看其今后给我们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不仅要看他的发电量防洪量供水量等还要注重社会效益中移民安置后续情况移民是否有居有职是否适应当地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心理状况是否健康等这些都是在移民工程体系评价的标准
城 市 发 展 理 论
中国市场 2 0 1 3 年第 2 4期 ( 总第 7 3 9期)
南 、四川 等地 。
的,但这种利与弊需要通过 三峡工程总体的效益来 中和 、
平衡 。移 民带来 以下 主要 问题 Nhomakorabea: ( 1 )保 证资 源分 配 补 偿 是 重 点 。 移 民是 自古 以 来 就 是项 大工 程 ,其需要 投入 大量 的人 力 、物 力 、财力 ,所 以 在这 巨大 的资 源分 配 、实 施过 程 中。如何 保证 其效 率 ,保 证其 落 到实处 ,保证 人 民在移 民后 得 到实 实 在 在 的帮 助 , 保证 移 民后 的再就 业培训 问题 、移 民住 房问题 、移 民家 庭 孩 子上 学问题 、移 民经 济补偿 问题 等才 是最 重要 的 。 ( 2 ) 三峡工 程成 败 的关 键 在 于移 民 ,而 移 民的 规 划 目 标 则 在实 现 其 可 持 续 发 展 。在 移 民 的人 群 里 ,有 老 人小 孩 ,有城 镇农村 的 ,也有 各种 大小企 业 ,对 于不 同 的 群体 ,如何 安 置 好 后 续 的生 活 、生产 ,安 置 好 居 民有 工 作 ,企业 有厂 房 , 孩 子有 书读 等 ,实现其 可持 续 的发展 是 重 点 ,在可持 续 中要保证 人 民生 活工作 的稳 定 ,企 业 发展 的稳定 以及 经济 、社会 和生 态 的和谐 。 ( 3 ) 移 民对 当地 的 影 响。一 批 企业 搬 迁 ,商 店关 闭 , 耕地淹没,居 民迁移等都给当地政府今后的财政收入带来 巨大 的影响 ( 下 面以万 州库 区的财 政 收入 为例 ) 。据 《 财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

长江三峡农村移民安稳致富调研报告:02-12本网原创为你提供以下的内容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就地后靠移民安稳致富的问题日益显现,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关系到三峡库区的长久治安。

本文结束以分析奉节县就地后靠移民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为基础,浅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奉节县就地后靠移民的基本情况(一)土地量少质差。

奉节县已累计完成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其中就地后靠安置人,人均耕园地.亩,比安置前人均减少.亩。

而且,安置移民的土地大多数是新开垦的荒地,海拔高,坡度大,熟化程度低,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条件不好。

(二)收入大幅度下降。

据县农调队测算,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农村就地后靠移民农业收入人均下降了元。

同时,城镇移民收入减少引致农村移民务工机会减少,移民务工收入也急剧下降。

(三)致富难度较大。

除土地质量差、基础设施落后、就业渠道少等客观因素外,就地后靠移民往往还存在思想保守、生存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致富。

这部分农村移民过去大多数居住在长江干支流两岸河谷地带,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占尽了发展农业的天时、地利和人和,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业,生活质量在全县农村相对较高。

面对搬迁后的艰苦条件,他们短时间还难以适应,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二、原因分析(一)农业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奉节县的淹没区是长江及四大支流(草堂河、梅溪河、朱衣河、九盘河)的河谷台地,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交通便利,水源方便。

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脐橙、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亩脐橙收入一般在元之间,一亩蔬菜收入一般在元之间。

搬迁后虽然也栽种了果树和蔬菜,但土质较差对品质、产量影响较大,收入自然也就减少。

(二)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农村移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性收入和务工收入。

其中,农业生产性收入一般占农民收入的%。

二期蓄水后,原来的脐橙果园被淹,新的果园又没有投产,收入主要押在粮食和生猪上,而这显然是相当有限的。

三峡工程移民人居环境研究

三峡工程移民人居环境研究
居住环境设计理论
——三峡库区移民人居环境研究
一、三峡工程简介
•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 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 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
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
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 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 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 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
14日正式成立,包括了原四川省的重庆、万州、涪陵和黔
江四个地区的范围,因此它虽然被称为市,但实质上更接 近于省。
• 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
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
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 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 并且如果库尾水位超出预计,还会再增加新的移民数量。 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或者就近搬迁来解决,但后
到了19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中国国内关于三 峡工程的争论更加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移民、环境、 文物、旅游等各个方面。
三、三峡移民的人居环境研究
• 为解决移民问题,政府在1980年代中期曾筹备设立三峡省
予以统筹管理,但后来考虑到该地区较为贫困,新成立的 省恐难以实现经济自立,并且湖北省抵制情绪严重,方案 最终只得作罢。到了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后,为促进占库区 移民总数85%的重庆市在移民问题上的积极性和主导性, 中央政府决定推动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并在1997年3月14 日由全国人大以88%的赞成票通过。重庆直辖市于当年6月
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关于三峡移民的安置的调查报告推荐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晋江市西滨镇思进村是福建省移民安置试点区之一,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思进村的移民安置工作,作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调查,其调查报告如下:一、国家对外迁移民的安置政策: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是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几年来,在全国人民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努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

根据2002年召开的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和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现场会议精神,对农村移民要坚持多种方式安置的方针,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结合起来,加大外迁安置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

其中,国家规定了外迁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准则:1、不违背政府移民规定2、不损害移民切身利益3、不迁就移民无理要求4、不乱开口子随意表态5、不越职越权相互指责6、不强索优惠歪提条件7、不违反规划突破补偿8、不更改程序漏掉手续9、不忽视资格放走假迁10、不轻视稳定放松管理为了切实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有如下意见和要求:㈠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的任务与进度要求1、调整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全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人数由原规划的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其中以重庆市最多,有10万人。

2、外迁移民7万人,分配给以下省(市)进行安置,四川省9000人,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省各7000人,上海市、福建省各5500人,安徽、江西、湖南各5000人。

上述11个省市要各选择一个县进行接收外迁农村移民安置试点,每个试点县接收安置150户,约600人。

3、从2001年至2003年上半年,要全部完成外迁移民安置任务。

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探究

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探究

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探究摘要:移民不稳定事件是中外水库移民史中经常发生的现象。

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可能基于搬迁安置条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损害移民的利益,淹没损失得不到合理的补偿等方面的原因而发生。

移民不稳定事件具有感染性、非理智性和组织松散等特征。

要预防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发生,必须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移民的安置工作;政府应加强对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干部的素质;必须公平合理地补偿移民受到的淹没损失;政府还必须加强社会控制。

关键词:不稳定事件;移民;政府;安置三峡移民,规模之大,为中外建库史上所未有。

库区经济落后,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使得移民安置成为工程中最困难、最没有把握,最使人忧虑的世界级难题。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移民迁建可能诱发大量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便极有可能发生移民不稳定事件,引起社会震荡。

因此,对三峡移民过程中的移民不稳定事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探索其中的规律,完善控制措施,从而消灭或者减少移民不稳定事件,以确保库区的社会稳定。

一、产生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原因分析分析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原因,是提出预防移民不稳定事件发生的对策,有效遏制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前提。

从国内外水库移民的经验教训和三峡移民的具体情况来看,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

1.由于搬迁安置条件而产生的移民不稳定事件首先,从农村移民的安置来看,现行的国家政策是:“坚持以土为本,以大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发展二、三产业。

要坚持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妥善安置”[1]。

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存在着安置风险和诱发移民不稳定事件的可能性。

一是库区人口多而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耕地匮乏,全区人均耕地0 93亩,大多是零碎地、坡地、薄地和瘦瘠地,质量差,随着今后人口的增加,土地被淹没,城镇、企业和农村居住点的搬迁占用,人均耕地将进一步减少,即使通过“坡改梯”措施,也只能安置极少数农村移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护工程安排7.8%、 养老和其他安置4.1%
外迁移民:21%
(一)库区内部自我调节,到本市经济条件,资源条件较好的地 区 (二)邻近的湖南、湖北等地 。较近、生产生活习俗差异相对小 一些;而且经济也相对发达,这些地区城市发展很快.农民进坡 的多,农村安且沿力比较大.同时也是三峡工径的主要受益地区。 (三)到经济发达地区。一是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二是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开放早,农民进城多,土地撂荒多
2020/9/25
资源承载力和移民投资
资源承载力有限: 土地资源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农村和城镇的环境容量
投资: 1992年立项时,571亿,移民投资185亿 1994年,954亿 400亿
2020/9/25
主要安置渠道
可以说,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三大因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 特别是人均土地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库区农村表现得 都已很突出。 主要以就地后靠改土来安置农村移民的做法则将使人地矛盾大大 激化。库区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还有一种特殊的也是非常棘手的情 况:即占地移民(也称二次移民)的安置问题。由于库区有120 多个城(集)镇要搬迁,需占用大量的土地。在外迁受限的情况 下,库区政府就得对土地被完全占用而又不具备后靠条件的移民 进行非农业安置。这种安置渠道主要有: 进厂就业:厂子效益不好,17.8%的人回流(云阳县) 自谋职业: 发生活费:35—70/月
三峡移民的利与弊
2020/9/25
2020/9/25
一、三峡移民工程简介
2020/9/25
主要淹没指标
三峡库区涉及湖北重庆的21个县市区, 距91-92年调查,主要淹没指标为: 淹 没区人口84.41万,耕地和柑橘地2.45万 公顷,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到2009年 三峡建成时,移民达到113万
2020/9/25
三峡移民的系统分析
移民回迁
2020/9/25
二、移民有利的方面
2020/9/25
开发性移民与库区经济发展
库区农业综合开发,坡改梯,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促进库区基础设施改善 优惠政策利与库区经济发展 加速人才开发和科技普及 移民迁建,增加经济建设投入 重建库区集镇合理布局,促进城镇建设,被淹城镇功 能恢复,有利于沿江城防工程建设 区域生产力布局和转移、区域经济与社会功能的重 全国人民的支援是库区持续发展的强大后盾
(7)外迁移民安置形式。安置农村移民必须以农为主,以土为本。
2020/9/25
三、三峡移民的弊端
2020/9/25
非自愿移民
仅1949年到1989年,国家即在总数约为1000万的移民的生产生 活安置上产生了大量的“遗留间题”。有关专家承认:国家这几 十年在对移民的安置上,l/3未解决好,l/3解决得很勉强,解 决得较好的只有1/3。之所以在以往的移民安置上留下了众多的 问题,与我们对移民问题的认识紧密相关。移民问题以往总是被 看成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附带问题,是单纯的经济补偿问题,是 全国一盘棋中的局部性问题,是说服移民为国家建设作牺牲的教 育问题。而实际上,移民问题首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 移民这个窗口,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一系列关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 重大问题:公平问题、发展问题、地区差距问题、社会稳定问题、 生态问题等等。在水库建设时将移民问题简单化,只能使一个个 库区成为常年动荡不安的是非之地。在那里,上访“闹事”成为 家常便饭,规模宏大的集体行动也屡见不鲜。可以说,我们以往 几十年的水库移民史中失败的教训远远超过了成功的经验。
2020/9/25
就地后靠移民的困境
移民规划滞后:历时17年 高昂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导致土地开发得 不偿失 利益矛盾妨碍土地调整计划的实施 移民的经济实力承受不起日益上涨的建 房支出 乡镇企业陷入困境
2020/9/25
三峡移民不稳定因素的法律思考
一.就地安置,一个沉重的话题 第一,人地矛盾突出,对立情绪难兔 第二,难舍家园故土,失落感也易产生过激情绪 第三,贫富极差越来越大,移民们窝着一肚子火
2020/9/25
移民中存在的问题
就地安置与库区容量的矛盾 政府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矛盾 原样补偿与公平补偿的矛盾 库区移民与受益地区的矛盾 短期行为与长期工程的矛盾
部分移民安置仓促:规划滞后、居民点尚未平整土地的困难条件下, 全市采取紧急动员、突击搬迁和临时过渡等超常规措施,先搬迁 后建房、边搬迁、边规划、边安置,
2020/9/25
2020/9/25
三峡工程移民的特点
三峡移民属于工程性人口迁移,具有组织性、非自愿 性、补偿性、不可逆性以及不具市场选择性等特点、 1.移民数量大. 2.移民按就地后靠为主的方针,区域压力大. 3.移民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差. 4.移民区人多耕池少,环境容量小,大批城镇和乡村 将重建.进一步加剧人地矛盾. 5.移民区劳动力严重过剩(3 00万). 6.移民区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生态农业安置形式,即:“山上林地风景,农田林果相间,田 沟路场配套”;
(4)高效农业安置形式,即:“统一开发建基地,发展科技增效益, 实现农业产业化”;
(5)庭院经济安置形式,即:“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配套水 电路,自然连成片”;
(6)后靠创业安置形式,即:“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 片园,配套猪沼果,后靠建家园”。
2020/9/25
三峡移民思路和目标
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和以大农业安置为基础的移民工 作思路 三峡工程成败的艾键问题是移民问题,为此,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百万移民要迁得走,稳得住,能致富、 显然,移民在迁入地是否能稳得住,并且致富是这次 工程性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0/9/25
三峡移民分类
后靠移民:79% 移民上山,大农业安置62.4% 、二三产业23.6%、
2020/9/25
开发性移民工程结构图
2020/9/25
全国对口支援
农业生态项目 基础设施项目对口支援 城镇搬迁项目对口支援 希望学校的对口援建
202整责任田,延长承包期,一次包 到位”;
(2)城郊型安置移民形式,即:“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 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